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宣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在素有“美食之都”广州珠江新城花城汇广场正式开业,这家餐厅主打顺德菜,食材集中配送,配菜、烹制、传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国际著名机器人研究专家刘洪海教授评价称:“碧桂园推出的机器人中餐厅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最完整的系统化机器人餐厅。”
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粤菜美食国内外享有盛名,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顺德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对粤菜美食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井喷时代,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密集涌现,中国高铁、华为5G等科技水平已领先全球,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2019年初,碧桂园也提出了“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而进军机器人领域是碧桂园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
杨国强说:“先进的机器人餐厅,其实是传承千年的粤菜文化与科技的碰撞结合。”而碧桂园通过努力运用最先进的科技,让机器人能完美地传承、保留名厨最好的烹饪技术,未来才能更好地中华美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 class="pgc-img">>1名厨“收徒”机器人
2019年初,中国知名烹饪大师、顺德名厨林潮带和几位顺德大厨受邀到碧桂园总部,先品菜再“收徒”。走进后厨那一刻,他们懵了:原来要教的“徒弟”正是眼前排列整齐的机器人。
从那时起,大厨们带着这些机器人“徒弟”,从温度火候、口感反馈、加料份量、烹制时长等角度,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调校,然后将这些要素依次输入进机器人电脑,让“徒弟”们能精准地记住师傅的技艺,并毫无差池的给予还原。
这批机器人接受了反复、严格的测试,确保对任何味道都能进行精准复制,机器人烹饪出菜不仅更高效,品质也始终如一。
在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机器人设备十分高效,如炒锅机器人平均烹饪时间为3-5分钟,中餐厅配置的32口炒锅可以不间断制作,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调酒机器人都能以秒为单位制作出品。
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说,特别希望自己的手艺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使用机器人来延续手艺传承是很有合理性的,它可以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的生产,既能保证菜品质量稳定,又能大大提升效率。
而一道道成功的菜品背后,是艰苦的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千玺集团各类机器人餐厅一共投入研发70多项机器人设备,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全自主研发,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交超300余项专利申请。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副总经理、供应链分公司总经理肖然表示:“从中央厨房到冷链运输、到整个的店面的机器人,这种大型标准化系统方案,目前只有千玺一家。”
此外,为了满足机器人餐厅的需要,千玺集团已在佛山顺德、东莞麻涌配套建设了大型中央厨房,严格把控源头,优选各类食材,并拥有自动化的流水线、智能加工设备、全程冷链配送和电子溯源,可以保障处理过程避免污染。
< class="pgc-img">>2 用科技传播中国味道
在广州花城汇广场中B区,Foodom机器人中餐厅一共配置了46项机器人设备,包括炒菜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酒水机器人、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为客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走进餐厅,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迎宾机器人与客人聊天、自主导航引路、自动避障,将客人领到相应餐桌;调酒机器人手臂上下忙碌,很快奉上一杯不输人工调制的鸡尾酒;汉堡机器人有条不紊,每90秒就可以做出一个汉堡。
餐厅内部有一面硕大的透明玻璃墙,将用餐区和后厨区隔开,玻璃墙的作业区安装有32个炒菜机器人和一个能够同时制作24份煲仔饭的煲仔饭机器人。
客人扫码点餐,机器人接到指令之后,立刻从后厨分拣、配菜,然后传递至炒菜机器人或煲仔饭机器人烹饪制作,迅速完成菜品的烹制、装盘,并通过头顶的轨道系统传送至餐桌上方,客人只需将菜品从托盘里取下,即可品尝美食料理。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研究院院长闫维新介绍说,餐厅调度系统功能包括将订单拆分同步下单制作、统一调度管理设备、人机协作实现对设备的可视化管理和实时交互等功能,客户服务系统则支持多渠道点餐、多支付模式和多餐饮业态。
