大姐去年买了一套房子
开发商送了一张两万块钱的车位抵用券
前段时间
她拿着抵用券去买车位
说是抵用券变成了废纸一张
胡大姐:你这种券是作废的,你现在买,你要么出15万用这张券,我吓了一跳。
记者:普通老百姓来买呢?
胡大姐:普通老百姓,我们那边买都会云上府的,跟我是朋友,他跟我们聊天,17号、18号刚来买过,都是七万块钱。
房子位于绍兴上虞的都会云上府小区
是去年1月买的
胡大姐说
房子是给儿子的
面积一百平方左右
花了将近两百万
胡大姐:我们当时是来看看的,那个销售也特别热情,我说房价有点高,我们积攒几年再买吧,那个销售、那个经理给我面谈,他说优惠的政策给你,送冰箱,送两万块钱的车券。
记者:就这张券。
胡大姐:就这张券,抵两万。
胡大姐的儿子还在读大学
胡大姐说
房子早晚都得买
当时开发商又送冰箱
又送两万块钱的尊属车位抵用券
她就买下了房子
车位抵用券的背面有使用须知
本券仅限购买都会云上府车位使用
可抵用两万
本券不可转让
不可叠加使用
每个车位仅限使用一张
抵用券的使用期限是
认购之日起到2022年12月31号
过期作废
胡大姐:那我说我们买房是2023年,怎么这张券变成2022年呢?他们是这样说的,这个我们房产会给你负责任的,是我们房产里出来的劵,你不用管它的。
房子要明年交付
前段时间
胡大姐过来买车位
结果被告知
现在买车位有新的优惠政策
十五万的车位可以减八万
胡大姐的那张尊属车位抵用券
不能叠加使用
胡大姐:那我这张券,放了一年多,我当宝贝的,当现金的,等于当了一张废纸都不如。你们做人没有诚信,一点没有信誉,你们是大公司,那我们小老百姓这个两万块钱,我们房价相差几十万都相差去了,你们“吃”了我这两万块钱,不明不白。你们以前的房价卖两万四,现在送黄金,送两个车位,不会算的人,都算得出来了,相差多少钱的价格,我们无话可说,这个我们认了,是不是?这个明摆着的,你们要“吃”进去,那我这个是不服的。
胡大姐联系上了当时的房产销售小陈
他说自己已经离职了
绍兴上虞都会云上府前销售 小陈:当时因为房价没有办法便宜的,因为你要买车位,它帮你在原价的基础上面抵扣两万。你是在2023年1月份买的房子,如果你在那时候买,你是可以抵扣两万,那么原价十五万,减掉两万,是十三万,它不能跟其它活动叠加的,现在有更优惠的车位抵扣,那么你这张券就不要去使用它了。
胡大姐:那我这种券是废纸咯?
绍兴上虞都会云上府前销售 小陈:我跟你讲,你那个时候买车位,就十三万一个,你抵扣两万。那现在有更优惠的,那你只能二选一,优惠抵扣八万,你七万一个车位还不好吗?
胡大姐:更优惠,我跟人家老百姓一样的,人家没那两万的券,也是七万。
绍兴上虞都会云上府前销售 小陈:三万、五万的券过期的,照样现在来买的,那你这怎么说?
胡大姐:我现在的要求,我也不高,按照当时的承诺,每个人都有信誉的,他当时的时候说的,你不管车位什么价,这个券就是现金的两万块钱。
找到绍兴上虞都会云上府营销中心
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录下了记者的问题
当天下午
开发商绍兴保泽置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回复
说是项目在2024年8月推出福利
业主可享受8万元车位优惠券
实物优惠券有明确使用原则
此券不能叠加使用
业主提出希望同时使用两张优惠券的行为
不符合销售政策
开发商表示愿意与业主保持沟通
胡大姐不认可
表示会继续维权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家里的气氛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两个儿子终于在外拼搏多年,带回了一个“宝贝女儿”。这可不是普通的女儿,而是个儿子们的女朋友,刚刚搬进来,婆媳俩的开心劲儿,简直能把屋顶掀翻。
< class="pgc-img">>你想啊,家里原本就是两个大老爷们,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总是肉多菜少,连个像样的甜点都没有。现在好了,女儿来了,家里的饮食结构瞬间被改变。她一到,就开始研究家里的食谱,第一道菜就是她拿手的红烧肉,结果把两个儿子给馋得直流口水。她在厨房忙活的时候,两个儿子在旁边围观,眼神里满是崇拜和期待,简直像看偶像剧一样。
“妈,快来尝尝!”大儿子一边夹菜一边喊,脸上那种兴奋劲儿,仿佛这道菜是他自己做的一样。小儿子则在旁边不停地给女朋友打气:“你真厉害,我以后都要跟你学做饭!”这小子嘴里说着,心里却在盘算着,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多吃几顿好吃的。
婆婆在一旁,脸上挂着笑容,眼神里闪烁着一丝得意。她这辈子为了两个儿子操碎了心,现在终于等来了个“女儿”,心里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她一边帮着女儿收拾碗筷,一边不停地夸赞:“这孩子真不错,手艺好,性格也好,真是个宝贝!”听得两个儿子在旁边直翻白眼,心想:“妈,你就别太高兴了,等我们俩结婚的时候可别这样夸别人了!”
