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原奶过剩波及全产业链,多家乳企半年业绩承压,行业加速分化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着上市乳企半年报的披露,上半年国内乳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也逐渐明朗。2024年,乳制品整体消费增长面临压力,行业内部也呈现分化

着上市乳企半年报的披露,上半年国内乳业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也逐渐明朗。

2024年,乳制品整体消费增长面临压力,行业内部也呈现分化趋势。36家上市、挂牌乳企中,有26家乳企出现营收下滑,24家净利润下降,13家出现亏损。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三大乳企上半年均出现业绩下降,以原料奶为主营业务的乳企如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业绩全线下滑,以飞鹤、新乳业、澳优等为代表的乳企则由于找准细分赛道而实现收入逆势增长。

多家乳企在半年报中提及经济环境、消费下行等带来的影响,面对行业新周期,乳业巨头们也纷纷探寻新的增长点。

乳业进入调整周期

上半年“三巨头”业绩全线下降

上半年,作为乳业龙头的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599.15亿元,同比下降9.49%;归母净利润75.31亿元,同比增长19.44%。其中,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8.87亿元,较去年同期424.23亿元大幅减少55.36亿元,降幅13.05%,是导致公司报告期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伊利在中报指出,当前国内消费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于低位徘徊,食品价格下行,而乳品消费额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乳品市场处于阶段性的供给过剩,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持续被激发。

蒙牛上半年同样出现业绩下降情况,营收为446.71亿元,同比下降12.6%,归母净利润录得24.45亿元,同比下降19.03%。值得关注的是,蒙牛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全线下滑,报告期内,该公司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业务收入分别为362.615亿元、33.714亿元、16.353亿元和21.143亿元,同比分别下跌12.9%、7.5%、13.6%和6.28%。

对于收入下降原因,蒙牛乳业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2024年上半年原奶供给过剩、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凸显、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业中期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去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19.48%,去年全年该项指标下滑幅度为9.31%。

另一乳业巨头光明乳业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27.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0.08%,净利润为2.8亿,较去年同期下滑17.03%。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全部业务板块收入均下降,其中牧业产品下降42.99%,液态奶下降9.67%。

分析人士指出,乳制品消费量的下降对于乳企业绩有着直接影响,即使是行业巨头,在行业周期调整之下也需要思考新的突围模式。

行业内部加速分化

细分赛道潜力显现

上半年在乳业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也有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

主打高端奶粉的中国飞鹤上半年实现营收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8.1%。这意味着其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业绩双降后重回增长赛道。飞鹤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其毛利率从65.3%提升至67.9%,这主要得益于高端产品系列“星飞帆”的收入增长。

飞鹤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质量的信心及偏好增加,以及高端婴幼儿配粉奶粉细分市场的增长,国内婴配粉市场的零售销售价值预计将保持平稳。同时指出,消费者对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需求预计将成为中国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推动力。

主打羊奶粉的澳优乳业上半年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21.2%。尽管增收不增利,但对于澳优而言,这样的成绩意味着其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优化,营收重回增长轨道。其中,核心业务羊奶粉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0.2%,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的增长。而羊奶粉近年来也逐渐由小众走向大众,增速明显优于其他奶粉品类。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乳企是新乳业,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64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25.26%。对于业绩的增长,新乳业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半年其高端鲜奶同比约15%增长,酸奶“活润”系列实现同比15%增长,低温风味乳增长超40%。

可见,在大众产品销售增长乏力的当下,一些定位细分品类的产品或品牌显现出更大增长潜力。

上游原奶企业普遍承压

奶价下行波及全产业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国内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增长3.4%;规模乳企乳制品产量1433万吨,同比减少3%,奶产量增速高于消费量增速。

原奶供过于求,带来的是奶价的持续下行。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农业农村部8月20日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由于供应惯性增长,生鲜乳价格仍低位运行,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

而由于原料奶价格下降,2024上半年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多家牧场公司均出现“增收不增利”或亏损情况。

其中,现代牧业上半年录得营收64.19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2%;净利润亏损2.07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2.18亿元;中国圣牧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68亿元,同比减少4.6%;净利润亏损1.4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取得溢利2332.7万元。

