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已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600亿元,再创新高。
2024年,广州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5.5%、6%。
受惠于消费跑出“加速度”,据世邦魏理仕监测,虽然广州2023年新开业优质零售物业减少,但是吸纳则显著提速,带来了全市空置率的改善。“尤其是特色餐饮、时尚服装、茶饮咖啡甜品、娱乐运动体验和快餐,这几种业态的成交占比持续提升”,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介绍。
空置率快速下调至8.3%
数据显示,广州优质零售物业市场2023年录得三个项目,共1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下跌45.9%。其中两个项目共12万平方米优质商业面积于第四季度开业。
而年内净吸纳量则达到22.2万平方米,录得100.2%的同比上升。尽管受零星传统大型超市及百货闭店的影响,2023年新增供应理想的开业水平,部分商场调改的完成,以及商场积极的去化举措带动下,推升了整体的净吸纳量水平。数据显示,空置率从第二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下跌,按年下调了2.9个百分点至年末的8.3%。
2023年商场业主积极的招租策略和灵活的让利措施,带来租金的下调,但却有力地带动了空置的去化。全年广州首层租金下调2.8%,租金降幅在下半年逐步收窄至第四季度环比下跌0.4%,年末报每日每平方米24.9元。
其中,核心商圈全年下跌1.8%,降幅显著低于非核心商圈全年4.0%的跌幅。这主要得益于大部分核心商圈都是广州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受游客显著增长所带动。非核心商圈需要付出更高的租金代价去获得品牌的青睐。而核心商圈的优势还反映在空置率的下降幅度(3.8个百分点),显著高于非核心片区(2.5个百分点)。
餐饮业态占比高于零售
广州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华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双料称号的城市。公开数据显示,广州餐饮业在零售品消费总额中一枝独秀,去年同比增长两成以上。
这一数据也反映在优质零售物业的业态分布上。据世邦魏理仕监测,2023年广州优质商业中餐饮业态的成交占比持续攀升,占全年成交数量的44.6%,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五年来在数量占比上首次高于零售业态(37.1%)。
从进一步的业态细分显示,2023年成交占比前五位的业态分别为特色餐饮、时尚服装、茶饮咖啡甜品、娱乐运动体验和快餐。其中,特色餐饮和茶饮咖啡甜品的成交占比显著提升,分别同比上升3.9及1.8个百分点。包括湘辣辣、萨莉亚和九毛九旗下的怂,在2023年都表现活跃,在广州优质商业物业中分别录得11家、8家及7家的成交。而新能源汽车的拓展重点则由购物中心转向街铺,在优质购物中心的扩张显著放缓,仅录得1.9%的成交占比,较202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在首进广州的品牌方面,国际品牌集中于零售业态,国内新进及广州本地初创品牌均以餐饮业态居多。2023年国际品牌的广州首店中,超过八成品牌都是零售业态,且均位于天河区的购物中心。OTB集团旗下MM和MM6首进广州;而天河路也积极引入了国际知名香水香薰品牌的独立门店。在餐饮方面,国内及本地餐饮集团也在新领域进行尝试,包括呷哺呷哺旗下的日式烧烤子品牌趁烧,广州本地西餐品牌卡朋开设粤菜馆小悦东山,以及茶饮茶理宜世在粤式糖水上的新尝试。
品牌招商暗流涌动
1月15日,广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近日正式开业,这是白鹅潭首个巨型商业体。该项目位于广州国际医药港,是广州“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据世邦魏理仕不完全统计,预计2024年广州迎来三个共26万平方米的新增优质商业项目的开业。经过2023年的较快去化后,广州整体租金水平有望在2024年保持企稳。但商圈及商场间将出现分化。
“受惠于旅游人流的核心商圈、实力运营商的成熟项目,以及位于新兴住宅区且周边供应稀缺的项目将更受品牌青睐并获得租金增长的机会。而竞争激烈的非核心片区,和处于消费者培育期的项目,恐怕将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获得品牌的积极进驻”,钟廉军表示。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表示:“尽管品牌和消费者对商场及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商场招商运营难度也在持续攀升,并且市场还同时面临了主力租户更替的问题。但经济持续稳健恢复及商业利好政策出台的预期,以及运营商和品牌旺盛的创新热情,都将驱动广州商业市场在2024年的持续增长。而消费基础设施公募基金的推出,也将利于商业市场的长远发展。”
