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老板们,如果你是卖牛肉面的,你知道一碗面的成本和毛利是多少吗?如果你是干中餐的,你知道一盘宫保鸡丁的成本和毛利是多少吗?如果你是火锅企业,你知道一盘肥牛的成本和毛利是多少吗?这里指的不是“拍脑袋”的数据,而是真实的核算数据,有人帮你核算这些吗?
本文来做一个实操案例,实际计算一下一盘菜品的成本与毛利。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以火锅企业的菜品为例,比如“双拼肥牛片”。
本文纯干货,包含24个计算公式,计算量较大,推荐具有小学以上应用题水平的读者研读:)
< class="pgc-img">举例菜品:双拼肥牛片
>首先来看题设
“双拼肥牛片”的成本卡:
每盘肥牛片用一级肥牛250克;二级肥牛150克。
“双拼肥牛片”材料的上期结转:
一级肥牛5公斤;二级肥牛没有上期结转。
“双拼肥牛片”材料的本期采购:
一级肥牛购入价格为每公斤60元,购买了30公斤;
二级肥牛购入价格为每公斤40元,购买了20公斤。
“双拼肥牛片”本期销售:
通过POS销售了100盘肥牛片,每盘售价40元,营业收入4000元,打折500元。
即:折前营业额4000元,折后营业额3500元。
100盘肥牛片理论上使用一级肥牛25公斤,二级肥牛15公斤。
“双拼肥牛片”材料的本期盘点:
一级肥牛实盘剩余1公斤;二级肥牛实盘剩余6公斤。
接下来,我们来算算“双拼肥牛片”的成本与毛利,计算的思路如下:
< class="pgc-img">>1、计算每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进而计算每份菜品的单位成本。
2、计算每种原料的理论使用量和理论成本。
3、计算每种原料的实际使用量和实际成本。
4、计算菜品的四种毛利和毛利率。
5、计算每种原料的分差量、分差额、分差率。
6、给出成本分析结论。
(一)菜品单位成本的计算
每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每公斤成本÷1000×克数
两种原材料均按照此算法,按成本卡用量进行合计
一级肥牛单位成本:60÷1000×250=15元/盘
二级肥牛单位成本:40÷1000×150=6元/盘
“双拼肥牛片”单位成本:15+6=21元/盘
(二)理论成本的计算
理论成本=销售盘数×单位成本
一级肥牛理论成本:100盘×15元/公斤=1500元
二级肥牛理论成本:100盘×6元/公斤=600元
“双拼肥牛片”总理论成本:100盘×21元/盘=2100元
(三)实际成本的计算
实际成本=(上期结转+本期入库-本期盘点)×成本单价
两种原材料均按照此算法进行计算
一级肥牛实际成本:(5公斤+30公斤-1公斤)×60元/公斤=2040元
二级肥牛实际成本:(0公斤+20公斤-6公斤)×40元/公斤=560元
“双拼肥牛片”实际成本:2040元+560元=2600元
注意:
1、这里的“成本单价”可以以加权平均单价,或最后一次采购价格计算,尽可能减少偏差即可。
2、这个例子中,假设这两种原材料只用于这一种菜品中,因此该菜品可以计算出实际成本。在实际中,如果一种原材料在多种菜品中都有应用,则这些菜品很难计算准确的实际成本,因为公共原材料难以拆分。
(四)四种毛利的计算
折前理论毛利=折前销售额-理论成本
“双拼肥牛片”折前理论毛利=4000元-2100元=1900元
折前实际毛利=折前销售额-实际成本
“双拼肥牛片”折前实际毛利=4000元-2600元=1400元
折后理论毛利=折后销售额-理论成本
“双拼肥牛片”折后理论毛利=3500元-2100元=1400元
折后实际毛利=折后销售额-实际成本
“双拼肥牛片”折后实际毛利=3500元-2600元=900元
(五)四种毛利率的计算及含义
折前理论毛利率=折前理论毛利÷折前销售额
