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到了,总有一颗按捺不住想狂吃海鲜的心。于是继中山、乐山、贵阳之后,《我来带你吃》第4集空降广西北海,在这座三面环海的北部湾小城,大吃了十天!
我们惊喜发现,这里好吃的可绝不只是海鲜。北海双虫才是头号王牌,五花八门的风味炒螺,浇头丰满的生烫米粉,令人幸福感爆棚的糖水,猎奇新颖的北海家常菜,收放自如,又野又温柔。
< class="pgc-img">>不像生猛的崇左百色,也不似重口的南宁柳州,北海可以说是广西饮食中最清新的一格,这座曾经在广西广东之间切换身份归属的小城,将两省饮食文化兼收并蓄,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
暗访五十多家店后我们惊喜发现,北海的好吃可绝不只是海鲜!看完这篇,就可以买票出发咯!
01
吃虫,北海第一要事
食材丰饶的地区,总有出其不意的惊喜,比如虫子。
这种形似蚯蚓的软体动物,就是沙虫。沙虫学名叫做方格星虫,因为极高的营养价值还被称为“海人参”,是北部湾沿岸(北海和湛江)共同享有的美味。这些穴居在沿海滩涂的“虫子”,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严格,纯净无污染的海滩才是他们的栖息乐园。不可否认,看到活物密集扭曲在一起时,难免心头一紧,也可能会引发不少人的不适和恐惧。
< class="pgc-img">刚从水中捞出的鲜活沙虫
>但处理好端上桌的沙虫改头换面,只留一层看似轻薄的外皮,像是某种植物一般。餐厅里最常见的是清蒸沙虫,乡下排档顺海饭店,蒸沙虫可谓一绝。当场活杀去内脏,与蒜蓉同蒸,端上桌鲜香扑鼻。摒弃杂念,夹起一条,脆!嫩!极度鲜美。随即一条接一条大快朵颐,光速成为吃虫大队中的一员。
< class="pgc-img">顺海饭店的蒜蓉蒸沙虫,鲜美脆嫩
>鲜美的关键在于对沙虫的处理和火候的把握,考验厨师功力。干净无沙,吃口脆嫩,鲜而不腥才是优秀的北海沙虫。
除了清蒸,沙虫也常油炸。香格里拉大酒店香宫中餐厅,就用蛋清裹来油炸,酥脆可口,一根根吃着停不下来。
< class="pgc-img">香宫中餐厅的蛋清脆炸鲜沙虫
>沙虫本身够鲜,有着“天然味精”的美誉,当地有更生猛的吃法——沙虫刺身,可以配着沙蟹汁食用。不过这种吃法只有部分餐厅才有,多是当地人家餐桌上的美味。
< class="pgc-img">可以生吃的沙虫刺身
>当地还有另一种常吃的“虫”叫做泥虫(也叫做泥丁),生活方式和外形都与沙虫有几分相似,只是泥虫生长在泥土里,外表沾满泥土,体格也比沙虫粗大一些。秋高气爽,泥虫最肥,腌制凉拌爆炒滚粥都是当地常见的吃法。
< class="pgc-img">泥虫炒萝卜,蓝紫色的就是泥虫
>通常吃到的泥虫在宰杀时会内外翻转过来,见到的都是偏蓝紫色的内里。顺海饭店里的泥虫比较特别,是里外没有翻转过来的,棕色的外表卷曲着,像某种菌菇。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带来了全然不同的口感,与葱头爆炒,又脆又鲜。
< class="pgc-img">顺海饭店泥虫
>?
