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商报讯 记者2月18日从中国烹饪协会获悉,今年春节假期,餐饮消费活力加快释放,除夕至正月初八(2月9日—17日)受访餐饮企业日均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12%,日均客流量上涨11%。
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龙年春节假期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各地餐饮市场喜迎龙年“开门红”。上海市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消费金额59.3亿元,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6.3%;江苏省春节假期餐饮业零售总额达141.73亿元,同比增长19.1%;河南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35.4%;湖北省零售餐饮行业交易额同比增长27.61%,日均交易额同比增长28.15%;广西全区超20万户餐饮业商户交易笔数同比增长7.6%,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0%。
今年春节假期,餐饮经营主体凭借花式创新、吸客引流,全力促进餐饮消费,收获满满:呷哺呷哺31家餐厅打破历史销售纪录,哈尔滨、王府井、迪士尼等热门景区周边餐厅迎来春节大卖;北京姚记餐饮、温州云天楼日均客流量比去年上涨四成以上;旺顺阁推出一条好鱼、盆菜、家宴等特色礼盒以及消费积分兑换旺顺好礼等活动;西贝推出限定款龙年对联贴纸和“一桌年夜饭组合”“宝贝年菜大礼包”“草原牛羊礼盒”等年菜礼盒;北京新宏状元餐饮开展“任意消费抽大奖”“新会员送大礼包”“宝宝卡促销”活动;吉野家开展送福套餐、金砖抽奖活动;比格抖音直播“金龙迎春”系列套餐;真功夫推出“龙运有福喜上新”春节档新菜;湖南鼎新餐饮、水香园土菜馆、品冠豆捞火锅城通过加大优惠买单、会员折扣力度来吸客引流。
春节假期是年夜饭、家庭聚餐、各种聚会宴请的集中期,餐饮企业在全力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在坚持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如和合谷“自助服务,以需定量”,杭州跨湖楼每桌设提示牌“温馨提示,强化节约”,呷哺呷哺套餐“肉蔬适配,减少浪费”。(李子晨)
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杭州一面馆春节期间每份菜品加5元引发顾客质疑,春节加价合理吗?
涨价有涨价的合理之处。人力物力成本都在上涨,特别是人力成本,春节是回乡探亲的节日,要说服员工留下来,没有一点真金白银肯定是不行的。加班工资得付,有的商家还会给员工发个新年红包。餐饮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成本的压力就更大了。
不涨价则有不涨价的可贵之处。事实上,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商家。笔者年初一去了浙北的一座古镇,游客众多,人来人往,可是没有人想趁机抬价,门票免费,船票跟平常一样,古镇里的商家如平常一样营业,找了家餐馆,哪怕顾客盈门,商家拿出的也是跟平常一样的菜单。整个游玩过程和谐愉快。
就整体而言,餐饮行业春节涨价并非普遍现象,有大量的商家既没有关门也没有涨价,依然信守了对消费者的承诺。这些商家默默承受着成本上涨的压力,给出了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这也许就是顾客提出质疑的原因,大家过的是同一个春节,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为什么人家没涨?对比之下,消费者自然就有意见了。
加收服务费引发的争议表明,涨价是把双刃剑,必须谨慎对待。消费者能接受固然皆大欢喜,如果不能接受,价格上去了,顾客少了,生意反而清淡了,赚的钱少了,涨价也就失去了意义。
聪明的商家不会计较一时得失,会从更长的时间段里规划自己的经营行为。商家在核算成本,制定价格、工人薪酬标准的时候原本就应该考虑节假日的因素,否则,春节涨了国庆涨不涨?节假日又不止春节一个,总不能逢节就涨吧?稳定的价格是成熟的标志,随意涨价有损商家信誉。
餐饮行业实行的是自主定价,市场调节,只要不违法,没有强买强卖,没有消费欺诈,明码标价,不违背公秩序良俗,政府部门无权干涉。社会的意见也只能供商家参考,愿意听就听,不愿意,那就看消费者会不会用脚投票。
不管如何,涨要涨得明明白白,涨多少、因为什么原因涨也得告知消费者,相关信息在醒目位置张贴公布,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接不接受。价格上涨了,服务不能拖后腿,做好说明解释工作,与顾客争执吵闹甚至肢体冲突,都不是合法的经营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