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作为全球女性的节日,徽商广播在本周特别制作系列报道,说说咱们的“半边天”。
今天来说说,靡靡之音 邓丽君。
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法绕过的名字。
1979年前后,中国内地的文化领域一片废墟,她的歌声从海峡对岸传来,成为那个政治环境下第一缕温柔,人们私下播放、翻录,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悄然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 class="pgc-img">>从小多才多艺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
1961年,邓丽君接受“九三康乐队”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乐指导。
1963年,邓丽君参加“中华电台”全台黄梅调歌唱比赛,以《访英台》击败众多年长选手,获得比赛冠军 。那时候她只有十岁。
< class="pgc-img">>1966年,邓丽君接受台视《艺文夜访》节目访问并献唱歌曲,首次与听众见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 class="pgc-img">>1967年,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首次于电视节目中表演。
< class="pgc-img">>同年,邓丽君从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灌录唱片;
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以歌唱为职业。
< class="pgc-img">>一炮而红
1969年 邓丽君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被誉为“天才女歌星”;首度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
1971年 2月至次年8月,在东南亚展开为期一年之巡回登台,足迹遍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
< class="pgc-img">>1972年 6月邓丽君歌迷俱乐部“青丽之友会”于香港首度成立;与丽风唱片签约;结识初恋情人林振发;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
< class="pgc-img">>1975年 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发行经典系列“岛国之情歌第一集”;获日本唱片大赏、新宿音乐祭新人奖;东京电视日报十大歌星奖;银禧奖。
< class="pgc-img">>1976年 3月邓丽君香港歌迷会正式成立;在香港“利舞台”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并获得空前成功;
< class="pgc-img">>1979年 4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演唱会,为首次在美加地区办个人演唱会。
1980年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身在美国,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靡靡之音
邓丽君歌曲最初是怎样进入中国大陆今天已难以细考,大概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海关或者走私被带进大陆的磁带,通过地下翻录的形式传播;
二是通过短波在收音机里收听海外广播,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电台有一个“邓丽君时间”,从周一到周六每晚八点播出二十五分钟邓丽君的相关新闻及她所演唱的歌曲。
< class="pgc-img">>八十年代初,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过一本颇为专业的音乐书籍,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其目的是教导青少年识别出哪些歌曲是“黄色歌曲”和“靡靡之音”。
其中提到一套鉴别黄色歌曲的综合办法,除了要看歌曲的“歌名、歌词之外,还要结合它的曲调、伴奏和演唱,看它到底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书中还举了很多反面例子,比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以及“岛国情歌”系列,这些反面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邓丽君所唱,并因邓丽君而流行。
< class="pgc-img">>可是,邓丽君的声音太美了,伴随着批判而来的,却是邓丽君的进一步流行。
虽然官方媒体从未播放过,但从此,邓丽君的歌曲传遍大陆。
而且把海峡对岸的邓丽君推向辉煌的顶点,1984年一月间,邓丽君在台北举行她的个人纪念演唱会,就叫“十亿个掌声”,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歌曲在大陆的流行视为最大荣耀。
< class="pgc-img">>那时候,相信我们家里有曾经有一个大大的、老式收音机,波段虽不稳定,还是可以清晰听见声音。