< class="pgc-img">葱头炒泥虫,口感又脆又鲜
>去北海,一定不能错过这两种虫。
02
海里的贝壳,都叫螺
北海人(慵)懒且随性,不兴给花甲、蛏子、蛤蜊、生蚝分分类,索性统一规章,但凡海里的带壳的,通通叫“螺”。
< class="pgc-img">>北海人对螺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走在大街上就是一座露天的“螺”观赏博物馆,餐厅门口五花八门的螺里,总有你没见过的。
无论是早餐的米粉里,抑或正餐简餐,吃螺是家常便饭,煮进汤里、快手炒炒,信手拈来,就连卖饮料的冰室,也能吃到口味尚佳的螺,它也是夜市排档的头号人物,这种相对平价且亲民的螺,装着北海人最日常的深情。
< class="pgc-img">侨港市场的卖螺摊头
>排档里的螺通常都足够新鲜肥美,做法也以白灼、水煮或爆炒为主,吃的是鲜。白灼是常见手段。新鲜小花螺清水白灼,用牙签一根根挑出来,沾着酱料,极有弹性。
< class="pgc-img">新鲜白灼小花螺,吃口很有弹性
>最常见的是车螺,个头大且肥美,价格实惠,因为黏液比较多,也被戏称为“口水螺”。水煮后加胡椒调味,鲜美加倍。
< class="pgc-img">胡椒车螺,是当地最常见的吃法
>水煮白鸽螺,不仅肥美,吃口还带点脆感。
< class="pgc-img">水煮白鸽螺,鲜美有脆感
>除了吃原味,当地人绝不会错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广西风味酸笋,是炒螺的绝佳搭配。当地独特食材榄钱,味甘下火,炒螺煲螺也别有滋味。奇奇怪怪的食材还有很多,比如鸡屎菜,其实是腌制发酵的白萝卜叶。印象深刻的还有搭配白萝卜素炒的蛏子螺,清爽鲜美。
< class="pgc-img">广西风味酸笋,是炒螺的绝佳搭配
>生蚝也是螺家族中的一员,夜市里二十几块就能买一打。不过个头小肉也少,只是价格便宜,过个嘴瘾也未尝不可。
< class="pgc-img">北海炭烤小生蚝,价格非常实惠
>03
海鲜吃到嗨
对于爱吃的人来说,秋天最美妙的字眼,莫过于“开海”二字。就算是四季不缺海鲜的北海,也同样在开海后涌动着对海鲜焦急的渴望。北部湾三面环海,海产资源丰富,鱼虾蟹自然不在话下。除了白灼水煮,品尝深海的原汁原味,靠海为生的疍家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更家常的海鲜组合,丰富味蕾。
< class="pgc-img">>北海地标性建筑,形似连绵山峰的建筑群“北部湾一号”附近,就有一家我们喜欢的“鬼才”周记渔家大排档,说它鬼才是因为这里的食材搭配足够古怪。光是列在菜单上的就有一百四十多种,想滚遍菜单需要大半个月。什么墨鱼炒树菠萝(菠萝蜜)、榄钱鸡屎菜......不是猎奇食材,就是神奇组合,充满了想象空间。
< class="pgc-img">周记渔家大排档,让人眼花缭乱的菜单
>少见的本地野生红虾值得一试,白灼一份,壳子是磨砂般粗糙的质感,虽然个头小,但是虾肉鲜甜,一个人能嗦掉一大盘。
< class="pgc-img">本地野生红虾,个头小但很鲜甜
>鸡屎菜炒红螺,听起来有点重口的名字,实则咸酸开胃。红螺就是血蚶肉,当地人叫做老母螺,而鸡屎菜和鸡也没关系,是用白萝卜叶子发酵而成的。
< class="pgc-img">鸡屎菜炒红螺,开胃
>常见的墨鱼、小八爪、鱿鱼筒,也有白灼、沙姜炒或和芹菜同炒等风味。不同于福建广东那种浓郁的沙姜味,是比较清淡的味道。鱿鱼筒很新鲜,肉质紧实Q弹。
< class="pgc-img">白灼鱿鱼筒,鲜美紧实
>?
