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四位中法美食博主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舌尖上的中法”让两国民众更亲近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张晗 单劼】“家人们,我们家在巴黎开的刀削面馆……”听到熟悉的开场白,粉丝们知道

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张晗 单劼】“家人们,我们家在巴黎开的刀削面馆……”听到熟悉的开场白,粉丝们知道视频博主“巴黎小郭郭”郭章龙的美食视频又更新了,也意味又发生了一段围绕食物和中法两国交流的新故事。中国与法国都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美食国度,建交60年来,“吃”已经成为推动两国民众加深彼此了解的重要环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自中法两国的视频创作者们进一步推动了这种交流,让法国观众认识到中餐不仅有宫保鸡丁和北京烤鸭,也让中国观众了解到法国人的餐桌什么样。他们让美食成为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桥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中法两国美食视频博主认为,通过食物,两国民众了解到彼此的不同,但更多的是感受到横跨欧亚大陆的共鸣:同样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热爱一个多元的世界。

在巴黎吃碗正宗刀削面

从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出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找到郭章龙的山西刀削面馆。《环球时报》记者来到面馆时,正值“午高峰”,郭章龙在收银台前一边用手机直播,一边为顾客点餐,旁边削面师傅的手一直没有停过。

郭章龙

这家刀削面馆周围有不少上班族,每天中午12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是最繁忙的时段。不大的面馆不时吸引路过的法国人进来“尝个新鲜”,而已经可以用筷子吃面的回头客们往往会选择打包带走,西红柿鸡蛋浇头是他们的首选。

作为一名旅法视频博主,拍摄岳母在法国传统集市制作刀削面原本只是郭章龙的一个创作主题,却收获了中国网友意想不到的热烈反馈。在每条视频数以千计的评论中,中国网友们惊讶于不少法国人会使用筷子,称赞“中餐的巨大魅力”,更是感叹“美食果然是打通人与人关系的不二法门”。

一年多时间里,依靠“远渡重洋”的刀削面,郭章龙的小摊子发展成餐车、面馆,他也把这些故事都拍成视频分享。郭章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法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美食有这样的接纳程度。虽然只是一碗面、一桩小生意,但也一点点推动了中法餐饮文化的交流。”

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

交流通常是双向的。在中国,也有一些法国人以食物为媒介、以视频为载体讲述自己的故事,“主厨广坦”是其中最知名、也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视频博主之一。广坦来自法国北部小城里尔。7岁那年,他第一次吃到了中餐。2002年,广坦第一次来中国,学习工商管理,并开始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尝遍川鲁粤淮扬等各式菜系。接触中餐让广坦发现烹饪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他决定改变人生赛道,从工商管理转向烹饪。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广坦成为法国博古斯学院上海分校的学院主厨,与中国、与中餐的缘分延续至今。

在广坦的自我介绍一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广坦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7 年,现在与中国妻子定居上海,在各视频平台有数百万关注者。在视频中,广坦说着总是“二声”的普通话,用娴熟的技艺制作番茄炒蛋、红烧肉、辣子鸡等中国菜肴,被网友惊呼“掌握了中餐的核心科技”;同时,他也经常分享法餐做法和法国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法餐里的花式内脏吃法”。

广坦说,他在视频平台经常收到粉丝发来的“作业”,有时会在一大桌中国家常菜中,看到一盘按照他的食谱烹饪的法式红酒炖牛肉。“每当这种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这证明美食文化真正走进了这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不只是一年去一次法餐厅。”

豆腐与奶酪的融合菜式

自人类开始旅行以来,饮食的交流就从未停止。旅法视频博主Yooupi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很多新派法餐会融入中国口味,而中式美食也从法餐视觉美学获得灵感。

Yooupi(右)

常驻中国的法国视频博主“安闹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融合食物的存在比许多人想象得更加广泛,法国人和中国人可能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接触它们。“看看法国餐桌上的胡椒,几乎没有一种是本土生产的。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番茄炒蛋以前也是一种新奇的融合菜,因为番茄在17世纪左右才传入中国。”安闹闹介绍称,在一些他制作的视频中,会尝试将黄油与豆瓣酱混合炒扇贝,也曾在电视节目中展示豆腐与奶酪的融合菜式。