未来值得关注的是白鹅潭和长隆-万博两大片区,比如在白鹅潭,华润万象系商业、太古汇、太古里等高端商业项目,相继落地荔湾。在长隆-万博,耀胜新世界广场将引入8万方的K11 select,以及华润万象系商业落地。“从品牌招商的角度,目前已经暗流涌动。去不去?去哪里?随着两大片区商业的未来几年的集中交付,对同级别的商业造成的压力很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024年上半年,广州消费热度位列国内主要城市前列,假日经济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季内政府推出的绿色智能家电换新消费券,及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也给相关消费品带来支持。
在此背景下,广州零售物业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新能源车开店放缓,承租能力下降,以及教培、大餐及超市等大面积租户退租后,空置面积的快速去化是主要问题;另一方面,餐饮及零售业态表现积极,尤其天河路零售业态更多样。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这股潮流方兴未艾,成为外贸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也带动广佛仓储物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广佛仓储物流市场空置率保持低位,租金表现平稳。
零售市场新旧租户的转换仍未结束
据CBRE世邦魏理仕统计,上半年优质零售物业市场没有新增供应,受传统百货超市、教培及酒楼的收缩影响,年中广州全市空置水平为8.4%,与2023年底基本持平,但较一季度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非核心商圈受教培业态调整的影响更为突出,第二季度空置率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季末的9.1%。而核心商圈的空置率则于第二季度持平,维持在6.9%,天河路更低至1.5%。
全市成交方面,特色餐饮表现积极,天河路零售业态更多样。上半年餐饮及零售业态新店铺成交占比分别为45%及39%。餐饮成交中45%的新店铺数量来自特色餐饮,茶饮咖啡甜点占比24%。而零售业态中,时尚服装品牌成交占比高达43%,以新旧品牌的更替为主。就区域而言,天河路商圈零售新店占比更高(49%),并且美妆护肤、珠宝配饰和电子产品及家电三个细分品类的合共占比更高达46%,远高于全市29%的总体水平,显示天河路商圈零售业态更为丰富和多样。
聚焦于主要成交,国外香水香薰品牌持续在天河路拓展。BYREDO Perfume、CREED和Bon Parfumeur Paris的广州首店都开设在了天河路。同时,区内还录得Alexander Wang,运动品牌HOKA以及Vivienne Westwood等国际知名零售品牌的进驻。另外,彩妆集合店重启广州核心区的拓店。经过2022年的门店调整后,部分彩妆集合店品牌于2023年获得单店业绩的回暖。2024年第二季度,广州录得WOW COLOUR在天河和海珠共三家门店的重新入驻。
除此以外,电子产品及家电类零售商的租赁活动转趋活跃,尤其青睐优质区位和运营商物业。这一部分来自于传统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品牌,如华为、小米和三星等,上半年主要录得在天河区的拓展。另一部分来自如科大讯飞和学而思等学习机品牌的扩张。
最后,在餐饮方面,粤菜新店在特色餐饮业态的占比显著上升,其2024年上半年新店数量占特色餐饮全部新增门店的成交数量为39%,较2023年全年占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茶餐厅、牛肉火锅、茶楼和顺德菜是扩张的主力。
在租金表现上,当前知名零售商以提升单店业绩为主要目标,选址要求高及租金成本控制严格;业主也面临着新能源车开店放缓,承租能力下降,以及教培、大餐及超市等大面积租户退租后,空置面积的快速去化问题。因此,商铺租金的可谈判空间仍在扩大。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广州优质零售物业首层租金报每日每平方米24.0元,较2023年末下跌1.2%,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下降1.0%。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表示,“当前零售市场新旧租户的转换仍未结束,这一方面来自此前累积的调整需求的延时集中释放;另一方面也来自业主,尤其是核心区位业主调整租户组合,以提升总体租值及品牌组合吸引力的自发行为。因此短期来看,可租面积的增加将令租金承压。但对租户来看,此时也是品牌市区拓展乃至核心商圈开店的好时机,无论连锁品牌或者初创品牌都将受惠。”
