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客服退款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在我们一般的认识中
淘宝客服是解决我们购物疑问
售前售后等问题的中间人
但是却有一些不法分子
利用我们对淘宝客服的信任
去冒充淘宝客服谎称退款
进行诈骗
< class="pgc-img">>1
冒充淘宝客服退款的骗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
淘宝骗局一天一个样
今天小君为大家介绍一宗网络诈骗
看看诈骗犯是如何冒充网上客服进行诈骗的
近日,王女士接到了某道夫旗舰店的客服电话,称王女士之前购买洗发水后,由于客服的操作失误,把王女士列为了代理人,如果不及时取消,每个月将会从王女士支付宝里扣500元,现在可以直接帮王女士转接至王女士支付宝关联的相关银行。没过一会,果然有一位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表示卖家存在侵权行为,要赔付王女士1000元到20000元不等,喜出望外的王女士便按照银行客服的说的流程开始操作。
< class="pgc-img">>首先,银行客服让王女士打开支付宝,同时还询问了余额,天真的王女士直接告诉银行客服还剩3千元左右。可能是觉得王女士支付宝里的钱太少,然后银行客服又问王女士工行卡号及余额,称帮其查看确定是否都有绑定支付宝,王女士都一一告知了。随后,银行客服表示已将回执单发到了王女士的支付宝上,可王女士没有查到,银行客服便让王女士记下两样东西,一是:今天的值班经理的姓名,二是:一串数字,紧接着就让王女士到工银转账界面填写那串数字,收款人上面写值班经理,银行客服表示为了核实王女士的账户能正常运转,需将工行里的4万多元全转给值班经理保护起来。
转账成功后,银行客服又让王女士下载美团,说可能存在一些隐患需要排除,之后客服让王女士将美团钱包里的钱都提到银行卡里,王女士刚准备按照客服说的借款,一旁的家人越听越觉得不对劲,阻止了王女士接下来的操作,冷静下来的王女士觉得被骗这才报了警。
此时的女事主才发现这位“售后客服”是网络诈骗犯。
温馨提示
遇到这类诈骗,请您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有退款或者批发商账户;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添加你的微信好友,一切操作请在该平台进行;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或者通过某平台借款,统统不要理会;验证码和各类密码更要小心保管,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
来源:南京栖霞公安微警务
近一则新闻,震惊了许多人:
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
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银行,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倒闭的银行。
< class="pgc-img">>如此体量的银行倒闭,很难不让人担心是否会再次出现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
恰好,最近网飞上线一部纪录片。
纪录片的主角曾引发远比硅谷银行破产更大的信任危机。
时至今日,他依然是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金融诈骗犯——
《麦道夫:华尔街吸金恶魔》
Madoff: The Monster of Wall Street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伯纳德·麦道夫,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
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20年间骗取金额高达650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换算人民币,大约超过4400亿元)。
这是华尔街涉及人数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金融诈骗案。
真相暴露之前,麦道夫是华尔街的传奇投资人。
连续三届担任纳达克斯交易所主席,同时也曾担任过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主席、国家商业行为委员会主席。
最辉煌的时期,一度与「投资巨鳄」巴菲特齐名。
< class="pgc-img">>曾经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神」,一夜之间沦为了「恶魔」。
他一手摧毁了许多人的人生,搞垮了数家慈善机构和多人的名誉。
受害者从华尔街蔓延至全世界。
据统计,麦道夫骗局总共涉及了136个国家的3.7万人受骗。
其中不乏一些各界名人,包括我们熟悉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演员凯文·贝肯等。
< class="pgc-img">>2008年,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数以万计的屋主无法偿还高昂的房贷,股市急速下挫,投资银行纷纷倒闭。
在全球金融界叱咤风云的雷曼兄弟深受次贷呆账冲击,申请破产保护。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拯救下才得以存活。
< class="pgc-img">>一时间,麦道夫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电话,要求撤资、赎回现金。
问题是,投资本就是骗局。
而且高额消费之下,麦道夫现有资产根本还不上客户的资金。
此时,他仍然选择垂死挣扎,反复说服投资者继续注资。
< class="pgc-img">>然而,经济危机的压迫下,没有人愿意相信麦道夫,即使他是投资界的传奇。
事已至此,麦道夫不得不面临15亿美元的赎回请求。
走投无路的他,向世人坦白了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
公众这才知道,这个人从头到尾根本没有任何投资行为。