安闹闹

在巴黎生活12年的郭章龙回忆称,最初他在巴黎读书时,中餐馆虽然多,但大部分菜品的口味都为迎合当地消费者而做出优化。“过去10年里,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开始从事餐饮业,把大量口味正宗的中餐带到了巴黎”,郭章龙说,最初他与岳母决定制作正宗的山西刀削面时也曾担心,法国人能否习惯。但事实证明,法国人完全“吃得惯”。“我的妈妈(岳母)当时说,咱们做的刀削面是经典,它的口味一定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郭章龙说,其实法国人也习惯吃面食,比如面包和意大利面,虽然做法和口味不一样,但他们很乐意尝试新事物。

广坦说,虽然中餐和法餐从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习惯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其实了解得越深入,越会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在广坦发布的一则介绍法式早餐的视频评论区,有网友提到:“法国人吃法棍配咖啡,我们吃豆浆油条,这不都是一样的。”广坦说,很多西方人对中餐的刻板印象是便宜、油腻,食材品质一般,他希望更多分享地道中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地理,感受中国的多元。

美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Yooupi说,“通过拍摄视频,我接触到法国文化,和当地人的交流让我从新的角度认识法国。在每一次陌生的相遇中,他们对作为中国人的我表现出的热情与善意,让我更希望把中国文化与之分享。”

安闹闹表示,“我经常在电视节目中使用西方食材,很高兴看到中国人第一次品尝奶酪时的喜悦。分享食物肯定能制造一种纽带!”

“美食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很容易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切入点”。广坦说,“不管你是从美食、艺术、文学还是任何一个领域打开好奇心的大门,它都会带领你逐步探索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的美妙之处。”

广坦

郭章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自从开始在巴黎做刀削面,身边与中国有渊源、会说中文,或是对中国有特殊记忆的朋友越来越多。在他的面馆开业仪式上,一位曾在嵩山少林寺学习的法国人就表演了一段中国功夫。“一些法国人可能是因为很小的契机认识中国,一碗小小的面条可能就是一个交流的机会。正是中法两国每一个普通人不停地交流,才培育出中法真正的友谊。”

日,两段咖啡店店员与顾客发生冲突的视频引发关注。其中一段视频中,男店员掌掴女顾客;另一段视频中,女店员用咖啡粉泼向女顾客。相关视频显示,冲突的起因均是顾客反映等待时间较长,事发的两家咖啡店均属于Manner品牌。

针对此事,Manner所属公司21日晚发布声明称,将积极整改和调整,优化门店运营安排,尽可能减少顾客等待时间,同时加强对咖啡师的日常关心。

接连发生店员与顾客冲突,将这一“网红”咖啡品牌推上风口浪尖。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一些面积比较小的Manner门店,常常只有一名员工包揽门店所有事务,工作量不小。“Manner有员工称8小时内要做500杯咖啡”更是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家咖啡、餐饮连锁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探寻相关连锁企业门店人员工作时长和人员配比问题。

不少受访者表示,与顾客直接发生冲突肯定是要尽量避免的行为,但近些年不少餐饮连锁企业由于人力成本缩减、内部考核增强等,很多一线基层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有所增加,但相关企业对于员工的这种情绪和压力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疏导,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靠员工自己“消化”。

Manner所属公司发声明:

第一时间向顾客道歉

将加强对咖啡师的日常关心

据Manner官网介绍,该品牌于2015年成立于上海,品牌隶属于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有拿铁咖啡、浓缩咖啡、意式咖啡等。基于上海本土咖啡文化向全国辐射,目前在全国设立直营门店共计500余家,发展至今已是中国最大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之一。

“相比于其他连锁咖啡店,Manner算是一个新品牌。咖啡种类比较多,尤其是一些店的装修比较新潮,很多人会去打卡拍照,算是近些年比较受欢迎的一个网红品牌。”北京一名咖啡行业从业者这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有网友表示,作为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与顾客发生激烈冲突肯定需要避免,但也有人质疑是否咖啡店给店员安排工作量太大,导致店员的“情绪崩溃”。

一名曾在Manner工作过的咖啡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Manner品牌在各城市的知名度是有所区别的,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知名度相对较高;在西安、福州、合肥等二线城市,客流量还不算大。

