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黄码不用怕,非阳非密接,酸酸做三次,全阴就绿码!”今天,秀洲区王店镇各村(社区)居民都听到了同样的声音。身穿红马甲的“店当家”志愿者和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一起手持小喇叭,走村串巷宣传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因受周边地区疫情影响,从今天一早开始,王店镇居民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黄码。为了不让群众担心,各村(社区)迅速集结一支支宣传队伍,用人工小喇叭、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花式喊话,提醒大家不要恐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在就近点位完成核酸检测采样。
为防范疫情风险,从4月4日下午起,王店镇有序组织开展区域核酸检测,汇聚疫情防控强大合力。各村(社区)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开展筹备工作,搭建检测台、张贴进出口标识、划好排队“一米线”等。
“收到样本抓紧送!在保证转运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为提高检测速度,王店镇组建了一支核酸检测样本转运车队,该车队由30名司机组成。在转运保障指挥组的有序指导下,在核酸检测样本转送中跑出加速度。
太平桥村搭建“之”字健康走廊,避免发生扎堆集聚情况;镇中村、解放社区等连夜开展人员排查,充分掌握近期行程;塘桥社区在核酸采样点开通绿色通道,为辖区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减少等待时间……在高效有序的采样过程中,一个个温情瞬间让人感动。
今天凌晨1时,满载着将近1万公斤番茄、洋葱、大白菜、土豆、白萝卜等蔬菜的一辆辆卡车顺利运达王店镇临时保供点。为确保蔬菜供应平稳、群众生活稳定,王店镇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兵应急小分队连夜奋战,建起临时保供点,开启民生保供接力赛,方便辖区内农贸市场经营户批发采购蔬菜。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心有大爱的王店人除了配合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外,也为防疫工作积极捐款捐物。3月30日,嘉兴市格兰特电器有限公司向梅里共富基金会捐款5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这是自3月29日零时秀洲区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首家捐赠防疫善款的爱心企业。王店镇人大代表,格兰特电器总经理陈国祥表示,当下周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身为本土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嘉兴华煜建设有限公司、嘉兴市庄安果蔬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爱心企业也先后为王店镇疫情防控工作送去保障物资。
恰逢清明节小长假,塘桥社区爱心商家负责人沈竹英来到社区送上自己亲手做的200多个青团,表达关心和问候。“这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齐心协力坚守一线非常辛苦。清明节的传统就是要吃青团,我用这种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她说。
连日来,全镇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设卡哨、查车辆、测体温、做消毒,将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收到青团、奶茶、泡面等爱心物资让他们倍感温暖。更令人感动的是,沈竹英是秀洲区盲人协会主席,她深知残疾人生活不易,做青团的原材料是她向残疾人采购的。接到订单后,她也会喊其他残疾人一起做,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
(图片和视频由王店镇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大热天辛苦了,来喝碗绿豆汤吧。”前天下午,秀洲区王店镇塘桥社区居民张苏东将一碗冰镇绿豆汤送到社区保洁员手中。她是一名“店当家”志愿者,这是她连续第四年参加“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
当天同样参与“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的“店当家”志愿者张胜男是一名90后年轻干部。她告诉记者,在闷热的天气,环卫工人、交警等户外高温作业人员喝着志愿者送去的绿豆汤、奶茶等解暑饮品,不停地说“谢谢!谢谢!”让她觉得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应该多参与公益活动,擦亮“店当家”志愿服务招牌。
据了解,“店当家”志愿者“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起源于2018年。自此后每年夏天,王店镇保洁员、外卖员、交警、建筑工人等烈日下“最可爱的人”都能免费享受冷饮、饮料、小食,午后还能到指定休息点小憩片刻。
“今年的公益活动从8月4日开始,‘店当家’志愿者带着清凉后备箱派送了第一批物资。”王店镇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作业人员可以就近免费领取消暑品,也可以在大街小巷忽然邂逅惊喜。“店当家”志愿者每周会选择一个下午推着装满凉茶、酸梅汤、绿豆汤、柠檬茶、冰奶茶等消暑饮品的小推车走街串巷,将这份特别的礼物送到高温作业人员手中。
如今虽然末伏已过,只要天气晴朗,暑气的“余威”仍在。高温作业人员在大量出汗后很容易疲惫,能量消耗也很大。除了赠送消暑饮品外,还有一些爱心商家主动提供免费食物。梅园路有一家老字号鸡蛋糕店每天都会免费提供鸡蛋糕,连同购买的矿泉水一起交给“店当家”志愿者,为高温作业者献爱心,该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
“店当家”是王店人对各行各业志愿者的亲切称呼,“店”就是指王店镇,“当家”的涵义是“群众是主人,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办好事情为群众”。他们有的是社区干部,有的是退休老干部,有的是文化工作者,有的年轻时做过老师,还有的是新居民。在夏日送清凉的爱心商家中,有很多店主就加入了“店当家”志愿服务团队。
截至目前,王店镇拥有在册持证志愿者9000余人,其中镇、村、社区“店当家”志愿服务队成员2818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分队34支。
