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 刘晨)江苏男篮今日以91比120不敌北京首钢男篮,主教练李楠的儿子李禄曈出场22分钟得到7分。赛后,李楠透露了儿子加盟江苏男篮的前因后果,认为北京籍青训人才出走其他省市属于巧合。
李禄曈出生于2002年,身高已经超过2.1米,本赛季作为江苏男篮自行培养的球员开启CBA生涯,在其父麾下出场13次,场均能打7.1分钟,得到2.2分和1.1个篮板。
本场比赛出场22分钟得到7分,都是李禄曈赛季最高数据,在胜负早早失去悬念的情况下,李楠给了年轻队员,特别是新秀充分的锻炼机会。本场最有意思的父子互动出现在第3节最后,小李上空篮不进然后尴尬一笑,场边的老爸灌了一大口水并捏扁水瓶,才压住怒气。
李禄曈在比赛中飞身扣篮。视频截图
李禄曈从小在北京长大,之后加盟江苏青年队。为何籍贯北京的青训人才没能留在北京?李楠介绍了儿子当初与江苏男篮结缘的情况:“他上学的时候,其实没有(北京的)人跟我接触过,这个期间我正好在国家队,跟胡雪峰指导在一起工作,他就谈了(引进李禄曈)这个想法。也是机会比较巧合,在初三到高一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是篮球运动员发展比较关键的阶段,最后作了一些交流后达成一致,就把他送到江苏来了。”
前首钢男篮名宿张敬东的儿子张知垚,同样在北京出生长大,13岁前往皇马男篮青年队,去年入选国青男篮。2020-2021赛季开始前,张知垚被上海男篮“挖走”。
两位北京籍且前景备受看好的“星二代”没能留在北京的青训系统中,各自有不同的原因和考量。被问到可否算机缘巧合,李楠表示认可:“没有专门说要怎么样,还是要从长远来发展,要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新京报记者 刘晨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李项玲
来源:新京报
搜索引擎中输入刘晓宇,你会看到颜值、CBA第一帅哥、女粉丝众多等等,这样的信息似乎更像在描述一个艺人。而如果熟悉刘晓宇经历的人一定会惊讶,曾经那个天赋绝佳、受人专注的天才少年去哪了?为什么外界总是对他报以很高的期待?在进入职业生涯第14个年头的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生涯履历:
刘晓宇,1989年3月14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现效力于北京首钢队
2005年4月加盟广东宏远俱乐部青年队,2006年升入广东宏远一队
2006-07赛季,担任广东队首发组织后卫,并随队获得联赛亚军
2007年4月5日,刘晓宇入选男篮国家队二队,这也是他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同年5月,刘晓宇升入男篮国家队一队
2008年,刘晓宇入选中国男篮奥运集训队
2009年3月4日,刘晓宇在广东主场战胜山西的比赛中,砍下20分、9个篮板和3次助攻,这也是他职业生涯首次得分破20+。在赛季结束后他荣获2008-09赛季CBA联赛最佳组织后卫。
2009年,刘晓宇代表中国男篮二队参加亚锦赛东亚预选赛。
2013年,入选中国男篮大名单,随队出征男篮亚锦赛。
2014年,入选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12人大名单。
2015年9月15日,刘晓宇正式转会至上海男篮,12月30日,在上海对阵浙江广厦的比赛中,刘晓宇三分球11中8砍下44分,单场得分和三分球均创下职业生涯新高。
2017年8月1日,刘晓宇与北京首钢男篮签署为期三年的合同,正式转会北京男篮,并效力至今。
高中联赛到CBA再到国家队 天才少年的“三级跳”
2007-08赛季,已是广东宏远主力控卫的刘晓宇跟随球队回到老家吉林长春,在和吉林队比赛前的适应场地训练时,场上的球迷大部分是为了刘晓宇而来,即便那时的广东队还有朱芳雨、杜锋这样的国手,但是和刘晓宇比起来,受欢迎的程度相差太多。
那时候的刘晓宇相当有人气,长春十一中的学生,高中毕业就进入职业篮球俱乐部,打球飘逸灵动。可能刘晓宇父亲也没有想到,当初只是单纯让孩子长个儿的初衷会不经意间发掘出他的篮球天赋。
小时候的刘晓宇身体单薄,甚至有些瘦弱,出于增强体质的目的父亲开始让他接触篮球,但很快父亲就发现儿子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都非常不错,是块打篮球的材料。
顺理成章,10岁的刘晓宇被家人送到长春市业余体校开始训练。体校训练非常枯燥,但是为了培养孩子,那几年刘晓宇的父母总是在晚上带着儿子打街球,打球的时候父子二人齐上阵,妈妈就在场边给爷俩助威。
良好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终于成就了刘晓宇的篮球之路。从树勋小学,到104中学,再到第十一高中,刘晓宇在长春市的几所篮球传统学校都汲取了营养。随着十一高夺得2004-2005耐克高中联赛总冠军,荣膺MVP的刘晓宇一夜之间成了众多CBA俱乐部争夺的对象,他家的门槛差点被踏破。最终刘晓宇选择加盟广东宏远俱乐部,他也成为CBA历史上首个没有经过职业训练直接从高中进入职业球队的球员。
