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88移动支付日”升级为2018年的“88智慧生活日”,微信想给中国840万餐饮商家带来什么新福利?
◎ 餐饮老板内参 李新洲 发自北京
1
新一线城市智慧生活榜单首发
向餐饮业释放5大信号
▼
今年,由微信支付发起倡导的全球首个移动支付节日“8.8智慧生活日”,再次掀起智慧生活新高潮:在8月8日“88智慧生活日”当天,向用户送出千万份免单和海量红包。
同日,微信支付还根据商业设施完善度、城市智慧化程度、未来可塑性等指标,正式发布了智慧生活“新一线城市”生活画像完整榜单。其中,成都、杭州、南京、厦门、大连、东莞、天津、宁波、武汉、沈阳、福州、苏州、西安、郑州、重庆、长沙和青岛等17个城市上榜。
< class="pgc-img">>在这份新一线城市智慧生活榜单中,内参君注意到跟餐饮业密切相关的5大信号——
? 80后最爱吃吃吃,是线下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 南京人和天津人最热衷吃火锅,沈阳人最喜欢去烧烤店且订单遥遥领先
? 成都、重庆、苏州是外卖用餐人数最多的城市;南京和郑州人在外卖的人均支出最低
? 东莞和苏州人在线下餐饮的人均消费最高
? 新一线城市餐饮消费场景领先TOP3是成都、西安和武汉
< class="pgc-img">>随着微信扫码自助点餐、支付的快速普及,让大家吃饭都习惯了“扫一扫”。
而微信支付联合各大品牌陆续推出的智慧旗舰店、概念店,更通过AI人脸识别、AI商品识别和人脸支付等“黑科技”的应用,让840万餐饮商家看到了“智慧餐饮”对最头疼的点餐、支付、效率环节大幅度的优化——
< class="pgc-img">△ 微信支付和德克士、周黑鸭、味多美先后推出智慧旗舰店
>在周黑鸭全国首家“全自助化智慧餐饮门店”里,顾客只需“刷脸”识别就能进入门店。选好食物后,收银台上的摄像头能快速精准地识别并统计价格,消费者只需面对摄像头做出“点赞”的手势,就能完成付款,全部操作仅需30秒。
吉野家和COCO奶茶也先后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自助点餐和支付服务,甚至还可以提前通过小程序下单,到店直接取餐,为顾客打造了一条便捷点餐、免于排队的“快速通道”。
1
降本、增效、留人
智慧生活怎么解决餐饮3大痛点?
▼
餐饮业“三高一低”日渐加剧,高峰期产能不足导致顾客流失,会员获取和留存日渐困难,让“降本、增效和留人”成为餐饮人最关心的三大痛点。
< class="pgc-img">>△ 德克士、真功夫、周黑鸭、吉野家、船歌、新沁园、味多美和COCO、八爷火锅、椰雨仙踪等品牌负责人,为微信支付“88智慧生活日”一起见证。
据内参君了解,移动支付收银比现金收银至少提升2倍的速度。在德克士,今年微信点餐上线以来,峰值的使用率已经超过20%以上。特别是节假日,在景区、机场等特殊商圈的门店,微信支付和微信点餐更是解决了柜台繁忙、顾客排队的难题。
德克士负责人对内参君表示:“2017年底,德克士推出全国首家微信支付无人智慧餐厅,实现全程自助点单、支付、取餐的‘无人化’便捷体验。在削减3-4位点餐员和收银员岗位后,加大在后厨、前端设备的智能化、数据分析方面的投入,有效缓解过度下单、过度浪费的问题,营运效率提高30%,无人智慧餐厅每日订单处理数量至少提升20%以上。”
对很多餐饮老板们来说,“会员发展效率低、获取信息困难”也是一大痛点。
而真功夫的微信会员卡上线后,月均注册量提升了8倍,会员激活转化率从33.85%提升至64.80%。应用“支付即会员”之后,顾客在真功夫门店完成点单并微信支付,会员卡从领取到激活只需15秒,当其再次到真功夫消费时,就会收到积分变动等消息推送。
< class="pgc-img">>他们还为会员定制了专属权益和营销活动,并进行“跨界合作”,推出各类营业营销活动,会员的消费金额直线提升了54.08%。
不仅对头部品牌的作用明显,微信“智慧餐饮”对腰部连锁餐饮品牌的提升也同样显著:
船歌鱼水饺目前微信支付比例占42%,其中桌边付在一线城市使用最多,达到65%,全国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7%。
南京八爷火锅和东莞椰雨仙踪的负责人也都提到,运营微信会员卡功能以后,针对本店会员进行优惠推送与不定期会员专属活动,更有针对性地拉动用户到店消费。
作为中小餐饮商户代表,南京齐家卤面创始人齐传兵对内参君表示:他的餐厅只是三十多个平方,单日堂食+外卖单量在70—100单左右,使用微信扫码点餐等功能后,仅在点餐和收银环节,每单平均节约40秒以上,有效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效率。
而针对餐饮老板最关心的营销层面,微信“智慧餐饮解决方案”,还可以利用支付数据+微信朋友圈广告等方式,以相对更低的成本,精准、定向地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投放。
|小结|
2018年全新升级的微信支付“88智慧生活日”正式启动后,微信支付发布了扫码购、社交支付、生活缴费、小微收款、自助购、无感支付、自动点餐、乘车码的8大智慧能力,涵盖了餐饮、超市、便利店、百货购物中心、景区、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步行街等市民生活场景。
对餐饮业而言,随着“餐饮与零售进一步融合,线上与线下服务一体化、新业态新物种层出不穷”三大趋势加剧,微信支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餐饮解决方案,通过微信扫码点餐、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能力应用,为智慧餐饮变革提供更多的可能。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在刚刚开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众多智能化创新产品和技术惊艳亮相。7月10日,作为长宁的科技企业,熙香继“智能无人厨房”后,重磅推出两款新产品:智慧食堂和智慧小吃机。