偷偷买来的“水货”磁带,每一个青年都要翻录一遍,最后得到一盘并不清晰的邓丽君磁带。
那录音带粗糙的质感,都成了弥足珍贵的回忆。
< class="pgc-img">>“十亿个掌声”演唱会是邓丽君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的一部分,十五周年,当中国内地歌迷刚刚认识邓丽君的时候,她已经叱咤台湾、香港、日本乃至整个东南亚歌坛十几年,甚至已经快要“退休”了。
邓丽君对刚刚开始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1980年代初期的数位大陆女歌手,都以模仿邓丽君的风格而起家,如:李谷一、朱明瑛、程琳等都有“大陆的邓丽君”之称。
还有王菲,更是邓丽君不折不扣的粉丝和最佳翻唱者,她翻唱的邓丽君歌曲,多达数十首。
< class="pgc-img">>巨星陨落
1987年之后,邓丽君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1995年5月8日因哮喘病发作,邓丽君猝逝于泰国清迈,终年四十二岁。
邓丽君的遗体后来被运回台湾,在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于台北县金山乡的金宝山“筠园”。园中长年播放着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至今每年忌日时仍有来自台港日各地的歌迷到墓前凭吊。
< class="pgc-img">>邓丽君的病逝使她第一次上了央视的新闻。
邓丽君深以自己在大陆歌迷心中的地位为豪,而其亲属也透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但终其一生,邓丽君也没有回去大陆一次。
感情坎坷
邓丽君一生事业风光无限,情事却几经沉浮,颇多不幸。邓丽君一生追逐爱情,最终都未有修成正果。
邓丽君死前,正与法国男友相处。为了调养气喘痼疾,她们选择在空气清新著称的泰国清迈暂居,结果却因为哮喘病发作,而男友又不在身边,求救无门病逝。
据说邓丽君的家人对于她的法国男友没有负起照顾她的责任,以致她孤单离世感到相当不满。
< class="pgc-img">>往事如风。肉体会消亡,声音却不会。
事到如今,我们还会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漂亮、歌声甜蜜的小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随之升上太空的,有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
>时的家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在台湾云林县的一个普通军人家庭里。
< class="pgc-img">>他家里还有四个哥哥,一家人挤在不到7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非常清贫。
< class="pgc-img">>父亲给她取名“丽筠”,意为“美丽的竹子”,因为人们常常将“筠”字误认为“君”,所以索性就改成了“丽君”。而她的人也正如竹子一般,外表美丽,高贵,性格要强,骨子里透着一股坚韧。
邓丽君从小就爱美,希望自己时时刻刻展现给别人的都是完美的一面。3岁时,就自己去照相馆拍照,小小年纪就有巨星的架势。
< class="pgc-img">>一家人都对她非常宠爱。她4岁的时候喜欢学芭蕾,父亲就用两个月的薪水给她买一双芭蕾舞鞋。
父亲说:“等她出嫁的时候,四个哥哥要给妹妹抬轿子。女孩将来出嫁了以后,不知道是好是坏,我们也管不到,所以在家里面一定要对她好。”
爸爸每天都要自己做大饼,然后绑在自行车后面,沿街叫卖。妈妈很会持家。一颗空心菜,把梗拿去炒辣椒,叶子用来煮汤,这也是邓丽君最爱吃的菜。
孩童时代的邓丽君,曾一度为父亲骑着叫卖大饼的自行车载她上学而感到尴尬。经过老师的开导,她开始对父母亲的辛劳感到相当的自豪。
< class="pgc-img">>家庭的清苦并未影响她的成长,反倒养成了她坚毅乐天的性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她总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坚强的克服。
童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朴实的小城,简陋的房屋,妈妈下厨的炊烟成为她心中永远的行囊。即使她红遍了海峡两岸,歌声传遍了很多国家。
< class="pgc-img">>邓丽君的经典歌曲《小城故事》就是在唱她的家乡。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邓丽君8岁多的时候,家里搬到台北。那个时候收音机里播什么歌,她就学什么,唱什么。
离她家不远,大概骑车10分钟的距离,有一个“九三康乐团”,里面有父母的一位朋友——拉二胡的李成清。
这位李伯伯常常到她们家里来,他说这个小孩喜欢唱歌,就拉着二胡给她伴奏,教她学习。
父亲对孩子们说:“不管做什么,就要像什么。”
父亲每天早上6点半把邓丽君叫起床,骑脚踏车把她带到河边吊嗓子,有四五年时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少年时初露头角
< class="pgc-img">>邓丽君在学生时代就展露头角,10岁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唱比赛,以《访英台》击败众多年长选手,获得比赛冠军;12岁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13岁获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冠军。
