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迫在眉睫,各类市场主体正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其中,作为国民经济体系运转中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涉及户数规模达8000万,吸纳就业人口数量达2亿,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宏观经济影响显著。
本文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个体户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聚焦在其连续18个月的财务收支、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以管窥我国个体工商户的横断面情况,为当前优惠举措的及时调整提供针对性建议。
图品搜集与网络
>白领34.5万元创业开餐馆
经营者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创业前曾在一家全球知名会计事务所工作两年,从事税务审计工作。后经过将近两年国外餐饮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实践,回国后于2014年9月中旬,在某一线城市开出自己的餐饮店。
该创业者作为股东,联合其他两名投资人,各自投入资金10万元,同时借款4.5万元,共计34.5万元,为初始投资资金。
其中,对于这一初始资金的详细用度,如下表:
餐饮个体户初始投资及用度(单位:元)
< class="pgc-img">>从上表可见,在实际发生的31.51万元支出中,仅店铺转让费(向上一承租人支付的房租以及装修成本),就达到12.5万元,以及一次性支付给房东的半年房租、押金分别为9万元、1万元,合计22.5万元,占初始投资总额的65%。
年投资回报率达42%
创业者担任店长,负责具体运营,并雇佣厨师长、厨房长助理、服务员及洗碗工,创造就业岗位4-6个。每天自早九点开始,提供中、晚两餐服务,直至晚十点结束当天营业,除春节休息3天外,连续18个月,周而复始,从未停歇。
在每天营业结束后,该创业者以日记账方式持续记录当日经营状况,并形成月记账及年记账。
经初步整理,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经营收支、利润(单位:元)
< class="pgc-img">>可见,每月所投入成本,相对平稳,大多数月份处于5-6万元区间,但是,每月经营额波动较大,在开业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6月,相对较高,基本处于7万元以上,而同期利润,也能够保持万元以上规模,与此同时,利润率也在达到10%以上。
考虑到每月经营天数的不同,尤其开业当月及春节月份经营天数较少,为相对客观反映每日营业状况,我们制作日均营业额及成本。
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日均营业额及成本(单位:元)
< class="pgc-img">>由此可得,在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3月份,日均营业额始终保持上涨,大体在2200-3900元间波动,与每月营业额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同时,每月的日均成本,基本在2000-2500元间波动,也保持相对平稳。
综上,我们可以初步算得18个月来的投资报酬率。
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投资报酬率(单位:元、%)
< class="pgc-img">>以上可知,三位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为63%,即34.5万元的投资额,在18个月后,约有21.57万元的利润。换句话说,每个股东10万元的初始投资,每年所得分红约为4.8万元,平均每个月为0.4万元。
成本支出都花在哪儿了
各类市场主体在商业经营过程中,成本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一家餐饮个体户的创业者,其所面临的微观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的占比,在支出预算硬约束及投资回报的双重刺激下,也直接影响菜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整理创业者月记账时,为便于观察统计,我们将总成本支出的各个细目,归类为房租、原材料、人工及税票等四类。
具体情况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总成本构成细目(单位:元)
< class="pgc-img">>1、房租成本
主要是指商铺及员工住房的租用费用,这与初始投资中的转让费、一次性支付半年房租和押金的性质一致,其支出的份额,一般占同期总成本支出的三分之一。
其具体构成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房租总成本及其构成(单位:元)
< class="pgc-img">>以商铺房租为例,在最初6个月,即2014年9月-2015年4月,每月支出额为1.5万元。自2015年5月起,在房东一再要求,并与之反复协商下,商铺房租每月上涨800元,至15800元,上涨幅度为5.3%,与此同时,员工房租支出也因用工人数的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出现波动。