新增仓储项目受跨境电商关注
凭借独特产业链优势,广州吸引了包括Shein(希音)、Temu、唯品会、洋葱、棒谷科技等一大批跨境电商企业巨头。
跨境电商在第一季度表现活跃,在增城区和黄埔区均录得大面积成交。但进入第二季度,广州紧缺的大面积空置,阻碍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扩张,季内成交以第三方物流的搬迁为主。同时,上半年位于黄埔的一个旧项目开始拆除重建,令广州仓储物流市场在第二季度出现负吸纳,上半年净吸纳量仅2512平方米,空置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3.9%,仍为近年来较低的空置水平。
与广州相似,佛山上半年的新增供应主要被跨境电商吸纳。2024年上半年,佛山共有两个项目投入市场,位于高明区及南海区,共29.2万平方米,集中在第二季度入市。其中南海区28万平方米的项目被跨境电商整租;跨境电商还租下同区另外一个项目,其他电商退租的11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
仓储物流用地成交方面,广州本季度录得两处含物流用途的工业用地成交,分别位于南沙区和花都区,被国药和中通拍得。而佛山本季度则录得七宗带物流用途的工业用地成交,位于南海、高明和禅城等行政区,主要服务制造业。
世邦魏理仕华南区顾问及交易服务部 | 产业地产负责人邓伟表示:“2025年的新增仓储项目亦受跨境电商关注,并有新平台加入竞争,寻求大湾区物流项目,显示该产业当前仍处于扩张阶段。所以,尽管预期第三方物流和制造业等其他需求的恢复仍需时,但是跨境电商的需求可保证广佛片区空置率在短期内保持较低水平,支撑租金的平稳态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而行·闯创干
8 全面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一根普通的菜心,从广州从化田间,以最短时间抵达酒店餐厅的厨房。在粤菜师傅徐锦辉的手下,菜心只留嫩芽部分,通体碧绿的它,自洁白如玉的虾仁之间贯通而出,恰似美人发上“翠绿玉簪”。这道取名“玉簪步摇”的菜肴,既浓缩着粤菜师傅的功力与创意,亦是广府烹饪的精妙写照。
广府美食为广府人民生活增添色彩,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国庆假期,广州住宿餐饮消费创近年新高。据统计,全市住宿餐饮消费约45亿元,同比增长超15%。线下堂食消费火爆,不少品牌早茶日均取号排队超过100位。据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2广东餐饮百强榜单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省餐饮市场餐厅门店数量规模96.0万家。
大批创业者的涌入,为这条赛道带来新力量,也带来新思考:传承与创新如何兼顾?广府美食文化精髓又当如何发扬?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怎样深挖广府美食文化精髓?
“只有充分认识过去,才能更好把握当下,开创未来。要谈发扬广府美食文化,首先要知道何谓广府美食文化的精髓。因此,挖掘精髓是第一步。”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告诉记者。
粤菜起源于汉代,成长于明清,兴旺于民国,繁荣于当代。广府美食的那些精彩,不少被封存在历史文本中、博物馆的柜里、老行尊们的记忆里。近年来, 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联袂开启“消失的名菜”项目,厨师和学者共同从民国老菜谱中挖掘、还原与重塑民国粤菜,重现广府美食精华。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本土餐饮重视广府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2021年,广州酒家联合岭南饮食文化史研究专家周松芳,深度解读老菜谱,研发设计出“民国粤味”宴;陶陶居、惠食佳等多家广州餐饮企业相继复原古法菜。
“复原旧时经典知名粤菜不仅是拾遗补漏,还是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重现经典,还利于启发创新,是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的体现。”广州酒家集团总经理赵利平说。只有对经典精粹充分理解,方有后续的创新。
应当如何撷取精华呢?中国大酒店行政总厨徐锦辉认为,解读与剖析老菜单文本,是一大难点,需要结合文化研究者共同“解题”。目前,餐饮界最广泛研究的精华在于民国粤菜,通过泰斗行尊的指点,结合自身动手还原菜肴,在这一过程中来提取“精华”。
如何创造性发展广府美食文化?
