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27日,随着国内、外航空公司转入大兴国际机场,一期73家餐饮店面全部开业。回望9月25日以来,“网红机场”燃爆了各大网络头条,“美食天堂”“吃遍机场”等关键词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往大兴机场一探究竟。在这个大规模的餐饮商圈,对原材料除了品类和质量的高要求外,仓储配送也是餐饮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此,北京首都机场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立足管理创新,在国内首创推出机场商圈多品牌的“仓储配送一体化”模式,在满足旅客对美好餐饮体验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商户需求。
效能最大化,困难齐登场
为了给旅客提供更为丰富的餐饮选择,大兴机场在前期筹备之时便从商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着力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据悉,大兴国际机场一期和二期的餐饮店面共计90家,但航站楼内餐饮公司餐饮原物料仓储资源仅为约1200平方米,机场周边短期内也没有足够的仓储基地。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餐饮公司仓储配送管理团队在筹备大兴机场投运工作之初,就对以往合约商自行物流配送的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力求从根本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团队综合分析出在机场这个特殊的经营环境中自行配送存在的诸多不足,例如:餐饮业物流服务层层分包,合约商无法把握物流过程;物流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物流行业车辆空载率高达40%,合约商物流成本日益增高;大量社会车辆和人员频繁进出航站楼重点安防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合约商配送标准及验收秩序混乱等。
此外,大兴机场将充分保障旅客资源做为设计原则,地下通道仅设置了四处卸货区域,只能供16辆货车同时停放,若73家店面全部自行仓配不仅会给航站楼的安全管理造成压力,也会增加店面自身的运营难度,严重影响餐饮商圈的融合发展。
寻求新方法,实现新突破
面对困局,餐饮公司积极走访国内机场、火车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先进物流企业,力求寻找可借鉴的先进经验。然而,在多方走访后发现,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集散中心餐饮原物料配送均是各自为政,未实现集约化管理,物流企业供应链产业多为单一供应链一体化,目前并没有满足大兴机场实际需求的管理先例,问题的解决再度陷入瓶颈!面对困局,餐饮公司并未裹足不前,而是力求寻求新方法,实现新突破,打造新标杆。
既然自行仓配不合时宜,那么集约统一管理是否可行呢?通过9次市场调研,15次专题会议,餐饮公司创新提出“多链条一体化”,并结合大兴机场餐饮资源和商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仓储、配送一体化”方案。该方案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商家纵向线性仓配一体,而是充分整合整个商圈内的物流需求,输出统一的仓储物流服务,将原有的“合约商自行进入航站楼配送转变为由航站楼外前置仓统一收货、分拣、装车、配送至航站楼店面,形成“多点成线”的仓储配送模式。
“方案的制定是基于我们前期的多方调研结果,但方案的可行性还是需要请参与者综合评估,毕竟商圈有43家合约商,每家商户的的实际情况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我们选择集思广益、多方完善。”餐饮公司技术采购部负责人关智军介绍说。方案拟定后,餐饮公司先后三次召开推介会,面向商圈全体合约商开展了问卷调查,与9家合约商代表进行了专项访谈,并根据商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方案细节,最终方案获得了餐饮商户的一致认可。
用事实评估,由商家评定
目前大兴机场一期店面合约商已100%完成合同签署,“仓储、配送一体化”也已全面落地,为整个餐饮商圈73家店面提供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逆向、客服、售后在内的全流程、正逆向、一体化的餐饮物流供应链,并根据商户的实际需求,为部分商户提供码货整理的增值服务。
“我们在其他交通枢纽或是商业中心的店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餐饮原物料进场困难的现象,‘仓储、配送一体化’在原物料进场的难题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府捞面工作人员说道。“这一方案,为我们店面节省了物流搬运的人力和时间,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店面经营和旅客服务,也降低我们的管理成本。”味千拉面一名管理人员说道。
这一方案的实施,为商户解决了诸多难题,同时,更是从多方面助推了“四型机场”建设:仓储管理更加规范,统一配送更为严谨,航站楼近段收、验货井然有序,有效地降低了航站楼安防区域的安全隐患,助力“平安机场”建设;仓储资源集约管理,以先进的仓储分拣系统打造“智慧机场”;科学规划路线,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以更加环保的配送理念助力“绿色机场”建设;统一做好原材料管控,在食品安全源头筑起更为坚实的防线,为中外旅客提供更加安全、放心、感动的机场餐饮体验,为商户提供便捷、贴心的经营保障,从服务品质、多维度助力“人文机场”建设。
