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孙天骄
“福禄大彩蛋,强烈推荐!薄荷白桃青提口味全”“兔兔奶茶杯,水基油激爽润口,奶茶般纵享丝滑”“流体暴力熊造型,抽完还能当摆件,颜值真的高”……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线上线下电子烟销售市场出现了大量这种“三无”电子烟产品:外包装上无详细中文说明、无生产厂家等信息,更没有生产许可证。这些“三无”电子烟在外包装上和卖家的推广语中,被称为“一次性气雾剂”“奶茶杯”“可乐罐”“星球杯”等,多种口味是这类商品的主要卖点。
事实上,《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子烟管理办法》等明令禁止除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同时,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也是禁止行为。然而,这类“三无”电子烟却以奇特造型、花样口味,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还逐渐吸引不少未成年人“入圈”。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三无”电子烟泛滥会导致多方面的危害,扰乱烟草市场秩序、危害人体健康,而其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更是值得警惕。在多重禁令之下,“三无”电子烟仍野蛮生长,这归咎于交易手段的隐蔽性、监管不力等多重因素,亟待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制。
三无电子烟受追捧
各种口味吸引少年
“前段时间,我本来是想去买普通卷烟的,但进店后,老板向我热情推荐了一款一次性电子烟,说是叫‘可乐罐’,有多种口味,味道甜美,年轻人都爱抽。”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袁先生向记者谈起了第一次购买电子烟的经历。
袁先生去的烟酒店位于朝阳区一小区内。据店主介绍,一次性电子烟可以抽6000口左右,充电就能抽,一支能抽一个月,性价比高,有各种水果口味,比普通卷烟和市面上的普通电子烟都要好抽。出于好奇,袁先生花99元购买了一支柠檬口味的“可乐罐”。
袁先生回家后才发现,这种电子烟可能是“三无”产品。“外包装格外简陋,连生产厂家和生产标准都没有,附带的使用说明书里只有繁体中文。”
抽了一段时间后,袁先生发觉,这种水果味的电子烟虽然没有普通卷烟的焦油味,抽起来味道比较甜美,不过抽多了会感觉嗓子疼,“后来就不敢再抽这类电子烟了”。
近日,记者来到上述烟酒店实地采访,一进门,就看到门口收银台前摆放着大量五颜六色的小瓶子。店主看到记者在观察这些小瓶子后,立刻拿出一个递了过来并说道:“一次性电子烟,有果味的还有汽水味的,不刺激,好多小年轻都买。”
店主口中的一次性电子烟,价格在89元到99元不等,其中一款名叫“兔兔奶茶杯”,外形就像一个迷你的带吸管水杯,包装上还印着卡通兔子图案,分为多种颜色,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口味,有奇异果、黑加仑、激爽可乐等。此外,旁边还放着不少某款电子烟的替换芯雾化弹,也有多种口味,如蜜桃多多、元气草莓、冰魄薄荷等。
记者花99元买了其中一款青提味的“兔兔奶茶杯”,在这款产品的外包装上,尽管有某品牌名称,但是生产批号、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信息一概没有,只有简单的信息表明,该产品烟油容量为15毫升,尼古丁含量为每毫升30毫克。
记者询问店主具体使用方式时,得到的回复是“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数据线充电,充电就能抽,大概能抽6000口”。在介绍商品时,店主更是多次表示,这种果味电子烟“都是年轻人来买,一次买好几种口味换着抽,其中不乏学生党”。
据了解,“可乐罐”等“三无”电子烟近期在市场上悄然出现,并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
江苏南京的段女士逛街时经常看到,有年轻人随身携带造型精致的电子烟,她觉得这样随手拿出来抽一口的感觉很酷,于是特意托朋友买了一款名为“奶茶杯”的水果味电子烟。
“我单纯觉得样子好看,抽着好玩,想着水果味的应该危害也不大。这个和专柜买的普通电子烟不太一样,抽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但一天不能抽太多,抽上十几口就感觉嗓子像被顶住一样。”段女士说,这种电子烟的受众主要是年轻群体,身边不少“00后”都在抽。