奶价持续下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指向的是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乳品消费增长速度远低于原料奶的增长速度、原料奶供应过剩等问题,对上下游企业均有较大影响。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明年乳制品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是否能回暖主要取决于需求侧改善程度。在需求不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产品力强、具备更大渠道拓展空间的乳企更能够穿越周期,待需求恢复后弹性更大。

而面对行业新周期,乳业巨头们也纷纷探寻新的增长点。

比如伊利在半年报中提到,面向餐饮专业客户的餐饮B2B业务,公司积极把握烘焙、茶饮、西餐等消费趋势,持续拓展专业客户群体,实现营收双位数增长;同时加速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增长。

同样是两大乳业巨头之一的蒙牛在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业务之外,则差异化布局了奶酪业务。2024上半年,蒙牛奶酪业务营收为21.19亿元。海外业务方面,蒙牛称持续拓展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市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静娟

国圣牧公布2016年全年业绩。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毛利1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净利润6.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本年度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亏损1573万元,去年同期盈利5272万元。若剔除生物资产价值变动影响,净利润9.73亿,同比下降5.6%。受乳品行业整体严峻形势和大额应收账款减值拨备(8630万元)的影响,公司利润率均有较明显下降:EBITDA利润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35.6%,营业利润率下降5.4个百分点至31.8%,净利率下降5.1个百分点至28.1%。

全程有机奶战略定位日益明晰,下游自有品牌占比稳步提升。公司2016年有机业务占比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占比由76.4%增加至81.9%,毛利占比由81.3%增加至87.3%。下游自有品牌的表现尤为突出,2016年有机液态奶销量为18.64万吨,同比大增28.4%,营业收入占比由53.4%增加至59.3%。在利润率较高的自有品牌液态奶占比提升的带动下,加之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销售成本,带动整体毛利率由47.7%小幅提升至48.3%。为配合下游自有品牌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在现有16条生产线(12条常温、4条酸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液态奶加工能力,投资新建3条液态奶生产线,预计2017Q2投产,建成产能达320吨/天。

坚持渠道精耕细作,重视终端价格管控,全力打造高端有机奶品牌。公司目前覆盖连锁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等多元渠道,在重点市场推进渠道规范化、标准化,深化3-4线城市营销网络的建设,2017年预计增加2万家超级社区店。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坚决退出价格战,加大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公司现已顺利完成初步的价格提升,有机奶产品较普通非有机奶定价享有30%的溢价。参考国外高达100%的溢价,我们认为未来仍然存在较大提价空间。

创新模式持续推进,新渠道、新产品、新合作值得期待。公司2016年5月独家推出“圣牧酸奶冷鲜机”,面向餐饮、写字楼、娱乐场所等消费场景,目前已投放1.5万台,2017年保守估计将增加2-3万台,预计有效投放率75%,日均销售1袋/台(8.15L包装),日均总销售量将达到250-260吨。公司2017年初将推出新品“圣牧奶爵”,主打高蛋白、细化乳糖,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另外,公司与FoodUnion达成合作,成立富友联合圣牧乳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端有机儿童奶,计划产能750-800吨/天,1期产能150吨/天,预计今年11月投产,主要面向东部沿海地区进行销售。此外,伊利入主事宜亦依照相关程序正常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在2017年原奶价格回升趋势下,公司生物资产亏损部分将转为盈利,同时公司计划加强对经销商信用额度的评估与管理,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我们长期看好公司作为国内最大有机原料奶生产商的稀缺性,在当前消费升级大潮下,大众对有机液态奶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6A年P/E估值为16.8x,在此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源:新京报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眼下食品领域一些上市企业已陆续披露2018年年报。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乳业、猪肉股、白酒、餐饮四个行业有74家上市(挂牌)公司公布2018年业绩,整体业绩向好,但仍有13家亏损、27家净利下滑。

就乳业而言,陷入有机困境的中国圣牧仍未摆脱巨亏泥沼,而投资失利、违规违法成为行业新的亏损主因;就猪肉股而言,受非洲猪瘟疫情以及猪价下行等多重影响,6成猪肉股企业净利同比下滑,但长期来看将加速行业洗牌调整。

