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顾名思义,就是性格内敛的“火锅”。
【所谓焖,就是不加一滴水,完全用蔬菜的水分加上酱汁的美味一焖到底,中途不揭盖、不翻炒,肉、菜、佐料等不受空气干扰,营养不会流失,完全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蛋白质。】
可是,人家才不是没有故事的焖锅呢。
来御来三汁焖锅,是新加坡唯一一家焖锅店,在中国有200多家连锁店,至今,已获得“中国餐饮连锁加盟知名品牌”“中华美食名品”“中国绿色环保火锅”等多项荣誉。
来御来三汁焖锅倡导绿色饮食文化、并以其无明火、无油烟、无厨师、易操作、难复制、多品种、核心味、重营养的8大优势,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了食客的要求,三汁焖锅是对传统火锅的一次“革命”,让食客真正体会到绿色、健康、美味的和谐。
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古人云:炒菜不如煮菜,煮菜不如蒸菜,蒸菜不如焖菜,焖者高营养低脂肪。三汁焖锅,是时下最健康的养生吃法。一个锅两种吃法,先焖后涮。
来御来焖锅来自于传统,老焖锅吃出新滋味,在现代风格的舒适用餐环境下品尝传统烹饪做法的健康与美味。多种食材任意搭配,做自己的美食专家!
来御来三汁焖锅已经2岁啦!感恩一路以来的支持与陪伴!两周年感恩回馈:
★两人及三人到店就餐,即可获赠凉菜一份、涮菜一份、自制饮料一杯
★四人及四人以上到店就餐即可享受买一锅送一锅的优惠(赠送仅限鲶鱼锅、小鸡快跑锅、黄金猪手锅、菌临天下锅)
★转发活动到朋友圈买单时出示给店员即可享受此优惠!
★更多活动详情请到店咨询店员或关注我们微博哦~(@新加坡来御来三汁焖锅)
注:本活动解释权归来御来所有
活动日期:
2016年4月15日-2016年4月28日
更多活动详情请到店咨询店员或关注我们微博哦~(@新加坡来御来三汁焖锅)
鲶鱼锅
黄金猪手锅
菌临天下锅
海底总动员锅
鸡翅锅
牛魔王锅
海陆大作战锅
鲜虾锅
我们除了有以上美味不容错过的焖锅,同时我们还有地道的陕西小吃,所以想要领略正宗的三秦味道,你一定不可以错过我们!
还在烦恼午餐吃什么吗?来御来帮你解决啦!午餐两个人只要.8,居然只要.8!还有四人套餐哦!
店铺信息
地址:133 New Bridge Road, #02-38 Chinatown Point
电话:6444 4115
营业时间: 11:00 – 15:00
17:00 – 22:00
(本文内容由来御来三汁焖锅提供)
新加坡眼,带你看新加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kanxinjiapo
报记者 阎娜 党鹏 成都报道
近日,被称为“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开始交易,声称“开启全球发展新征程”。
据悉,海伦司在香港上市距今已近3年,此次二次上市,海伦司仅上市不融资,重点在于吸引新加坡投资者参与其二级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提高证券的流动性。不仅如此,海伦司希望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增量,进一步开放了加盟。今年7月推出新店模型——社区空间,瞄准了社区商业的红利,不过,新模型未来是否能顺利铺开尚未可知。
对于公司二次上市事宜、海外市场开拓计划以及新门店模型招商情况、盈利模式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海伦司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目光瞄向海外
据海伦司公告,公司以介绍方式将普通股于新交所主板二次上市,不涉及增发新股,已发行的普通股将继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及买卖。海伦司方面表示,赴新交所二次上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助力公司的国际业务拓展”。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此表示:“海伦司选择在新交所上市不涉及融资的二次上市,不排除是为了吸引新加坡的投资者参与其二级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提升证券的流动性,并扩大股东的分布。”
此外,海伦司选择二次上市,或与其在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有关。2021年9月上市后,海伦司成为“小酒馆第一股”,首日收盘价为24.25港元/股,市值超300亿港元。截至发稿日,公司股价仅为1.95港元/股,市值约为24.68亿港元,与最高点相比,海伦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市值缩水超91%。
除股价外,在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海伦司分别实现营收为18.36亿元、15.59亿元、12.09亿元,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净利润三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
在业绩走低的压力下,海伦司通过关闭直营店止损。据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伦司旗下共有479家酒馆,同比减少288家,直营酒馆数量由398家锐减40.7%至255家。