近日,一名拥有2000万粉丝的测评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介绍水果味电子烟危害的视频,而在评论中却有不少网友留言称“想买”“有没有卖的”“年轻人谁抽卷烟啊”,对这种水果味电子烟的追捧可见一斑。
相关新闻报道显示,不少中小学校周边店铺向学生兜售果味电子烟。有网友评论称,“我才六年级,班里就有人抽了,老师最近在忙着请家长‘喝茶’”“我现在初二,身边抽的人确实不少”。
禁令之下隐蔽售卖
平台设置专属超话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无论是线下实体门店,还是线上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中,都有大量“三无”电子烟售卖情况存在。
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关键词时,会直接弹出“绿网计划”页面,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不得发布推广和销售电子烟的信息。平台进一步规定禁止发布电子烟及相关商品,如电子烟套装、雾化器、烟油、烟弹、注油工具或服务、加热卷烟烟具等。
因此,在相关平台检索“果味电子烟”“烟油”等关键词,均显示无搜索结果。
然而,“三无”电子烟并非在电商平台上彻底绝迹,而是以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继续存在。记者以“雾化油”“雾化器”“网红奶茶瓶”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立刻弹出市面上“三无”电子烟的类似商品,甚至还有电子烟果味爆珠、果味滤嘴等周边商品。
由隐蔽关键词搜索出的商品,大多是电子烟的果味补充液,其商品详情页中介绍更是模糊其词。例如,某款商品名称为“水果味雾化油草本香薰可雾化专用补充液油电子式高浓度蒸气精油”,月销量已达400多,一个补充液30毫升,55元,下单前咨询客服可获得注油器赠礼。
此类商品的卖家格外谨慎,当记者在聊天框中提到“烟”“奶茶杯”等字词时,客服立刻要求“请撤回消息”,然后称自己卖的是“香薰”。此外,其他店铺亦有将补充液叫作“香水”“食用油”等的情况。
除了在电商平台上“打暗语”售卖商品的情况外,还有不少“三无”电子烟的售卖场所转移到了更为隐蔽的社交平台。在某社交平台上,甚至有“奶茶杯”的专属超级话题,话题中全部是求购、售卖、交易信息,大部分卖家都表示“要的加私人聊天账号私聊,可以同城闪送和快递”。
记者添加了其中几位卖家的聊天账号,询问得知他们既售卖完整电子烟,也售卖补充液,“可乐罐”“奶茶杯”“萌虎杯”等各种网红产品应有尽有,甚至有人声称“厂家直发”,价格在55元到168元不等。
在网络市场里,这类电子烟的价格差异极大,同一款“萌虎杯”,在一名卖家手里的价格是168元,而在另一名卖家那里只需58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从其中一名卖家的朋友圈信息中可知,她还是一名高二学生,本身就是未成年人。聊天过程中,她告诉记者:“身边同龄人都抽,多酷啊。”
然而,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些“三无”电子烟大量存在,甚至将触手伸向未成年人,不仅扰乱了烟草销售市场,而且还会造成多种负面影响。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认为,这类“三无”电子烟通过奇特的包装、独特的口味吸引青少年购买,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往往很容易被动走上吸烟道路,最终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身体健康,也会对教育和社会秩序产生危害。
藏于暗处打击较难
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禁止电子烟烟弹销售除烟草外的其他口味。《电子烟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本办法规定的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以外的信息网络销售电子烟产品;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然而,多重禁令之下,“三无”电子烟为何仍能轻易买到?