随着数字化与城市化的不断融合,近年来,熙香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以“新终端+品质配餐”推动社区的数字化转型,助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智慧食堂///
据了解,智慧食堂具备数字化模拟烹饪中餐八大菜系数千种菜品、自制面条、早餐四大金刚的功能,同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菜品识别、温度感应、新鲜度识别、展示搭配、视觉识别结算等。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食堂还可自动记录、提前导入用餐者的饮食习惯、健康情况,分析营养平衡并提供建议,查询用餐者的饮食时间、配餐规律及摄入营养量,实现全自动后厨,全流程可追溯。
智慧小吃机///
这款智慧小吃机,占地面积仅2㎡,却集合了数字人民币应用、无触防疫点餐、无人生产、食材循环展示等多项优势。
小吃机集存储、接单、生产、打包、节能等功能于一体,可以进入到企业、写字楼大堂、食堂等场景中提供服务,无需人员值守,能够24小时现制现售各类面条米线、麻辣烫等鲜食,食材采用100%全净菜,整个生产流程安全卫生可追溯。
熙香创始人刘蕴熙表示,熙香立足于人工智能行业,聚焦中餐领域实现系统化数字改造。我们运用产业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模式去覆盖订单,帮助中餐行业降本增效,解决用人和管理的难度,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效率,促进中餐连锁化发展。
在此次的新品发布会上,熙香还分别在央厨智能化、智慧助餐、金融结算以及供应链等领域与吉祥航空、上海银行、上海联通、虹桥街道、建设银行、节卡、燕辉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事业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签署了相关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都愿意继续在智慧餐饮领域探索更多形式、更多细分领域的合作。
图片来源于熙香科技
文字:朱文轩
编辑:李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创: 安顺迪讯
餐饮行业是人类社会最悠久的行业之一,可以说是随着人类社会诞生而诞生的,作为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之一的行业,规模庞大,在巨大而分散的餐饮市场中,餐饮企业既面临着成本上涨、利润减少的难题,又面对着不断涌现的跨界参与者与新型业态,市场竞争加剧,其实,不论是传统餐饮业还是传统零售业,都正在面临着发展危机,如何转型发展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餐饮业发展现状
市场巨大而分散
< class="pgc-img">>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但同时,餐饮行业又是一个很分散的行业,2016年餐饮行业从业人数达1846.0万人,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仅占全国餐饮收入的6.1%。2017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占餐饮收入的比例仅24.6%,数量庞大的中小商家在餐饮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压缩
< class="pgc-img">>与整个行业的稳步增长不同的是,餐饮企业的经营难度越来越大。根据餐饮老板内参与美团点评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餐饮报告》,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每个月餐饮门店的倒闭率高达10%。一个餐饮门店的寿命长则3-4年,短则几个月就已经终结,高淘汰率成为餐饮行业的常态。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利润率仅4.70%,众多餐饮商家面临着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三高一低”的困境,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跨界参与者与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竞争加剧
从奢侈品品牌、快时尚品牌、家居卖场到便利店,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了餐饮这样一个高频刚需行业的吸引力,将餐饮与自身业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体验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融合餐饮、零售等多业态模式于一体门店数量逐步增多,智能售饭机、无人餐厅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跨界入局者和不断涌现的新型业态,加剧了餐饮行业的竞争。
智慧餐饮时代到来
< class="pgc-img">>进入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以来,与时俱进的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都曾被应用到餐饮行业中,让很多人认为传统餐饮业已经进入寒冬期,只能通过红海厮杀的价格战来谋求一席之地的传统餐饮很难再有更多的发展。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餐饮企业也寻找到了答案,与随着消费者习惯变迁,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加深,智慧餐饮时代已经到来。