说到结婚,这两个儿子心里其实也有点小期待。大儿子已经在考虑,什么时候能把女朋友带回家见见家长,小儿子则在心里默默算计,等有一天找个女朋友,也能让妈这么高兴。毕竟,女儿的到来,真的是给这个家增添了不少色彩,连平时沉闷的气氛都变得活跃起来。
< class="pgc-img">>那天,婆婆和女儿一起去逛超市,买菜的时候,俩人聊得热火朝天。婆婆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给女儿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女儿则时不时地插话,问一些关于家里的事情。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真让人羡慕。两个儿子在后面跟着,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既开心又有点不知所措。心想,难道以后家里的话语权都要被这个新来的女孩抢走了吗?
回到家,女儿把买的菜一一摆上桌,婆婆则开始忙着做饭。两个儿子在旁边帮忙,虽然笨手笨脚,但心里乐得像个孩子。女儿一边指挥,一边调侃:“你们俩真是我见过的最不靠谱的助手!”这句话把两个儿子逗得哈哈大笑,心里却暗自发誓,等她做完这顿饭,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能多留几道她的拿手菜。
而且,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婆媳俩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婆婆开始主动给女儿讲一些家里的传统,女儿则用她的方式把新鲜的元素带进来。比如,过年的时候,女儿提议做一些新式的年夜饭,结果把家里的年味儿都变得不一样了。两个儿子看着这一切,心里暗自庆幸,原来找个好媳妇,能让家里变得这么温暖。
不过,生活总是有点小插曲。某天,女儿无意中翻了翻家里的老照片,看到婆婆年轻时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妈,你年轻的时候真好看!难怪我老公都说你是他的女神!”这话一出,婆婆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尴尬,两个儿子则在旁边捂嘴偷笑,心想:“你这小姑娘真会说话,真是个调皮鬼!”
总之,这个家因为女儿的到来,变得热闹非凡。两个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开始学会做饭,学会关注家务,甚至学会了如何和女人沟通。婆婆也因为女儿的到来,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整个人都变得精神焕发。
< class="pgc-img">>这样的日子,真是让人感到无比幸福。两个儿子在心里默默期盼着,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和这个新来的宝贝女儿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各位观众老爷,你们怎么看呢?
天(9月2日)
武汉中小学开学,
“三孩宝宝”上幼儿园啦!