2009年6月,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
随着麦道夫入狱,这场骗局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才渐渐显山露水。
首先,投资人的经济损失。
光是收集受害人信息,探员就花费了大量精力。
其中甚至有很多人已经过世。
< class="pgc-img">>纪录片中,有一对夫妇让鱼叔印象深刻。
这对夫妇从1992年就跟着麦道夫投资,因为过程中取出的金额比投入的金额要多,所以资产托管人要求他们把钱还回来。
理由是,他们是麦道夫骗局的「受益人」。
用受害者的钱去补偿另一批受害者的损失,这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为了获取公平的待遇,这对夫妇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解决方案。
失去毕生积蓄是一回事,固然是倒霉事。
但连房子也失去,那也太惨烈了。
< class="pgc-img">>其次,员工的心理压力。
麦道夫被逮捕之后,公司陷入一片混乱。
并非所有员工都知晓或参与麦道夫骗局,但事发之后,每个人都要面临来自公众的道德谴责。
无辜的员工遭受被怀疑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安抚前往公司的受害者。
纪录片中,接受采访的员工表示——
每次只现身20分钟,因为压力大得让人想吐。
在过多经济受害者的对比下,很多人忽略了有的员工同样是受害者。
最后,信誉破产的美国金融体系。
骗局曝光后,证监会成了公众谴责的对象。
在受害者看来,证监会本可以轻易揭发这个骗局,但他们没做到。
甚至在有人连续几年举报麦道夫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为其背书。
举报人用详细的证据和分析在法庭上控诉证监会。
而证监会代表也只是简单地称述「我们痛恨骗局」。
话音未落,就被陪审团打断——
你们的职责是防范骗局,不是去痛恨骗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庞氏骗局,简单来说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加上「空手套白狼」。
国内很多非法集资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比如去年被认定为传销的演员张庭。
< class="pgc-img">>大家都很熟悉的小黄车ofo(不知道还有多少小伙伴还和鱼叔一样仍在排队中)。
但能像麦道夫一样,骗取高达百亿美元这么大的额度,也确实很令人惊诧。
骗取普通人或许不难,但能够骗得一众金融界老手团团转,麦道夫到底给投资者施加了什么迷魂药?
麦道夫很早就意识到,金钱是人的动力。
小时候,他想叫一个女孩出来跟他一起玩,对方拒绝了。
于是他给了女孩25分钱,结果这个女孩真的出来和他一起玩了。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麦道夫的父亲是个典型的loser。
他从事过很多生意,都很失败。
麦道夫不愿重复父亲的经历,无论如何都要成功。
金钱和成功就此在麦道夫心中刻下烙印。
< class="pgc-img">>1960年,麦道夫注册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场外交易证券买卖。
在那个时代,对大多数富人而言,股市就是指纽约证券交易所。
但仍有一大块尚未被发现的证券市场,因为没有实体交易所,被称为「场外交易市场」。
精准的投资目光,让麦道夫收获了第一桶金。
< class="pgc-img">>另一边,他开始经营着极小型的投资咨询业务。
在不被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投资顾问的身份为别人理财。
这种经营模式正是麦道夫后来庞氏骗局的雏形。
天不遂人愿,1962年,美国股灾降临。
麦道夫的理财投资业务亮起红灯,他第一次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所幸在岳父的经济援助下,麦道夫挺过难关。
甚至吹嘘能保住资本,全凭自己精准的投资眼光。
说谎和失败之间,他选择说谎。
在谎言的粉饰下,麦道夫的产业继续壮大。
< class="pgc-img">>我刚入行与客户打交道时,是个无权无势的人,我只是个来自皇后区的年轻人,没去过哈佛大学什么的。凭什么要人把业务交给我打理?凭什么要人把钱交给我投资?但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一行中打滚,一定要说到做到,承诺就是人缘,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信靠同行。
< class="pgc-img">>这段话是麦道夫获取投资者信任的金字招牌。
1987年,美元汇率走低,股市再次遭受暴跌的险境。
诸多证券交易商拒绝接听客户电话,逃避客户抛售股票带来的损失。
而麦道夫却坚持接听客户电话。
这一行为他收获大量赞誉。
< class="pgc-img">>二度遭遇股灾的经历,让麦道夫成为备受信赖和敬重的华尔街顶流。
大量投资者涌入其中,选择他为其理财。
如果不是新的经济危机爆发,或许这场骗局还能维持更久。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诈骗手法上确实下足了功夫。
一,扩大人脉网。
仅靠身边的亲友和慕名而来的散户,已经无法满足麦道夫。
凭借好口碑,他打入了乡村俱乐部、慈善大会。
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好几家著名犹太大学将捐赠基金交给他管理。
与此同时,麦道夫专门设定投资门槛,只有被推荐的人才能加入。
人们都视他为上流圈的资金管理专家。
二,隔离投资信息。
麦道夫的投资,看起来有很多无法理解的地方。
为什么其他人的利息8%,而麦道夫的利息高达15~19%。
为什么需要两三周才能购买的期权,麦道夫投资却能够处理得如此快。
而这些问题,麦道夫统统都拒绝回答。
他唯一给投资者提供的,就是以假乱真的投资报告和交易记录。
一旦被问到超越这些内容的问题,就会以拒绝帮对方理财为由威胁对方。
< class="pgc-img">>在麦道夫无可挑剔的声望之下,投资者往往会选择相信。
纪录片中,有一名投资咨询师抛出自己的疑惑——
「这位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要静悄悄地替特瑞管钱?