< class="pgc-img">沙姜焗八爪,沙姜味不浓郁
>沙蟹汁是最具北海风情的万能蘸料,是北海人的看家法宝。用新鲜沙蟹捣碎后加海盐发酵而成,味道咸腥,还会微微有点臭。第一次吃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不过多试几次可能就会喜欢上这种独特的霸气味道。
< class="pgc-img">在北海,沙蟹汁可以蘸一切
>沙蟹汁除了做配粉辅粥的蘸料,还有道家常名菜,沙蟹汁煲豆角。不过他家的沙蟹汁用量不算多,相对而言不那么猛烈,更容易被接受。
< class="pgc-img">北海名菜,沙蟹汁煲豆角
>海中可不光产海鲜,北海水质好的红树林里还有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榄钱。味甘败火,气味独特,香煎或是煲车螺都是当地的经典吃法。
< class="pgc-img">香煎榄钱,当地独特食材
>除了海鲜还有些值得一试的本地蔬菜,像是酸笋搭配豆豉炒的番薯叶,还有包着猪肉油炸的急劳叶。
< class="pgc-img">裹着肉馅油炸的急劳叶饼
>让人惊喜的,还有一家藏在金海湾盐场附近的大排档顺海饭店,别看离市区远点,但因为食材新鲜味道好,当地懂吃的人都会驱车特意前往。饭店就在自家的大院里,夫妻既是老板也兼厨师,因为靠近海,海鲜上岸直接买去饭店,食材保证新鲜,价格也实惠得多。除了必吃的沙虫和泥丁,这里还有更多精彩的海鲜吃法。
被叫做蓝尾虾的海虾,在水中就活跃度爆棚。可以按个头要,白灼香煎各弄几只。个头大肉也足够厚实,海味十足。
< class="pgc-img">蓝嘴蓝爪的蓝尾虾
>< class="pgc-img">个大肉厚的香煎蓝尾虾
>?
< class="pgc-img">白灼蓝尾虾,海味十足
>榄钱煲车螺也是地道的北海味道,榄钱甘香,车螺鲜美。
< class="pgc-img">榄钱煲车螺,地道北海味道
>生地味道微苦和青蟹一起煲汤,是北海当地有名的养生汤谱生地膏蟹汤,在许多排档都可以吃到。颜色乌漆麻黑,略有黑暗料理的意味。
< class="pgc-img">黑暗系生地膏蟹汤
>顺海的生地膏蟹汤则比较清新,味道也更容易接受。
< class="pgc-img">清新版本的生地膏蟹汤
>北海当然也有值得细细品味的好餐厅,老牌酒店香格里拉的香宫中餐厅,食材够好,讲究搭配,烹法上也颇有用心,可以让你体验到有别于排档的精致海鲜风情。
精致并不意味着用多么奢侈高档的食材,而是对常见的平民食材多了巧思。最常见的油煎沙尖鱼,香宫也能煎到色泽金黄,外皮酥脆,用青海的雪晶青盐调味,咸味饱满更能突出鱼的鲜味。
< class="pgc-img">盐花煎沙尖鱼,金黄酥脆
>北海特产海腊鱼,每一尾都非网捕而是海钓的。用最简单的方法清蒸,火候拿捏得刚好,细嫩入味。
< class="pgc-img">清蒸钓口海腊鱼,细嫩入味
>还有一个看起来有点奇葩的搭配,花蟹韭菜汤。其实这道汤品是北海当地传统土菜,然而如今却不那么常见。香宫的复原版本,韭菜清香不浓,一点不会抢蟹的鲜。
< class="pgc-img">北海土菜,韭菜花蟹汤
>招牌虾饺,酷似一个个墨玉元宝,还有个俏皮的名字叫墨墨哒虾饺。黑亮的虾饺皮用墨鱼汁染色的,包着的是北部湾深海的鲜虾仁,口感爽脆,还加了黑松露,香气浓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有黑松露的墨墨哒虾饺
>在北海,煲鸡汤都要有海鲜来搭配。不过这不是一般的鸡,用的是宫廷黄鸡(全北海只有香宫吃得到)。这种鸡气势雄浑,头顶凤冠,嘴上脚上都长满了毛,很是稀有,北京人也叫皇帝鸡,是清朝宫廷菜。用干沙虫、海参、鲍鱼、裙边等八种珍贵食材,慢火熬足四个小时,鲜香醇厚,虽是两年多的鸡,但也很嫩,一煲汤连吃带喝,很是舒服。
< class="pgc-img">中华宫廷黄鸡,鲜美不输佛跳墙
>就连猪也和海鲜有着深厚的缘分,鼎鼎有名的白灼海猪肉,就来自从小生活在海边吃虾米长大的海猪。取每头猪珍贵的颈肉部分,用高汤白灼,爽脆鲜甜。海猪肉也是蘸沙蟹汁来吃的,香宫的沙蟹汁是改良版的,加了生姜多了一丝清爽,与海猪肉更搭。
< class="pgc-img">蘸沙蟹汁的白灼海猪肉
>海猪肉之不能错过的经典菜,还有这道酱香坛子肉,肥而不腻晶莹剔透,炖得软糯,放进配套的发面馒头里,肉类与碳水交织联欢,让人大大满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酱香坛子肉,肉类碳水大联欢
>广西博白空心菜,这种国家地理标志产物根茎粗大,吃起来格外爽脆,味道清新,刷新了对空心菜的认知!