2、原材料成本
主要是指包括菜、肉、配料在内的食材费用,与房租占比类似,约为同期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这一部分作为可变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呈现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因此,我们使用“投出-产出”方法,即以营业收入与同期原材料采购成本作比较,来测算可变成本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具体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投入-产出”
< class="pgc-img">>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与原材料之比,大体上,保持3的水平,即1元的原材料投入,可以产出3元的营业收入,而此时的毛利大体为2,毛利率接近60%。
但是,居高不下的房租成本,挤压着原材料成本支出,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面临“两难问题”:如果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则意味着付出更多成本,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同期利润及回报率。如果选择低质量的原材料,则可享有相对大的利润及回报率,而这将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投诉乃至订单流失,与餐饮创业者所秉持的“健康、绿色”等理念相背离。
3、人工成本
主要是指包括店长、厨房长、服务员等在内的雇佣费用,一般由基础工资及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分别受当月经营天数及营业额的影响,而工资待遇的高低,也是决定餐饮从业者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雇佣人员工资构成(单位:元)
< class="pgc-img">>注:因9月19日开店,9月份工资仅有12天。
上表不难看出,餐饮个体户各岗位的月工资,除厨房长工资稍高外,其余员工包括店长在内,也基本在3000-4000元浮动。当然,该餐饮个体除了为员工提供这一显性工资待遇外,还提供了住宿及一日三餐这一隐形福利。
此外,在市场主体的人工成本中,不仅有各项显性与隐形工资待遇,而且还包括社会保险等强制性成本。但是,该餐饮个体户显然并未合规缴纳上述费用。此类现象,也并非孤例,相当普遍。
若按照当地社保政策规定,业主不但要为雇工缴纳社会保险,还要为雇工个人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用。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导致个体工商户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就连雇工个人实际工资所得会出现下降。
具体如下表:
合规缴纳社会保险成本后该餐饮个体户经营收支调整(单位:元)
< class="pgc-img">>如合规缴纳社会保险,成本支出大幅增加,直至2015年8月之后,出现亏损,利润率也呈现负数。据此算得该假设之下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3%。
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后的投资报酬率(单位:元、%)
< class="pgc-img">>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该餐饮个体户,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也同样面临“两难问题”:如不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则人工成本支出较低,利润回报相对较高,但是法律风险增加。如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尽管法律风险得以避免,但是成本支出增加将导致利润流失严重,这不仅引起投资人不满意,就连大多数雇工也反对,因为社保扣费会导致其收入减少。
4、税票
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营改增”扩围之前)及其附加税费。作为个体工商户,自2014年12月进行税务登记以来,因其申报月利润为3150元,按照当时所适用的个税税率5%,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为157.50元。2015年1月,除常规个税缴纳外,还需要负担5%营业税及其基础上的5%教育费附加、7%城市维护建设费、1%防洪费等,每月共计665.55元。经与该区域税务征管员协商,自2015年2月起,按照营业场所面积、设备购置等情况,以定额营业收入8000元为基准,按此向税务机关购买发票,以综合税率8.125%计征,进而,确定每月固定税票额度为650元。
具体情况如下表:
餐饮个体户所适用“个人所得税”(单位:元)
< class="pgc-img">>备注:为表示简单,均省略小数,做整数处理
每月650元的直接综合税负,无论占营业成本支出,还是占营业收入,两者的比值均不高。