“双拼肥牛片”折前理论毛利率=1900元÷4000元=47%
“折前理论毛利率”是点菜员要关注的。
点菜员不关注后厨的原料利用率和浪费情况,点菜员的着眼点是按照标准菜价计算出来的毛利率,即折前毛利率。
也称作“点单毛利率”,为客人点菜时,通过此毛利率高与低的菜品合理搭配,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上限。
折前实际毛利率=折前实际毛利÷折前销售额
“双拼肥牛片”折前实际毛利率=1400元÷4000元=35%
“折前实际毛利率”是厨房和档口要关注的。
厨房关注的是原料的实际消耗情况和浪费情况,因此不能用理论毛利来考核厨房。
菜品打折情况是厨房不可控的,所以不能用折后毛利来考核厨房。
原料浪费是厨房可控的,所以折前实际毛利率才能真实反映厨房的毛利率业绩。
当厨房浪费接近0时,折前实际毛利率将无限接近于折前理论毛利率。
折后理论毛利率=折后理论毛利÷折后销售额
“双拼肥牛片”折后理论毛利率=1400元÷3500元=40%
“折后理论毛利率”是财务要关注的。
折后理论毛利率反映的是折前理论毛利率与折后理论毛利率之间的差额(优免额)。
财务人员通过此毛利率监督企业折扣、优惠、免单、团购等政策的合理性。
折后实际毛利率=折后实际毛利÷折后销售额
“双拼肥牛片”折后实际毛利率=900元÷3500元=26%
“折后实际毛利率”是企业管理者要关注的。
企业最终的毛利率结果,是门店的实际经营成果,是老板实际得到的毛利率。
(六)原料分差的计算
分差量=理论耗用量-实际耗用量
一级肥牛分差量=25公斤-34公斤=-9公斤
二级肥牛分差量=15公斤-14公斤=1公斤
如果分差为正,则说明原材料实际用量低于成本卡用量,有可能克扣顾客。
如果分差为负,则说明原材料实际用量高于成本卡用量,有可能有浪费。
分差额=理论成本-实际成本
一级肥牛分差额=1500元-2040元=-540元
二级肥牛分差额=600元-560元=40元
分差率=分差额÷理论成本
一级肥牛分差率=-540元÷1500元=-36%
二级肥牛分差率=40元÷600元=6.67%
总分差率=(-540元+40元)÷(1500元+600元)=-23.8%
(七)分析结论
成本分析的思路是,从四个毛利率出发,分别考察菜品的定位、原料浪费、营销成本、实际收益这四个维度,并进一步对具体原料分差进行追查。
< class="pgc-img">>“双拼肥牛片”折前理论毛利率是47%,低于整个餐馆的整体预期毛利率,如果该菜品不是引流菜品,那么此菜品要么定价过低,要么就是滞销菜品应该淘汰,因此该菜品应该重新进行定位和定价。
“双拼肥牛片”折前实际毛利率为35%,与折前理论毛利率相比低了12个百分点,说明原料浪费严重。结合一级肥牛分差率-36%,说明主要原因是一级肥牛用量严重超标。
“双拼肥牛片”折后理论毛利率为40%,这说明基于目前毛利水平,打折力度太大了。要重新评估营销投入与引流效果是否成正比。
“双拼肥牛片”折后实际毛利率仅仅为26%,这说明“双拼肥牛片”严重拖了门店整体毛利率的后腿,要尽快对此菜品进行重新定位。
者:陶强
清华MBA、元商学堂4期校友。曾任深航公关部总经理。城墙胡同.老北京包子铺创始人。连续创业者,入局即深耕,能帮助对餐饮行业有兴趣的伙伴少走弯路。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一想到创业,首先想到的是做餐饮?第一,餐饮行业的最小试错成本最低。第二,餐饮行业没有绝对优势,不可能全城的人都跑到你这一家店来吃。
一、中国餐饮的连锁化率只有17%,未来空间巨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的总规模4.69万亿,门店990万家。再细分的话,一部分是大餐饮,一部分是小餐饮,以价格分界。