< class="pgc-img">广西博白空心菜,格外爽脆
>北海还有靠海为生的疍家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渔船上没有冰箱,所以食材多选用瓜果番茄或是咸鱼粒、鱿鱼粒这种经久耐放的食材。老街新开的冬夏餐厅,就是主打疍家菜的餐厅,很受年轻人的追捧。海味蕃茄羹,把番茄切碎,加上干虾、扇贝丁,酸甜可口。
< class="pgc-img">搭配干虾、扇贝丁的海味番茄羹
>冬夏小炒王就是本地版的小炒皇,芋头炸得酥脆,和鱿鱼丝、韭菜花、小鱼干一起炒,酥脆下酒。
< class="pgc-img">冬夏小炒王,芋头韭黄与鱼干搭配
>干货里,当地人欣赏的还有一味红鱼干。个头大,刺少肉厚,炖肉煲粥皆可。伍记红鱼粥就是个亲民平价的宵夜去处。菜价便宜,份量实惠,口味也还不错。招牌红鱼干煲粥,粥底虽不比很多绵密靓粥,但喝着也舒服。还有些值得一试的送粥小菜,爆炒绿豆芽倒是爽脆够味,还可以沾辣椒吃。像是沙蟹汁豆角、榄角蒸塘角鱼都是不错的下粥菜。
< class="pgc-img">招牌红鱼干粥,夜宵好选择
>?
< class="pgc-img">韭菜炒豆芽,可以蘸着辣酱吃
>下一篇
广西被严重低估的美食之城(下)
>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印发公共服务场所防控工作“十严格”等4项措施的通知
各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中直、区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服务场所等重点场所疫情的精准防控,现将《公共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等4项措施和工作要求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迅速贯彻落实到位,广为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公共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通信、邮政、水电气供应等营业场所,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服务场所(含加油站),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场所(以下称公共服务场所)的法定代表人、经营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制定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辖区公共服务保障工作。
二、严格摸排统计员工信息。要加大本单位员工信息排查力度,排查近期外出员工及其子女及家属的去向和密切接触人员的信息,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员工信息。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员工及其密切接触者,要严格落实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对目前仍在疫情较重地区尚未返回的员工,应告知其暂不返回。
三、严格加强员工日常管控理。要加强对员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确保每名员工掌握疫情防控期间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员工上班前必须检测体温,工作期间抽测体温,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者,一律不得上班,并按应急预案处置。员工上班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要加强用餐管理,采用配餐制,错时分散就餐。督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员工必须佩戴防护口罩,通勤车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四、严格加强人员体温监测。要在出入口设置疫情防控提醒设施,配置体温检测设备,安排工作人员对进入营业场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有条件的服务场所可在入口处设置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若发现有发热、咳嗽症状,一律禁止进入,并做好现场登记,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进入营业场所办事人员应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对未戴口罩的及时劝阻进入。如强行闯入的,及时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五、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制度。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加强通风换气,每日安排专门人员对出入口、营业大厅、柜台、桌椅、自助设施、卫生间、楼道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两次以上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加大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的消毒频次。设置贴有明显标识的废弃口罩垃圾桶,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清运垃圾。
六、严格营业场所秩序管理。要加强对公共服务营业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疏导人流,避免密集排队。要引导人员错峰乘坐电梯,避免人员过于集中。要加强日常巡查,督促员工、提醒客人做好自身防护。
七、严格配备防控物资用品。要配备一定量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防疫用品,并有连续供应的保障计划。有条件的公共服务机构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做好临时隔离措施各项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八、严格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要通过场所LED屏幕滚动播放标语、张贴和摆放宣传画以及相关视频等方式,及时向公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防范措施,发布疫情风险预警信息,提高员工、服务对象注意自我防范意识。及时引导员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利用微信、短信等转发非官方信息,做好身边辟谣工作。