但是,税收占比较低,并不代表税费负担不重。因为,在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餐饮个体店月营业额处于6万元-12万元,而相当一段时间内,核定征收所确定的名义营业额为8000元,这意味着该餐厅每月实际税收支出的650元,仅为应交税收的6%-13%,而一旦据实申报,将直接减损营业利润及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正是低报的营业收入才表现为较低的税收负担,也才使得个体工商户保有相对可观的投资收益。
疫情后如何有效拯救个体户
当前,为降低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的负面影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如降低增值税征收率、减免社会保险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的举措,但是,全国范围内个体工商户的复工、复产依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针对本案例中餐饮个体户经营过程中所反映的具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成本结构问题,在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国有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基础上,中央银行可考虑适度下调房贷还款利率,减轻房贷者还款压力,并采取税收优惠措施,特别是涉及个体工商户房屋租赁类型的出租方,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增值税等税费,在租金降低的条件下可享受税收减免,以实质性鼓励此类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租降负。
第二,各级政府须尊重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选择权,不做追缴也不做“一刀切”式强令缴纳,保障部分个体工商户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既有方式。与此同时,持续降低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名义比例,提高社会保险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性价比”,以调动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第三,在地方政府阶段性减免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下调个体工商户所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个人经营所得收入类型相关规定,增加并明确必要的成本、费用等税前扣除项,以使得潜在销售收入合法化,降低市场主体逃税的法律风险。
转发于澎湃新闻
(作者臧建文系财政学博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着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迫在眉睫,各类市场主体正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其中,作为国民经济体系运转中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涉及户数规模达8000万,吸纳就业人口数量达2亿,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宏观经济影响显著。
本文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个体户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聚焦在其连续18个月的财务收支、成本结构及变化趋势,以管窥我国个体工商户的横断面情况,为当前优惠举措的及时调整提供针对性建议。
白领34.5万元创业开餐馆
经营者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创业前曾在一家全球知名会计事务所工作两年,从事税务审计工作。后经过将近两年国外餐饮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实践,回国后于2014年9月中旬,在某一线城市开出自己的餐饮店。
该创业者作为股东,联合其他两名投资人,各自投入资金10万元,同时借款4.5万元,共计34.5万元,为初始投资资金。
其中,对于这一初始资金的详细用度,如下表:
餐饮个体户初始投资及用度(单位:元)
从上表可见,在实际发生的31.51万元支出中,仅店铺转让费(向上一承租人支付的房租以及装修成本),就达到12.5万元,以及一次性支付给房东的半年房租、押金分别为9万元、1万元,合计22.5万元,占初始投资总额的65%。
年投资回报率达42%
创业者担任店长,负责具体运营,并雇佣厨师长、厨房长助理、服务员及洗碗工,创造就业岗位4-6个。每天自早九点开始,提供中、晚两餐服务,直至晚十点结束当天营业,除春节休息3天外,连续18个月,周而复始,从未停歇。
在每天营业结束后,该创业者以日记账方式持续记录当日经营状况,并形成月记账及年记账。
经初步整理,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经营收支、利润(单位:元)