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评价说:“通过标准化的电脑,机器人每个味道的控制都做到比人更好。”
< class="pgc-img">>3 高科技战略 再树里程碑
在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新定位之后,碧桂园近年来重点布局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三大主业。“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杨国强认为,作为地产行业领军企业,碧桂园感恩时代的机遇,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成为一家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进军机器人领域是碧桂园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碧桂园专门成立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从事设备研发和餐厅运营,希望利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的餐饮行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千玺集团总经理邱咪介绍称,2019年5月公司组建以来,公司研发团队已发展到750多人,除了现在开业的中餐厅,千玺集团还自主研发了火锅、快餐、煲仔饭、粉面店等多个不同产品线……
短期内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是碧桂园高科技战略的一个里程碑,未来千玺集团还将继续探索新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迎接“机器人做菜”时代的全面到来。
< class="pgc-img">>部分专业人士现场观摩后认为,碧桂园机器人餐厅的面世,标志着碧桂园机器人餐厅研发走出非常关键的一步,将成为集团迈向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杨国强表示,希望Foodom机器人餐厅以此为起点不断创新发展,将来开遍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富有特色和温度的中国味道,让更多人都知道,中国也能创造出代表世界最先进科技水平的机器人餐厅。
来源:瞭望智库
quot;2023年汉堡王在中国发展再次提速。"
作者:杨雪
编辑:tuya
11月27日,汉堡王在中国的第1500家门店——北京达美中心店正式开业,这也是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运营的土耳其TFITAB食品投资公司(简称“TFI公司”)在全球的第3000家餐厅,目前门店足迹已经遍布中国200多个城市。土耳其驻华大使伊斯梅尔·哈克·穆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该店坐落于北京CBD东扩区域,有很多的商务楼也有配套成熟的电影院、儿童培训机构。“工作日的消费者以白领为主,节假日的消费者更多是逛街的、看电影的市民。”北京达美中心店的店长徐颖表示。
穆萨大使在致辞中说:“作为在中国最大的土耳其投资企业,土耳其ATA集团及其子公司TFI今天将在中国开设第1500家餐厅,在全球开设第3000家餐厅。看到一家土耳其公司在中国这个市场如此巨大、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家蓬勃发展,我感到非常自豪。TFI已经在中国各地成功经营了数百家汉堡王餐厅,再次见证了土耳其公司在供应链和生产链方面的强大能力。”
汉堡王中国CEO博涛(AtakanBozkurt)表示,数字化创新是该公司成功关键,其系统中现在有超过1亿的会员,90%订单已经是数字订单。
博涛强调,中国的“国潮消费”正在兴起。近年来,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此外,调查显示,在中国,40.4%的光顾快餐店的消费者更喜欢中西结合的菜单,与此同时,中国对健康菜单的需求正在上升。汉堡王中国关注到这些趋势,未来一系列为年轻人定制的产品、菜单和空间设计将应运而生。
汉堡王中国在2023年也做出了诸多积极的努力,并在数字化转型、电商渠道拓展等发面,都有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根据规划,更加注重交互体系建设的汉堡王小程序将于今年年底再次升级。与此同时,汉堡王APP也将在全景用户洞察与用户精细化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策略开发,真正实现品牌公私域营销闭环,打造品牌长期健康增长体系。
TFI公司的CEO兼汉堡王中国董事会主席可汗(Korhan Kurdoglu)在开业仪式上表示:“(全球)3000家只是一个开始。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汉堡王作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将会持续加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可汗介绍,一方面,TFI公司会将“中国技术”带入土耳其,另一方面,也会把土耳其的运营经验带入中国,通过交流,互相促动,实现双向增长。“作为中国最大的土耳其投资者,我们始终相信可以实现中、土商贸的共同繁荣。最后,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成果。”