客单价在40元以下的叫做刚需(小餐饮),40元以上的部分就是大餐饮。二者占比分别是70%和30%。990万个门店里边,连锁化率只有17%。
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大概在55%,欧盟、日本大概在50%左右,我们中国目前只有17%。这17%还是包含了所有品类,但其中有一些品类连锁化率已经非常高了。比如,奶茶的连锁化率已经接近55%了,也就是说,除奶茶以外,其他餐饮的连锁化率可能不到15%。
因为有着巨大的未满足的需求,未来5到10年,中国可能在餐饮增长率上应该不会低于两位数。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50%左右水平,未来中国的连锁化门店一定是最大的发展方向。
二、餐饮产品的定价:当地收入水平的3%
刚才讲到,中国目前有990万个餐饮门店,但是30%的关店率。30%的关店率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这种情况带来的,而是常年如此。
从收入上看,每一个门店的核心的成本是房租、人工、水电、原材料,剩下的是老板的利润。
房租水平大概占成本的10%左右,人工要控制在20%,原材料从30%到40%不等,但不能超过50%。剩余的部分就是毛利润。
不同的城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等。所以一个餐饮门店,甚至一个项目起盘的时候,最重要的定位点应该是定价。
一家快餐店的定价,约等于当地收入水平的3‰。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地的收入水平是怎么样,才来确定我们是要做大餐饮还是做小餐饮。
从产业链结构来讲,我觉得未来中国餐饮,可能不太需要厨师了,90%的厨师有可能会变成非厨师岗位,有可能变成自己门店的老板,有可能变成加盟店老板,有可能变成自创门店的老板。
为什么?刚才说了,中国70%是小餐饮,这样的门店理论上来讲是不配请厨师的。
你要对每一顿饭进行分解,比如说定价25元的一顿饭里边有多少成本在环境上,有多少成本是在原材料上,有多少是在服务上,有多少是在利润上。你一算这个账就发现了,很多厨师的工作有可能会大量地被预制菜取代。这个结论我非常坚定。
30%的高于40元客单价的“大餐饮”,有一半是火锅和烧烤,这两者甚至更多的品类也是不需要厨师的。所以去厨师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三、自己开店和加盟品牌,如何选择?
加盟和独创品牌这两件事,我觉得这个是要因人而异。如果一个跨行业的餐饮小白或者不准备在这个行业里面深耕,只想用它投资赚点钱,这种就干加盟。
如果是觉得这个行业未来很有发展,我自己想要当老板,规模不一定很大,我做20家店就行,你能算出来年化的流水以及你的收益水平在当地能超过大部分人,这样可以考虑开店。
对纯小白来说,如果直接进入这个行业,但又想要去做自己的连锁品牌的话,我的建议是先学习,先完整地把理论弄清楚。但如果觉得时间成本太高的话,我的建议是去加盟一个成熟的品牌。
纯外卖是所有餐饮行业里边入局门槛最低的。这种店是指不提供堂食,所有营业额全部来自于外卖的店。
但如果你想要开始做一家门店,然后去做外卖的话,千万不要加盟。这种外卖加盟是几乎没有品牌的。它有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有一帮人帮你做运营,前期刷单,中间补单,后期好评等等,教会你如何运用外卖平台。所以一个投资5万元的外卖店,有可能两个月就回本了,但是8个月就倒闭了。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排名生意,当你发现周边的流量被其他的商家都抢走了以后,你不管再投多少流量,未来你的生意都不会变得更好。
四、什么样的品牌可以加盟?