与此同时,为寻求增量市场,海伦司将目光转向海外。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伦司在新加坡已拥有2家门店,根据海伦司官方社交媒体,截至今年6月,海伦司在新加坡的门店已增至3家。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新加坡是中国很多餐饮类企业出海的第一站,通过新加坡然后辐射东南亚市场,再进一步发展到其他的海外市场,这是很多企业出海推进的路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2019年,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已有一定的基础,如今经过五年发展,供应链更为成熟。在此背景下,海伦司的出海符合发展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酒馆业务考验的是本土化适配能力。国内企业出海,无论是运营策略,还是口味、服务等都需根据新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适应。
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进一步指出,海伦司出海的挑战并不小。小酒馆文化在海外本来就有深厚的根基,而且消费人群的定位存在不同,其国内的小酒馆最早的初衷是服务大学生、年轻人等消费力不是特别高的群体,出海对供应链、运营成本的管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进一步开放加盟
在寻求增量市场上,海伦司选择“左手”加快出海,“右手”进一步开放加盟。
今年7月,海伦司宣布推出新的商业模型“社区空间”。按照官方的说法,该模型主要以社区为核心,打造万店模型,加盟后可获得海伦司的供货渠道,且无加盟费。
在产品方面,社区店深耕“餐+酒”模式,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除酒水外,还提供咖啡、简餐等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加盟商不仅是社区小店老板,还是酒水新零售代理商、社区新空间代理商。官方消息显示,“依托海伦司供应链平台,直供高质低价酒水,授权二次销售,同时开放空间打造能力,向社区周边商家销售酒水商品和空间装饰造型等”。
海伦司曾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其坚定向平台型公司、轻资产模式进行战略转型。此次推出的新模型,也是海伦司往平台型公司转型的举措之一。
事实上,去年海伦司已通过“嗨啤合伙人”计划全面开放加盟。据海伦司公众号,截至今年6月1日,嗨啤合伙人门店已开业256家。另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海伦司内部预计年内新开约400家加盟店,门店数量重回巅峰时800-900家的水平。
文志宏告诉记者:“海伦司在创立之初主要是靠加盟模式拓展市场,但在2021年冲击上市前,其全面整合加盟酒馆为直营酒馆。小酒馆市场发展迅速,如果采取直营一条腿走路的话,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占率的提高可能受限,推出新加盟模式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增长。”
“社区空间是一个好的尝试,进一步将小酒馆的概念进行迭代,成为一个符合当下经济环境的解压空间,大众而且亲民,简餐和外卖同样也是社区重要的需求,但这些尝试都会给供应链带来挑战,包括成本控制、后厨和物料采购、物流等,都需要找到平衡点。”林岳表示。
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指出,连锁品牌进社区是一个趋势,对海伦司来说,可以将定位于年轻人的社交场景扩大至社区场景,扩大了消费人群。不过,社区门店的运营并不容易,社区店大部分顾客是熟客,不仅考验加盟商的获客能力,还考验留客能力。此外,疫情后,随着酒水消费场景向居家自饮场景转移,为社区店运营增加了一定难度。综上所述,这也是一些品牌为何将直营店选定在一线二线以及好的商圈,资源够不到的地方则开放加盟。
赛道面临挑战
虽然海伦司近年来动作频频,不断谋求更多市场份额,但其所处的小酒馆赛道依然充满诸多挑战。
当前,小酒馆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4年7月6日,全国约有5.1万家酒馆门店,近一年内新开店20739家。由于小酒馆行业呈现高度分散化,存在机会,小酒馆生意一度吸引了许多跨界玩家。此前海底捞、眉州东坡、喜家德、和府捞面、湊湊火锅、老乡鸡等一众餐饮巨头推出子品牌切入小酒馆赛道,泸州老窖、洋河股份、江小白等酒企也纷纷推出小酒馆。
如今看来,小酒馆仍然被视为“尚未被市场完全验证”的模式。8月1日,记者检索大众点评发现,奈雪酒屋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已搜索不到商户,老乡鸡在深圳推出的“老乡鸡小酒馆”显示歇业关闭状态,开在北京的日咖夜酒品牌“囿吉山云贵川炭火与发酵Bistro”也显示“暂停营业”。天眼查显示,该品牌控股股东为海底捞体系下的四川嗨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可见,小酒馆市场虽然红火,酒馆生意却未必好做。
在文志宏看来,小酒馆生意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前端的运营和体验,包括了店型、选址到酒馆氛围的营造以及酒水的品质等,综合体验决定了前端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二是后端的供应链是否能够高效支撑前端的运营,而且后端的建设在很长时间里都会成为酒馆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此外,酒馆业态日益多元化,精酿酒吧、Live house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消费者对小酒馆的需求不仅局限在酒水本身,对于空间、个性化产品及情绪价值等都有更高要求。
“就小酒馆业态来说,国内企业还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发展阶段,总体处于探索期。对于包括海伦司在内的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把握好行业高增长的红利期,找准市场定位和企业发展的模型,同时要提升企业的内功,包括供应链、运营连锁能力等。”文志宏表示。