可见,每月所投入成本,相对平稳,大多数月份处于5-6万元区间,但是,每月经营额波动较大,在开业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6月,相对较高,基本处于7万元以上,而同期利润,也能够保持万元以上规模,与此同时,利润率也在达到10%以上。
考虑到每月经营天数的不同,尤其开业当月及春节月份经营天数较少,为相对客观反映每日营业状况,我们制作日均营业额及成本。
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日均营业额及成本(单位:元)
由此可得,在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3月份,日均营业额始终保持上涨,大体在2200-3900元间波动,与每月营业额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同时,每月的日均成本,基本在2000-2500元间波动,也保持相对平稳。
综上,我们可以初步算得18个月来的投资报酬率。
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投资报酬率(单位:元、%)
以上可知,三位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为63%,即34.5万元的投资额,在18个月后,约有21.57万元的利润。换句话说,每个股东10万元的初始投资,每年所得分红约为4.8万元,平均每个月为0.4万元。
成本支出都花在哪儿了
各类市场主体在商业经营过程中,成本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一家餐饮个体户的创业者,其所面临的微观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的占比,在支出预算硬约束及投资回报的双重刺激下,也直接影响菜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整理创业者月记账时,为便于观察统计,我们将总成本支出的各个细目,归类为房租、原材料、人工及税票等四类。
具体情况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总成本构成细目(单位:元)
1、房租成本
主要是指商铺及员工住房的租用费用,这与初始投资中的转让费、一次性支付半年房租和押金的性质一致,其支出的份额,一般占同期总成本支出的三分之一。
其具体构成如下表: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房租总成本及其构成(单位:元)
以商铺房租为例,在最初6个月,即2014年9月-2015年4月,每月支出额为1.5万元。自2015年5月起,在房东一再要求,并与之反复协商下,商铺房租每月上涨800元,至15800元,上涨幅度为5.3%,与此同时,员工房租支出也因用工人数的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出现波动。
2、原材料成本
主要是指包括菜、肉、配料在内的食材费用,与房租占比类似,约为同期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这一部分作为可变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呈现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因此,我们使用“投出-产出”方法,即以营业收入与同期原材料采购成本作比较,来测算可变成本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具体如下图: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投入-产出”
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与原材料之比,大体上,保持3的水平,即1元的原材料投入,可以产出3元的营业收入,而此时的毛利大体为2,毛利率接近60%。
但是,居高不下的房租成本,挤压着原材料成本支出,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面临“两难问题”:如果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则意味着付出更多成本,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同期利润及回报率。如果选择低质量的原材料,则可享有相对大的利润及回报率,而这将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投诉乃至订单流失,与餐饮创业者所秉持的“健康、绿色”等理念相背离。
3、人工成本
主要是指包括店长、厨房长、服务员等在内的雇佣费用,一般由基础工资及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分别受当月经营天数及营业额的影响,而工资待遇的高低,也是决定餐饮从业者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4年9月-2016年3月餐饮个体户雇佣人员工资构成(单位:元)
注:因9月19日开店,9月份工资仅有12天。
上表不难看出,餐饮个体户各岗位的月工资,除厨房长工资稍高外,其余员工包括店长在内,也基本在3000-4000元浮动。当然,该餐饮个体除了为员工提供这一显性工资待遇外,还提供了住宿及一日三餐这一隐形福利。
此外,在市场主体的人工成本中,不仅有各项显性与隐形工资待遇,而且还包括社会保险等强制性成本。但是,该餐饮个体户显然并未合规缴纳上述费用。此类现象,也并非孤例,相当普遍。