朱杰说,随着电子烟国标的出台,国标电子烟只能卖烟草口味,而“三无”电子烟拥有各种水果口味,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2022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发布的《2021年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为16.1%,其中使用水果味的比重占到63.8%。在2021年中国电子烟消费者偏好口味中,60.9%消费者偏好丰富的水果、食物等其他口味。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吴迪认为,这类电子烟对年轻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吸引力强。其外观设计十分可爱,包装像零食或玩具,又有多种新奇口味,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诱惑力。青少年处于快速探索、学习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兴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电子烟与传统烟草相比,因外观设计新颖、口味样式各异,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电子烟管理办法》出台后,由于明文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群体选择这些‘三无’产品作为新的‘玩具’,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吴迪说。
朱杰还提到,“三无”电子烟在研发、税收、人工等方面,成本远低于国标电子烟,所以价格低廉、利润空间大,因此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商家也更有利可图。同时,由于这类“三无”电子烟多是小作坊式经营,资金、技术投入低,并且藏于暗处,相关部门打击难度较大。
朱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相关监管部门追根溯源查找不法生产厂商,予以整治打击;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酒吧、学校等“三无”电子烟集中场合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三无”电子烟销售终端。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将监管变为群防群治,提高监管效率。
吴迪认为,应当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责任,采取技术手段,对一些可能涉及“三无”电子烟的关联词,如“雾化油”等进行审核和筛查,并严格检查平台商家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社交平台对于涉及电子烟及其关联词的信息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排查,应及时封停存在销售电子烟行为的违规账号,对于可疑账号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要重点强化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的主体管理责任,严密排查。快递环节要坚守实名制,严格检查包裹物品,不给违法寄送‘三无’电子烟提供便利。”吴迪说。
朱杰还呼吁,学校及家长应当共同担负教育职责。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让青少年了解烟草的危害,正确引导青少年远离烟草,对于校园不良风气,学校要及时引导阻止。家长也应加强教育和管理,避免青少年前往容易接触到烟草的场合。
来源: 法治日报
“嘿泡(HIPPO)气体口香糖”的微信销售页面显示商品已下架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语琤 蓝婧 实习生丨吴亦阳
责编丨邓旆光 编辑丨张莉
近日,科普评测自媒体“老爸评测”发布了一则“警惕儿童电子烟”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该视频曝光了一款号称“气体口香糖”但与电子烟十分相似的产品。该产品吸一口就能吐出烟雾,产品外观风格“可爱”,包装像零食,令人担心这是一款对未成年人有强烈吸引力的“儿童电子烟”。
与“气体口香糖”相似,品类繁多的“奶茶杯”也悄然兴起。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奶茶杯”是一种一次性电子烟产品,在闹市中多家便利店内可售。除了“奶茶杯”,市场上还出现了“可乐杯”“大焕彩”“调味棒”等一次性雾化器,消费者通过这些产品便可以实现将烟草口味烟弹变成其他口味。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这种一次性雾化器产品还衍生了机器猫、像素小老虎、小熊等造型,有些产品的广告或包装上,明确标有“含尼古丁”;甚至有教师发现,“奶茶杯”已经出现在学生的手中。
专家认为,此类卡通造型、水果口味的一次性雾化产品,具备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群体的显著特征。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我国《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面对当前形式各样的电子烟产品,应当由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监督,不得在学校场所周围进行售卖电子烟。
评测平台曝光“气体口香糖”
出品公司称9月已下架,禁止未成年人使用
“老爸评测”发布的视频中,这款“气体口香糖”产品,打火机大小,外壳包装像口香糖,宣传语称“就是吸着玩”。“老爸评测”技术工程师倪先生拆解了一枚“气体口香糖”,发现里面有电池、雾化器和某种“刺激性香味的不明液体”,结构与电子烟类似。
倪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6月,他们接到粉丝爆料,得知存在这样一款产品,每个价格约40多元,便从网上购买了一批“嘿泡气体口香糖”进行研究。他平常没有抽烟的习惯,打开产品吸了一口,觉得“有点冲,有点晕”。为了确认它与电子烟是否有相同或类似的成分,倪先生把产品送往合作实验室,用气相质谱对“气体口香糖”的雾化物进行全成分未知物分析,发现其中有不少成分与电子烟相近。他们认为,这款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电子烟”。
倪先生表示,在这款“气体口香糖”的电商平台评论区,出现了疑似未成年人用户的留言。评测视频发布后,他们发现,不少粉丝留言称,注意到身边有未成年人使用“气体口香糖”的情况。如今,他们调查过的店铺已下架了该产品。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今年3月,“嘿泡气体口香糖”出品方发布广告称,这是一款“‘0’尼古丁品牌、气体口香糖品类、健齿功能性的雾化器,有冰泉、玫瑰荔枝、柠檬百香果、薄荷、茉莉白桃、西瓜等6种口味”,是“为车主们研制的醒脑神器”。产品的宣传语为:“就是吸着玩!清新口气,健康提神。”