与生猪市场的低迷相比,白酒行业业绩一片向红,中高端产品受追捧,*ST皇台却成唯一逆市亏损的A股白酒企业。在餐饮领域,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股业绩向好,老字号餐饮仍转型乏力。

乳业

“亏损王”中国圣牧有机业务收缩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5家乳业上市(挂牌)公司发布了2018年业绩。在6家业绩亏损的乳企中,上游乳企占比达2/3。

尽管2018年上半年国内奶价依然低迷、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饲料成本增加,但多数上游乳企依靠节本增效和调整业务结构取得了业绩的正向增长。或许是船大难调头,“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中国圣牧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分别亏损22.25亿元、4.96亿元,为上游乳企中亏损最多的两家公司。

现代牧业在控股股东蒙牛的协同效应下已步入业绩上升通道,2018年净利同比增长49.13%,下游液奶业务在交由蒙牛后实现扭亏为盈。与现代牧业相比,中国圣牧2018年亏损幅度同比增加119.17%,有机战略进退两难的尴尬再次体现在年报数据中。

受供求关系影响,中国圣牧去年有机原料奶单位售价同比下降了17.1%,有机牧场的减少、非有机原料奶的增加拉低了养殖板块的整体收入。就下游液奶板块而言,中国圣牧继续实行“以产定销”的稳价策略,但销售额同比下降41.2%,液奶在集团的总收入占比也从2017年的52.7%下降到29.1%。

对外投资失利牵连业绩

25家公布业绩的乳企中有9家净利下降,其中皇氏集团以1192.88%的降幅居各家之首,麦趣尔以969.05%的降幅紧随其后。投资失利是这2家乳企业绩下降甚至亏损的主因之一。

业绩快报显示,一直进行跨界尝试的“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团2018年净利润为-6.2亿元,为十年来首亏,而其亏损与2家非乳业子公司直接相关。

受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影响,皇氏集团子公司御嘉影视2018年项目投资及发行计划都未达预期,为此皇氏集团对收购御嘉影视计提约5.54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此外,皇氏集团转让全资子公司盛世骄阳也形成了9009.59万元的资产处置损失。而盛世骄阳易主皇氏集团仅不到3年时间,且连续2年未完成业绩承诺。

同样承受“收购”之苦的还有新疆乳制品与烘焙品牌麦趣尔。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麦趣尔净利润为-1.64亿元,为十年来首次亏损。鉴于行业竞争加剧及门店改造摊销的影响等,麦趣尔预计其2015年收购的浙江新美心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可能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此外,麦趣尔多个收购和融资项目无法如期进行,其间产生的中介费用也成为亏损原因之一。麦趣尔曾在2月26日在网上投资者说明会上坦言,公司在并购实施中发现自身产业并购整合提升能力还需加强。

违规违法行为加剧亏损

除投资失利外,违规违法问题成为拖累多家乳企业绩下滑的另一大看点,涉及的3家乳企净利下滑幅度均在60%以上。

2018年,广东老牌乳企燕塘乳业净利为4220.09万元,同比下降65.06%。燕塘乳业全资子公司新澳牧场因在陆丰市铜锣湖农场西南管区建设奶牛养殖场侵占基本农田,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处以539.55万元的罚款,进而减少了公司年度净利润。

同样违规建场的还有港股上市乳企原生态牧业。今年3月,原生态牧业全资孙公司拜泉瑞信诚牧业因在湿地保护区违规建设奶牛场而被撤销环评批复。目前,黑龙江省双阳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要求拜泉瑞信诚牧业限期从拜泉县搬离,相应的减值亏损及应计费用达4.36亿元。受此影响,原生态牧业2018年亏损幅度扩大719.23%至5.56亿元。

而受违规对外担保计提坏账及淘汰牛影响,上陵牧业2018年亏损1.99亿元,净利同比下降达518.41%。2018年9月,上陵牧业发现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的1.95亿元被黄河银行划转,用于控股股东上陵集团的担保贷款还本付息。而上陵牧业存在违规向上陵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合计3.292亿元。在2018年业绩快报中,上陵牧业对相关担保和诉前保全共计提坏账损失约2.31亿元。

