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餐饮赛道最折腾的品牌,除了西贝、海底捞之外,农耕记无疑也是其中一员。
这个2017年创立于深圳的土味湘菜品牌,自2019年疫情发生之后就一直在不断尝试新业务,先是打造净手菜,打造“净菜到家”业务。去年又推出生鲜菜品牌“菜和鲜”,主打湖南乡土生鲜食材以及特色预制菜的售卖。
近日,又有媒体爆出,农耕记已跑出了一个类似纯外卖店的“外卖专门店”新模式,目前已经开出了近200家纯外卖店,遍布深圳、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门店面积在20㎡左右,月销量达千单,目前对主品牌营收贡献率已达30%。
01■
农耕记开外卖专门店
打造高质价比外卖
餐饮纯外卖店在中国并不是新模式。
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纯外卖店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租金压力迅速减少的优势之下,一大批餐饮人涌入纯外卖赛道,不少店主月入七八万,一些起步更早的纯外卖品牌比如曼玲粥店,笨熊造饭,甚至获得了融资开启了加盟。
但短暂的火爆之后,这个看似暴富的生意模式,很快就迎来了衰落。
拿了多轮融资的网红品牌笨熊造饭,直接关闭了200家门店;被誉为纯外卖模式教科书的二十五块半,创始人也早已转战其他赛道;火爆一时的曼玲粥铺,最后也开起了线下堂食门店。
< class="pgc-img">>曾经起飞的纯外卖品牌,甚至开过线下体验店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农耕记为何依然选择开外卖专门店?农耕记纯外卖店与堂食门店又有何不同?
打开美团搜索农耕记,小编发现农耕记将外卖店与堂食门店区别非常明显,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名称与头图上,外卖所有门店名称后缀与头图都带上了“现炒外卖”四个字,同时在产品、价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1、产品层面:依然以湖南土菜为主,大菜小份化,去掉了高价值菜品
作为喊出“湖南乡下菜,深圳城里卖”的土味湘菜品牌,乡里土菜一直是农耕记门店的主打,比如皮蛋擂辣椒,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青椒土鸡蛋等。
除此之外,农耕记门店还有高价值菜如近日品牌推出的干锅肥肠、招牌蝴蝶鱼等。同时,堂食门店产品组合除了炒菜之外,还有汤品、蒸菜、小吃、饮料等,可以满足多人聚餐场景。
相比堂食而言,农耕记外卖店在产品上显然做了简化,去掉了高价值菜品,蒸品等更不适合外卖场景的产品,主推更适合一人食的经典且出餐快的湖南土菜小份菜,以及现炒盖码饭,既有对主品牌“土味湘菜基因”的继承,同时在品类上也做了创新。
< class="pgc-img">>而且,虽然堂食门店与外卖店都主打湖南土菜,但两者推的菜品基本没有重叠部分,即便是同款菜品也会在细节上作区分。
比如湖南经典爆款小炒黄牛肉,外卖店是经典小炒黄牛肉,但堂食门店是茶油土芹菜炒黄牛肉;如辣椒炒肉,外卖店只是单纯辣椒炒肉,但堂食推出的却是鲍鱼辣椒炒肉。
精减菜品、控制SKU,做小份菜,是很多正餐品牌做外卖业务的常见策略。但很显然,农耕记做得更为彻底,堂食与外卖店几乎是两个菜单。
2、价格层面:人均价格30-50元左右,主打高质价比
在产品价格上,农耕记纯外卖店充分体现了外卖模式的优惠性。堂食人均80-100元的农耕记,在外卖店模式之下单人价格可以控制在30-50元左右。
以农耕记主打的盖码饭为例,目前价格最低的花菜炒肉盖码饭只需26.9元,最高价格的扣肉盖码饭也只在45元左右;湖南土菜小份菜价格,也基本在30-50元左右。
< class="pgc-img">>菜单上设置的单人套餐,涵盖小份菜+配菜+例汤+主食米饭,在常规性折扣优惠下,点一份价格也基本可以控制在30-40元左右,相当于堂食点一份老乡鸡或者福客麻辣烫的价格。
同时,消费者如果选择自提的话,外卖站扫码下单还有折扣。
这样的餐品价格虽然相比当下许多外卖套餐略贵,但叠加农耕记本身的品牌效应以及产品在出品上的把控,90%的食材选自湖南乡下,菜品口味与农耕记堂食门店出自同一个湘菜体系,产品质价比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小编点开了好几个农耕记外卖店的点评页面,发现有大部分门店的消费者点评关键词都是“味道赞”、“价格实惠”、“份量足”、“干净卫生”、“包装好”这些关键词,皇岗有个门店月销单量甚至可达5000+左右。
02■
农耕记大店+外卖小店
双线并举的底层逻辑
正餐品牌做外卖并不是新鲜事,3年疫情期间为了增加门店营收渠道,不仅正餐就连不少高端餐饮都开通了外卖。