“因此,上海、北京等地的门店是最忙的,点单的人也多。但无论在哪儿,品牌对于顾客反馈都比较重视,甚至可以说非常严格。”这名咖啡师表示,其之前工作的门店,如果平台上有顾客给了差评或表达不满,就必须要回复表达歉意。

对于此次冲突事件,Manner所属公司在21日晚发表声明称,冲突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向顾客致歉,也对当事咖啡师进行了安抚。公司管理层深刻意识到自身不足,表示会重新审视自身,积极整改和调整,包括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优化门店运营安排,尽可能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升顾客服务满意度;加强对咖啡师的日常关心,畅通咖啡师关怀通道,提升咖啡师的工作舒适度,关注咖啡师健康。

公司声明截图

前业内人士:

“付出与投入不对等”

基层员工月薪3000多元是常态

今年30岁的刘女士曾在一家国际咖啡连锁企业的西安某门店担任店长,今年年初,她选择离职。在她看来,“付出与投入不对等”是自己选择离职的最大原因。

刘女士表示,她大学刚毕业开始,便在这家国际咖啡连锁企业的门店工作,从基层店员做起。“主要是感觉品牌很大,刚入职以后的培训非常正规,并且明确未来的晋升方向,还带着新员工仔细了解品牌文化、咖啡文化,感觉会有无限的希望。”

刘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并不想“吐槽”原来的企业,但是工作强度大,确实也是这家咖啡连锁企业一线门店的常态。

刘女士说,虽然理论上企业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并且有双休,但实际上,这个“理论上班时间”很少能落实在她身上——一线门店都缺人,活儿就在那儿摆着,不能不去干,不干的话,门店工作就要停摆,“尤其是在后来做了店长之后,需要负责的工作就更多了,加班当然也更多。”

刘女士表示,即使其之前所在的这种国际品牌咖啡企业,在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门店,基层员工月薪普遍只能在3000多元;她自己最后做了店长,月薪能够达到7000多元。“付出和薪资不成正比,但很多年轻人觉得这是正规企业,品牌也比较响亮,工作环境看上去比较舒适,所以不少人也会坚持干下去。”

餐饮业从业者:

连锁餐饮企业削减人力

员工收入不涨,但工作量增加

在一家国际餐饮连锁企业任职的郭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不少连锁餐饮企业都在缩减人力成本,这导致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需要干的事情更多了。

“比如说以前到餐厅去就餐,大家基本都是在柜台前面点餐,这就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站在柜台前给顾客点餐、发餐。”郭先生说,但是最近几年,以他所在的企业为例,开始大力推广在餐厅内的点餐机以及通过手机App点餐,这样能大幅减少店员的数量,让顾客自己点餐,出餐后自己取走就行。大多数员工在后厨,柜台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

郭先生举例说,以一家有60个座位的餐厅为例,以前一家店加上换班休息的员工可能一共有20多人,现在只有10人左右。但每个人工作量大了很多,“以前点餐的员工只负责点餐,而现在,一个人可能既要接待顾客点餐又要制作餐品,下班后还要负责餐厅清理、垃圾打包处理等。”

郭先生表示,现在其所在企业为进一步压缩人力成本,还在尝试对门店的店长进行缩减。以前是一家门店一名店长,现在有计划尝试三家门店两名店长的制度。“如果这个制度铺开,意味着将减少三分之一的店长,每个人的活儿实际要比以前多出50%。”

“隐形”压力:

有人自称“网红”要求免费餐食

刚入职员工不知如何处置

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名从业者,刘女士表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和顾客发生不快的确时有发生。但作为企业来说,尤其是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一般都会要求“顾客至上”。

“有的顾客因为心情不好,是有可能找个理由责怪你的,有的时候是出餐慢,有的时候是桌子没擦干净,我们会尽快做好自己的工作,避免让客人不满意。”刘女士还记得,有一次因为出餐慢,被一名喝醉酒的顾客用杯子扔。自己作为店长,不希望事件升级,希望尽量维护品牌的形象,但是这种委屈可能就得自己来化解。

于女士在一家国际连锁餐饮品牌做客户投诉处理工作。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门店遇到小的顾客投诉如果能够处理解决,就会由门店自己解决,而其他处理不了的问题,就会由各个门店反馈到她这里来,由她的部门进行处理。