知晓何谓精髓,才能将其发扬光大。那么,如何发扬广府美食文化呢?“结合当代,做出创造性发展,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其中,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高超烹饪技能的烹饪人才是关键。”本土食评家劳毅波说。
过去,学徒只有成为大师傅才有机会参与菜品研发,研发菜式颇讲究创造力。“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会鼓励他们参与研发环节,大胆尝试,并通过‘以赛促技’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广州酒家集团厨政中心研发部主管陈郁才说。广州酒家与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成立粤菜师傅班,培养具创新力人才。这也是广东粤菜师傅工程正践行之事。
“要培养厨师的创造性思维,绝不能关起门,要多‘走出去’,吸收各地乃至各国的烹饪技能,洋为中用,中西结合。西方厨师对于食材的解构理解以及烹饪的精准规范,值得粤菜师傅学习。”广东烹饪协会副会长魏旭翔说,粤菜师傅在继承广府饮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对技艺加以改良,比如现在健康需求更突出,那么就要适当去除油腻部分,换以健康元素。
此外,广州还应主动参与更多国际饮食文化节以及厨艺大赛等,要实现“走出去,迎进来”策略,与世界饮食文化实现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劳毅波建议,鼓励粤菜师傅多参与城市间、国家间的厨艺比赛,从中汲取灵感,提高“经验值”,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打造弘扬岭南饮食文化国际名片,提升岭南饮食文化海内外影响力。
广府美食文化要行更远,该怎么走?
“食在广州”名气响当当,吸引了不少宾客前来打卡。未来,广府美食文化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劳毅波认为,广州粤菜餐饮品牌是一股重要力量,随着这些品牌的对外拓展,将广府美食传播到更多国家与地区。“比如陶陶居和点都德就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在其他城市每开出一家新店,就引发现象级排队效应。这些餐厅不仅带去美食,也进行了文化输出,门店的装修风格、在地的营销传播都是文化的渗透。因此,广府美食要走出去,知名品牌以及知名粤菜师傅,鼓励他们对外发展。”
在广东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看来,走出去的除了人和品牌,还需要有标志性的“粤菜符号”。简而言之,就是有代表性的菜品,比如当我们一谈起北京美食,会想到北京烤鸭。广府虽有早茶有虾饺,但远远不够。“广府美食的一日三餐加消夜,各时段的广州美食都可以提炼出具有聚焦性、具象化的菜品,这是最具有记忆点的输出,也更能撑起外地食客对于粤菜的直观理解。”
如果说,餐饮品牌“走出去”,到当地开店存在较高成本。那么,近年来站在风口上的预制菜,无疑为广府美食文化的对外发展提供契机。广州酒家董事长徐伟兵说,以前粤菜餐厅很难做连锁对外发展,主要原因是粤菜要求新鲜、现做现烹。如今随着技术进步,预制菜可以保证高品质出品,能助力粤菜“走出去”“走更远”。
“广府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本身的底蕴和特质就具备传播和社交的属性,要放大这种属性,不妨考虑多走近年轻人。通过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广府美食文化IP,或与年轻人熟悉的品牌跨界、联名,吸引直播大咖、美食达人、旅游博主以及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促使他们去发现了解广府文化,自发为之代言、传播。如此,广府美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就自然水到渠成。”餐饮分析师林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