上午7:40,
罗玲娣带着三个儿子
来到江汉区童话幼儿园门口。
小儿子王顺昕今年7月刚满3岁,
当天是他第一天上幼儿园。
一大早,
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来送弟弟入园。
罗玲娣全家出动送“三孩宝宝”王顺昕上幼儿园。记者刘嘉 摄
在江汉区芸尚幼儿园门前,
闫妍一家也来送老三许嘉桉入园,
老大、老二特意来陪伴。
两个哥哥护送着妹妹走进幼儿园,
尤为引人注目。
老师们看到许嘉桉
舍不得跟哥哥再见的样子,
连忙送给她一个“小龙人”娃娃。
闫妍一家五口。
王顺昕和许嘉桉
正是“三孩政策”实施后
出生的首批“三孩宝宝”。
第三胎“奔着生女儿”
三件“皮夹克”也幸福
“老大、老二都是儿子,第三胎我们是奔着女儿去的,没想到还是个儿子。”罗玲娣笑着说,她和丈夫都来自江西,都喜欢小孩。
2020年底,罗玲娣怀上了第三胎,本来心里有点忐忑,怕三胎不符合政策,没想到正赶上“三孩政策”落地。2021年7月,夫妻俩迎来了老三“三牛”,朋友们笑着说她有了三件“皮夹克”。
家里三个男孩,好多人听说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得多闹人啊”。罗玲娣却觉得,三件“皮夹克”让她收获了三倍的幸福。下班回到家,她只要一说“妈妈好渴”,三个儿子会同时捧着西瓜给她吃。
闫妍的两个儿子从出生到喂养都特别省心,能吃会睡。她怀了三胎之后,一家人都很期待是个女儿。2021年7月,三胎宝宝出生,果真是个小女孩,一家人都高兴坏了。
三个孩子“血脉压制”
“一个管一个”很省心
王顺昕(左一)和两个哥哥。
罗玲娣告诉记者,儿子们性格很好,而且一个“管着”一个,像有“血脉压制”,让大人很省心。
老大王顺喆今年上六年级,平时得了什么零食,自己宁愿忍住不吃也要带回来给弟弟们尝尝。老二王顺尧今年刚上一年级,很听哥哥的话。如果哥哥在做作业,他在旁边玩玩具,哥哥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会自觉地去别的房间。有样学样,二哥对小弟也很友爱,去哪都爱带着弟弟一起玩。
今年暑假,罗玲娣“一拖三”带着三个孩子去旅游,也并不觉得有多辛苦——“我只用牵好老三,老大老二会互相照顾,也知道要跟着妈妈走”。
闫妍家的老三许嘉桉作为小妹妹,在家很受宠爱。学爬行时,两个哥哥陪着她一起在地上爬,学走路时,两个哥哥一个扶着、一个牵着,生怕妹妹摔跤。三个孩子关系很好,几乎没有吃醋、吵架。今年暑假,闫妍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去庐山玩。三个小朋友一路各自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管好自己的东西。爬山时,妹妹走不动了,两个小哥哥轮流抱着妹妹走。
家有三个儿子,常有人问罗玲娣,以后是不是要给三个儿子准备房子,压力大不大?她笑着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我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想给孩子的不是一套房子、一辆车子,而是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有了本事,自己也能赚到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罗玲娣说。
爸爸们不做“甩手掌柜”
妈妈们都有自己的工作
闫妍家两个哥哥护送妹妹许嘉桉上幼儿园。
“我怀二胎时,孩子爸爸给全家开过家庭会议,请大家不要跟孩子说‘有了弟弟妹妹妈妈就不要你’,或是问‘爸爸妈妈更喜欢谁’这类的话。”闫妍说,家里有三个孩子,大人们会格外注意保护孩子们的情绪,竭尽所能给三个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因此,闫妍家的老大、老二从未觉得家里多一个宝宝会分走爸爸妈妈的爱。
三个孩子的情绪要照顾,学习也要关注。每天晚上,罗玲娣和丈夫分工,一人辅导一个孩子的学习,谁要是没空,另一个就顶上。罗玲娣说,爸爸不做“甩手掌柜”,在多孩家庭中很重要。她丈夫教育孩子很用心,2021年,爸爸带着大儿子骑行200多公里,花了两天半时间,从武汉骑回九江老家。去年国庆节,父子俩又挑战了一次步行回老家,整整走了四天,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弟弟们对大哥很佩服,约定满10岁了也要跟着爸爸、哥哥一起锻炼。
罗玲娣总说自己很幸运。丈夫博士毕业后在IT行业工作,自己是培训老师,公婆身体健康,能帮忙操持家务,让家里有条不紊“运转”。和罗玲娣一样,闫妍也是职业女性,从事医药行业工作。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平时住校,只有周末在家。家里请了钟点工负责部分家务,教育方面,夫妻俩一起商量着来,这样的节奏,闫妍觉得有三个孩子也不会心累。
未来还想不想要追个女儿?罗玲娣笑着说:“这就随缘吧。”
2021年5月31日,中央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三孩生育政策”实施。
根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二孩占比为41.4%,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4.5%。到2022年,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
记者:刘嘉 胡孙华 通讯员:王妍 黄依然
摄影:何晓刚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