他说,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公司截至2022年底的综合收入增长了5.7倍。展望未来,他认为行业机遇包括数字化、对低线城市的渗透度更高、更多新店型(小型店、特殊地段专卖店、移动店、云厨房)等等。
2005年,汉堡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其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品牌之一的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简称“RBI公司”)。2012年起,TFI公司开始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
实际上,TFI公司自2012年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后,用6年时间将当时仅有63家门店的汉堡王品牌发展到1000家餐厅的规模,直接今年汉堡王在中国发展再次提速,目前门店已经在中国200多个城市布局,门店数量达到1500家。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探讨了餐饮企业在“万店时代”中,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确立其核心竞争力。今天,我跟大家进一步分析,除了数字化技术之外,支撑万店连锁企业崛起的“底气”还源自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高效的供应链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供应链的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餐饮企业在“万店时代”中崛起的三大支柱。
一、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供应链对于餐饮企业的重要性
从马克思发展观点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上升式变化发展。
比如:
-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蛮荒混沌逐渐走向国家文明;
-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
同样道理,伴随着政策变迁、技术迭代以及消费需求升级,餐饮行业也是从无序走向有序,也就是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发展。
一个餐厅存活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消费者而言,毋庸置疑,一定是“好吃”,口味最为重要,那么一家餐厅如何保证出品的菜品品质的呢?关键点就是一个好的厨师和采购适合的食材,厨师依靠的是常年积累的厨艺及经验,而食材则靠的是精挑细选最合适的食材,比如有些牛肉面餐厅老板在选购做浇头的食材时,会选用牛后腿靠近臀部新鲜的牛霖,它比较瘦,筋也少,易于成型,因此适合作为牛肉面的浇头使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
1、多年后当你重返母校,漫步于熟悉的校园小道,心中泛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而最让你怀念的,莫过于与宿舍好友经常聚餐的校门口小馆。走进餐馆,你发现老板依旧忙碌,你选了一个曾经大家常坐的位置,静静坐下。在熟悉的菜单上,你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份回锅肉盖饭,期待那一碗记忆中的味道。然而,当回锅肉盖饭端上桌,你发现曾经那份熟悉的味道已不复存在,这不禁让你感到一丝失落。
这种变化,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厨师换人了,二是问题出在了食材身上。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让你为那个怀念味道而感到失望。
2、再举一个例子,全中国的海底捞,你闭着眼睛随便挑一家,口味相差无几。
这就是供应链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区别!
二、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发展进入快车道,社餐正加速进入千店、万店时代
来自《2023年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已由2018年的12.8%增长至2023年的34.3%,整个行业进入连锁化狂奔阶段。对比美国50%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
万店时代预示着一个新的节点,餐饮行业步入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加速度阶段。这是一个未来不可逆的大趋势。
万店崛起的“底气”是什么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个典型的餐饮类型商户,率先步入万店的几家企业,如正新鸡排、绝味鸭脖、华莱士等等,都是做“鸡”和“鸭”的生意。鸡、鸭肉品牌崛起的主要“底气”,是成熟供应链的支撑。
比如鸡肉供应链,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现在已经是所有中餐供应链中最成熟的食材产业链。
一方面,养鸡的周期短,白羽鸡只需要40-45天,可以支撑起市场的快速扩张。
另一方面,在麦当劳、肯德基的推动下,鸡肉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从食品安全标准,到养殖、生产、加工、冷链运输、仓储到门店,再到配套供应服务商,鸡肉有着成熟且完整的上下游链条。在上游,就有中粮、正大、圣农、泰森、新希望、温氏、仙坛、春茂等国内外顶尖鸡肉供应商。
