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一入农历八月,整座城都弥漫着桂花的香甜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公园、绿地、街头,随处可见桂花树,八月桂花香飘满城,徐报融媒记者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了我市经典赏桂处,市民可就近一觅芳踪。
■传统名花 4种桂花你能分得清吗?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月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我市广泛种植的桂花树主要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花树四季常青,金桂、银桂和丹桂是秋季开化,其中金桂的香气最浓,花朵是金黄色的,但花朵的形态不及其他桂花种类好看;银桂和丹桂花朵形态与香味相差不大,主要是花朵颜色有区别,银桂花朵是浅黄色至乳白色、丹桂花朵是橙红色。四季桂花朵形态最美,每年可花开三季,但香味不及其他三种浓郁。
桂花的花苞通常只有米粒那么大,一簇簇堆聚在椭圆形叶片的腋部,不引人注目。花开四瓣,极为芳香,遁着花香找到桂花树,你就能在繁茂的叶片下面发现这些星星点点的桂花,像极了一群群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片后面悄悄地吐露芬芳,没有丝毫张扬。它们非常娇小柔弱,花柄极为细瘦,轻轻一触碰花瓣就会飘落下来。
云龙湖
云龙湖景区的珠山公园、滨湖公园、小南湖等处均种有不少桂花树,现在整个景区内都飘荡着桂花香。
位于珠山西路的珠山公园,景观极为秀美,桂花的种类大多是银桂。晚上来珠山公园,朦胧月影中可以欣赏桂花姿态,别有一番风味。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桂花纷纷飘落,像夏夜里闪闪发光的星星。
位于云龙湖北岸的滨湖公园赏桂廊,在百花园西侧,整体设计以桂花为主题,通过不同种类的桂花结合,形成这个季节独有的景观特色。桂花开花的季节漫步长廊中,飘散的花瓣落在身上,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看着湖光山色,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小南湖苏公岛附近、市民广场汉字喷泉西南角均种植有桂花树,市民和游客漫步其间,均可被花香萦绕。
彭祖园
彭祖园不老湖畔种植了许多桂花树。从彭祖园西门入园,桂花香扑面而来。园中种植的桂花种类颇多,主要有金桂、银桂和丹桂。桂花飘香的时节,游人走在桂花树下,花香怡人,如梦如幻。
泉山森林公园
泉山森林公园内种植的桂花种类颇多,有金桂、银桂、丹桂等。在龙泉湖北侧的大树园中不仅种植了桂花,还有银杏、黄连木、枫树等赏秋叶的树种,形成天然氧吧,桂花的香气让新鲜的空气增添了一丝丝甜味。
提醒:由于三环南路正在施工,从北门进出要注意交通安全,最好从泉山森林公园东门进入。
科技广场
科技广场人工湖的东、西两岸都种植了桂花树,晚上的科技广场是最热闹的时候,凉爽的天气里在开阔的广场闻花香、看月亮、运动运动是种莫大的享受。
■赏桂佳处
市民可就近一觅芳踪
“春赏百花秋赏月”,徐州的仲秋,可以与月亮一起赏的当然还有桂花。当下,满城的桂花树应时绽放,香香甜甜的桂花香萦绕在彭城大街小巷,随处都是桂花香,沁人心脾,尽情深呼吸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我市各景区、大大小小的公园、街头绿地遍植桂花,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及云龙公园、淮塔、植物园等处均种有桂花树,徐报融媒记者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了几处我市经典赏桂地点,市民可就近一觅芳踪。
云龙公园
作为徐州人最为喜爱的老公园之一,云龙公园的桂花树树龄较久且花香宜人。云龙公园的桂花树集中在艺林周围,栽植历史也很悠久。桂花树品种以金桂和银桂为主。金桂的花是金黄色,银桂的花呈奶白色。距离桂树十几米的地方,花香就已经很浓郁了。
从王陵路路过,一阵微风吹过,桂花的甜蜜味道随风飘来,就会让你深感清新舒爽;进入公园漫步其间,更是令人陶醉其中。
快哉亭公园
快哉亭公园的桂花集中在公园北部,微风拂过,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你可以顺着花香寻找着难以被人发现的小小桂花。作为徐州历史最悠久的快哉亭公园,这里的桂花树跟云龙公园一样,颇有年头,树龄最久的有几十年,最大的一株枝叶铺开来,遮盖面积大到50多平米。此时,满园花香,附近小区都能闻得到,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赏花。
汉文化景区
汉文化景区每天清晨和傍晚随处都是锻炼身体的市民,此时来汉文化景区游玩,处处可闻桂花香,可以充分享受这仲秋特有的香味。
汉文化景区的桂花集中在狮子山南坡,这片桂花林有上万棵桂花树,一阵风儿吹过,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花香迷人,简直让人心醉。
金龙湖