九、严格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发现员工体温异常的,要立即报告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并按防疫方案妥善处置。员工工作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的,要迅速将疑似患者转移至临时隔离室,及时联系当地疾控部门请求指导处理。员工确诊为患者的,要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隔离密切接触者,按照当地疾控部门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十、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要求。要严格按照各自职责范围,严明防控纪律,确保人员到位、排查到位,疫情防控措施执行有力,对落实疫情防控不严、措施不力,造成人员漏检、漏防,监测措施不到位、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传播扩散后果的,按规定追责问责。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商务楼宇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商务楼宇的管理单位、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是本场所、楼宇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当地卫健部门、疾控机构及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防控工作,督促有关使用者、经营者、管理者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二、严格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管理单位要通过在出入口张贴标语、广告,印发宣传小册和电子滚动屏幕等多种途径、形式、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疾控预防知识的学习宣传,增强个人疫情防控能力。
三、严格强化内部人员管理。管理单位要摸排本单位人员的春节假期活动情况,落实本单位人员抵桂返桂人员的居家观察、隔离以及健康监测登记、应急报告等措施,加强检查检测,确保上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正常。对尚在疫情重点区域停留的人员要告知其暂不返回。从业人员工作期间要全程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四、严格防护物资配备。管理单位要配备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必要防护用品,建立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台账,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到位。设置隔离观察室,有条件的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五、严格做好清洁消毒。每日对公共卫生间、电梯、存包箱柜按钮等公共部位、公共接触物品、重点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工作记录和标识,与人员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视情况增加消毒频次。要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随意倾倒、丢弃生活垃圾。要设置废弃口罩专用箱,废弃口罩要丢入专用箱内。
六、严格落实室内通风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要保证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运转正常,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每周对中央空调关键部件清洗、消毒或更换。发现疑似、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必须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并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七、严格管控出入通道。管理单位要在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岗,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要求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谢绝进入。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者,要及时劝离,并告知其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对外来访客应当如实登记姓名、来源地、联系方式等信息。
八、严格加强秩序管理。加强对出入口、电梯、通道等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疏导人流,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控制进入人员规模,提倡网上办公、网上办事、召开网络会议,禁止举办各类群体性聚集活动。提醒人员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要加强引导,错峰乘梯。要加强巡查检查,提醒相关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对不配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要进行劝导。
九、严格餐馆和单位用餐管理。确保餐馆和单位食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建立早晚体温检测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记录,督促从业人员提供服务时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保持用餐环境整洁和空气流通。采取有效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餐馆上座率宜控制在50%以下,单位食堂实行分餐制,或安排错时就餐,就餐人要保持就餐间距。保证食品安全,餐具要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备标识清晰的垃圾收集专用设备,规范处理厨余垃圾。
十、严格加强督查检查。任何人发现相关单位未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有权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办公场所、商务楼宇的督促检查,对工作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
一、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影剧院、KTV、演艺场所、网吧、游乐场、健身馆、游泳馆、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以下统称“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经营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等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业、复业前要按规定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符合规定防控条件才能开业、复业。
二、严格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宣传、文化旅游、体育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监管好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实行零报告制度,明确一名疫情防控工作联络人,每日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送疫情信息。
