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兴安岭,把精华的美景赋予了阿尔山。
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林、冬雪泉,满载四季风景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是万千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在每个关于“阿尔山”的热门话题下,游客从不吝啬表达赞美与向往。
这是8月31日拍摄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阿尔山的“走红”并非偶然,其旅游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的“流量密码”,不仅蕴含在巍巍大兴安所赋予的绝美景色里,更在于“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发展路径,以及向美而行、向好发展的执着初心中。
游客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参加活动(2024年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自然之美”成就阿尔山精彩蝶变
巍巍群山连绵起伏,山岭延伸到哪里,绿色就铺展到哪里。在阿尔山,人们可以遇见童话般的美,还可以看到新中国林业发展的缩影。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森工企业——阿尔山森工公司成立。一批批开发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涌来,开山伐木、修路造桥,几十年间为国家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木材。2012年上半年,为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阿尔山林区又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
斧锯声渐远,林海又恢复了昔日的沉寂与风采。从伐木到看林护林,为保护好这片森林,阿尔山一直在不断“自我革命”。2014年以来,阿尔山累计实施天保工程165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曾经,万千栋梁出林海;如今,护林植绿筑脊梁。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迈向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承载着厚重的记忆,阿尔山正拥抱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爷爷是第一代林业工人,父亲挂起斧锯,由伐木工人转型为护林员,我现在也接过了接力棒,守护着这片山林。”阿尔山旅游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姜慧鑫,日常工作负责游客安全、植被保护和环境卫生,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三代林业人”的转变和阿尔山这些年的变化。“家乡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景区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山林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希望,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绿水青山是阿尔山最大的财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阿尔山最大的优势,也是林区人在转型探索中达成的共识。
“刚禁伐时,我们一筹莫展,对未来非常茫然,真不知道该干点啥。”作为曾经砍了半辈子树的“林二代”,白狼镇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回忆起当时的窘境。随着阿尔山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郑晓林很快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每年7月至10月旅游旺季,他经营的鹿园是游客打卡的“必选地”之一。
坚持生态优先,放大绿色发展优势。近年来,阿尔山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探索“山水变金银”的转化之路,风风火火搞起生态旅游。与此同时,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景点建设全面升级、城市气质全面提升、城市品牌魅力全面彰显,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的阿尔山旅游渐至佳境。
全年接待游客量从200万到53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千万到67亿元……一串串数据的变化,让阿尔山旅游的“红火”更加直观生动。
一名骑行爱好者“打卡”阿尔山市火车站(2023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楷焱摄
“人文之美”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
9月的阿尔山,秋意渐浓,街道上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车牌,街上散步的人们也操着各样的口音。
刚刚逛完圣泉雪集的北京游客陆昊,准备回到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休息,体验躺在床上仰望星空的乐趣。“白云悠悠、森林茂密、星空璀璨,这些都是在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今年冬天,我和家人打算再来这里,泡着温泉赏雪景,感受冰火两重天的独特魅力。”
8月30日,游客在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露营。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望山营地、伴山民宿等特色浓郁的精品营地和民宿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热力MALL城市餐厅、圣泉雪集、啤酒青坊等特色消费业态深受游客欢迎。阿尔山以游客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导向,相继实施了62个重点项目,温泉产品全面提升、森林康养渐成体系、市场主体更为多元、度假业态更加健全,休闲度假游正在蓬勃兴起,并逐步实现了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优质服务地”转变。