金龙湖将四季景观都融于景区中,桂花是必不可少的秋季景观组成部分。景区内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桂花树,有金桂、银桂和丹桂,色彩颇有层次,淡黄、橙黄相映成趣。
徐报融媒记者 王漱玉
见习记者 尹思源 文 记者秦媛 摄
少年吸食“笑气”致死致伤案时有发生——
被“笑气”摧毁的青春
此图为将“笑气”灌装在小钢瓶内的灌装机器。 李超/摄
9月10日,镇江警方在“0209”非法制售“笑气”案新闻通气会现场,讲述“笑气”的加工制作流程与案情等相关情况。李超/摄
镇江警方查获的非法灌装“笑气”的加工机器。镇江警方供图
2020年5月的一天,95后福建姑娘吴兰(化名)穿着睡衣,趴在床上,嘴里死死地咬着一节吸管。吸管的另一头连着一个长约40厘米的钢瓶,床边留有血红色呕吐物。室友王媛(化名)让开锁公司的人打开房门时发现,吴兰已经没有了呼吸。
经江苏徐州警方鉴定,钢瓶、死者的体内均检测出“笑气”成分。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常被用于制作奶油发泡剂、医用麻醉剂及燃料助燃剂。
警方在吴兰的手机里发现多条购买“笑气”的转账记录。历经一年,警方将涉嫌非法贩卖“笑气”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近年来,在徐州因吸食“笑气”死亡的案例超过7起。现实中,“笑气”虽不归属于毒品,但因“笑气”制作简单、价格较低、购买方便,容易在青少年群体中“泛滥”,这些年因吸食“笑气”致死致伤的案件频发,非法贩售“笑气”现象屡禁不止,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亟待引起重视。
睡醒了就吸一口“笑气”,然后接着睡
王媛与吴兰是初中同学。2019年10月,两人从老家福建来到徐州打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天在出租屋内无所事事的吴兰开始混迹于酒吧,慢慢接触到“笑气”。
“这不是毒品,玩一玩没事的。”吴兰曾向王媛描述吸食“笑气”的感受,“感觉头晕晕的,有种窒息感,很刺激,感觉忘记了一切烦恼。”
刚开始,吴兰购买一瓶“笑气”足够吸一晚上。后来她吸食量越来越大,一晚上可以吸3瓶。嘴巴咬上吸管,睡醒了就吸一口,然后接着睡。
王媛向警方回忆,2020年5月17日,吴兰和她吃晚饭时喝了7瓶啤酒,回家后就开始吸食“笑气”。直到第二天晚上10点,吴兰都没有起床,王媛敲门也没人回应。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王媛着急了,联系了开锁公司。房门被打开,王媛见状大叫一声,她看到吴兰斜趴在床上,一动不动,枕边残留着血红色呕吐物。
警方调查发现,出事前是“笑气”贩子孔祥(化名)给吴兰送来了7瓶“笑气”。
1994年出生的徐州小伙孔祥,2015年从北京某高校成人教育大专毕业后,回老家工作。孔祥从发小李伟(化名)那里得知,卖“笑气”很赚钱。李伟告诉他,自己花5500元购买了20个钢瓶、10个铝瓶,这些2升装的“笑气”瓶,不到一周就卖完了。
听了李伟的“生意经”,孔祥决定与其合伙“做生意”。40升的大罐“笑气”不能直接售卖,需分装到小钢瓶。每当有人购买“笑气”时,他们就会连夜在一家工厂的仓库里分装,然后开车将小钢瓶送货上门。
孔祥听说吴兰出事了,他“害怕极了”,逃到连云港。2021年7月,他被警方抓获。随后,他的另两名合伙人也被警方抓获。
警方调查发现,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他们共向吴兰销售“笑气”6次,涉案金额1960元。他们非法贩售的“笑气”涉案金额共计25万余元。
用“笑气”吸引酒吧客流量
2018年5月4日晚7点左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宾馆内,清洁工准备清扫房间,敲门许久无人回应。他们打开房门时发现一个姑娘趴在床上一动不动,嘴里咬着一节塑料管子。当地警方根据尸检报告分析认为:这名18岁女性李玲(化名)属于“笑气”中毒身亡。
据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李玲在当地酒吧认识了“笑气”贩子张斌(化名)。事发当日,张斌给她送去了两罐2升装“笑气”。
95后酒吧老板“点点”,在2018年跟朋友合伙开酒吧时,发现“笑气”在徐州开始流行,不少年轻人乐于吸食。
“很酷,与朋友一起吸食很有面子。”“点点”接受警方调查时表示,他看中了“笑气”可以增加酒吧客流量,带来更多收益。为此,他购买了10罐大罐装的“笑气”。进行分装后,他以每小罐8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让他没想到的是,“笑气”生意格外火爆,没过两天就被抢购一空。据估算,他一共销售了800个小罐,利润3.8万多元。
他逐渐成为圈子里有名的“二道贩子”。张斌就是从他这里进货,2018年3月至5月,张斌分8次购买了16罐40升容量的“笑气”。最终,两人都被当地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不久,记者电话联系了李玲的父亲。谈起女儿,李先生声音一顿,沉默几秒钟后,他断断续续地说:“往事太伤心了,我不想再提起。”
另一名死者李兰(化名)也是酒吧常客,经常和朋友们一边喝酒,一边“打气”。2019年6月4日,她从网上买了3罐“笑气”,在朋友家中“打气”。第二天中午,她被发现时已停止呼吸。尸检报告显示,李兰因吸食过量“笑气”死亡。