大兴国际机场“仓储配送一体化”成功开创了行业先河,目前,国内多家机场先后通过多方渠道了解 “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餐饮公司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大兴国际机场为新的起点,利用先发优势,打造行业标杆,为中外旅客提供优质机场餐饮体验的同时,多维度深化创新理念,全力助推“四型机场”建设,为打造“世界一流”机场管理集团贡献力量。
营餐饮需要面对的管理问题并不少,进货、库存、销售、损耗、促销、财务、收银、员工等。其中进货与库存就是经营餐饮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连库存都处理不好,会增加餐馆损耗,直接影响门店利润。
传统靠人工记录来记录库存的进存销,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差错,使用餐饮库存管理系统可以有效ti升进货与库存的管理效率。
下面跟着茗匠一起了解餐饮库存管理系统在经营方面带来哪些优势吧。
1、一键录入数据
搭配扫码枪等各类zhi能设备,称重扫码即ke实现一键录入。餐饮管理系统内自带数据统计功能,商家可以避免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扫码入库确认后就可以将清晰的数据汇总。
< class="pgc-img">>2、准确实时信息管理
各数据录入后,餐馆营业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出现销售和损耗,餐饮管理后台可实现实时数据反馈。对于库存量低的商品,餐饮管理系统会提示并警报给店家,相对于传统中在仓库逐一清点货物更快捷、zhi能,降低商家的工作量,提升商家效率。
3、权限分工明确
餐饮管理系统分为商家端、管理端、服务员移动端、客户端和后厨管理等各类角色进行细分。商家端可自定义不同职位员工的权限,服务员负责点单、清点账单、结账;财务负责财务收支和账目管理;后厨库存负责食材原料的进购、出菜和管理货物。各类角色分工明确,减少互相牵连和信息泄露,提升效率和减少管理漏洞。
< class="pgc-img">>如今的餐饮管理系统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这些。尤其近年来餐饮店增加了外卖、团购、供应链商等渠道的拓展,功能强大的餐饮管理系统也可以对这些功能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帮助门店更好地进行复合型经营。
描二维码,立即订阅
采购简直是中小餐饮商家的“癌症”。
由于自身采购体量小,中小餐饮商家对批发市场依赖性大、议价空间小、采购价格居高不下,而“早起进货难、砍价难、核算难”这3大难题让餐饮老板即使操碎了心、累弯了腰,也难以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采购应该怎么做?难题究竟该怎么解决?内参君找到了一些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餐饮老板内参 石肆 /文
压垮老板的三座大山:
早起进货难、砍价难、核算难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采购一直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尖刀利刃。
如果一旦控制不好食材成本,“赔本赚吆喝”就成了常事。
位于郑州的“马洼洛阳锅贴”老板庞冰总结出一个经验:“每天的原材料费用,占当天营业额的比重最好不要超过33%,一定不能超过35%,这是根红线。”
然而,他们的锅贴店,这一成本比例常常触及到40%。
这不是一个餐饮商家的病痛,而是中小商家的“通病”。
毕竟,中小餐饮商家不像外婆家、海底捞等大型连锁餐企,由于自身采购体量小,他们既没有足够成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支持,面对第三方供应链机构也没有吸引力和议价权。
没办法,中小商家唯一的选择,只能去当地批发市场,有钱一点的门店开个小面包车,差一点的门店只能蹬三轮车,加肩扛手提。
即使这样辛苦,中小商家去批发市场也难逃这3大难题:
1、早起进货难
曾有这么一个段子:
“同学,请分享一下你的创业故事”,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创业的大学生,一位大学生表示:“我大学时创业开早餐店,后来倒闭了。”
“为什么倒闭,是选址的问题吗?"
" 不是,因为我早上起不来。"
为了抢足够新鲜且低价的食材,中小商家必须凌晨起床去菜市场采买蔬菜、肉类、海鲜。
在青岛,有许多主打海鲜的餐馆,老板凌晨4点左右驱车去海鲜批发市场;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最热闹的时候是凌晨4点~5点半……
就因为起早采购,餐饮老板的工作节奏是比“996”还辛苦的“497”。
这还是天气好的时候,一旦遇上雨雪等恶劣天气,如果再遇上汽车限号,那几乎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庞冰就遭遇了这种情况。
当时,他只能骑电动车去菜市场买菜。因为市场人太多,电动车难走,庞冰只好把电动车停在一个地方,然后一趟趟往车上送菜。
庞冰害怕把菜丢了,特地找东西盖着最先买的肉,结果还是被偷了,损失了300多元。
2、砍价难
在批发市场买菜,真的是货比三家都嫌少。
一是不同商家的菜,质量不同,甚至好菜在运输过程中也有磕坏碰伤的情况存在;
二是传统的批发市场和菜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小餐饮商家的老板需要一家一家看货比价。
要是跑的商家少,嘴皮子不够利索,采买超过成本就是常事了。
尤其是90后创业者,他们大多有一股干劲,但是不懂得如何砍价,加上有些人脸皮薄,经常由于磨不开面子砍价,导致采买超出成本预算。
3、核算难
核算难也是一件辛酸事。
即使起了个大早,时间也往往不够用。许多餐饮老板就是手忙脚乱地买了这种食材,忘了那种食材,常常往返购买,物流成本上升10%~15%不说,统计各个批次的采买成本也是一团乱麻。
甚至,有时候,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采买,结果就是:耽误备餐和出餐,影响到当天的营业额。
这三座“大山”不仅压垮了中小餐饮商家老板的腰板,让老板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消耗了更多的资金和老板们的精力,让老板们没钱没精力去提升门店经营和服务。
3个案例告诉你:采购应该怎么做
那么采购应该怎么做?难题究竟该怎么解决?