特瑞还向我透露,麦道夫不收他半分管理费」
< class="pgc-img">>在高昂利益和虚假名誉的驱使下,所有人都选择对这些疑问视而不见。
他们无条件相信这个神。
< class="pgc-img">>2021年4月14日,麦道夫在监狱中死去,终年82岁。
按照犹太人的教义,火葬是被绝对禁止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为犹太人的麦道夫,不仅尸体被火化。
甚至连骨灰都被存放在法律事务所无人认领。
他的家族拒绝接收他的骨灰。
随着麦道夫诈骗事件曝光,他的家庭分崩离析。
事实上,在麦道夫坦白之前,家人并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
为了避免家人被牵扯,他从一开始就将犯罪行为藏在最阴暗的角落,只让家人参与公司正规运营的那一部分。
甚至连麦道夫被逮捕,也是因为儿子的举报。
< class="pgc-img">>但公众的愤怒不会因为家人未参与就消退。
在麦道夫被逮捕之后,很多受害者将怨气转移到麦道夫的两个儿子身上。
「我要他的家人也感受到他们加诸在我们家人身上的痛苦」
< class="pgc-img">>他们受到民众永无止境的骚扰,以及媒体铺天盖地的追踪报道。
面对道德的谴责,小儿子在媒体面前,公开和父亲割席——
他对我、我哥和我家人所做的一切是不可饶恕的
他对数以千计的人所做的一切,摧毁他们的人生
我怎么也想不通,也永远不会原谅他
我永远都不会再跟他说话了
< class="pgc-img">>长子则在事件曝光两年之后,选择自杀。
他以行动告诉麦道夫,是你将我害死的。
不久后,小儿子癌症复发,很快也离开人世。
< class="pgc-img">>很多人质疑,如此重大的罪行,真的是麦道夫一人犯下的吗?
其实,纪录片中对此也有所探讨。
从始至终,麦道夫的骗局有无数次被拆穿的可能。
可在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杰弗里·皮考尔,麦道夫的「四大户」之一。
作为麦道夫重要的客户,曾多次在公司危急时刻注入大量资金以供周转。
事件曝光后,获利51亿美元的皮考尔成为整个麦道夫的骗局的最大赢家。
为了逃避调查,皮考尔选择自杀,将所有财产留给妻子。
索尼娅·科恩,奥地利银行家。
为了帮助麦道夫渡过难关,她设立先驱基金。
双方积极配合下,各自获得极大的收益。
讽刺的是,最终索尼娅·科恩声称自己是骗局的受害者。
在被法院判决无罪的同时,还称她诚实守信,廉洁正直。
人们可以为了利益掩盖显而易见的罪行,也可以因为利益迅速撇清关系。
纪录片结尾有一句话——
未来还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麦道夫?