“今年以来,阿尔山全面盘活文化旅游资源,注重从生态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特色化建筑、精致化街道、艺术化空间,从而让城市可阅读、文化可品味、生活可共享。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体验活动,覆盖到了全年龄层人群,赏花游、康养游、林俗游等文旅品牌竞相绽放。”阿尔山市政府副市长白峰介绍说。
阿尔山还坚持以节庆增卖点、以活动促宣传,做到四季联动、贯穿全年,推动四季旅游热起来。近年来,阿尔山市高质量举办了杜鹃节、登山季、冰雪节等节庆活动,以及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校友经济论坛、路虎大会等论坛,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打卡之城、避暑旅游优选地、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驾游中国”最受欢迎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等荣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节庆活动不是“一锤子买卖”,游客与阿尔山的双向奔赴,不仅是“喜相逢”,更需“再回首”。
阿尔山市持续创新和拓展营销宣传模式,让游客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阿尔山;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系统,让游客更高效、更便捷地进入阿尔山;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业态,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活力,让游客更愉悦、更充实地畅玩阿尔山;构建完善的旅游市场服务体系,坚决遏制旅游市场乱象,让游客更安心、更舒心地体验阿尔山。
9月2日,观众在阿尔山森林音乐节现场观看表演。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味道之美”昭示山乡富美未来
走进阿尔山市白狼浩屾林产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可以看到稻草、木屑和牛粪铺制的“温床”上,一个个赤松茸探出圆滚滚的脑袋,东一簇、西一丛,如雨后春笋般长势喜人。
“赤松茸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它长势越喜人,我们的钱袋子就越鼓。”正忙着采摘赤松茸的白狼镇脱贫户孔德财高兴地说,他的日工资为200元,要是常年在食用菌基地务工的话,年收入接近6万元,真是“家门口”的一份“美差”。
而刚刚采摘下来的赤松茸,不久后就会出现在市区的特色饭馆里,飘散出的美食香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阿尔山的旅游越来越火,每年会迎来大量游客,大家都特别喜欢吃我们的林下产品。接下来,我们准备扩大门店,更好地招待各地的游客。”2015年,曾经的林业工人李杰和儿子、儿媳开始经营火锅店,店面不大,生意却很好,提起阿尔山旅游业的发展,他们的语气中满是激动,更对未来充满信心。
阿尔山旅游从业人数从原来的近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4万人,林区百姓在旅游业发展中增收致富、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我从事旅游工作已经19年,见证了阿尔山旅游的发展变化。以前乡亲们大多从事伐木工作,现在大家可以在景区、酒店工作,还可以开店售卖旅游商品,旅游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幸福感也提高了。”阿尔山市大自然旅行社负责人付丽红说。
就业“硬件”在升级,生活“软件”更暖心。阿尔山市实施“补短板、微改造、强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供热、供水、排水、老旧小区、主街巷道、内涝治理等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以及智慧旅游平台、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分类、无障碍设施等公共服务项目,极大补齐了城市发展短板。
此外,充分利用边角空地,实施圣泉广场“引泉入城”、体育公园、阿尔善河景观、夜间景观亮化等民生工程,既提升了城市颜值,又丰富了旅游内涵。如今的阿尔山,风景可见可及、文化有形有感、城市宜居宜游,实现了旅游产业和城市发展同呼吸、共成长。
“阿尔山的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希望在旅游。全市上下将推深做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围绕打造‘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目标,坚持不懈地把旅游这一头号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实现旅游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让‘四季都很美’的阿尔山名扬四海、驰名中外。”阿尔山市委书记杨永久说。
岭上阿尔山,风光四时新。阿尔山正释放出澎湃活力,不断向美而行、向好发展,朝着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阔步迈进。(魏婧宇 胡日查 许文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华社北京10月1日电题:秘诀不只是“半份菜”—— 从多环节看火锅店的节约经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餐桌上的节约,尊重的是辛劳,折射的是美德。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餐饮企业纷纷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等举措减少浪费。如何进一步从多环节挖掘潜力,减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浪费”?记者近日到海底捞火锅店进行了采访。