再说到鸭肉,中国算得上是“肉鸭第一大国”。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鸭工作委员会监测数据,近年来我国肉鸭饲养量逐年递增。2018年年底白羽肉鸭祖代存栏2550单元,到2019年底达到5300单元,2020年达到5800单元的历史最高值。
每一个餐饮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的支撑,餐饮供应链,是大多数人未曾关注的生意。餐饮供应链赛道内的企业也不像互联网企业一样谈情怀、讲故事,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餐饮供应链企业一直是藏在餐饮企业的背后,不为人所知。
三、藏在餐饮门户背后闷声发大财的供应链企业们
1、餐饮企业经验风险高,没规模效应,仅靠门店盈利很难
餐饮这一行是个辛苦活,365天夜以继日的干,但是赚钱却很少,而且还要忍受着团购平台、外卖平台的高额佣金盘剥。
餐饮门店的抗风险能力也太弱了,抛开“口罩”不说,有的时候探店的一个差评,可能就毁了一个产品品牌,参考“一荤一素一汤一手雷”的案例(这是一个网络梗,源自短视频博主“二百者也”的探店经历)。
想要做大做强就更难了。门店是个重资产模式,但凡开一家门店,都离不开租金、食材成本、物料设备投入、人员的投入,每多开一家店,这种固定成本就会水涨船高。
虽然做餐饮门店不赚钱,为什么大家依然乐此不疲的疯狂扩张开店呢,这个赚钱的秘密就藏在了“品牌+供应链”这里。
2、品牌+供应链成为连锁餐饮品牌的核心资产
让我们来扒一扒几家知名餐饮企业的财报,以老乡鸡为例,其上游的养殖业、屠宰加工和零售业务是其盈利的核心支柱;再来看蜜雪冰城,其最赚钱的板块来自于其供应链服务,财报显示其87.08%营收源自于供应链收入;而海底捞背后的供应链公司颐海国际,比海底捞还早了两年上市,市值高达473亿港元,这还仅仅是海底捞的一条供应链。
无论是拥有数千家加盟店的连锁品牌,还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直营连锁企业,它们都通过“品牌价值+供应链”的模式实现了盈利,因此餐饮企业而言,最优质的资产就是其供应链!
品牌运作需要一套成熟的机制及数字化运营来支撑(此前我有写过),而供应链来说,则依靠的是稳定高效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了。
四、电商、新媒体的发展,众多供应链企业走到了台前
“随着电商和新媒体的发展,众多原本居于幕后的供应链企业开始走向前台,逐渐为公众所熟知。
以往,这些企业主要服务于B端餐饮客户,很少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然而,得益于物流冷链技术的进步和线上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供应链企业现在有机会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其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也随之提升。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海底捞同款”或“麦当劳专供”的短视频、直播,这些都是供应链企业主动站到台前的体现。
从整个中餐产业链来看,可以看到它包含速冻食品、卤制品、生鲜、果蔬及复合调味品等多种食材品类,供应链企业通过实施规模化运营,不仅降低了餐饮企业食材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还为餐饮门店提供了快速更新菜单和推出新口味菜品的能力,从增强了餐饮门店的竞争力。
举例来说,肯德基(KFC)能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夜市餐品,如沈阳大鸡架,这背后就得益于供应链企业的强大支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使得餐饮品牌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推出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变的口味需求。
此外,供应链企业还通过集中采购、集中加工等方式,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同时,规模化生产也有助于保证食材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和放心的餐饮体验。
头部餐饮企业背后,都有着数家供应链企业支撑,如泰森食品、辛普劳公司,百麦等等,泰森、嘉吉、圣农、辛普劳、麦肯、蓝威、宾堡、味好美和金鲜食品,这些公司目前是麦当劳全球最大的几家供应商。
而国内同样,宝立食品客户数量包括了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德克士、汉堡王、达美乐等众多餐饮品牌。
做纸杯生意的恒鑫生活。恒鑫生活旗下客户包括喜茶、益禾堂、蜜雪冰城、Coco奶茶、古茗等知名茶饮品牌。
综上所述,供应链企业在中餐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供应链不仅是餐饮企业当下的运营基础,更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供应链如何在餐饮行业内不断细化,形成针对不同品类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会分析它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服务,推动整个餐饮产业链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作者:闯爷,公众号:闯爷用户增长实战笔记
本文由 @闯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