“不久前有一个人自称是网红,来到餐厅就要求我们给她送吃的。店员为维持秩序就给她点了一杯饮品,但是她后来要求我们送她一份套餐……”于女士说,店员很多是刚刚入职的新人,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于是就反馈到她所在的部门。

于女士表示,自己后来告诉门店,可以报警并配合警方工作。“不过,对于一线员工来说,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会非常消耗精力。”

律师观点:

顾客满意度虽是第一位

但公司也应重视员工工作体验

于女士说,企业会定期给员工做培训,一般会要求员工尽量避免和顾客发生争执。“但至少我在的企业,没有给员工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一般遇到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员工只能自己消化,有时候他们会哭着给我打电话说很委屈,我也只能以安慰为主。”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是第一位的,涉事员工与顾客冲突乃至大打出手,属于违反公司规定严重违纪的行为,依照劳动合同法,公司可以单方面辞退劳动者。

但付建认为,公司也应注重员工的工作体验,考虑其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综合分配工作任务。咖啡店如果存在工作量过高而员工较少的问题,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情绪容易出现问题,以致发生不当行为。员工若觉得辞退不合理,可寻求劳动仲裁解决。认为工作强度大可以与公司协商,要求减轻工作量或提供相应的薪资和补贴,以及必要的休息时间,若公司存在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情形,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对于故意刁难的顾客,店员可以先协商,协商无果后可向管理层报告,若对方行为恶劣,则应迅速报警处理。”付建说,作为企业,内部应该有相关部门负责员工权益保护,畅通举报投诉建议通道。此外,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公司负责人进行劳动法专业培训,使其重视员工权益保护。

(红星新闻)

六早上九点,小安和朋友相约坐上东铁线,11点左右从深圳罗湖口岸出来,去附近的商场吃顿午餐犒劳下自己,下午再逛逛街剪个头发或者做个美甲、按摩,晚上回香港。这已经成为了小安等香港“打工人”的周末日常。

随着热衷北上消费的港人对内地新消费品牌的认知加深,一些餐饮企业顺势在香港推出了分店。不过在地租和人工成本都高的香港,这些品牌能否复制之前的成功路径?

餐饮企业扎堆抢滩香港

小安算过一笔账,在香港,去一家稍微像样点的饭馆,有时两个人花费六七百元未必能吃饱,一些热门餐厅还有就餐时间限制。但是去深圳,一般人均150元就可以吃得很好了,吃完还能在店里和朋友悠闲地聊天。“之前去农耕记,我和朋友六个人,点了一桌子菜,结账时都不到600元(单位:人民币,下文如无标注单位均为人民币),太香了。”大众点评显示,在深圳有多家分店的农耕记人均消费在70-90元之间。

近期,她惊喜地发现,农耕记也来香港开店了。9月26日,农耕记香港店开始试营业。小安查看菜单后发现,同样是招牌湖蝶鱼,香港需要128港元(约120元),而在深圳是65元,鲍鱼辣椒炒肉需要158港元(约148元),而在深圳仅68元。此外,菜单上还有299港元(约279元)的鲍鱼煨土鸡和399港元(约373元)的红烧老甲鱼。

中新经纬从农耕记客服处确认,这两道菜在深圳门店内并未售卖,与之对应的相似菜品有茶油炒土鸡和浓汤甲鱼,售价分别为88元和388元。而在深圳,不同的门店菜单标售的菜品也有差别,有些门店没有这两道菜。

香港本地市民悠悠趁着试营业就去尝鲜了。她分享说,餐品比较接近香港口味,更淡一些,同一道菜在深圳农耕记吃口味会更重,更加偏咸一些。

“在深圳一般四菜一汤人均100元左右就能搞定,而在香港人均要200-300港元(约187-280元)。因为香港店租和食材都比较昂贵,在香港消费餐点分量偏小,如果要吃到高质量的食物,大约人均需要花费400-500港元(约374-467元)。”悠悠说。

除了农耕记外,不少餐饮企业都瞄准了香港。9月6日,杨国福麻辣烫香港首店开业。这家店位于港岛中环干诺道中上的盈置大厦,附近金融机构林立,马路斜对面就是港交所。

10月10日中午11点40分,中新经纬到达杨国福门店口时,里面顾客寥寥,仅有两桌坐了人,另还有数人在点餐,而同一时间,附近的麦当劳、谭仔云南米线、吉野家、大家乐等餐厅则显得热闹许多,部分餐厅只剩下几个空位。根据饮食资讯平台openrice,杨国福、麦当劳、吉野家和谭仔云南米线的消费在人均50港元(约47元)以下,大家乐的人均消费均在50-100港元(约47-93元)。