林岳也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小酒馆的尽头可能是社区酒馆,也可能是迷你酒吧,最终能存活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包括门店氛围、定价、提供的菜品服务等因素。
朱丹蓬表示:“小酒馆目前只是1.0阶段,企业还在不断尝试调整产品组合、盈利方式等。未来随着到1.5、2.0阶段时,整个行业会相对比较成熟,届时整个中国的小酒馆会步入一个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以及规模化发展之路。”
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4月7日,和府捞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正式宣布开放加盟。据介绍,和府捞面的统包合作费69.8万元,包含设计、装修、标配设备。合作方式是托管式,和府捞面可以提供整店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支持、选址支持、市场推广支持等。加盟店铺的要求是80—100㎡,回本周期大约在12—18个月,具体看门店情况。
和府捞面加盟申请页面显示,加盟者的投资预算有50万以内、50万—100万、100万—200万三个选项。
据悉,截至2023年12月,和府捞面共有超过600家直营门店,品牌会员超过2500万人。
对于为何在此时放开加盟以及不同投资预算加盟门店的差异,截至发稿,和府捞面未回应更进一步的采访。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和府捞面前期开放加盟的速度不会太快。开放加盟考验的是品牌对加盟门店的支持能力和管控能力。和府捞面采用托管模式,意味着是法律上的加盟、管理上的直营。
2023年12月,和府捞面曾举行“进化”品牌战略发布会,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当时提出,和府捞面将开启“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团战略。一方面,积极开拓多线市场,计划深入2000多个县级单位,携手5000多名战略合伙人,实现品牌价值共享。另一方面,以香港为桥头堡,走出国门,去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探索全球市场的可能性。
此后,市面上一直流传和府捞面预备赴港上市的消息。早在2022年年初,绝味食品也曾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参股的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
不过,近期,和府捞面对上市传闻予以了否认。和府捞面在4月2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网传的“和府捞面计划最早于今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亿至2亿美元”属谣言,公司从未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此前,绝味食品的公告曾透露,和府捞面2020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在声明中,和府捞面表示,2023年,和府捞面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三年疫情后首次扭亏为盈。
最近半年以来,放开加盟的餐饮连锁品牌越来越多。3月4日,海底捞宣布推出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今年2月,九毛九宣布旗下太二酸菜鱼、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将引进加盟及合作模式。
与和府捞面同属于面食赛道的陈香贵去年11月开放了加盟。彼时,陈香贵给出的投资预算有50万—80万、80万—120万、120万—150万、150万以上的选项。目前,“陈香贵合伙人申请”小程序上提供的选项变更为了100万—150万、150万—300万、300万—500万、500万以上。小程序上的内容显示,陈香贵品牌在2021年12月直营门店达200家,2024年计划全国扩张超过500家店。
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在去年11月也放开了加盟,并加速在南昌、郑州、宁波、南通、无锡、常州等多个城市进行布局。
开店数量、客单价、翻台率是影响连锁餐饮企业营收的几大关键指标。对于以直营为主的连锁餐饮品牌来说,开店意味着重成本投入。
有专注餐饮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前些年,备受资本青睐的新崛起的餐饮品牌几乎都是直营模式,依靠品牌效应、资本烧钱,实现快速扩店,抢占市场份额。但在疫情影响下,开店的投资回报周期拉长,资本投入变得理性,对品牌来说,直营式扩张变得压力巨大。放开加盟则是使品牌以更加轻盈的方式进行扩张。
文志宏指出,从当下餐饮品牌纷纷放开加盟可以发现,一种是主动型,企业主动放开加盟,谋求更快速的扩张,一种是被动型,原本坚持直营,但因竞争对手快速发展,抢占份额,也开始转向加盟。
不过,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文志宏表示,虽然自营和加盟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弊端,但一个连锁企业如果要谋求更大规模的发展,最终都是要走上规范的连锁加盟的方式。
餐饮品牌纷纷从直营走向加盟,经营模式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也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再度开启。对品牌来说,更加多维、系统的考验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