(图片由王店镇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源:【大河健康报】
本报记者 胡敏 通讯员 任冲科
7月22日,南阳市解放广场,2024年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中心城区主场地。
晚7点刚过,大暑时节,酷热难耐,但轮值每周一夜市活动的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就位。
常见中草药辨识、中药养生茶饮品尝……现场义诊及中医药体验项目摊位在广场上一字排开,市民或就诊,或咨询,或体验,或品尝,解锁纳凉生活新方式。
正在进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内乡县,中医药文化夜市遍布乡镇。6月27日傍晚,王店镇卫生院的活动在马堂村文化广场搭起台子。
“出门遛个弯,能喝上祛湿下火茶,还能让大夫把个脉,再做个推拿按摩,你看多棒!”居民们手捧凉茶,边喝边与医生聊着,气氛融洽而愉快。
这只是在南阳市“遍地开花”的中医药文化夜市的两个普通场景。
由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2024年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自5月24日正式启动以来,截至7月22日,仅中心城区已累计开展活动40场,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各县市区也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夜市活动。
【示范引领】让中医药文化夜市更火热
南阳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
依托这一资源优势,2022年5月,南阳市以内乡县为试点,每周举办一次“中医药文化夜市”,开全国之先河。
当年7月1日,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在内乡县举办全市“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观摩会”,至此,“中医药文化夜市”在南阳市全面铺开,并迅速火遍城乡,中医药文化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两年来,南阳市已累计举办活动800余场次,惠及100余万人。
如今,“南阳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成为南阳市实施仲景文化弘扬工程的一个重要品牌,并带动省内外多个地市纷纷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集市)。
【提质升级】让中医药文化夜市更有烟火气
中医药学既是健康医学,又是传统文化,如何让中医药带着浓浓的烟火气?如何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得住传统中医药的福利?
2024年,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全面总结了过去两年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扩大范围、丰富形式、优化时间、服务保障”等多种“创新”升级,让群众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扩大服务范围。明确南阳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医专附属中医院、南阳张仲景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9家市直“三甲”医院作为中心城区中医药文化夜市承办单位。各县市区中医药文化夜市由县直医院承办,并延伸到各乡镇、社区。
丰富活动形式。推出了“特色疗法体验+义诊+科普+品尝药膳茶饮+跟学八段锦+艾灸产品展示”新形式,现场为市民提供拔罐、灸法、刮痧等各类体验,推出专家义诊、健康咨询展示等服务,同时还增加了中药茶饮药膳品尝、中医养生健身功法八段锦教学等环节,切实提升了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合理安排时间。中心城区中医药文化夜市沿用5月~10月举办的惯例,并结合暑假中小学生较多的实际,在5月、6月、9月、10月每周五、周六、周日的19:00~21:00开展的基础上,在7月、8月增加举办频次,安排每天19:00~21:00举办。
增强服务保障。明确各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的人员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数量,中医药茶饮、食疗药膳种类、健康科普资料数量以及其他基本物资配备标准等。为做好服务,各医院安排一定数量的中医师、中药师、康复理疗师、护士,按照编组排班,轮流参与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为市民进行一对一诊治。
【贴近生活】让中医药文化夜市成为健康打卡地
今年6月,南阳市发布《加快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若干支持措施》,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优势再造,加快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区,在全国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
支持中医药文化夜市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融入夜经济建设。
艾草香代替烧烤味,八段锦代替广场舞,中药茶饮代替奶茶饮料……中医药文化夜市作为一个重要载体,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魅力,正在成为南阳市民的健康打卡地。
内乡县中医院对100场“中医药文化夜市”与常规健康教育两组采用问卷调查记录方式,比较其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现场急救知识掌握度和群众喜爱度。
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常规健康教育组四项数据分别是70%、60%、30%和40%,而“中医药文化夜市”组的数据分别是80%、75%、60%和85%。
无论从效果、接受度,还是从形式到内涵,“中医药文化夜市”都是一种“好看、好听、好记、好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中医药文化夜市集文化、健康、休闲、中医药养生保健于一身,“逛夜市、看中医、尝中药茶饮”,如今已经成为南阳市民饭后避暑纳凉的一大选择。
中医药“日常化”“时尚化”正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