但大部分餐饮品牌做外卖都是堂食与外卖混在一起做,外卖只作为堂食业务的补充,如农耕记般专门开辟外卖小店的品牌并不多。
为了外卖业务专门开辟外卖小店,将堂食与外卖店特意分离,农耕记这样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稳住主门店品牌形象
正餐品牌做外卖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破坏堂食原本的价格体系,影响主品牌形象。
因为外卖渠道本身刚需属性,要想在外卖业务端发展良好,价格难以定得太高。然而,倘若同一个品牌餐品,外卖渠道比堂食便宜,这无疑是在破坏餐饮品牌本身价格体系,拉低整体品牌的价值感,甚至可能影响堂食门店客流量。
< class="pgc-img">>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开辟专门的外卖店,打造独立菜单无疑是个好选择。
堂食与外卖分离,开辟单独外卖小店,不仅稳住了品牌价值,而且还能够规避堂食门店运营过程中,外卖单过多涌入导致的“不公平”插队现象;也不会再出现外卖小哥挤在门口,影响顾客堂食体验等一系列问题。
2、弥补主店扩张慢问题
正餐品牌大部分都有一个特色,面积大,模式重,投资重,难以规模性扩张。特别是像农耕记这般场景体验强的正餐。
所以正餐想要破千店,形成规模性效应并不容易,更别说像“茶颜悦色”般以密集型打法对其他品牌狙击,在大本营区域形成绝对优势。
而灵活性强,模式轻,投资小的外卖小店,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大店专做堂食,主打品牌形象,外卖小店就做外卖自提业务,努力提高单量做销量。
< class="pgc-img">>协同作战的农耕记
堂食门店+外卖小店协同作战,既能保住品牌价值,也解决了主店扩张慢问题,扩大了目标客群。
同时,品牌外卖小店做得好的话,也能为堂食门店引来更多客流量。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入局请谨慎
既然独立外卖小店拥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正餐品牌们是否都应该去开外卖小店呢?
事实上,除了农耕记的确还有其他品牌做了类似的动作,比如木屋烧烤,2022年年底木屋烧烤外卖小店就已经达100家,而且每个门店经营效果都不错。创始人隋政军还曾公开对媒体称,外卖小店已是木屋烧烤重点发展方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正餐品牌想做外卖小店就能做,正餐品牌入局这个赛道至少要面临以下几重困境。
1、流量困境
纯外卖品牌为何难以持续?核心就是流量困境。正餐品牌打造外卖小店,与纯外卖店唯一不同,就是品牌本身拥有高知名度,可以为外卖小店带来高流量。
特别是品牌头部品牌,平台本身分发流量时也会有所侧重。
< class="pgc-img">>这也意味着,正餐想要入局外卖小店,品牌本身必须在区域拥有高知名度。
如果正餐品牌本身知名度不高,即便是打造外卖专门小店,与纯外卖品牌结局也不会有多大不同,最终依然可能会被流量所困,甚至可能反向影响主品牌。
2、成本困境
外卖小店虽然只是依附主品牌的小面积门店,但这种堂食与外卖分离的形式,本身就相当于另开一个小店,房租成本、包材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都需要另算,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加上主品牌本身的价值感与知名度,即便外卖小店也不可能像纯外卖品牌一样,为了节省成本将门店选址在过于偏僻的地方。
< class="pgc-img">>曾经的西贝外卖专门店
同时,为了维持品牌的形象,外卖小店在装修上也必不可少。外卖包装等环节,更是需要维持品质感。这些都是成本。
2018年-2019年左右,外卖渠道爆火时并不是没有餐饮品牌做外卖小店,甚至连西贝都尝试过做外卖小店。
但大部分外卖小店都困于成本困境,再加上当时没有中央预制工厂,实收低,花销高,不赚钱还亏钱,最终只能迎来倒闭的结局。
所以,虽然品牌大店+外卖小店是个好生意模式,但品牌入局依然需要谨慎。
-END-
<>吃大吃4年了都没有红
但胖崽的才华毋庸置疑
所以一定是道德上出了什么问题
< class="pgc-img">>难道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在我身上一点没体现
不符合世界向往的“真善美”
< class="pgc-img">>我试试
给心灵用上美图最强的滤镜
以最大的善意揣测商家
< class="pgc-img">>农耕记 湖南土菜
广告&环境&价格
农耕记
< class="pgc-img">>在外墙广告
< class="pgc-img">>在停车场
< class="pgc-img">>甚至高速收费站
都见过它的广告