绝对会有另一个麦道夫出现
< class="pgc-img">>麦道夫落网之后没几年,美国就出了一个「女版乔布斯」,伊丽莎白·福尔摩斯。
她声称自己发明了一台改变世界的机器,只需一滴血,便能迅速检测出上百项生物指标,从而及时预防疾病。
非常不可思议的技术,却骗得一帮金融大佬团团转。
< class="pgc-img">>因为这项发明,她的公司估值高达90亿美元,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
但仅仅过了一年,她的骗局就被《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捅破。
她也因此跌落神坛。
< class="pgc-img">>伊丽莎白的故事先后被拍成纪录片和美剧《辍学生》
几年前,国内也曾曝光一起2800亿的庞氏骗局。
2012年,彭铁创立的小牛资本集团,打着「高科技、无风险、高回报」的旗号,吸引无数投资者入局。
拿着投资者的钱炒房、放贷。
短短六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的毕业生,摇身一变成为控制100多家公司的投资专家。
彭铁本人,也被媒体誉为「下一个马云」。
< class="pgc-img">>借新钱,还旧账。
在这种模式之下,一旦没有接盘侠,暴雷成为必然。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人性的贪婪。
< class="pgc-img">>麦道夫诈骗事件很像是一则背信弃义的寓言。
这种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能够彻底欺骗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而信任的代价就是被残酷地背叛。
永远不要试图挑战人性。
人们都希望获得零风险的回报。
期待能够逃开生老病死的折磨。
本质上来看,这些都是神话。
可惜,现实中,神话并不存在。
3年前,一场轰动世界的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告破,这个惊世骗局背后的始作俑者——伯纳德·麦道夫,获得了“金融巨骗”这一极不光彩的称号。他于2008年被捕,如今,麦道夫在狱中尚未撑过刑期的十分之一。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间,据海外网援引美联社报道,消息人士透露,伯纳德·麦道夫在狱中死亡,终年82岁。报道称,麦道夫死于北卡罗来纳州巴特纳的联邦医疗中心,据信为自然死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视频报道截图
麦道夫曾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华尔街的传奇”、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专家”,还担任过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 但与此同时,他也一手策划了美国史上最大的投资诈骗案。虽然麦道夫本人强调诈骗活动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但同案交易员David Kugel指控其犯罪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2008年12月骗局被麦道夫的两个儿子亲手揭露时, 总共有136个国家的3.7万人受骗,其中不乏斯皮尔伯格、凯文·贝肯、房地产开发商弗雷德·威尔彭等社会名流。诈骗金额超过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元),导致众多投资者耗尽退休金,生活变得一团糟。
麦道夫于2009年认罪。 经审判,其承认了11项与证券欺诈、洗钱、伪造文件有关的重罪指控,被判监禁150年;法院还同时开出1700亿美元的天价罚没单。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25日,麦道夫曾请求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削减他的150年刑期。负责麦道夫一案的联邦检察官表示,这一要求是“肆无忌惮”。
近乎白手起家
曾任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
伯纳德·麦道夫,1938年4月29日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1960年,从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法学院毕业后的他,利用暑假打工当救生员和安装花园喷水装置赚来的5000美元,还向妻子露丝的父亲借了个办公室,创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这家公司主要以担任股票买卖的中间人而闻名。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麦道夫凭借其聪明才智,渐渐成为华尔街经纪业务的明星。
20世纪80年代初,麦道夫在华尔街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进行。当时,麦道夫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
1983年,麦道夫公司在伦敦开设了办事处,并成为第一批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公司。
1991年,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旗下伯纳德·麦道夫证券交易公司为富人、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理财。在其带领下,纳斯达克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为苹果公司、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到2000年,伯纳德·麦道夫公司已拥有约3亿美元资产。
彼时, 麦道夫公司被称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三大提供上市咨询的经纪公司之一,纽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
可以说,麦道夫的前半生是一部喜剧。
炮制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长达20多年未被发现
2000年功成名就后,麦道夫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转变,而这也是他戏剧性人生的转折点。