内参君找到了3个案例,可以给你答案:
1、90后创业者靠这一招,不再早起进货
“真味鸭血粉丝汤" 店主夏广林是一位90后创业者,在开店之初,他劲头很足,对社会上嘲讽“大学生做餐饮不能早起“的段子,嗤之以鼻。
但创业刚起步的时候,小夏早起骑着电动车去采购,就遭遇了“三大难”的“当头棒喝”:
首先是起床进货难,尤其在冬天,冷风刺骨,骑车往返菜场搬运货品很辛苦;
然后是砍价难,在传统的批发市场和菜市场,他磨不开面子砍价,常常导致采买超出成本预算;
最后就是统计和核算困难,统计采买成本,一团乱麻。
几个月前,小夏用了美团旗下的快驴进货APP后,就不再操心进货了。
“只要头天晚上在平台下好单,第二天,快驴的送货员会在店面营业之前把货送过来。我们准时开门做生意就好了,再也不用早起采购。食材大概比市场采购便宜5%左右,而且每天能省下来2~3小时的时间。”
利用这部分时间,小夏可以好好琢磨改善门店的经营,多做一些外卖生意,整体利润率也有很大提升。
解决“不再早起进货”是基础,更重要是:要让进货这件事更加方便快捷。
2、独臂老板这样做,让进货更方便快捷
位于上海的鑫鑫大碗面是一家夫妻店,与其他店铺不一样的是,店主刘致敬没有右手小臂,只能一只手烹饪菜品。
开店进货的担子也落在刘致敬身上。一周两三次,他总会骑着助动车去运光路菜场买油、面粉和蔬菜等原材料:除了单手骑车外,刘致敬经常还要搬运重物,比如40斤一箱的大豆油、50斤的面粉。
去年6月,夫妻俩接触到了美团点评旗下的快驴进货。这是个一站式餐饮供应链平台,通过APP下单,就可以为餐饮商户提供包括米面粮油、蔬菜鸡蛋、肉禽水产、调料酱菜等商品。
从那以后,进货的重担便从刘致敬身上卸去。他每天早上3点多起床,晚上10点多收工,以前下午要去菜场,难以休息,现在每天午后都能舒服地打个小盹儿,补充体力。
快驴进货的销售还推荐刘致敬开通了美团外卖,为小店增加更多营收。
如果说“不再早起”、“方便快捷”是基础目标,那么通过合理采购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才是终极目标。
3、郑州一餐馆老板,靠这招省出5%利润
位于郑州的马洼洛阳锅贴解决采购难题,是在2018年7月。
当时,美团点评来了一个业务员,找到合伙人刘恩,推介一款一站式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
业务员介绍,快驴进货解决的是中小餐馆一站式购买渠道匮乏、对批发市场依赖性大、议价空间小等痛点。
餐饮商家使用快驴进货后,不需要再每天早起采购食材,而是在店面营业前就能收到当天食材,省下时间和成本,也极大改善了生活质量,有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产品改善及经营上去。
合伙人庞冰对互联网并不太信任,他觉得自己亲力亲为才能买到新鲜食材。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马洼洛阳锅贴开始使用快驴进货。
通过半年的合作,快驴进货赢得了合伙人刘恩和庞冰信任。
庞冰算了一笔账:“比如市场上的五花肉馅,现在8.5元/斤,快驴进货的价格是8.18元/斤,一斤肉馅省3毛钱,一天光五花肉馅能省10块钱左右。10块钱相当于卖10份锅贴的利润,也就是等于多了10个顾客。”
而且,快驴进货提供的肉品比批发市场的品质更高,且非常稳定。
现在,庞冰的餐馆食材费用占营业额的比重,已经从40%降到了35%以下。这意味着,直接节约了5%的经营成本,或者多出了5%的利润。
小结
餐厅后端采购一直是餐饮行业的大痛点,尤其对于中小餐饮商家来说,是痛中之痛。
对此,美团点评CEO王兴曾表示,在过去的20年,需求侧数字化逐渐完成,但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供给侧数字化和需求侧相结合,数字经济才完整。科技企业不要想颠覆线下传统企业,要融合发展,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数字化。
就像快驴进货一样,平台帮助餐厅解决采购需求,通过美团的仓储和物流,将进货数字化,提高餐饮商户效率和盈利点。让商户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门店经营。
作为全品类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可以为餐饮商户提供包括米面粮油、蔬菜鸡蛋、时令水果、肉禽水产等生鲜产品,以及酒水饮料、方便速食、调料酱菜和餐厨用品等在内的各种商品。
截至目前,快驴进货已经在全国布局了22个省,39座城市,超过300个区县。目前正在迅猛发展中。
戳阅读原文,了解快驴进货!
· end ·
统筹|段明珠 编辑|于聪聪 视觉|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餐饮新零售3个坑 | 哈根达斯被抛弃? | 饮品小趋势
赚钱的门头| 特许连锁30年 | 星巴克开店策略
青团大战| 1点点不进则退 |极品山寨
商务合作: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呐:18842356756(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