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一家餐厅不容易,尤其是经营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厅就更加不易。不仅在饮食上需要讲究地地道道,就连餐厅设计方面也得用心研究,必须做到自己方便,他人喜爱。而对于港式茶餐厅设计来说,需遵从什么理念呢?下面就来给大家分享下港式茶餐厅设计,首要考虑顾客消费理念。
1、现在已经过了吃饱喝足的消费时代,消费者现在追求和讲究的是:饮食的正宗、美食的味道、就餐的环境。而这些讲究都需要通过茶餐厅设计的配合与协调,方能全方面的展示和体现。所以在港式茶餐厅设计中,需要呈现出与之相和谐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
2、港式茶餐厅起源于香港,针对的消费者是平民大众,走的是接地气的亲民路线;所以在港式茶餐厅设计中需结合产品定位,不仅要很好的展现出正宗港式餐厅的气息和氛围,同时也要考虑本地人喜爱的就餐环境和消费理念。因此在设计装修上既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追求,又要满足视觉方面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动消费者。
3、原汁原味的港式茶餐厅在设计上不仅融合了古代茶楼茶馆的文化特色,而且还将现代中国特色饮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如此设计装修出来的茶餐厅更像是具有人文特色的休闲性饮食场所。所以在港式茶餐厅设计中,也可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合进去。
4、消费者愿意去港式茶餐厅消费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大家想去领略港式茶餐厅的风情和文化;二是想尝试不同的新鲜的食物和事物。因此在设计装修时要注重港式餐饮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效果呈现。
温馨提示:茶餐厅不同于茶馆,茶餐厅在环境布局方面需将中国特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起来,顾客消费的是一种小资情调的休闲文化,更能体验到人性化的服务和更具人文特色的文化氛围。
不管你想要将港式茶餐厅设计成如何,只要谨记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这样才能将茶餐厅更好的经营下去。
本文首发于土拨鼠装修网(www.tobosu.com),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tobosu.com/article/zsdp/1297.html
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在北上广深,茶冰厅正遍地开花。
顾名思义,茶冰厅是冰室与茶餐厅的结合体。冰室也叫冰厅,在粤语里早期说“饮冰”,指的就是去那些售卖红豆冰、多士、公仔面等小食的冷饮店,1950-1960年代在香港流行。后期那些1980年左右流行开的香港茶餐厅,则更偏向针对工薪阶层售卖的客饭套餐类主食。而眼下的茶冰厅既满足了饮品、甜品的需求,也满足了快餐正餐的需求,还覆盖宵夜场景。
已经有许多品牌依靠这种商业模式开始连锁化经营,并崭露头角。
在上海,小龙凤餐室、东发道茶冰厅这类餐厅的门口经常大排长龙。有些品牌甚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比如,2019年创始于上海的合兴发茶冰室至今已开出了36家门店,近期获得了欧游集团的天使轮投资。
老牌香港餐饮集团也在依靠茶冰厅的模式进行创新。太兴集团从2019年开始将旗下的敏华冰厅引入内地,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时排队的食客需要等候3个小时才能入场。在2020年财报中,太兴称,受益于敏华冰厅的市场表现,其年度收益大增64.7%至4.93亿港元,敏华冰厅也一跃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
港式餐饮似乎找到了一条与眼下内地的年轻人好好相处的路。
首先是情怀。无论是合兴发还是敏华冰厅,它们都试图复制香港1970年代的“冰室”风格。合兴发门店里,会1比1复刻上世纪老香港建筑,大大的旺角等香港地名牌随处可见。敏华冰厅则喜欢用香港标志性的霓虹灯牌装点门店,那些你眼下去不了的老牌药房、百货公司,这里随处可见它们的招牌。
复古设计成为标配以外,餐品也是如此。比如敏华冰厅的招牌菜,除常见的菠萝油、鸳鸯奶茶外,还有黯然销魂饭,让你立刻联想起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那些几近玄幻地制作叉烧的场景。
有些时候,人们来餐厅并不只是为了吃饭。
电影《古惑仔》或者《阿飞正传》里,港式餐厅的场景从不缺席。它与不停闪烁的霓虹灯、维多利亚港湾,错落密集的摩天大楼一样,是外界所认识的香港。在香港文化辐射力式微的当下,追本溯源式地重现黄金年代,是港式餐厅吸引内地客人的不二法宝——起码对那些有拍照打卡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是。
眼下的茶冰厅比以往的茶餐厅也更懂这些年轻人。
合兴发会在传统港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那些一起切开就会爆浆的熔岩菠萝包、洒满阿华田的港式漏奶(即西多士也就是法式吐司的进阶版),也会把避风塘这样的经典港式做法运用到牛蛙身上。配合风格显著的门店设计,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营销的举措。
并且相比传统餐饮,茶冰厅的出品仍是能做到标准化的。
据36氪报道,合兴发创始人郑翔天认为其出品更像肯德基模式,即大多数菜品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赖主厨。即使在人流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需求。在这种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下,客单价在100元左右的合兴达,目前单店月营收可达200万。如今,拿到融资的合兴发表示,要开启全国性门店扩张。
某种意义上,眼下这类茶冰厅的打法,是踩在内地第一代港式茶餐厅的肩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
2003年中国内地放开赴港自由行,让一众香港本土餐厅品牌开启了黄金年代。香港当地生意红火之余,不少品牌也试图将触角延伸至内地市场。太兴自2004年开始已进军内地,稍晚的翠华也在2009年便进入内地开店。
但这些茶餐厅在进入内地市场时更趋向于走高档路线。比如,翠华会在门店中增设圆桌与单独包厢。此外,为提升效率,它们开始建立中央厨房制作半成品,冷链配送至各个餐厅,仅需要二次加工就能贩卖。在十几年前,这钟模式让港式连锁茶餐厅区别于其他地方菜餐厅,吸引了大批内地消费者。
但随着资本大量涌入,内地餐饮市场的创新被激活,人们可选择的餐厅太多了,港式茶餐厅逐渐式微。即使如太兴、翠华餐厅为适应内地市场推出了如酸菜鱼、小炒肉套餐等非粤式菜品,它们的业绩自2015年左右后也在持续下滑。
内地餐饮,已经形成了有别于香港本土餐饮的一整套逻辑,这是建立在流量时代、人人由社交平台获取最新资讯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而茶冰厅,则是港式餐饮学习适应这个市场的最新一章。
然而,从目前看,茶冰室也已经开始渐趋雷同,无论你去哪家茶冰室,似乎都能吃到爆浆的西多士与叉烧饭,走的也都是统一的1970香港风。在潮流退去后,茶冰室能继续让港式餐饮继续辉煌,或是如香港影视文化般归于寂廖,还有待观察。
信大多数小伙伴对港式茶餐厅
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不论是复古港风的店面设计
还是香甜可口的菠萝油、港式奶茶等
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回忆和品味的
今天分享的这个肥仔港式茶点
整体设计上延续了港风
并以憨态可掬的肥仔为主IP
画面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
肥仔--港式茶点
via:湖南意合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本文转载于:顶尖包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