我们看是否要加盟一个品牌,主要是看三个维度:最低层是就只卖一个品牌和一套技术,你在当地买原材料,品牌给你装修,你觉得这样赚钱赚得最多,但实际上品牌连后台运营支持、供应链支持、运营督导等等这一套系统是完全没有的,这样的连锁最容易死。
第二层是拥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产品标准化。这个体系很长,比如说运营、开发、供应链、财务、数字化市场、行政等等,这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但是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门店。
虽然品牌的所有的产品都是市场化的标品,一般总部批发然后加价卖给门店,但门店肯定想赚更多钱,时间长了以后,它一定会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找到这种总部产品的替代品,品控就成了问题。
真正的最顶层的连锁品牌,就是现在单店破万的大品牌:如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绝味鸭脖等。从开店到装修,到你用的所有东西,全产业链都是由公司总部来配备的,这样的品牌我觉得大家是可以加盟的。
五、连锁化的四个要点
而如果想自己做门店,再实现连锁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上游的供应链、中游的品牌和前端的门店发力。如果你想要跨行、跨区域,专门来做餐饮这个行业,应该考虑四个点:
第一,产品加热方式决定门店的面积。
比如说我们做包子店的,我就只会围着蒸和炸这两件事来做,因为炸油条和蒸包子是两道加热的主菜,所以我的产品研发的几个方向都在这个方向上。
第二,从菜品来看餐饮。大家都知道八大菜系,但我更推荐大家去大众点评,去看它的一级类目。它的一级目录就只有35个,所有的菜加起来大概在900道左右,大家平时常接触的菜连100个都不到。想要超过这个范围独辟蹊径,开发新品,一点机会都没有。
菜品的品类里边,左边是碳水化合物,右边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为米和面,然后细分为粉、面、饭、馅,就这四种,涵盖了90%以上的碳水。蛋白质方面,分为鸡、鸭、鱼、猪、牛、羊,六种,占90%以上,再加一个其他类。
鸡、鸭、鱼可以实现冷链运输,其价格相对稳定。猪、牛、羊价格随经济周期波动,甚至猪肉有可能会影响CPI。选完主食和蛋白质,再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蔬菜,基本菜品就成型了。在此基础上,从业者应以供应链的稳定,作为研发产品的考虑因素。
第三,从口味来看餐饮:酸、甜、苦、辣。苦味,目前没有什么人能够做得很好,但是“臭”可以做得好,比如说安徽的臭鳜鱼,和长沙的臭豆腐等等。我们对一个价值40元的单品进行拆分。它的原材料成本是多少钱?大概率12元是成本,房租5元、3元左右。人工占6元左右。厨师把这个味道做得好与坏,决定了它的议价空间。
第四,定产品和定方向的时候,先定客单价。
定好客单价以后,就决定将来你这个店要什么样规模的装修,要什么样的服务员等。海底捞按150元客单价来算,服务可能要占到40-50元。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就奔着它的服务去的,有这个水平的服务,他就觉得很有面子。
六、极致单店和千店连锁
有了大方向的规划,想要打造一个极致单店,有三个绝对的核心考核维度:顾客特别满意、员工特别省事、老板特别赚钱。
顾客的满意度分别来自于服务、环境和菜品。菜品永远是最核心的,有四个要素叫做物美、价廉、简单、易得。
员工特别省事,包含了厨房部分和供应链部分。通过供应链来供应全店差不多70%左右的预制品,而且是差异化的预制品,就会让员工省事很多。比如西贝,大概90%的菜品以上是预制了,但每一样东西你在市场上几乎是单独买是买不到的,因为他的菜品都是自己研发的新产品,但是都是前端预制好的。
老板在打造极致单店的时候,一是让你的菜品吸引消费者,同时员工在做工作的时候,要给他提供好的工具和设备,合理设计动线,这是极致单店的一个绝对核心的标准。
第三点是老板特别赚钱,这是在你前期做规划时要考虑的,设定的毛利润,客单价,选的门店的房租,开的员工工资都是什么水平,都要提前考虑。
毛利润餐饮税务合规之后20%左右,是一个很漂亮的数据。但你的下限不能太低,一个店单个月只有3万元收入,那根本就不配叫极致单店。
想要打造极致单店,招的第一个人一定一个技术特别好的厨师,让好的技术人员陪在你的身边。第二,要找一个好的运营,负责门店的运营和线上的运营等各个方面。你需要他来制定门店标准,给员工做培训。当你开到第五到第八家店以后,你需要做一个人做开发,最重要的事就是选址。选址以后他还要装修门店,在所有人员到岗之前,把厨房动线,外部软装,门头设计,这些工作全部做好。
一个门店成功的四要素:选址、产品、服务、环境,选址的重要性超过50%。
七、如何从一开始就打造连锁化经营?
想要做成一家优秀的连锁品牌,是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工作的。我经常拿来类比的是,你想盖一个鸡窝,还是盖一个大楼?也就是说,你想开一家饭馆,还是想做一家公司?