李兰的父亲接受采访时难掩悲痛,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通过立法等形式强化对“笑气”的打击与监管。
加大对网络平台销售“笑气”管控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一位医生介绍,近些年来,吸食“笑气”的不良恶习从国外传入,使部分青少年走上“歪路”。他们医院曾接诊过多个因吸食“笑气”过量致伤的病例。
这位医生介绍,吸食“笑气”会造成人体内维生素B缺失,进而影响神经,严重者可致腿脚变形、下身瘫痪。“笑气”虽然并不物理成瘾,但极易使吸食者“心理成瘾”,吸食过量后,也可能因窒息致残致死。
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广宾介绍,这些年,徐州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很大,由于“笑气”不归属毒品,并且价钱相对便宜,很多年轻人错误地认为“笑气”没有危害。
在王广宾看来,“笑气”买卖环节的监管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网络销售缺乏严格的监控,而网络和物流的发达,又加剧了销售渠道的不可控。
他建议,要定期监管生产渠道以及销售对象,向无经营许可证人员或商家销售的,要给予特别监控,包括在网络平台上要对和“笑气”有关的关联词进行管控。一旦发现,平台要及时警示并加以防范,避免非法销售渠道的不当扩张。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对青少年吸食“笑气”的现象痛心疾首。他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递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将“笑气”列入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进行管控。他认为,“笑气”的制作方式相对较简单,作为助燃剂、食品添加剂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由于缺乏严格管控,使用者低龄化趋势愈发严重。
周世虹介绍,2021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复称,“笑气”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大量上下游企业用“笑气”生产加工各种用品。“笑气”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这份回复中同时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打击“笑气”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3月,公安部部署山东开展专项行动,破获“笑气”违法犯罪案件111起,捣毁非法灌装窝点3个,缴获“笑气”3000余升,行政处罚305人,刑事处罚28人,查获吸毒人员189人。同时督促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加强对网上违法信息的清理整顿。
周世虹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打击非法贩售“笑气”行为。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让打击“笑气”有更精准的法律依据。同时,学校、新闻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让青少年远离“笑气”,健康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收季金黄的田野。摄影/邱会宁
中国人对“丰收”的感情
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个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的词
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
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山西运城下起了丰收雨。摄影/康辉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
秋收无疑是最高潮
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万亩金黄,颗粒归仓
粮食既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作物
也是“丰收调色板”上最雍容灿烂的一抹暖色
当黑龙江人揭开一锅“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饭
广东人正坐在灶旁
等待“煲仔”中的丝苗米饭的成熟
黑龙江五常水稻田。摄影/赵天华