三、严格落实停业期间防控措施。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暂停对外开放和营业期间,要在场所显著位置张贴闭馆告示,并通过网络渠道予以公告。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物品,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消毒处理、清洁卫生等工作,为开业、复业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停业期间,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在线文化馆、在线图书馆、在线博物馆、在线大剧院、云课堂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做好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停业不停服务。
四、严格摸排从业人员信息。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开业、复业前,要安排专门人员全面排查从业人员信息,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对来自或途经疫情区域的人员实行重点追踪,督促其居家隔离观察不少于14天。场所开业、复业后,每日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工作人员上班时须全程佩戴口罩,接触书刊、文物、书画作品时,要佩戴手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用品。
五、严格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开业、复业后,要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设备或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按照“先测体温后进入”的要求,对进入场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一旦出现体温超过37.3℃,应及时送到临时隔离点,及时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协助开展有关调查处置工作。拒绝不戴口罩人员进入场所,合理设置场所进出通道,出口与入口须隔开一定距离,分道出入,尽量避免进出人员扎堆。
六、严格搞好场所卫生消毒。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开业、复业后,每日要对场所出入口、大厅、展厅、报告厅、阅览室、卫生间等重要区域进行严格全面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清运垃圾,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公共洗手间保持清洁,配备肥皂、洗手液或含醇手消液,确保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消毒。
七、严格加强通风管理。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开业、复业后,要时刻保持封闭区域空气流通,优选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正常运转,定调送风口、风管定期清洗消毒。要提供除湿装置,将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八、严格加强宣传引导。要通过场馆LED屏幕滚动播放标语、张贴和摆放宣传画以及相关视频等方式,及时发布疫情风险预警信息,引导观众、员工注意自我防范。引导员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利用微信、短信等转发非官方信息,做好身边辟谣工作。
九、严格做好日常管控。在当地疫情解除前,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一律暂停举办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包括演唱会、音乐会、展览、展销和人才招聘,以及其他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对确需举办的聚集人数较少的户外节日娱乐活动,举办方须按规定报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并制定详细的活动组织方案,严格采取秩序维护、必须的消毒预防、环境清洁的条件下方可进行。
十、严格开展监督检查。文化和旅游、影视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相关部门,在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经营场所开业、复业后,定期进行实地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通风、消杀、体温监测、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物资储备情况。对场馆通风不畅、消毒不到位、现场管理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整改,拒不整改或问题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置。
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
一、严格压实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管理责任。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与当地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格督促旅游景区经营单位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旅游景区经营单位为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责任主体,旅游景区企业法人及相关负责人为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二、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定旅游景区疫情防控责任书,在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导下,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专人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和落实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购置和配备相应数量的体温检测仪器、消毒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设备,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到位。