或许是他太过于留恋自己在华尔街的风光岁月,他精心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靠“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 ,利用对冲基金,以虚设投资项目为诱饵,通过承诺10%-15%的高收益率,吸引了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甚至资深银行家们的巨额资金。
麦道夫诈骗的手段非常“高大上”,他先是利用加入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机会结识犹太富豪,从中发展自己的“客户”。棕榈滩乡村俱乐部会员门槛非常高,会员都是犹太人,会员费30万美元,会员每年的慈善捐款30万美元以上。麦道夫在取得会员们信任之后,还会通过会员转介绍结识更多的富豪。
麦道夫对“客户”们许诺,他管理的基金不管在牛市、熊市,年化收益都能达到10%以上,但是他对于基金的运作和投资策略讳莫如深,如果“客户”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就拒绝接受该“客户”的投资。伯纳德·麦道夫设置的投资门槛还非常高,开始只接受单笔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后来变成只接受单笔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最后只接受单笔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
麦道夫的厉害之处在于,原本“庞氏骗局”只能支撑两三年,而他以其高明的骗术居然维持了20多年。直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赎回资金,这才让麦道夫惶恐不安。2008年12月初,担任公司总经理的小儿子安德鲁向麦道夫汇报,欧洲客户要求紧急调用70亿美元,用于应付金融危机,这成了压垮麦道夫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麦道夫向两个儿子坦白自己已“一无所有”,亏损至少500亿美元。两个儿子当晚就告发了老爸,让这场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大白于天下!“华尔街传奇”成了“华尔街巨骗”,他成功忽悠了半个世界:根据报道, 共有4800个投资账户遭遇损失,上当受骗者遍布亚、欧、美洲,甚至包括一些慈善组织和国际机构,大批富豪、银行与基金公司已深陷泥潭。
据华尔街日报的统计资料,损失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受害者就可列出数十名之多,其中包括:Fairfield Greenwich 集团 75亿美元;万通金融集团旗下的对冲基金Tremont公司 33亿美元;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亏损30亿美元;桑坦德银行(Santander)28.7亿美元;奥地利银行(Bank Medici AG )21亿美元;Ascot Partners 18亿美元;纽约投资公司“Access International Advisors”14亿美元;富通(Fortis Group) 13.5亿美元;瑞士银行10亿美元,汇丰银行损失多达10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损失4亿英镑,野村控股损失可能达3亿美元,而投资于麦道夫或向麦道夫提供借贷的大型金融机构潜在损失达100亿美元。
此外,受害者不乏美国政要与明星。据悉,受害者包括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演员凯文·培根(Kevin Bacon)、MLB纽约大都会队前老板弗雷德·威尔彭(Fred Wilpon)、名人堂投手桑迪·库法克斯(Sandy Koufax)、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伊利·韦塞尔(Elie Weisel)等。
2009年3月12日,麦道夫在庭审中低头认罪。检察机关对他提起了11项罪名指控均成立。这些罪名包括证券欺诈、投资咨询欺诈、洗钱、伪证、虚假陈述、伪造文件等。 欺诈金额累加起来达到650亿美元。2009年6月29日,纽约联邦法院判处70岁的麦道夫150年有期徒刑;法院还同时开出高达1700亿美元的罚没单,这意味着,麦道夫倾家荡产也无法交齐“罚单”。麦道夫的妻子最后和法院达成协议,放弃名下大约8000多万美元的资产,仅保留250万美元的现金财产。
纽约南区联邦检察院对伯纳德·麦道夫刑事判决书原文
这封纽约南区联邦检察院对麦道夫的判决书显示,麦道夫一直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名下有1.38亿美元财产,在曼哈顿64街有高级顶层公寓,还在富人扎堆的长岛蒙陶克和法国巴黎等地有大量房产,甚至还有两艘游艇。
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以投资工具来比喻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他被视为是最安全的美国国库券。但这个号称“最安全”的人开了全世界一个最大的玩笑,他涉嫌诈骗650亿美元的国际大案给了全世界投资者一个最不安的冬天。
两个儿子均离世:一子自杀一子病亡
麦道夫曾经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其长子马克·麦道夫1986年从密西根大学毕业后,就加入老麦道夫的公司,担任高级主管;次子安德鲁·麦道夫也曾在其公司担任要职。
东窗事发前夜,马克和安德鲁向当局举报父亲的罪行,声称一直被父亲蒙骗,并主动与父亲断绝关系。
不过,麦道夫诈骗案受害人则并不认可,很多人认为这是两兄弟想要脱罪的说辞,因为两人过去都在父亲的公司担任高层职位。麦道夫一家不断遭到死亡威胁,马克屡屡接到恐吓电话,马克一直找不到工作,不得已成立一家为iPad制作软件的公司。
2010年12月11日,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大投资骗局过去两周年之际, 长子马克在纽约公寓用狗链上吊自杀,结束了年仅46岁的生命。
2014年9月3日,小儿子安德鲁因癌症停止呼吸,享年48岁。
麦道夫的妻子露丝·麦道夫,曾在2012年被媒体在佛罗里达州拍到,穷困而且沧桑。麦道夫被捕后,为了赔偿受害者,露丝不得不拍卖了豪华游艇和位于曼哈顿和长岛以及棕榈滩和蔚蓝海岸的四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豪宅。
编辑|程鹏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