在位于北京东二环外的海底捞火锅智慧餐厅,有家长抱着孩子,正透过玻璃窗看机械手臂从架上取菜并放到传送带上,盘中菜品不断传送到后厨。
“以前各门店对菜品加工的标准不一,容易造成浪费。比如娃娃菜,能用于涮锅的只是中间一部分,外层菜叶剥掉多少合适,各店未必一样,剥下来的菜叶即使做员工餐,各店也不一定用得完。现在通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剥多少有标准,外层菜叶也可以做其他品类产品。”海底捞新技术应用项目总监高小伟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公司已实现60种菜品冷链直配到部分门店,其中根茎类和叶菜类为净菜配送,由中央厨房集中加工、装盘,去除门店加工环节,减少了浪费和餐厨垃圾,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直配覆盖率。
从源头减少浪费,就要在生产、运输、采购等各环节推动精细化管理。在餐厅后厨的电子显示屏上,记者看到实时菜品库存共计1914盘,临近保质期10盘,过保质期0盘,牛蛙、毛肚、油豆腐皮等7个品种库存为0、有待补货。
“采购也是减少浪费的重要环节。不同菜品储存时间不同,我们通过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库存情况和菜品新鲜度,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门店要货计划更精准。”高小伟说。
除了减少加工和采购环节“看不见的浪费”,避免就餐和等候环节“看得见的浪费”同样重要。
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赵明卓和朋友的餐桌上,除了肉类点了整份外,素菜都点的半份。“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半份菜’很方便,既可以多些品种,也减少浪费。在老家,很多餐厅都在提倡适量点菜。”他对记者说。
火锅店的浪费最可能在哪里?据店长史宝东介绍,火锅店相对浪费情况好些,但店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传统配锅,番茄底料易出现包装袋挂料而倒不干净,或因口味需求一袋底料用不完。现在应用自动配锅机,顾客可根据口味调配麻、辣、油、水比例,满足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
“我们也发现,锅里最容易剩下的是根茎类和粉皮类等易融化的菜品,对此我们会提醒适量点菜。”他说。
减少餐饮浪费,大到一口锅,小到一碗料,都很重要。据了解,在自选小料台,原来的大、小两个规格小料碗,调整为小尺寸调料碗,提倡按需取用、少取勤取。同时,根据不同口味锅底,配备了调好的小料,方便的同时也减少了浪费。
等位期间提供小包装零食,点餐时提醒适量点菜,餐后对菜品提供打包服务,在电子屏投放“半份菜、满份爱”主题海报……倡导“美味不浪费”,既在每个环节,也在每个细节。
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秘诀不只是“半份菜”—— 从多环节看火锅店的节约经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餐桌上的节约,尊重的是辛劳,折射的是美德。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餐饮企业纷纷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等举措减少浪费。如何进一步从多环节挖掘潜力,减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浪费”?记者近日到海底捞火锅店进行了采访。
在位于北京东二环外的海底捞火锅智慧餐厅,有家长抱着孩子,正透过玻璃窗看机械手臂从架上取菜并放到传送带上,盘中菜品不断传送到后厨。
“以前各门店对菜品加工的标准不一,容易造成浪费。比如娃娃菜,能用于涮锅的只是中间一部分,外层菜叶剥掉多少合适,各店未必一样,剥下来的菜叶即使做员工餐,各店也不一定用得完。现在通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剥多少有标准,外层菜叶也可以做其他品类产品。”海底捞新技术应用项目总监高小伟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公司已实现60种菜品冷链直配到部分门店,其中根茎类和叶菜类为净菜配送,由中央厨房集中加工、装盘,去除门店加工环节,减少了浪费和餐厨垃圾,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直配覆盖率。
从源头减少浪费,就要在生产、运输、采购等各环节推动精细化管理。在餐厅后厨的电子显示屏上,记者看到实时菜品库存共计1914盘,临近保质期10盘,过保质期0盘,牛蛙、毛肚、油豆腐皮等7个品种库存为0、有待补货。
“采购也是减少浪费的重要环节。不同菜品储存时间不同,我们通过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库存情况和菜品新鲜度,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门店要货计划更精准。”高小伟说。
除了减少加工和采购环节“看不见的浪费”,避免就餐和等候环节“看得见的浪费”同样重要。
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赵明卓和朋友的餐桌上,除了肉类点了整份外,素菜都点的半份。“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半份菜’很方便,既可以多些品种,也减少浪费。在老家,很多餐厅都在提倡适量点菜。”他对记者说。
火锅店的浪费最可能在哪里?据店长史宝东介绍,火锅店相对浪费情况好些,但店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传统配锅,番茄底料易出现包装袋挂料而倒不干净,或因口味需求一袋底料用不完。现在应用自动配锅机,顾客可根据口味调配麻、辣、油、水比例,满足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
“我们也发现,锅里最容易剩下的是根茎类和粉皮类等易融化的菜品,对此我们会提醒适量点菜。”他说。
减少餐饮浪费,大到一口锅,小到一碗料,都很重要。据了解,在自选小料台,原来的大、小两个规格小料碗,调整为小尺寸调料碗,提倡按需取用、少取勤取。同时,根据不同口味锅底,配备了调好的小料,方便的同时也减少了浪费。
等位期间提供小包装零食,点餐时提醒适量点菜,餐后对菜品提供打包服务,在电子屏投放“半份菜、满份爱”主题海报……倡导“美味不浪费”,既在每个环节,也在每个细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