餐饮

火锅股业绩佳忙扩张

截至目前,共有11家餐饮上市公司公布业绩。2018年,海底捞实现收入169.69亿元,同比增长59.53%;利润为16.49亿元,同比增长38.1%;全球门店数由2017年末的273家增至466家。此外,海底捞外卖收入同比增长47.9%,订单量由2017年70.3万单增至108.67万单。

同样做火锅生意的呷哺呷哺也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2018年,呷哺呷哺营收47.34亿元,同比增长29.2%;经调整纯利4.75亿元,同比增长10%。

与火锅股的红火相比,作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上市餐饮企业,拥有“小南国”等中西餐多品牌的国际天食正忙于“瘦身”止损。2018年,国际天食亏损7603.2万元,净利下降174.78%。就业绩下降,国际天食归因于关店成本和资产拨备等一次性成本1.33亿元,以及同店销售下降3.8%带来的毛利减少。

老字号转型遇难题

“烤鸭第一股”全聚德卖不动了,2018年全聚德净利润为7304.22万元,同比减少46.29%,为其上市11年以来的最低点。对此,全聚德解释为受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减少。

为应对市场竞争,全聚德过去一年里对菜品、环境、服务、管理等均进行了升级。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全聚德首次针对品牌系列化储备新品,还以上海、苏州的3家门店为试点,在装修、台面设计等方面做了调整。然而,2018年全聚德门店接待数量已从2017年的804.07万人次降至770.47万人次。

拥有“西安饭庄”等老字号的西安饮食也面临转型难题。2018年,西安饮食净利为946.98万元,扭亏为盈。然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西安饮食分公司桃李村饭庄房屋拆迁取得补偿性收益4298.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实际为-1220.06万元。

事实上,西安饮食也为转型做了多项努力,如开设“深夜食堂”,开辟外卖市场,产品进商超、进市场,探索品牌多元化经营,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活动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猪肉股

六成企业净利下滑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23家猪肉股中已有21家发布2018年业绩数据。整体而言,大部分企业营收都有所上升,排在前三的为新希望690.63亿元、温氏股份573.08亿元、双汇发展487.67亿元。

营收增长最多的为益生股份,达120%,天邦股份、龙大肉食也分别同比增加47.65%、33.56%。另有5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其中雏鹰农牧下滑最为严重,幅度为30.60%;顺鑫农业屠宰业务同比下滑20.23%,金新农同比下滑8.52%。

值得注意的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猪肉股中普遍存在。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的有14家企业,占比61%,有5家企业下滑幅度超100%以上。其中,雏鹰农牧净利下滑超68倍,大康农业下滑近30倍,金新农下滑超5倍。

同时,23家猪肉股中有5家亏损,其中雏鹰农牧亏损最为严重,达30亿元,大康农业亏损6.69亿元,天邦股份亏损5.52亿元,金新农亏损2.87亿元,新五丰亏损3583.8万元。

非洲猪瘟致行情低迷

从2018年价格走势来看,上半年因压栏生猪出栏,生猪价格下跌;5-7月生猪价格因消费提振而有所回暖;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活猪调运受限,南北生猪供给失衡导致区域价差逐步拉大,销区由于供给减少价格维持高位,而北方疫情频发省份猪价持续低迷。随着四季度部分省份相继解除封锁,生猪调运的流通性增加,生猪集中出栏造成猪价普遍下跌。

基于上述情况,大部分猪肉股都将业绩下滑归于猪价下行、非洲猪瘟禁运等多重因素影响。雏鹰农牧表示,除自身公司现金流紧张引发一系列问题外,2018年生猪市场低迷,且受“非洲猪瘟”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金新农也在2018年报中提及,受猪价低位运行及非洲猪瘟禁运等因素影响,2018年公司养殖板块出栏量和销售均价均下降幅度较大,部分猪场在2018年末压栏严重,生猪销售及销售价格均不达预期,特别是种猪销售与预期差异较大,致使养殖业务亏损严重,而这也是金新农2011年上市以来首亏。

倒逼行业洗牌调整

尽管非洲猪瘟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产能下降,但也加快了行业调整的步伐。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正式出台,计划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90%,具备分割加工能力的屠宰企业占比达50%等。