而就在准备跟随球队参加冬训的时候,年仅17队的刘晓宇又得到了赴澳洲“留学”的机会。半年的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非常艰苦,需要非常强大的忍耐力,也是在那个时候,突然成名的刘晓宇学会了适应环境、克服苦难并且保持谦逊。
2006年,刘晓宇正式成为广东宏远俱乐部一队队员,那个赛季他场均就可以得到3.1分、1.9篮板和2.5助攻,并且有五场比赛担任球队首发,这对于一个18岁的球员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
2007年4月份,刘晓宇入选男篮国家队二队,就此,他实现了从高中联赛到CBA联赛再到国家队的“三级跳”。
这样的经历让那时候的刘晓宇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加上疲惫的联赛、艰苦的训练、激烈的竞争都让他明白了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必须承担这份压力,对自己负责。
九年广东生涯高开低走 如今表现平平
2007-08赛季,广东宏远功勋主教练李春江结束了自己在美国的学习返回球队,并且将刘晓宇正式提拔到球队首发后卫的位置,该赛季刘晓宇以首发后卫的身份出场了40场常规赛和9场季后赛,场均上场时间也由14.2分钟涨到31.7分钟,场均可以贡献6.6分3.6篮板3.4助攻。那一年总决赛,广东队击败辽宁队夺得总冠军,刘晓宇在5场系列赛中与张庆鹏对位,场均可以贡献7.8分2.8次助攻。在职业生涯第二年,刘晓宇就成为了冠军后卫。
凭借出色的控球技术和超强的调控球队攻防节奏的能力,刘晓宇越来越受到器重,紧接着2008-09赛季,刘晓宇的表现依旧出色,虽然最终没能入选奥运会大名单,但是在联赛中的表现非常稳健。那个赛季第43轮比赛,广东宏远主场大胜山西的比赛中,刘晓宇在登场36分钟的情况下,12投8中,其中三分5中3,砍下了20分9篮板3助攻。这也是他职业生涯首次单场拿到20+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该赛季刘晓宇凭借场均6.9分3.5次助攻,荣膺当季最佳组织后卫。
此后的09-13赛季,刘晓宇在联赛中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有出场33分44秒,7投5中交出14分7篮板7助攻3抢断0失误的完美表现,也有与北京首钢的总决赛中,遭到主帅李春江的弃用,5场比赛共出战45秒的尴尬纪录,个人表现始终没能再上一个台阶。
2013年男篮亚锦赛,那是刘晓宇的国家队大赛首秀,但也是中国男篮最耻辱的一届亚锦赛,随着中国队收获惨痛的第五名,刘晓宇成为了被吐槽的对象。之后的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再度折戟,身为球队主力控卫的刘晓宇成为众矢之的。巨大的压力之下,一直顺风顺水的刘晓宇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最煎熬的一个时期。
回到联赛的刘晓宇因为外援的存在,发挥完全受到了的限制,虽然他一直都是广东男篮的主力后卫,但是对球队的贡献越来越低。2014-2015赛季,刘晓宇遭遇左手手腕伤病,之后他被迫接受手术,宣布赛季提前报销,这次伤病让广东男篮彻底对刘晓宇失去信心,他们放弃了续约刘晓宇,宁愿重用技术粗糙的周湛东,而刘晓宇也正式结束了自己9年的广东生涯。
成为自由球员的刘晓宇加盟上海男篮,在上海男篮的两年时间里,刘晓宇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首个赛季他场均可以得到15.7分、3.7个篮板、3.5次助攻,第二个赛季场均13.3分、4.2个篮板、4.2次助攻,之所以各项数据有了巨大提升和他角色的转换不无关系,在广东队中,刘晓宇是纯粹的控球后卫,这让他在很多时候发挥不出更大的能量。但这样表现却没能带领球队获得更好的成绩。
2017年夏天,刘晓宇再度入选杜锋领衔的中国男篮蓝队,表现平平。回到联赛他以高薪转会至北京首钢队,但在上海队两个赛季出色的状态却没能延续下来。
今年已经是刘晓宇在北京队的第三个赛季了。在过去的两个赛季里,他的表现十分挣扎,17-18赛季,他场均得到5.8分,命中率为37%,三分球命中率更是低至26%;在18-19赛季,他场均得到7.6分,命中率为47%,三分球命中率为33%,虽然相比前一个赛季已经有所提升,但显然是没能达到大家对于他的期待,加上手腕和腰部的旧伤复发,刘晓宇似乎又回到了在广东队后几个赛季的时候,对球队的贡献严重不足。
2020年也是刘晓宇的合同年,本赛季也是他加盟北京队3年以来的表现最低迷的一年,场均只有5.7分2.0篮板2.4助攻。对于外界和球迷始终保持的期待,刘晓宇总是差一点,从17岁开始职业生涯,到如今31岁,时间在刘晓宇身上刻下了痕迹,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还能回来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源:工人日报
正值暑期,不少单位探索开办托管班和亲子园
“带娃上班”是何体验?