< class="pgc-img">>这种朴实无华的画面与言语
肯定不是为了让大家对它自身产生什么好感
< class="pgc-img">>所以……
一定是单纯为了激发我对朴实一餐的向往
< class="pgc-img">>为了改变单纯“顾客”与“商家”的冰冷关系
店里用“满面红灯笼”、“大花热水壶”等场景
营造出一种“我买的单只是随的份子钱”的亲朋好友感
< class="pgc-img">>这么和气的氛围下,菜单里居然有
< class="pgc-img">>100元的炒辣椒
< class="pgc-img">>100元的炒猪肉
这种点了会影响我接下来生存品质的菜
我……
< class="pgc-img">>想通了
一定是为了给胖崽带来“功成名就,衣锦还他乡”的错觉
< class="pgc-img">>菜.测评
< class="pgc-img">>1、衡阳卤菜
24元/3两
注册会员送的卤菜+3元一大碗的米饭
一下激发了我对劳动的向往
< class="pgc-img">>卤菜是纯辣+香菜味
猪耳朵很薄,毫无异味
加上豆干等(忘了的)组成
< class="pgc-img">>是6点起床干农活,
中午所渴望的午餐成分、味道及饱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血鸭
58元
这道菜特点不强
所以胖崽陷入了写作文的中间部分
填满为主
< class="pgc-img">>整体味道也是作文的中间部分
需要但不重要
硬要说问题的话
1、没有整块的肉;
2、我没有点可乐
< class="pgc-img">>基本就是啃点骨头吸点味
充满菜籽油的香气
隐隐约约的辣
明明白白的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3、茶油炒黄牛肉
58元
这个炒黄牛肉
有点彰显了店家跟我一样对湖南菜的无知
< class="pgc-img">>为了分散掉胖崽对“纯咸”味道的注意力
牛肉“口感很硬”
像一直在嚼刚放入嘴里时的口香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红苋菜
29元
作为湘菜馆
居然没有大碗花菜
…
所以我就点了
上汤红苋菜
…
菜多
盐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5、臭豆腐
10元
真的没有什么法律法规约束下
臭豆腐的基准味道吗
跟意境湘菜的臭豆腐比难吃得各有千秋
点我看意境湘菜基本每一道菜都很难吃
< class="pgc-img">>我不清楚是不是因为酱汁知道自己不香不咸,只有辣
主动不愿融入臭豆腐中
导致胖崽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太久了
居然在吃又硬又干又臭的豆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6、湖南老冰棍
5元
虽然这根绿豆冰棒产自东莞
即使这根绿豆冰棒十分清淡
但对着最后的甜品,我又捡起“善意”
< class="pgc-img">>看包装纸,可以加盟
农耕记通过加盟形式让湖南多了一样“特产”
谁不说它好
< class="pgc-img">>总 结
除了衡阳卤菜,其它都不算出色
部分还有点烂
整体是及格但味道平平的湘菜馆
综合推荐:3.6星
味道:3.6星
同类餐厅味道对比:3.6星
价格(以出品计):3.6星
满分5星,合格3.5星,优秀4星,值得专门去4.5星
店家信息
店家:农耕记 湖南土菜
地址:深圳欢乐海岸店
人均:95元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
当一批批游客汹涌流向东北时,来自东北的餐饮品牌也正加速冲向全国。
近日,米村拌饭在公众号宣布开启事业合伙人招募计划。计划显示,事业合伙人主要负责拿到公司指定的好位置、处理外部关系。目前,该计划开放城市为北京。
米村拌饭于2014年成立,发源于吉林延吉,主打石锅拌饭等朝鲜族美食。窄门餐眼显示,2020年—2023年,米村拌饭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43家、182家、236家与480家,截至目前,在全国15个省份及直辖市都开设了门店,其中,北京是门店占比最高的城市。
以联营模式开店、菜品标准化且整体定位精准切中目标客群需求,是米村拌饭得以快速扩张的原因。也因此,米村拌饭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收获了“东北麦当劳”的称号。
除了米村拌饭,近年来,喜家德、西塔老太太等东北菜品牌,以及老乡鸡、费大厨、珮姐等地方餐饮品牌,也正加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地方餐饮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混战也更加激烈。
图源:米村拌饭微博