在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影响下,今年3月,牧原股份宣布拟设立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等。此前,牧原股份还与河南省正阳县政府签署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投资意向书。

同期,温氏股份也与浙江华统股份合资成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由华统股份控股,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得利斯与大北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生猪养殖、屠宰业务等展开合作。双方还称,鉴于非洲猪瘟疫情扩大,合作可共同抵御疫情冲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顺鑫农业年报中分析认为,非洲猪瘟疫情虽然短期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定困难,但也将倒逼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洗牌和调整。整体来看,2019年生猪供给自下半年开始将呈偏紧状态,产能加速出清,猪价周期拐点有望提前,生猪养殖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牧原股份同样认为,“规模养殖、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将成为行业趋势,会对居民的热鲜猪肉消费习惯产生一定影响,也将改变生猪养殖行业的企业区域布局和产业链布局。

白酒

白酒股业绩一片向红

目前在A股上市的18家白酒企业中,共有15家披露了业绩情况,净利润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2018年贵州茅台营收为736.39亿元,同比增长26.49%,占据首位。而受业绩增长等因素推动,贵州茅台股价再创新高,截至4月8日收盘报900.2元,上涨4.07%,市值也达到1.13万亿元。

除茅台外,五粮液、洋河股份营收也突破百亿“关口”。五粮液营收为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超额完成目标规划。洋河股份营收为241.2亿元,增速创造近6年来新高。从半年报看,汾酒、古井贡酒也有望交出百亿答卷。

获棚改补偿的金种子酒,不出意外将成为净利增速最快的A股白酒上市企业。2018年金种子酒净利润预计为1.14亿元-1.2亿元,增速为1194%-1268%。此外,舍得酒业净利润增长138.05%,老白干酒同比增长113%。

针对白酒企业业绩向好,酒水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中国整体酒类绝对消费量下降,但消费品质上升,对品牌要求度变高,给上市酒企提供了发展机遇。另外,中国上市酒企近年来不断拉高产品线,提高了消费价格,增加了企业利润。尽管整体投资市场疲软,但酒类作为高毛利刚需民生产品受到了社会追捧,也进一步刺激了实体企业的发展。

中高端产品普被看好

6家正式发布财报的企业频频提到“中高端白酒”的增长。五粮液2018年高价位酒的收入为301.89亿元,同比增长34.39%;金徽酒的中高档酒营收超14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96%;进行产品梳理和渠道变革的舍得酒业,中高端白酒营收为17.89亿元,同比增长28.3%。

体量较小的酒鬼酒也将发力中高端作为近年来的战略之一。2018年底,酒鬼酒内参酒销售公司成立,被业界视为其向高端市场发力的重要举措,其主推的内参、酒鬼、湘泉三大白酒品牌增速达到30%以上。

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预测,到2020年,高端白酒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次高端白酒扩容速度将达到15%左右,高端与次高端产品均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也是近年来中高端白酒备受上市酒企关注的原因之一。

蔡学飞表示,低端白酒市场萎缩严重,高端产品格局固定,虽然难有变化,但中高端白酒随着消费人群与习惯的变化扩容明显,未来会是白酒消费主流。

*ST皇台逆市亏损

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ST皇台预亏7000万元-9000万元,面临退市风险,将成为A股唯一亏损的白酒企业。

自2000年上市以来,*ST皇台至今已被4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早在2018年11月,*ST皇台就曾以象征性对价1元的价格向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厚丰出售子公司甘肃凉州皇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随后*ST皇台筹划了一揽子的葡萄酒业务整合与处置计划,成立子公司“唐之彩”再出售给上海厚丰。但截至今年1月2日,上海厚丰仍未向*ST皇台支付转让价款15719.37万元,*ST皇台称其2018年“双保”(保净利润为正、保净资产为正)目标已不能实现。

另外,*ST皇台自2017年起拟以2.5亿元收购深圳市中幼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试图多元化发展挽救业绩颓势。令*ST皇台措手不及的是,国务院2018年11月15日下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而幼儿园投资运营恰恰是中幼国际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使得*ST皇台发展再度增添变数。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