上世纪60年代末的台湾,正值经济起飞之际,夜总会,歌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开张。此时才上初中的邓丽君开始到歌厅演唱。
< class="pgc-img">>因为她年纪小,歌唱的好,长相清秀,名声越来越响亮,被封为"娃娃歌后"。
很多娱乐场所都争相聘请邓丽君出场,最多的时候,母亲一天要带着她跑六个场子。那个时候,家里每个月开支2000台币,而邓丽君一个月就能挣到6000台币。
频繁的登台演出,不但使她赚到可观的收入,改善了一家人的生计,而且演唱技巧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这点却引起了校方的强烈不满。1967年,邓丽君所在的金陵女中,是个教风严谨保守的教会学校,校方态度坚决,要求邓丽君在学业和唱歌之间做出选择。
< class="pgc-img">>邓丽君也很刚强,她果断决定:“不考虑了,现在不念,别的地方也可以念,以后还有机会念。”所以就办了休学。
邓丽君为了坚持音乐梦想,办理了休学。告别了校园,她便加盟了宇宙唱片公司。从此学校少了一位对数学烦恼功课平平的孩子,音乐界却多了一颗闪耀的巨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辉煌的歌唱生涯
邓丽君休学后,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同年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正式开始演唱生涯。
1968年,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乐场所登台演唱,创造连续数月满场的纪录,以平均每三个月两张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张唱片。
第二年,邓丽君为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演唱主题曲在台湾成名,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
< class="pgc-img">>此后,邓丽君的歌唱事业便如日中天,她被香港《华侨日报》选为“慈善皇后”,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在东南亚展开为期一年半的巡回表演,演唱会地点包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
为了拓宽自己的音乐风格,1973年,已经享誉华人世界的巨星做出了改变歌唱生涯的重大决定,进军日本歌坛。
< class="pgc-img">>她开始进行更多的艺能训练,恶补日语,每周只休息一天。对于日本来说,她还算是个新人,工作及其辛苦,又吃不惯日本菜,不到一个月,就瘦了几公斤。
去电视台录影,十点钟到电台,化好妆就坐在一边等,等到晚上7点半她上去,二十秒录好一个镜头,就让她回家。
< class="pgc-img">>坚持不懈的强韧性格,不怕吃苦,邓丽君终于取得了回报,地位慢慢变高,得到人们的尊敬。
- 她以单曲《空港》,打破宝丽多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的唱片销量纪录 ,从日本乐坛700余位新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歌手赏”,并夺得日本东京歌唱大赛冠军,发行唱片累计达20张;
- 她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斩获香港首届“金唱片奖”;并于香港电视台录制香港首档艺人专题电视节目《邓丽君电视特辑》。
- 她录制台湾首档艺人专题节目《邓丽君特辑》,并获台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并成为了台湾很多的奖项的“首位艺人”。
虽然到了海外,邓丽君还是喜欢穿旗袍,唱中文歌。
< class="pgc-img">>1979年,邓丽君因为“假护照事件”离开日本,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在学习期间于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多伦多等北美城市举行个人演唱会。
邓丽君受邀于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登台,成为首位于此献艺的华人歌唱家,获纽约市长授予的“金苹果”胸针。
因为遗憾自己没有学历,所以邓丽君在歌唱道路上格外勤奋,努力学习各种语言,她还在印尼灌录80首印尼语歌曲;
< class="pgc-img">>人们评价邓丽君的歌声:出色的舞台驾驭能力,以情带声的演绎方式,倾倒了众多歌迷,她的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们评价邓丽君的形象:结合了东方女性传统的唯美和西方女性现代的风情,有古典韵味,有端庄的气质,更有仪态万方的气势,温柔不失坚强,美丽而且善良。
< class="pgc-img">>台湾著名词人庄奴曾经这样评价邓丽君,“人生境界真善美,丽君已包括。”
著名作家琼瑶对邓丽君的美丽与魅力也是欣赏不已,邓丽君曾多次演绎琼瑶电影的插曲。她与琼瑶,一个用音乐唱出爱情的纯真美好,一个用文字演绎爱情的千回百转,被人们称为“诗一样的女人”。
邓丽君的好友林青霞曾说过:“邓丽君爱美,对自己的美也很自信,追求完美的个性,持续一生,在音乐上如此,感情上亦是如此。”
正是邓丽君努力、坚韧和追求完美,使她取得了人生辉煌的成就,更承受了光环背后我们看不见的各种痛苦和考验。