“东北麦当劳”合伙门槛越来越高
时代周报注意到,近几年,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已经几度变更。
根据米村拌饭最新发布的事业合伙人招募信息,投资一家门店需要100万元左右,一线城市需要投资120万元左右,该费用包括商铺房租费、设备费、装修费、培训费等前期开店的所有费用。其中,合伙人出资比例为实际结算金额的85%,包括店长、店长师傅、区域经理以及选址网规在内的公司团队则出资剩余的15%,合伙人与团队每月从门店纯利润中按出资比例分红。
而根据新消费内参报道,2021年时,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中,以100万元总投资为例,区域经理、店长等公司团队出资80万元,合伙人的出资额为20万元。总部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拥有门店30%的分红权,剩下的70%则由其他出资人按出资比例分红。
到了2023年上半年时,约100万元的门店总投资里,公司方面投资41万元,合伙人投资59万元。回本前,合伙人与公司团队按出资比例享受分成;回本后,合伙人分成比例降为39%,公司方面则分成61%。
显然,合伙开一家米村拌饭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这或许与品牌的发展阶段有关。自2016年走出延吉后,米村拌饭在国内多地快速扩张门店网络。经历了近三年的高速拓店,截至目前,米村拌饭在营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
由合伙人与公司员工共同出资开店,让米村拌饭得以保证门店运营质量并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菜品总数在20款上下、高度聚焦拌饭、菜与汤等标准化程度高的菜品,则为米村拌饭在扩张过程中降低了供应链与人工成本。
此外,在产品定位与门店运营过程中传递出的“极致性价比”,则让米村拌饭满足了追求“精致穷”的消费客群。
据悉,米村拌饭的门店人均消费约33元,同时提供3元一碗无限续的米饭,以及不限份量的免费海带汤与泡菜;门店菜品虽少,但石锅拌饭、安格斯肥牛饭与芝士年糕鸡等菜品,均能给人较强的饱腹感。另据窄门餐眼,米村拌饭52.01%的门店均位于商场,其中,超过半数的门店均位于通常入驻高客单价餐饮品牌的商场的3层、4层与5层。
米村拌饭菜单,图源:官网
地方菜在高线城市短兵相接
米村拌饭并非首个迈向全国的东北餐饮品牌。
近年来,发源自黑龙江鹤岗的喜家德虾仁水饺与发源自辽宁沈阳的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都在面向全国开店。窄门餐眼显示,成立于2002年的喜家德水饺,目前全国门店数量超过800家。成立于2020年的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门店数量也已超过300家。
此前,在南下拓店的过程中,喜家德曾推出“358模式”门店合伙制模型加速开店。即让考核成绩排名前50%的店长获得分红权;让能够培养出新店长并符合考评标准的店长有机会投资新店以及成为区域经理。此外,喜家德还鼓励达成考核标准的管理层投资入股新店。2020年7月,其开放外部合伙人参与经营。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显然与前辈喜家德存在相似之处。
此外,来自安徽的老乡鸡与小菜园,来自湖南的农耕记与费大厨,来自重庆的乡村基、大米先生以及珮姐、周师兄等品牌,近年来也纷纷走出大本营,面向全国扩张。
从主营产品来看,上述品牌中,除了乡村基、大米先生与老乡鸡仍采取的是较传统的小碗菜快餐模式,其余品牌基本面向的是快餐之上、大餐之下的社交型餐饮场景,并聚焦于地域特色、具有强记忆点的爆款菜品。比如喜家德的虾仁水饺、费大厨的辣椒炒肉、珮姐的鱼子酱质感红油锅底以及周师兄主打的大刀腰片。
扩张模式方面,它们大多采用了对门店把控力度更高的直营或者联营合伙模式,而老乡鸡、朱光玉火锅与楠火锅开放了较大范围加盟。
目前,上述品牌基本瞄准的仍是人口密集、餐饮消费活跃的高线城市,且门店网络中商场门店的占比最高。当前,除了米村拌饭、喜家德与老乡鸡是二线城市门店占比最高,其余品牌都是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最高。
这也意味着,即便发源地不同,来自各地的地方餐饮品牌们殊途同归,都要在高线城市短兵相接,争夺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而如何在细分赛道中持续品类创新、如何在门店快速扩张时保证品牌价值并持续引流获客,或许是所有地方餐饮品牌全国化过程中的必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