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写日记的第299天,
坚持运动的第396天。
1、今日星期一,
昨晚闹过矛盾后,
凌晨一点过,
我心里仍然放不下,
酝酿了许久,
敲打键盘半个钟,
其实也就只有一两百字,
但,
全是真心的肺腑之言,
早上,
她终于回信了,
说这件事可以就此打住,
应该算是过去了吧。
(庆幸...)
2、今日天气很好,
早上,
早餐,
没有白水鸡蛋,
一杯燕麦片+三个小笼包+一瓶酸奶。
3、今日是蔡总第一次面对面找我谈话,
让我到她办公室,
然后关上门,
问我,
来公司一月了,你.......
我全程没有任何反驳和异议,
全是yes和是是是,
当然、
也是很认真和坦诚的态度应对。
中午、
午饭时间到,
爽叫我一起下去吃饭,
我说我带饭了,
他说,走嘛,你带的饭留着晚上吃,
蔡总也出来了,
也叫我,一起去,
还说,你带了饭啊也一起去嘛。
嗯,对的,
不经劝的我,
还是去了。
4、饭后、
散会儿步,
她们两口子、
不,
应该是蔡总,
让我吃到了一波狗粮,
她们俩走在前面或走在我旁边,
爽在中间
她对爽说,
你抱抱我,
一会儿又说,
你都不牵我,
一会儿又说,
我跟你说话呐......
不过,
我也习惯她们俩这样了,
蔡总就是这样,
要是在家里,
她能当着我的面她俩亲起来。
5、中午太阳贼大,
下班后,
天空很蓝,
一半是阴天,乌云,
一半是蓝天,白云,
当然是蓝天白云好看啦,
真美,
忍不住拍了好几张,
请原谅我这位不专业的业余爱好者。
6、给婷买的鞋到了,
但,
让我伤心的是,
居然有瑕疵,
有点点,
我心里很不快,
可想着明天就想要给她,
时间已经不待了,
想着,
自己明天处理一下吧,
鞋子有一处的胶,
封胶没有处理好,
能看见一点点溢出来的胶水,
如何给熏黑处理更好呢?
带去公司找找办法......
7、今晚本来打算运动,
跳绳,
跳绳垫和鞋子都准备好了,
手机keep也打开了,
md,发现居然绳忘带了...
只能看吧,
一会儿做些无器械运动,
还是得锻炼下,
不能松懈。
8、今日就先这样吧,
晚安,好梦!
ps: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有时候看图会更有意思)
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 class="pgc-img">>今天,是笑薇陪你读书的第7本书,共读主题是关于“时间管理”,本周我们共读的书籍是新东方名师、得到专栏作家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此书共分9章,分别从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等方面,阐述了全书的核心:“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我们将用5天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开启第4天的共读吧。
今天我们阅读的是第6章,一起学习和探索2个问题:
1什么是有效交流?
2如何做到有效交流?
了解了今天我们阅读的内容和任务后,我们先从“有效交流”的概念上入手,李笑来一直非常重视概念的清晰与准确。
< class="pgc-img">>01 什么是有效交流?
李笑来在他的另一本书《演讲的力量》里,对有效交流是这样定义的:
一方能让另一方轻松弄明白他原来并不懂的东西,也就是说双方互相说和听的,原来就是各自都了解的信息,算不上是有效沟通,只相当于基本交换。
而双方各自拿出自己懂的,对方不懂的东西,各自展示,让对方懂得,彼此增长新知,于是就很开心,这种基本交流成功达成,有效沟通得以实现。
02 如何做到有效交流?
关于有效交流,关键在于听者,我们要学会倾听。
很多人会说,听怎么不会?实际上我们并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倾听。通常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
< class="pgc-img">>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于是,倾听就非常重要。就像我们上课时,总会有两类学生,一类认真听课的能够接收老师传递的所有信息,另一类学生永远只能get星星点点,这种倾听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尴尬避免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听的差异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倾听的时候,需要调动一切已知信息去与它进行匹配,也就是你知道得越多,就能更轻松地获取有效信息。
就像我们看一部推理小说,作者会把大量的推理信息传递给我们,这些信息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心理学等等,我们会运用这些信息,跟着剧情在推理。
交流时,如果我们知识积累比较深厚,当别人说一些信息时,我们很容易产生共鸣,能够迅速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另外,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一是频繁地插话是不成熟、思维简单的表现。说者不可能一下把所有的必要信息说完,听到最后一刻时,听者对论述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包括疑问也发生了变化。
< class="pgc-img">>二是过早质疑还会给听者自己造成幻觉,觉得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还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
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一条实用的原则: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
那么应该做的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回顾,第二是预期。
所谓回顾,就是对说话者提出的信息在脑海里再过一遍。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记忆力是高估的,所以我们很有可能在别人说到半路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他前面到底说了一些什么,而这种要点的遗漏是不利于我们倾听的。
第二点是预期,其实就是猜想说话的人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这对于我们的脑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我们不仅要听他说了一些什么,还要去判断他有可能下一步会讲什么。
如果出现了跟我们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会提出相应的疑问,如果跟我们的预期一致,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就像下棋一样,不光要看到眼前这一步,还要预判到三步以后,对方会怎么下,确实很烧脑。
< class="pgc-img">>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中有许多原本认真地交谈最终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发生这种情况固然有说者的问题,但更常见的听者的问题,导致交流失败。
03 有效交流的几个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与人交流、讨论。为了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以下3个原则:
第一,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如果是单纯的竞争关系,交流的融洽度会降低,讨论也就障碍重重。
第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他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体或者集体。
自以为是是讨论的大忌,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如果出现所谓的权威,那就必须请他退出讨论。
第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
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我们要尽量避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狡辩的行为会让讨论的目标变成了想法,而非事实。
好了,今天的共读到这里结束了。
< class="pgc-img">>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在进行交流时,我们要先学会倾听,不过早质疑,同时不断回顾说者所讲的内容,并提前猜测他下一步要说的话,按照竞争合作、尊重事实、相信真理独立存在的原则去交流,一定能达成有效沟通的目的。
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你想知道还有哪些正确的方法吗?