据统计,邓丽君一生演绎的歌曲超过1400首,黑胶唱片176张。她的歌声遍布海内外,她开创了很多先河,她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歌坛创下了难以超越的奇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时代意义和影响
人们说,邓丽君不仅是驰名海内外红极一时的歌手,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承载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恰逢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邓丽君的歌声跨过海峡,来到祖国内地,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人们发现,音乐不仅仅是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武器,还可以唱出自己心中的情和爱,尽情享受音乐的美。
邓丽君变成了时代的标签,成为时髦的标志。
人们对邓丽君的迷恋,在街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人们用攒下的钱争相购买邓丽君的录音带,互相转录。那些时髦的小青年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手里提着录音机,潇洒地走在街上,成为人们追随的对象。
< class="pgc-img">>邓丽君的歌声,唱出那个年代人们感同身受却无法言说的青涩,甜蜜或是相思的哀愁,让人们发现内心的柔软,变得不再那么僵硬。
那用歌声铸就的慰藉,让爱情变得刻骨铭心,成为一代中国人心灵最温柔的部分。
邓丽君是燃情年代,纯情岁月当中,人们的精神寄托和集体初恋。
虽然事业辉煌,但她的情感之路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 class="pgc-img">>她与香格里拉酒店董事长郭孔丞在即将结婚之际,郭家祖母却提出三个条件,其中包括邓丽君退出歌坛。要强的邓丽君虽有心淡出歌坛,但是把这个作为嫁进郭家的条件无疑是对她的侮辱。
邓丽君为调养身体和放松身心,来到法国,在这里认识了比她小14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开始了长达5年的姐弟恋,进一步减少歌唱活动。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湄宾饭店房间内气喘突发,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晚上7点30分离世。
告别仪式牵动四方,宋楚瑜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连战等政府要员、亲朋好友、演艺名人,纷纷赶来。超过20万的民众排起长长的人龙,希望见这位巨星最后一面。
邓丽君长眠在台北金宝山筠园。
多年来,前往筠园的人们络绎不绝,邓丽君的墓前永远是鲜花飘香,人们永远爱着这位恒久闪耀的巨星。
< class="pgc-img">>有流行音乐以来,没有第二个人,有邓丽君这样多的优秀作品,有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衷心热爱,有这么多的同代人、后来人受她影响。
于丹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全球都在看着一轮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有明月在的地方就有这颗心,千古明月等到了邓丽君。邓丽君对明月做的这个贡献,其实不亚于古代这些诗人,因为她让全球的人,会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END------
我始终坚信文字的力量足以拨云见日、温暖心田,填充虚无、润泽生命。
—— 我是作者梅羽指间,欢迎您的关注和转发!
集
陈妍希演绎追梦历程电视剧《邓丽君之我只在乎你》将于3月16日开机。该剧由丁黑监制、吴蒙恩导演、李顺慈编剧、赵毅担纲总制片人,梁翘柏担任音乐总监,陈妍希、何润东、江珊、彭冠英、侯勇、吕一、张晨光、倪虹洁、寇世勋等联袂主演,讲述邓丽君传奇励志的追梦历程,秉承“为爱前行”的创作理念,向全球华人传递邓丽君的励志精神,它的开拍有望掀起全民温暖回忆的热潮。
为“爱”前行 传承邓丽君音乐梦想的爱与温暖
在最新曝光的概念海报中,画面整体以《我只在乎你》的曲谱为背景元素,将邓丽君的音乐魅力深嵌在无数乐符之中,凸显了她在音乐上的热爱,风格简约却极具视觉冲击力。华视娱乐总裁暨该剧总制片人赵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爱前行”是该剧所有人的初心,也是最终愿景,这种爱,既包括几代华人的成长回忆中通过邓丽君歌声所获得的满满温暖与爱,也蕴含邓丽君追梦过程中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主演阵容群星汇聚,何润东、江珊、彭冠英、侯勇等倾情加盟同时,该剧还聚集了何润东、江珊、彭冠英、侯勇、吕一、张晨光、倪虹洁、寇世勋等演员。何润东此次饰演的汪仲文,被称为“对的时间出现的人”;而张晨光与何润东再续父子缘,在本剧中饰演汪仲文的父亲汪以安,也成为一大亮点。彭冠英饰演的周台生,是邓丽君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己”。江珊、侯勇两大戏骨饰演邓丽君的父母,将与陈妍希组成“亲子档”温情飚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