杨国福麻辣烫香港门店 中新经纬罗琨摄

不过12点开始杨国福门口已经有约二十名顾客在排队,或受制于先点菜后入位的模式,店内仍有不少空位。

一名在附近上班的量化金融从业人士表示,他经常来吃,口味还可以,但是性价比不高,男生吃一顿得花约130港元(约121元)。店内电子屏显示,食材为19.8港元(约18.5元)100g,荤素同价。

Sabrina分别在深圳和香港的杨国福麻辣烫就餐过,她觉得香港和深圳的口味都差不多,内地的菜品会比香港多一些,但是香港门店的价格是内地两倍以上,她在香港吃杨国福麻辣烫吃了120港元(约112元)都没吃饱,从香港去深圳吃饭就算加上交通费都要便宜不少。

在附近银行上班的赵女士则告诉中新经纬,她一般中午就在公司附近吃饭,基本上花费是人均80-100港元(约75-93元),对于她和同事来说,杨国福有些超预算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将这家店称为“全国最贵杨国福”。

杨国福麻辣烫香港门店内的电子屏。中新经纬罗琨摄

中新经纬通过走访和电话询问杨国福麻辣烫在内地的线下门店,了解到在北京西单与王府井附近店铺售价都是31.8元/斤,而在房山区城关店售价为24.8元/斤,在三四线城市河南洛阳、江西九江,售价分别为23.8元/斤和26.8元/斤。而按照杨国福在香港定价,一斤需花费99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2元。

此外,两大火锅巨头海底捞和呷哺集团也早已登陆香港市场,其中海底捞目前在香港有五家分店;呷哺集团在香港共有十余家湊湊餐厅,呷哺呷哺餐厅在香港的首家门店也将于近期亮相。

“我们在今年初专门成立了港澳台及国际市场事业部,主攻内地以外的市场。”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称。

九毛九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向中新经纬透露,2023年年底,太二将正式进入香港市场发展,在香港同步开出4家门店。未来,九毛九集团预计在香港布局15-20家门店。“我们一直对香港市场保持密切观察,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我们已逐步开展了门店选址工作。”

除了餐厅外,还有不少茶饮品牌也瞄准了香港市场。openrice数据显示,喜茶在香港有三家分店,奈雪的茶有一家分店。今年1月,Manner在铜锣湾世贸中心开出香港首店,成为第一家将门店开到香港的内地咖啡品牌。此外,还有一家计划赴港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亦向中新经纬透露,未来有赴港开店计划。

赴港开店会遇到哪些挑战?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指出,香港的物价水平、房租、人力和管理成本都比内地要高,因此同一家餐厅定价比内地高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坦言,赴港开店会遇到人工与租金成本高、餐饮行业难招聘、餐饮品牌众多竞争大等挑战,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招聘,人员流动性大。

此前据港媒报道,港股上市公司大家乐首席执行官罗德承表示,不只聘请员工困难,亦要出尽法宝留住员工。他听说同行为了抢人手,会在其他餐厅厨房外等待员工下班然后高薪挖角。

中新经纬近期在位于香港岛湾仔轩尼诗道的佳记美食的招聘启事上看到,该餐厅招聘厨房学徒的月薪为17000-20000港元(约15878-18680元),厨房高级学徒可达24000港元(约22416元),区域经理为25000港元(约23350元),另加季度奖金和年度业绩奖金。根据openrice平台,佳记美食的人均消费在50港元(约47元)以下。

佳记美食香港门店贴出的招聘启事。中新经纬罗琨摄

海底捞在香港某招聘网站贴出的招聘启事则显示,招聘全职服务员,月薪最高达35000港元(约32690元),每天工作时间为10小时。

海底捞在香港某招聘网站贴出的招聘启事

尽管薪资看起来颇为优厚,但不少餐厅都面临人手短缺的现状。中新经纬在不少餐厅门口均发现有张贴招聘启事。今年3月,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宇人估计饮食界空缺达到4万个,令不少餐厅营运受到影响,他建议餐饮聘请大湾区员工,他们可以即日往返香港和内地,以提升岗位吸引力。