每到暑期,“娃去哪儿”?就成为不少职工的心头“大难”,有的将孩子“邮寄”回老家,有的把孩子送进托管班,有的则不得已带娃上班。
而这几种方式,在北京工作、家有3岁半幼儿的85后陈东都经历了,用他的话就是“总算在凑活中把暑假熬过去了”。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一位难求”是职工热议的话题。为应对职工这一“刚需”,不少地方和单位着手探索开办寒暑期托管班和亲子园,专业人士认为,“带娃上班”,减轻了职工负担,但用人单位要量力而行,做好监管。
暑托班:破解暑期看护难题
由于父母要在家照顾弟弟家的孩子分身乏术,陈东在儿子两岁多时,便将他送进了家附近的托幼机构。包括学费和餐费,每月4000元。
让陈东意外又惊喜的是,儿子上课时间与自己上班时间基本吻合:每天7点30分至8点送到,每周上5天,没有寒暑假。不同的是,托管班16点30分放学,延长接娃时间要另行付费,每小时20元,“这个时间点,多数上班族还没下班,只能继续花钱买服务。”
最近由于出差频繁,陈东只得将孩子送回老家。这时,托幼机构称要交“占位费”,来保住孩子在班上的名额和床位,每月300元,如果不交下次入托还得重新体检。“体检还得去区妇幼保健中心”,费时费力,陈东只能被动接受。
眼下,像陈东这样切实存在子女看护难题的职工并非少数。为此,不少用人单位开办爱心暑托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腾一间会议室改造为教室、添置数把桌椅作课桌、购买并共享书籍建设流动的书柜、联系培训机构开设兴趣课、聘请退休职工担任看护老师……这个暑假,航天科工三院35所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如约而至”。
35所工会主席王莉告诉记者,托管子女从读幼儿园到上小学的都有,托管时间从8点至17点30分,职工可根据家庭情况自愿让孩子参加托管,午餐时孩子随父母去单位食堂吃饭。
据介绍,这是35所开设寒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的第9个年头。从2010年第一期开班,小沛然便参加了,之后期期不落。如今9年过去了,沛然已经成了托管班里的“大哥哥”,可以帮助老师共同管理、照顾弟弟妹妹们,有模有样。
亲子园:提高员工队伍稳定性
为满足职工对托管服务的迫切需求,王莉告诉记者,托管班还会在雾霾天、“六一”儿童节紧急开班,解决职工带娃难题。
相比社会机构,35所的职工“星睿妈”认为,单位开班最大的好处是放心。“看护老师是认识的,管理人员是同事,就像小时候在老师、邻居家等待父母下班,有信任感和托付感。而且托管班免费,也帮我们省了一笔花销。”
对于托管的紧迫性,政策层面已有所关照。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
试问,在办公楼里建亲子园、能每天带娃上班,对职工而言是何体验?在广州市南沙区的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公司,这样一项福利深受职工欢迎。
不同于寒暑期托管班,该公司开办的酷猴亲子园常年开班,招收1.2岁~6岁的儿童。亲子园园长宋春伶告诉记者,目前亲子园有40多名学生,他们的活动区域包括办公楼三层600多平方米的教室、二层的恒温泳池、五层的活动室以及办公楼外的菜地等。
针对孩子年龄太分散的问题,宋春伶说他们采用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教育的方式编班,将1.2岁至2.5岁儿童分为一班,2.5岁至6岁儿童合并开班。
“亲子园不以赢利为目的,更多是福利,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宋春伶介绍,有娃入园的职工每个月交纳学费1000元、伙食费500元。除此之外,师资、水电、场地、活动设施等都由公司补贴,公司每年要投入上百万元。
“一定要建立相关标准和加强监管”
长期以来,不少城市存在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学费高等问题,而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在二孩时代愈加凸显。因此,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办托儿所、亲子园的模式更显可贵。
其实,在“企业办社会”年代,单位办托儿所、幼儿园,一度是主流模式。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慧向记者介绍说,当时企业承担着生产前后服务和职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病,比如单位负担较重、效率低下等。后来,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些社会功能被逐步剥离掉。
如今,一些用人单位恢复兴办托幼机构,是正视职工需求的一种举措。杨慧认为,“现在职工对托幼机构的需求比过去高得多,重新举办并不是简单地恢复过去,而是要在保教质量、环境设施、卫生安全等方面提高更多。”
记者梳理发现,用人单位开设托幼机构的模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企业自行办班,如母婴家庭服务企业依托平台资源,从师资到教育体系设计均由企业自主完成;一种是引进社会机构办园,幼教机构以加盟或直营形式进驻企业,为企业提供定制的普惠型托幼服务;还有一种则是与社会机构合作,单位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目前较多用人单位采用这种模式。
在杨慧看来,鼓励开办托幼机构,对用人单位是机遇也是挑战,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并不是出钱出场地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一定要建立相关标准和加强监管,这样才能将托幼机构做好,解决职工需求。”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