当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抚慰了高原的风
高粱酿出的一口香醇热辣
也驱散了贵州山中的阴冷
西藏日喀则,青稞已到收获季节。图/视觉中国
2019年
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4亿吨粮食
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
而要寻找华夏农耕的发端
我们终归要回到
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大江大河
秋季的嘉兴水田。摄影/夏松
成都平原。图/视觉中国
长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粮仓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到“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软的水稻与水墨长江是绝配
而锋芒毕露的小麦
则似乎正该与拥有“小麦色肌肤”的黄河为伴
甘肃酒泉瓜州县,农民收割小麦脱贫致富。摄影/吴俊瑞
小麦
早已彻底俘获了黄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
以河南省为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
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方便面生产基地
河南周口,农场工人在翻晒小麦。图/视觉中国
虽然广大山区的土层较薄
但土地从不亏待勤劳的人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或许种不出五常大米
却正好对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气
贵州威宁农家的烤土豆。摄影/李光荣
在“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之路上
土豆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
碾泥、摊饼、炸块儿、做粉丝
丝毫不输给小麦
广州市增城小楼镇小孩在开心地收土豆。摄影/卢文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画布的温暖底色
那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倾倒的颜料桶
1988年
“菜篮子工程”第一次由农业部提出
其后30余年间
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从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
中国成为了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
2043.89万公顷菜地
1亿多名菜农
8000多万名相关从业者的努力
支撑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广西百色田东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图/视觉中国
常规的白菜萝卜西红柿
是“蔬菜安全”的坚实防线
而另一些地区的秋季特产
则不图产量
只图半个月的新鲜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江南的鸡头米(芡实果实)
既可以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
组成“荷塘小炒”
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剥珍珠的角色
无锡的芡实(鸡头米)种植地。图/视觉中国
色浓,味甜,质感敦厚
这是果园里的丰收图景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硕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柿子丰收场景。摄影/左雪兰
新中国成立时
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仅有3千克
而今已高达184千克
上千万名果农和农技人员
种出了全球31.4%的水果
甘肃庆阳西峰的苹果熟了。摄影/汪琳
西瓜、柑橘、苹果“三巨头”
占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6%
而在1996年到2017年间
中国其它水果的年产总量涨了三倍
广东湛江徐闻县“菠萝的海”。图/视觉中国
广东的菠萝
与新疆的吊干杏、石榴擦肩而过
四川的红心猕猴桃、晚熟芒果
卖到了祖国的东北角
西藏的昌都醉梨和江西的马家柚
进行了位置互换
各地风味在血管般的高速路上涌动
更是独属于秋收季节的狂欢
广州从化人家丰收荔枝。摄影/邱新生
丰腴百味,皆出于此
佳肴盛宴
需要扎实的主料
更需要星星点点的百味调合
这些“隐藏英雄”,就是油和香料
今年