品牌出海更考验供应链

在性价比优势相对没那么强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餐饮品牌更容易占领市场?徐雄俊指出,任何品牌打入当地的市场,一定要做本土化的改良,制定更好的抢夺当地消费者和市场的战略,才能更好地留住消费者。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透露,海底捞会基于对市场和顾客需求的了解,对当地菜单设计及食材的选择会更加贴近本土化,服务细节会根据当地人的习惯也做出一定的调整。“我们在香港区域研发了港式花胶鸡汤底,新增了香港本地人喜欢的响铃卷等菜品。”

呷哺集团前述负责人也提到,湊湊香港餐厅的核心产品和商业模式和内地相同,呷哺呷哺香港首家门店的模型和内地则进行了“本地化”优化和升级,包括创新“锅中锅”的锅底,推出大小鸳鸯锅;在中式汤底中加入西式工艺等。

此外,徐雄俊指出,要打造品牌,成为某个品类品牌代表。海底捞火锅、太二酸菜鱼、农耕记湘菜、杨国福麻辣烫这些都是某个品类的领导品牌和代表,大品牌进入香港市场才更有竞争力。

“呷哺集团在港澳台和海外市场的扩张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平均每年都获得千万级水平的盈利。”呷哺集团上述负责人透露。

徐雄俊还提到,香港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内地的差异,也必须考虑。多名受访人士均提到,香港很多餐厅都有“加一”服务,也就是需要收10%的服务费,而在内地没有这个概念。基本上大多数香港餐厅如果要外带酒水进入店内,需要收取开瓶费,带蛋糕则需要收切饼费。深圳的餐厅就没有这个限制,还可以点外卖饮料带进去。深圳的就餐环境要比在香港宽敞,基本上不需要拼桌,而在香港茶餐厅等店内,因为门店大小有限,拼桌是很常见的现象。

香港的餐饮市场西餐、日韩料理都比较多,而中餐中的川菜、湘菜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在徐雄俊看来,内地比较火的川菜湘菜进入到香港市场是有机会的。不过,香港的人口只有七百多万,而且深圳的餐饮也比较繁荣,能吸引很多香港人来消费。相对来说,香港的市场未来增量可能还不如深圳,但香港高消费人群多,消费率较高。因此,要在香港市场经营,必须做中高端的市场,才能支付起高昂的店租人力成本。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餐饮行业出海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挑战背后其实也有更多的品牌红利以及体系升级的利好。香港的整个餐饮行业已经步入了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节点,而内地的整体体系流程和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香港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所以出海的品牌如何在供应链的完整度上下功夫,保证品质和食品安全,进行场景的创新,服务态度、服务体系的升级,以及客户粘性的维护,是重中之重。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对于出海的餐饮品牌来说都会是巨大的危机。”朱丹蓬提醒说。

九毛九集团上述负责人也提到,内地餐饮品牌进军香港市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本地化的运营策略是关键。“在香港开店并非简单地复制内地的模式,需要根据香港当地的法律、文化、习惯重新建立一个模型,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张。”

该负责人介绍,为进军香港市场,九毛九集团在各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包括面向本地客群的品牌打造、建立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商业环境的熟悉、本地化员工招募与培训系统等。

“随着各地区交流逐步复常,对外扩张成为很多连锁餐饮企业的选择,但赴港其实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内地已经通过市场验证,有极大需求的,流程相对简单、供应链完善的超级品类,才具备赴港的硬性条件,而部分对人力成本依靠大、模型重、供应链不完善的品类,目前还是不适宜的。”九毛九集团上述负责人称。

一家知名茶饮品牌相关负责人向中新经纬透露,其所在公司还暂未有布局香港的计划,还需要运营部门评估具体的盈利模型后才能做出决策。不过据其个人观察,新茶饮中柠檬茶品类更容易在香港站稳脚跟,一方面是柠檬成本低,盈利空间更大,另一方面是香港本地人有喝柠檬茶的习惯。而其他的综合类品牌,又有奶茶又有果茶,还每月高频上新,对于供应链运输来说是一个挺大的难点。

(争夺香港餐饮市场:杨国福盯上金融圈,海底捞月薪3万招服务员)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