我做第一家店的时候,它是一个鸡窝,我买点砖头、水泥,买了三只鸡,在里边每天下5个蛋。我每天就去拿这5个蛋,慢慢垒了第2个鸡窝,第3个鸡窝。但当你垒到5个、8个、10个鸡窝的时候,就成了一片养鸡场了。在养鸡场里,你就要考虑每天谁去哪儿、收多少个鸡蛋,鸡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如果饲料缺少了怎么办。这成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
当你建成50个、100个鸡窝,到最后就变成了边际效益递减,它不是一个由量变带来质变的一个生意,你开店开得越多,你挣得越少。我当时就经历了这个过程,怎么办?我把门店减掉一部分,甚至把有些门店转让出去,回头重新在我的养鸡场开始“盖楼”。
盖楼的第一件事是先找一个设计师,做好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你要盖多少层,每一个房间多么大,做好图纸才开始挖地基,建立供应链,打磨单店模型,再开始盖往上盖。
大楼盖好了以后,三件事比较重要。第一个是供应链,这是最重要的。供应链相当于大楼里面的电梯,没有电梯,上下楼都是很麻烦的。
第二是信息化,这个也要早早建立,相当于大楼里边的上下水电、电信网络、强弱电。
第三就是运营管理能力,相当于是大楼的物业,有一个好的物业才能把这栋楼管得很好。所有这一切都设置妥当,才有可能做出千店连锁。
做成千店连锁的最重要的是规划,打地基就是要大量的资金沉淀。然后建供应链,做信息化,做运营,这四条建好,大概率来讲,你在本地做个20家、30家、50家门店是很顺理成章的。
Q&A 元商学友互动
学友提问:我是做北京烤鸭产业链的,近期想要开一个纯外卖的店,你觉得可以吗?
陶强校友:纯外卖店,如果有供应链的话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一个非常强的运营团队。
这个事我深度思考过,你可以把它做成单人套餐,客单价定在25元到30元之内。自己注册十到二十个品牌,疯狂地、密集地打市场。
因为你有巨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所以你开店的成本可以非常低,把所有的钱都投在流量上面。所以你们如果有好的运营团队,是可以做的。等到每个品牌一个生命周期完结了以后,再换一个新品类接着再去打。你不要考虑品牌了,可以注册十几个商标,只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然后看看后来哪个牌子能打响。
去年火得不得了的脆皮五花肉、酸奶大麻花、长枪串等,都是一个公司干的。他们有很多个品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学友提问:您说注册十几个商标,是我自己做还是我去找人加盟?
陶强校友:这个就看你了,你自己要有运营能力,可以自己做。但是纯外卖加盟现在日子非常难过,因为招商很困难。
我们定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三个点。第一叫刚需。第二叫成瘾。第三叫社交。这三样东西必须占一样,最好占三样。如果你两样都不好占,你的周期和你的价格体系,很难拉起来。烤鸭和卤味不一样,没有成瘾性。酸甜苦辣都能成瘾,但没什么味道的成瘾性就没那么高,在这一点上,烤鸭不如酸菜鱼。
学友提问:我发现你能把一件事情了解得很透,是有什么方法跟技巧吗?
陶强校友:我觉得跟学习方法论有关系的,你要先掌握一个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论。
我的学习方法特别想推荐给大家,叫费曼学习法(指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教代学,让输出倒逼输入)。我对一件事情已经有认知了,马上去教别人,一边向别人学习,一边把学来的东西教别人,这样所有的内容都记在你脑子里边了,非常清晰。
具体到跨行业做餐饮,最重要的还是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是想开个饭馆还是想干个公司,这是两回事儿。
认认真真的就只做那一家小饭店,也挺好的。就好好的做自己的私域流量,几个微信群里边发信息,老板说今天中午有什么新的菜,结果来一大群食客,一个店一年收入两三百万,赚个三五十万、五六十万,想休息就休息,这种日子过得也挺爽。
如果你要想盖大楼,你的日子就不会很舒服的。需要磨练脑力,心力,体力。
欢迎想盖大楼的餐饮业创业者加入元商学堂餐饮业学习群
陶强校友为大家准备了餐饮业工具包。从运营管理、日常检查到外卖运营、餐饮选址和绩效管理、连锁管理等等,把SOP和绩效结合起来。
加入方式:请关注 在后台私信。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陈莎 报道
青岛啤酒正感受到增长压力。
5月10日,在业绩说明会上,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表示,虽然一、二月份业绩增长超出预期,但从三月份开始,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停止堂食,餐饮、夜场等渠道受到巨大影响,对公司产品销量影响较大。
董秘张瑞祥指出,2021年青岛啤酒餐饮、夜场等占公司市场销量比重约45%。
一季度,青岛啤酒营收92.08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约11.26亿元,同比增长10.2%。
此外,青岛啤酒还面临成本飞涨。
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销量波动,22Q1青岛啤酒千升酒成本同比增长6.9%至2688元,结构优化和提价未完全覆盖成本上涨影响,可比口径下毛利率同比下降0.47pct至37.9%。
据浦银国际研究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包材,约占50.9%;麦芽(也就是大麦)占12.2%左右;而铝作为啤酒产品主要包材之一,占生产成本8-13%。