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预计达到2781万吨
居全球第二
国内消费量则位居全球榜首
江苏徐州贾汪区的红米花生到了收获季节。摄影/郑舟
长江流域每年的菜籽产量
占世界总量的25%
从春季开始
油菜花海的景观一路北上
由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开启
再由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春油菜接替结尾
青海门源油菜花,7月开放最盛。图/视觉中国
向日葵也不甘示弱
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三大产区的夏季
前来赏花的游客
都被淹没在高大的花丛中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大片向日葵。图/视觉中国
相比之下
花生、大豆、玉米、芝麻、胡麻虽然外形低调
种植面积却是“闷声发大财”
除了大豆
其余四种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
均位列世界之首
吉林洮南市玉米丰收季。摄影/邱会宁
有了油脂
五味的融合就有了介质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
而广西则是国内最集中的甘蔗出产地
广西贺州,蔗农在整理打包黑蔗。图/视觉中国
如果追求更有“酿造”气息的甜
盛夏花期之后
就到了蜂蜜成熟的时节
中国稳居世界蜂蜜产量第一位
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的养蜂人
贡献了超过60%的全国蜂蜜总产量
广州从化正在酿蜜的养蜂人。摄影/邹庆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被国家统一调控的商品
食盐对于生活乃至文明的意义
再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人每年要吃掉700万吨盐
江苏盐城盐场,全国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摄影/清溪
当今中国四川产的花椒总体质量最佳
而河北、山西则以量取胜
夏末秋初,花椒大量成熟
这场丰收不知牵动着多少食客的心
没有花椒
麻婆豆腐、沸腾鱼、椒麻鸡可怎么办?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的农民在采摘青花椒。图/视觉中国
中国大地虽然物产丰饶、各有千秋
但辣椒的收获场景
仍是最有“丰收味儿”的画面
中国凭4000万吨的辣椒年产量位居全球之首
其栽培面积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2%以上
贵州毕节市金鸡村村民在整理晾晒的辣椒。图/视觉中国
秋天,新疆的广阔大地上
正准备酝酿一波接一波味觉刺激
全国1/5的干辣椒
都来自这片被阳光亲吻的土地
新疆塔城沙湾县的农民正在晾晒辣椒。摄影/张永锋
从“传统吃辣大省”云贵川
到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广西、海南……
这种介于蔬菜和香料之间的神奇作物
“点燃”了中国人的舌尖
创造出数不清的迷人风味
陕西宝鸡市陇县农家院的辣椒丰收图景。摄影/左雪兰
上山下海,收尽肥美
秋收,收的不止是土里长出来的
也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2019年,全国牛肉产量667万吨羊肉产量488万吨大江南北
共享这一份对秋膘冬补的执念
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群进行秋季转场。图/视觉中国
草原林海中
除了有“行走的丰收”
还有“深藏的山货”
这是独属于一方水土的秋天
趁夏季的余温尚在
东北的森林里出现了蓝莓、榛蘑
与西南人民的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昆明农贸市场里的牛肝菌。图/视觉中国
人人心里都藏着一份“莼鲈之思”
中秋前后的大闸蟹
是老饕眼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奢侈
生蚝、扇贝、贻贝以及各类海鱼
也在秋季达到了风味与口感的巅峰
江苏淮安盱眙县天泉湖的秋季捕鱼场景。摄影/杨默
福建漳州东山岛的海捕场景。摄影/杨天鑫
秋风乍起
困居城市的人们无畏旅途劳顿
只为在河塘边、海港边的餐馆院子里坐下
给味蕾一个季节性的交代:
“看吧,我没有辜负你吧。”
广东江门台山,村民喜悦丰收莲藕。摄影/邱新生
中国人与土地的羁绊
深刻得无法被城市化动摇
丰收的另一面不是挥霍
而是加倍珍惜
以及对土地和劳动者的真诚感念
愿收获的人们都如愿以偿,我们的日子也熠熠生辉。摄影/张永锋
又是一年
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
祝所有期待着收获的人们
如愿以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统筹:王威、罗新烨、卢允聪,审校:马子雷,文字:樊又齐,图编:张旭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