若按照当地社保政策规定,业主不但要为雇工缴纳社会保险,还要为雇工个人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用。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导致个体工商户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就连雇工个人实际工资所得会出现下降。
具体如下表:
合规缴纳社会保险成本后该餐饮个体户经营收支调整(单位:元)
如合规缴纳社会保险,成本支出大幅增加,直至2015年8月之后,出现亏损,利润率也呈现负数。据此算得该假设之下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3%。
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后的投资报酬率(单位: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该餐饮个体户,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也同样面临“两难问题”:如不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则人工成本支出较低,利润回报相对较高,但是法律风险增加。如合规缴纳社会保险,尽管法律风险得以避免,但是成本支出增加将导致利润流失严重,这不仅引起投资人不满意,就连大多数雇工也反对,因为社保扣费会导致其收入减少。
4、税票
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营改增”扩围之前)及其附加税费。作为个体工商户,自2014年12月进行税务登记以来,因其申报月利润为3150元,按照当时所适用的个税税率5%,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为157.50元。2015年1月,除常规个税缴纳外,还需要负担5%营业税及其基础上的5%教育费附加、7%城市维护建设费、1%防洪费等,每月共计665.55元。经与该区域税务征管员协商,自2015年2月起,按照营业场所面积、设备购置等情况,以定额营业收入8000元为基准,按此向税务机关购买发票,以综合税率8.125%计征,进而,确定每月固定税票额度为650元。
具体情况如下表:
餐饮个体户所适用“个人所得税”(单位:元)
备注:为表示简单,均省略小数,做整数处理
每月650元的直接综合税负,无论占营业成本支出,还是占营业收入,两者的比值均不高。
但是,税收占比较低,并不代表税费负担不重。因为,在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餐饮个体店月营业额处于6万元-12万元,而相当一段时间内,核定征收所确定的名义营业额为8000元,这意味着该餐厅每月实际税收支出的650元,仅为应交税收的6%-13%,而一旦据实申报,将直接减损营业利润及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正是低报的营业收入才表现为较低的税收负担,也才使得个体工商户保有相对可观的投资收益。
疫情后如何有效拯救个体户
当前,为降低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的负面影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如降低增值税征收率、减免社会保险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的举措,但是,全国范围内个体工商户的复工、复产依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针对本案例中餐饮个体户经营过程中所反映的具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成本结构问题,在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国有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基础上,中央银行可考虑适度下调房贷还款利率,减轻房贷者还款压力,并采取税收优惠措施,特别是涉及个体工商户房屋租赁类型的出租方,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增值税等税费,在租金降低的条件下可享受税收减免,以实质性鼓励此类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租降负。
第二,各级政府须尊重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选择权,不做追缴也不做“一刀切”式强令缴纳,保障部分个体工商户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既有方式。与此同时,持续降低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名义比例,提高社会保险这一公共产品及服务“性价比”,以调动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第三,在地方政府阶段性减免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下调个体工商户所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个人经营所得收入类型相关规定,增加并明确必要的成本、费用等税前扣除项,以使得潜在销售收入合法化,降低市场主体逃税的法律风险。