铝价不确定性较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铝价持续高位运行,全年现货均价18946元/吨,同比上涨33.5%。
大麦价格也在持续高位震荡。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大麦1248万吨,国内啤酒业近84%的大麦都需要进口。
Wind 数据显示,3月,进口大麦价格334.8美元/吨,同比增长25.7%。进口数量55万吨,同比下降48.6%。受到地缘冲突以及中国对澳洲大麦增加关税影响,后续进口大麦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事实上,青岛啤酒才刚迎来业绩新高。
去年,其实现营收301.7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43.3%。
增量来自产品高端化。当年,其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销量432.9万千升,同比增长11.6%,青岛啤酒高档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定位中低端的崂山品牌产量同比下降9.07%,销量同比下降8.68%。
对青岛啤酒来说,成本阵痛也在不断提醒自己,离真正的高端还有距离。
5月10日,青岛啤酒报收82.43元,涨幅3.43%,总市值为1125亿元。
同一天,上证消费80指数报收5742.51点,涨幅1.5%。
农业
马来西亚5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76573吨
5月10日,据马来西亚独立检验机构AmSpec数据显示,马来西亚5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76573吨,较4月1-10日出口的271201吨增加38.85%。
马来西亚考虑降低棕榈油出口税
5月10日,据媒体消息,马来西亚种植业和商品部长Zuraida Kamaruddin周二透露,马来西亚正在考虑削减其棕榈油出口税,并计划放缓实施其生物柴油限制,以帮助满足食用油短缺的全球需求。Kamaruddin在接受采访时说,该部门已经向马来西亚财政部提出减税建议,财政部已成立委员会研究细节。据了解,当前的建议是将税率从目前的8%临时降至4%-6%,最早可能在6月做出决定。
预计豆粕跟随美豆继续维持偏弱震荡运行行情
5月10日,据饲料行业信息网分析指出,国内到港大豆迎来集中到港期加之储备进口大豆每周持续拍卖,大豆供给形势持续好转后油厂开机率进一步恢复,美盘大豆期价下跌的成本驱动以及国内豆粕库存增速加快共同施压,油厂挺价动力减弱。豆粕价格回调后买涨不买跌的采购心态令下游采购节奏趋缓,豆粕库存保持上升趋势制约价格回暖,现货主动反弹动力不足,预计跟随美豆继续维持偏弱震荡运行行情。
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产糖935.05万吨
5月9日,据中国糖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制糖生产已进入尾声,除云南省少数糖厂生产外,其它省(区)糖厂均已收榨。截至4月底,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935.05万吨,累计销售食糖443.67万吨,累计销糖率47.45%。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736元/吨。4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5800元/吨。
食品饮料
桃李面包:投资4.5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
5月10日,桃李面包发布公告,为了适应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需求,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成立全资子公司“佛山桃李面包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名称为准),注册资本为45000万元人民币。
茅台回应申购成功无法付款
5月10日,i茅台发布消息称:5月9日晚因支付通道出现拥堵,影响了部分用户订单的顺利支付。支付失败被取消的订单,公司会协调门店尽快和用户联系。
三只松鼠: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
5月10日,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审视,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瑞幸咖啡称目前尚未有赴港上市计划
瑞幸咖啡5月9日晚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将继续观察资本市场的发展,并评估所有为各利益相关方带来价值的途径,但目前尚未有赴港上市的计划。
西部牧业:4月份公司自产生鲜乳产量3223.58吨
5月10日,西部牧业发布公告,2022年4月,公司实现自产生鲜乳生产量3223.58吨,环比增长13.31%、同比下降10.07%。
南侨食品:4月营业收入2.49亿元
5月10日,南侨食品发布公告,公司2022年4月合并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49亿元,同比增长2.28%。
西麦食品:复合燕麦片发展趋势向上 今年燕麦+系列产品仍是重点产品
5月10日,西麦食品在机构调研时表示,2021年公司复合燕麦片销售良好,复合燕麦片的新品是公司销售的主要增长来源。目前复合燕麦片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今年燕麦+系列产品依然是公司的重点产品,公司希望今年燕麦+系列产品能贡献更高的营收。
电商零售