该品牌的微信商城店铺中,“嘿泡气体口香糖”购买页面显示商品已下架。在现存的店铺页面和产品宣传页面中,均无“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字样。
11月21日,“嘿泡”品牌所属的北京车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产品是一种“不含尼古丁的气体口香糖”,主要用于清新口气。这款“气体口香糖”在9月份左右已经下架,没有渠道可以购买,也无法进货。下架前,这款商品在商城上需要实名制购买,禁止未成年人使用。
天眼查显示,北京车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文化用品、汽车零配件、玩具、销售食品”等。而该公司2021年的经营范围中,还包括“零售烟草”。
目前,淘宝、拼多多、闲鱼平台上,均无法通过“气体口香糖”“雾化口香糖”“蒸汽口香糖”关键字搜索到类似商品。
“奶茶杯”等兴起,造型可爱
记者自称学生通过微信购买无需身份证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16日,南都电子烟产业观察课题组走访发现,一款被称为“奶茶杯”的一次性电子烟产品在闹市中多家便利店内可售。除了“奶茶杯”,市场上还出现了“可乐杯”“大焕彩”“调味棒”等一次性雾化器,消费者通过这些产品便可以实现将烟草口味烟弹变成其他口味。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奶茶杯”长约10厘米,上端有吸管。此外,一次性雾化器产品还衍生了机器猫、像素小老虎、小熊等造型。有些产品的广告或包装上,明确标有“含尼古丁”。
↑网上品类繁多的“奶茶杯”
高中教师任先生(化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发现,“奶茶杯”已出现在学生的手中。最近一年内,全校约2600名学生中,就有5名学生被发现持有电子烟,其中包括一名女生。有时候,任先生会闻到一些学生身上有淡淡的水果电子烟味,但不知道他们把烟藏在哪里。
任先生亲眼从学生手里看到过两次“奶茶杯”,一次是在学生宿舍的枕头下发现的,另一次是看到其他班的老师从一名学生手里没收的。问及抽水果味电子烟的原因,学生们的回答有“新奇”“味道好闻”“帅”等,购买渠道大多是网上。
↑像素小老虎外观的产品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存在不少“奶茶杯”产品的售卖帖。在有2500多名粉丝、2800多个帖子的“奶茶杯”超话里,不少代理商在叫卖“奶茶杯”。在一个有600多名成员的电子烟交易QQ群里,400多名成员的用户信息为“00后”。
代理商们的空间页面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奶茶杯”产品。价格大都比测评中提到的“气体口香糖”贵,约50元到200元左右。部分产品的广告或包装盒上印有“禁止未成年人购买及使用”字样。一位代理商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正品的“奶茶杯”较贵,小厂的便宜一些,二者的品质和口感会有区别。
红星新闻记者在小红书找到一款标价69.9元的“奶茶杯”,以顾客身份咨询卖方。卖方介绍,该产品容量大,能用很久,随即发来一张图片,询问“你想要什么口味?”当记者表示,自己是学生,是否能便宜一些时,卖方称“那你不能从平台买了”,让记者添加其微信再购买。
记者添加卖方微信后,询问平台是否禁止出售,卖方发来一张交易截图表示“可以”。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出示身份证时,卖方说:“不用,我妹妹都抽。”最后,卖方表示最低价56元可出售,“原价卖一个就挣23块钱。”
↑“机器猫”包装盒上全是英文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另一名代理商购买到一款“机器猫”外观的电子烟,购买过程中,对方也表示,不需要出示身份证。记者收到“机器猫”后,发现其包装盒上写有“本产品包含成瘾性化学成分尼古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生产地址在深圳,但所有内容均用英文书写。一打开包装盒,就能闻到浓浓的蓝莓味。“机器猫”身上除了品牌名称和口味,没有其它任何标识。
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认为,把电子烟制成可爱的卡通外形和水果口味,明显具有把未成年人作为目标受众群体的意图。而且,此类产品隐蔽性较强,不需要火种来点燃,随时随地都能抽,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心理科原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马俪认为,此类“奶茶杯”的厂家较好地掌握了青少年的心理和消费流行趋势。他们把青少年喜爱的奶茶、机器猫、小黄人等可爱的卡通形象、水果口味零食,与雾化产品结合起来,看起来很新奇,对青少年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孩子拿到一个“奶茶杯”,可能会像拿到一个新奇的玩具一样,和其他朋友炫耀、分享,从而在孩子中间流行起来。
国内禁止销售水果味电子烟
厂商称“奶茶杯”已停产或转出口,假冒产品频现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今年10月1日起实行的《电子烟》(GB 41700-2022)国家标准规定,电子烟是“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电子烟的雾化物“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
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国家标准等有关问题解答”中提到,“鉴于水果、食品、饮料等调味电子烟和无烟碱电子烟对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吸食,标准明确规定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并明确要求‘雾化物应含有烟碱’,即不含烟碱的电子烟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2021年,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发布的《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调查结论显示,最吸引青少年的电子烟口味为水果口味,其次为食品和饮料口味。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品牌“WDG”所属公司深圳奥森威普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8月11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于8月1日起停止生产旗下所有水果口味及其他非国标产品。8月到11月,该公司多次发布“打假声明”,称市场上流通的“WDG奶茶杯”为假冒伪劣产品,公司并没有复产、出货。