三、严格执行旅游景区暂时关闭决定。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暂时关闭旅游景区,并不得在景区内举办任何公众聚集活动、文化旅游活动及类似活动。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监督景区关停工作,对未经允许私自营业的景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严格旅游景区封闭管理。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对旅游景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无关人员、车辆禁止进入景区,并严格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对疫情防控期间出入景区的工作人员、车辆登记造册。旅游景区按规定恢复开放后,要严格实行景区进出口管控,尽量只开设一个出入口,并设立进出人员体温检测点和临时隔离区,对进入景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有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一律不得进入,并及时送到临时隔离区,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疾控机构,转送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五、严格从业人员防疫管理。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求工作人员实行每日身体健康检测,建立检测记录台账,发现疑似症状人员,应当立即隔离并按规定及时报告。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向用人单位申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返岗前14天外出情况,对有重点疫情区域旅行、居住史的,要隔离观察14天,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对目前仍在疫情较重地区尚未返程的人员,应告知其暂不返回。
六、严格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旅游景区暂时关闭期间,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景区内设施、设备进行消杀防疫,保持景区清洁卫生,减少病毒污染风险,为恢复景区开放做好准备。旅游景区按规定恢复开放后,旅游景区经营单位每日要对景区设施、场馆、卫生间、电梯等重要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清运垃圾,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七、严格规划和经营景区场所。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科学规划景区内经营场所,合理疏导人流,避免人员过于集中。要加大各项设施设置距离,合理控制到景点游玩人数,避免人员过于集中。
八、严格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疫情防控期间按照防控工作有关要求,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及时处理好行程调整游客的解释说明及相关善后工作。旅游景区按规定开放后,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培训,提高个人防控能力,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对游客的新冠肺炎预防宣传工作,提醒游客注意健康防护。
九、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送和值班值守制度。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旅游景区经营单位每天要向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当天疫情防控情况,疫情信息做到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上报,对存在瞒报、迟报、漏报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责任。旅游景区经营单位要加强旅游景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旅游景区有关情况,出现疫情按要求及时处理和上报。
十、严格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旅游景区,责令其立即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开放;对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的,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来源: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新社柳州2月12日电 题:旅游市场迅速回暖 广西侗乡特色“百家宴”成“爆款”
作者 李娇阳
从中国农历除夕开始,54岁的吴爱仙几乎每天都要在餐馆的厨房里从早忙到晚,一直持续到现在。
资料图为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内,侗族村民与游客一起共享“百家宴”。 中新社发 龚普康 摄
她的餐馆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内。中国春节期间,她和68位侗族厨娘一起,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制作“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数百年间,当地侗族村寨互访,村民都会带上自家的酒和饭菜,在侗寨鼓楼前大摆宴席,品尝各家饭菜,觥筹交错之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如今,“百家宴”由景区组织,已成为最具侗族特色的体验节目,成为游客在侗乡最爱的“打卡”项目之一。
酸鱼酸肉、手抓糯米饭、香煎禾花鱼、侗族红肉……“百家宴”上,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菜肴都出自吴爱仙等厨娘的手,她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侗族妇女,除了务农外,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已成为她们的主业。
“我自己在景区内也开有小餐馆,村里游客多的时候,大家都会给‘百家宴’提供各种侗家美食,‘百家宴’收取的费用会按劳分配给大家。看今年这个形势,我要多备一些酸鱼酸肉了。”吴爱仙一边忙着制作菜肴一边说道。
“游客以拼单的形式体验‘百家宴’的氛围。今年最热闹的时候,一场‘百家宴’摆了80桌。”吴爱仙说,从除夕到农历正月初十,程阳八寨的“百家宴”每日至少一场,未有间断。春节期间,吴爱仙等制作“百家宴”的侗乡厨娘们,每天的人均收入超700元人民币。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大量游客接踵而来,不仅“百家宴”重新红火,也带动了当地众多以旅游经营为主的村民的生意。在程阳八寨景区内,各种小店售卖的腊肉、香肠、香菇、茶叶等当地特色民族商品销售异常火爆,也让很多以往需要节后外出务工的村民有了在家乡干事业的想法。
资料图为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内,侗族村民在鼓楼前为游客表演民俗节目。 中新社发 龚普康 摄
“不仅是节假日,就连平时也有很多区内和周边省份的游客,自驾来到程阳八寨,这让在景区做生意的村民的收入逐渐稳定下来。”程阳八寨村民吴坤兰表示,部分年轻人看到家乡旅游业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了回乡创业,并将主题民宿等新概念带回家乡。
和程阳八寨一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梦呜苗寨景区这个春节期间也是游人如织,举办“村晚”、坡会等极具苗族特色的旅游节目,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九(2月9日),梦呜苗寨吸引了周边大量的游客前往,也让苗寨里的村民成为专业演员。
“梦呜苗寨里的村民早就不需要外出务工了,成为景区后,他们务农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寨子里表演节目,收入比外出打工强。”梦呜苗寨景区负责人何志坚介绍,每天村民们都要表演数场民俗节目,春节期间还有多次巡游表演。“他们就住在寨子里,是村民,也是演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