寺库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742万元
5月10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简称寺库)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2022年5月9日,案号是(2022)京0105执15210号,执行标的为17420550元。
快递物流
百世集团:将目前的ADS比例改为1股ADS:5股A类普通股
5月10日,百世集团发布公告,将目前的ADS比例从1股ADS:1股A类普通股,改为1股ADS:5股A类普通股。预计ADS比例变化将于2022年5月20日或前后生效。
文娱游戏
任天堂预计本财年利润下降29%
5月10日,任天堂表示,预计本财年净利润将下降29%,因为Switch游戏机和软件拷贝的销量预计将下降。任天堂称,预计4月份开始的本财年净利润将降至3400亿日元(合26.1亿美元),上一财年为4776.9亿日元。任天堂称,预计本财年Switch游戏机的销量将达2100万台,上一财年为2310万台;预计本财年将售出2.1亿份Switch软件,上一财年为2.351亿份。任天堂预计本财年收入将下降5.6%,至1.6万亿日元,上一财年则下降3.6%。
索尼2021财年营业利润首破1万亿日元
5月9日,索尼集团5月10日发布的截至今年3月的2021财年合并财报(国际会计准则)显示,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达到1.2023万亿日元。游戏、音乐和电影等娱乐业务表现强劲。该公司自2021财年起改变会计准则,难以单纯比较,不过此次是营业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大关。在日本国内制造业当中,索尼是继丰田之后第2家营业利润突破1万亿日元的企业。其21财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至9.9215万亿日元,而净利润下降14%,降至8821亿日元。企业税下调等暂时性因素消失,产生负面影响。
抖音集团于北京投资成立新公司
5月9日,据工商资料显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发布;广告制作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社交网站Grindr将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
5月10日,据媒体报道,社交网站Grindr将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Tiga Acquisition Corp.合并上市。两家公司表示,Grindr的交易后企业价值估计为21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将更名为Grindr Inc.。
2021年新歌手数量同比增长41.2%
5月10日,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发布《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两年,随着生产力下沉,生产门槛降低,版权市场愈发规范,以及各大音乐公司及平台对新人的扶持,新歌手的数量规模逐年增长,并在2021年同比增长41.2%。
服饰纺织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再被强制执行逾6.8亿元
5月9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分别为6.8亿余元、110万元,执行法院分别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国际棉花价格涨至11年来高点
5月10日,纽约棉花期货(近期合约)自4月下旬起涨势加强,5月上旬一度涨至约155.95美分/镑,比1个月前上涨约1成。2021年底以来的涨幅达到约3成,徘徊在2011年5月以来的高点附近。有报道称,占世界棉花出口份额逾1成的印度可能停止棉花出口。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美国,天气异常导致的歉收风险突出。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的粮食短缺,美国减少棉花种植、增加大豆种植的预期也在推高行情。
纸业
晨鸣纸业:今年以来主要纸种出口量同比增长30%-50%
5月10日,晨鸣纸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拥有木浆产能约430万吨,生产木浆所需的进口木片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公司下属的湛江晨鸣生产基地,已经成为最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公司重视海外销售市场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主要纸种出口量同比增长30%-50%。
教育
海亮教育同意以近3.7亿美元出售给公司创始人冯海良
5月9日,海亮教育发布公告称,同意以近3.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创始人冯海良。根据该公告,冯海良同意以14.31美元/ADS的价格收购该公司。预计该交易将于第三季度完成。
文旅
融创回应出售深圳冰雪文旅城51%股权:还在磋商中
5月10日,据澎湃新闻消息,融创中国在和几名潜在买家洽谈出售位于深圳的冰雪文旅城项目51%股权的事项。在潜在的买家名单中,深圳地铁集团正和融创方面接触,洽谈接手股权一事。据了解,目前融创出售股权一事仍在洽谈中,并未最终确定接手方和签署合同。
(作者:贺泓源,陈莎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