(作者臧建文系财政学博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讯 综合报道 美国的“小费”文化让许多人吐槽不已,餐厅点单往往是菜品看似便宜,后面却跟着一串税费和小费之类的额外费用,让人看着头大。
眼下,纽约餐厅的价目表复杂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据美国侨报报道,旨在挽救纽约餐饮业的“疫情恢复费(COVID-19 Recovery Charge)”已经正式通过,商家可以向顾客再额外收取10%的费用。本已累赘的账单,又要变得更加复杂难懂……
受疫情影响,只能店外经营的美国餐饮业(图片来自美国侨报)
“疫情捐”收取规矩多
据美国侨报报道,按照此次通过的法案,从10月17日起,只要是纽约市范围内出售食品或饮料的餐饮业者,均可向在室内或室外用餐的顾客收取最高相当于消费额10%的疫情恢复费,但禁止拥有15个及以上连锁店的餐馆向顾客收取这一费用。
这一规定并非强制执行,餐饮业者也可选择不向顾客收取疫情恢复费。就收取的金额而言,疫情恢复费不能超过顾客消费额的10%,这一消费额不包括税费和小费。餐饮业者餐馆可以自行选择按照低于10%的比例收取,例如5%或8%,但最高不得超过10%。
与此同时,餐饮业者只能向在室内或室外经营场所用餐的顾客收取疫情恢复费,不得向订购外带(takeout)、自取(pick-up)、外卖(delivery orders)的顾客收取这一费用。对于在室内或室外用餐的顾客而言,餐饮业者必须在其点餐之前,主动说明收取的疫情恢复费比例,并且在每一页的菜单底部或其他形式的餐单上,用与其他文字相等的字体大小的英文列明收取疫情恢复费及收费百分比。
包含了税费和不同档次小费的餐厅账单。“疫情恢复费”开征后,账单无疑会更加复杂(图片来自华舆)
除此之外,餐饮业者也必须在给顾客的账单收据上用英文单列出“疫情恢复费”一项,并写明收取的金额。如果顾客选择分摊付账,餐饮业者可单独向每一位顾客分别收取疫情恢复费。并且餐饮业者不得区别对待不同的顾客,必须按照相同的比例向所有的顾客收取该费用。
同时,在允许餐饮业者收取疫情恢复费之后,仍然允许收取“优质服务费”(bona fide service charge),例如要求把餐食分装在多个盘子里顾客,或者设定每人最低费用、8人或8人以上聚会的强制性小费等,仍然可以照常收取,但前提是必须在顾客点餐时即主动予以说明。法案称,这项收费的有效期从10月17日起,直到纽约市不再限制餐厅堂食上座人数后的90天。
“简化账单”有人尝试,但盘根错节的利益难以厘清
讽刺的是,“疫情恢复费”最初的起源其实和疫情没什么关系。美国侨报报道,该法案最早于2018年4月提出,之后遭到搁置,直至今年9月16日才在市议会投票通过。这项法案旨在给予餐馆增加收入所需的自由,以帮助支付迅速上升的劳动力等成本,以继续维持营业。
所谓“迅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试图改变美国“小费文化”引发的各方博弈。据美国中文网报道,2011年,美国的公平劳工标准法明确,小费是得到小费者的合法财产,雇主无权剥夺或插手分配。但2018年,新一届美国联邦政府层面酝酿推翻这一法律。劳工部“建议”,如果全体雇员得到所在州或联邦最低工资(以较高者为准),小费就要归雇主,理由是雇主因此可以将小费当做工资分发给得不到小费的工人。批评者则认为,“建议”某些说法似乎表明雇主可以保留小费,挪做它用,甚至用于投资改善餐馆设施。
雇主剥夺小费的权力在法律上还没有得到确认,但纽约州另一个方向上的努力同样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2019年的最后一天,纽约州州长库默正式宣布,取消“小费抵薪”制度,纽约州的小费工人将享受与其他工种一样的15元最低时薪。在此之前,餐厅服务员等可以直接从顾客手中收到小费的工种,法定最低时薪低于其他员工,不足之处用小费填补。
库默声称,现行的小费抵薪制度“十分复杂且存在不必要性,并会让不道德的企业蔑视纽约州先进的最低工资法,剥夺工人应赚取的薪水。”但这一政策同样不乏反对的声音。早在2018年,取消“小费抵薪”制度的听证会上,就有不少餐饮业者出面反对。
纽约华人抗议取消“小费抵薪”制度(美国中文网视频截图)
有餐饮业主威胁,强行提高工资的后果就是“裁员倒闭、关张大吉”。美国中文网采访的华埠餐厅也表示,华埠餐厅服务员的收入严重依赖小费,通常情况下,小费收入是基本工资的两倍有余。相比法定底薪提高带来的“加薪”,服务员更担心老板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甚至在菜单提价的同时暗示顾客不用支付小费以维持竞争力。
华埠餐厅心声:正常营业比多收钱更重要
其实,相比于用一份份叠屋架床的账单向顾客收钱,更多的餐饮业者更希望的,还是能有一个正常的经营环境。据美国侨报报道,自从纽约州为了遏制纽约市一些地区复燃的疫情而将红区二次关闭后,被“无辜”划进橙色区域的布鲁克林八大道除了学校被要求关闭外,餐馆仅允许户外用餐,每桌最多可容纳4人。华社中餐馆再次遭受打击,致生意一落千丈。
被划进“橙区”,华人餐厅生意一落千丈(图片来自美国侨报)
据位于61街近七大道的九十九号餐厅业者林里举表示,在9月30日政府以25%的客容量恢复堂吃后,餐馆的营业额恢复了30%至40%,但新防疫计划一出,令餐馆的生意急剧跌至只有10%多一点。位于六大道交62街的金皇廷大酒楼也同样遭遇打击。据酒楼老板陈善庄表示,自上周一,连着几天晚上吃饭的人稀稀拉拉,其中有一晚上仅有2个人吃饭。但政府为了控制复燃地区的疫情,加大了检查力度。上周三和周四,在短短两天内金皇廷先后来了3位检查人员,其中在周四中午相隔一个小时内有2名执法人员登门临检。据陈善庄介绍,一般华人出来用餐的均是亲朋好友,人数稍多点就要被迫分在两桌上引来抱怨。
对于当前橙色区域中餐馆的现状,陈善庄希望政府能如期在关闭14天期满时解除对橙区餐馆的限制,若再这样关关停停,他们已无力承受只能关门歇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