11月22日,奥森威普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根据国家标准,该公司的水果味电子烟已经全部停产。目前,公司官方查明打假的仿制生产商有四家,产量每天约为5000~10000只。对于仿品,他们很无奈,也难以掌握仿品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此前公司的产品都是线下实体店出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
红星新闻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致电北京一家“奶茶杯”厂商。对方表示,公司网页上显示的水果口味“奶茶杯”只能销往国外,且申请国外经销商需要先取得完整的报关、出关手续。为何在国内平台上也有类似产品?对方称,公司绝不允许在国内销售,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烟草局工作人员称将调查核实
律师: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深圳市烟草局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国内厂家生产电子烟,须具备生产资质,且水果口味的电子烟只能销往国外,向国内市场售卖水果味电子烟是违规的。对于记者反映的情况,烟草局工作人员称,将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根据是否具备生产资质、向国内市场售卖水果味电子烟的数量等因素,厂家和代理商可能会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涉嫌刑事犯罪的,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那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奶茶杯”属于三无产品,不符合国内市场的销售要求。我国《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因此,带有水果味的电子烟属于违禁品。从《办法》实施的层面来看,面对当前形式各样的电子烟产品,应当由多个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等)进行共同监督。
由于青少年缺乏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对电子烟应当避而远之,否则容易沾染不良恶习,影响学业,甚至危害身心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规定要求,为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即使电子烟产品符合生产标准,也不得在学校场所周围进行售卖。
马俪指出,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对于那些依赖电子烟的青少年,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生活中的意义感,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追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致电的
3月15日,一系列知名食品被曝光背后的问题揭开了食品行业的一角。
< class="pgc-img">>淀粉肠里掺杂着消化不了的骨泥和鸡肉,古茗用过期和未过期食材混搭,书亦烧仙草和茶百道随意更换有效期标签,百果园将腐烂水果制作成高端拼盘继续售卖。这些问题的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食品选择。
< class="pgc-img">>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就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有人开始怀疑奶茶是否安全,特别是那些果茶类的产品。虽然目前还没有曝光出问题的奶茶品牌,但这并不能保证所有奶茶都绝对安全。食品加盟店的管理成为一个挑战,如何确保每个店铺都遵守食品安全标准成为摆在食品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肯德基作为一个全球成功的连锁餐饮品牌,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除了产品本身的口感和品质,它对食品安全的高标准要求和严格管理也功不可没。
除了淀粉肠,这次的曝光事件还涉及到其他常见食品,如鸭血、肥牛卷和梅菜扣肉等。这些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选择食品时,我们必须更加谨慎,注重食品的来源和质量。
< class="pgc-img">>食品行业的透明和诚信至关重要。只有坚持高标准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希望这次曝光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良性秩序。
在评论区中,各界人士纷纷留言分享其他未曝光的问题食品黑幕。只有通过广泛的曝光和讨论,才能推动整个食品行业更加透明、安全和可靠。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环境,保障每个人的健康与权益。
< class="pgc-img">>315这一天,揭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深感震惊和担忧。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仅要关注曝光事件中的食品品牌,更要对所有食品持有谨慎的态度。只有通过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才能推动食品行业朝着更加透明、安全和可靠的方向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共同构建一个食品安全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如文章内容涉及版权问题或其他争议,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核实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此文章仅为参考,并不代表任何投资和应用建议。
以上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内容准确性,请大家理性看待,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一个免费的“关注”,欢迎大家对于本文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