智慧餐饮与传统餐饮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1.交互式。传统的餐饮信息系统,特别是点菜系统,要么食客仍然面对纸质菜单点菜,要么只是在终端设备上的静态展示菜肴基础上简单增加了点菜功能,系统和食客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态交互,食客的自助点菜行为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点菜过程中也无法完全做到不需要服务员介入。智慧餐饮的点菜应该是一个系统与食客充满交互的过程,食客不仅仅是对着静态的菜单做出选择,而是在此之上还能通过自己的点击、评论等行为产生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产生影响。
2. 个性化。系统基于大数据挖掘食客的消费轨迹和消费模式,为食客生成定制菜单,在食客的点菜过程中给出个性化建议和指导,食客也可以自主规划专属菜单,方便高频消费者。系统在餐前精准预测食客的消费需求,对食客的消费需求给出建议和引导。餐后结合食客的消费情况,给出精准的有情怀的餐后关怀。这些基于大数据 的服务都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
3.智能化。基于人工智能的点菜可在点菜过程中结合膳食搭配、人数价格、口味习惯等智能给出搭配建议。
4.多媒体。以平板为平台,在静态图片之外,用音频、视频、3D模型甚至VR等方式展现菜单,并允许食客与之交互。
5.异业联盟。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食客餐后行为,为异业联盟提供引流。比如食客吃完饭后很自然的会产生诸如:按
摩、K歌、打车、代驾、二次会这样的需求。餐饮商户很多时候只是食客活动的起点,由此将食客活动的整条链串联起来,能够带来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
6.精准营销。基于食客消费轨迹的数据挖掘结合人工智能,系统会比食客更懂食客。因为了解食客,所以可以对食客进行定制的人文关怀以及精准的营销。
痛点和痒点
< class="pgc-img">>对于食客:
1. 打电话预定餐位浪费电话费、违反年轻人依赖流量的用户习惯 —— 网络实时预订到桌
2. 电话预定时商家无法识别食客身份 —— 身份识别
3. 排队浪费时间、过号不候 —— 短信、APP、公号提醒排队
4. 纸质菜单 每道菜图数量不够多,纯静态,没有声音 —— 平板多媒体
5. 去过的餐厅却没有保留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历史记录 —— 客户偏好和历史记录
6.服务员能力不够高、培训不到位无法给出让客户满意的点菜建议或高效点菜 —— 基于真实的来自食客的大数据的评价统计
7.点菜时追加的特殊需求比如再辣点、清淡点被服务员或者厨师华丽的忽视 —— 偏好备注
8.选择困难症、不擅长点菜者对着菜单茫然若失 —— 智能点菜、点菜向导、点菜助手
9.点菜后的等待时间无聊难耐却又只能翻翻餐厅书架上被人烦烂的三流杂志 —— 平板作为平台内置杂志、游戏、视频
10.餐厅人力不济的时候扯着嗓门喊远方的服务员丢掉矜持和优雅 —— 语音呼叫、按键呼叫服务
11. 菜肴流程实时监控、上菜时间限制惩罚
对于商家:
1. 纸质菜单成本高、损耗快、修改困难 —— 平板点菜不存在相关问题
2. 点菜流程冗长、耗费人力 —— 食客自助点菜
3. 人力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 提高运作效率、减少用工、节省人力成本
4. 流程混乱、服务质量低劣却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 精心设计、不断进化的行业最佳实践指导下的系统永远与时俱进的帮助商家规范流程、提高竞争力
5.翻台率上不去,明明很早吃完了却一直占着桌子不肯走 —— 限时消费优惠
6.不知道去哪里找到目标食客,砸大笔广告、营销费用却看不到效果 —— 基于大数据挖掘真正的潜在客户,在做针对性极强的定点营销
7.流量只是流量 —— 流量会成为客户
8.各种团购、淘点点、微信、地图的入口多如牛毛,不支持失去宝贵的流量,支持又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 系统聚合对接市面主流入口,尽最大可能的为商家节约时间
传统餐饮与智慧餐饮的一个重大区别体现在服务方面,传统餐饮所谓的服务仅仅限于对客户的维护,而智慧餐饮的互联网化特性,使得在服务方面引入了运营的概念,也就是不光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就行了,在如何用好软件、用好系统提供的众多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方面的运营服务。
以外卖、打车、支付等消费习惯的全面颠覆,标志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改变我们的消费者和我们的消费选择,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并顺应其发展,势必会被消费者无情淘汰。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或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阅读分享,支持原创、尊重原创,如有原创申明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