今日提问思考:
如何做到有效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源:法制日报
上海张江公证处公证员利用后台系统办理网约公证手续。
上海市公证办理“一次都不跑”试点工作近日正式启动,市民可以在张江公证处的线上平台完成部分业务的预约申请和办理。据悉,此举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落地之举。
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杨昌麟说,试点工作以上海“智慧公证”为依托,将线下窗口服务延伸到线上,打造了专门的线上预约办理流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监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公证服务,全面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顶层设计
统筹服务事项发布适用清单
近一年来,上海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取得卓越成效,市民可以通过线下窗口和线上平台接受103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服务,切实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为开展“一次都不跑”试点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5月28日,上海市司法局经广泛调研,下发《关于开展办理公证“一次都不跑”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试点工作率先在张江公证处开展,随后将相继在东方、徐汇、长宁、杨浦、新虹桥5家公证处同步推进。
意见指出,上海市公证协会要对“一次都不跑”试点服务事项进行统筹,及时发布试点的公证事项清单,加快发展在线公证服务。各公证机构要加强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防控系统风险,确保公证的真实性、合法性,防止错证,杜绝假证。
纳入“一次都不跑”的公证事项主要以出生、国籍、婚姻状况等单方面事实类公证为主,公证机构正在探索将合同签约类公证纳入“一次都不跑”的可行性,拓展服务范围。上海市公证协会与张江公证处正着手制定“一次都不跑”操作手册,明确操作细节,为全市公证员提供统一的公证办理规范。
“‘一次都不跑’工作为上海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完善公证服务机制体制是关键,唯有加强信息建设,厘清公证程序,强化质量监管,方能增强公证服务效能,真正实现便民利民。”上海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负责人说。
信息整合
能够共享政府部门信息系统
记者进入“张江公证处”微信公众号“在线申办”小程序看到,公证申办、预约公证、在线咨询、公证书查询几大功能清晰陈列,一目了然。进入公证申办页面后,只需填写个人姓名,在线上传身份证、户口簿等资料并进行人脸识别后,就可以顺利进入办理流程,当事人还能通过小程序实时跟踪案件进度,确保透明公开。
近日,这一小程序已正式运行,市民只需点点手机便能足不出户办理公证业务。张江公证处的技术人员一直紧盯线上公证业务系统,保障其快速准确运行。记者注意到,系统上包含了当事人信息、材料审核、公证收费等功能,方便公证员在线上操作公证办理程序。
据了解,“在线申办”小程序对接由上海市司法局统筹规划,上海市公证协会承建的上海“智慧公证”网上办证平台,目前已完成与微信平台网上咨询、网上办证、网上缴费的对接。此外,“在线申办”小程序通过“智慧公证”办证平台与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共享,方便公证员在线核查当事人提供的信息与材料,减少当事人提供材料的麻烦。
公证办理程序完成后,公证处会通过邮寄方式将公证书送达当事人,最终形成从申请办理到文书送达无须当事人亲自奔走的完整公证流程。
“要实现公证线上办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是关键,我们以日趋成熟的‘智慧公证’项目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打通申办两端,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提高了群众办理公证的用户体验。”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高剑虹说。
下一步,上海市公证协会将扩展公证事项受理渠道,通过开发App、网站等其他电子媒介,进一步扩大受理对象覆盖范围,打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线上办公证,一次都不跑”。
严保质量
赋码监管确保业务操作规范
只要输入核验码,就能查询每一个流程细节,张江公证处的审核员向记者展示了这项由上海公证行业独创的“黑科技”。只见他将一串长长的核验码输入上海市公证行业赋码监管平台,电脑屏幕上就随即跳出对应公证案件的操作记录,决定受理申请、生成谈话笔录、费用结算支付、公证文书送达……可谓事无巨细。
据介绍,这项赋码监管技术是上海推进“智慧公证”项目过程中的一项全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案一码,每一件案件的核验码各不相同,同时保证身份验证、受理审核、音视频记录、电子支付、文书送达等公证程序全程留痕,确保数量众多的公证案件相互独立便于检索的同时,还能完成快速全流程追溯,确保各项公证业务操作规范。”审核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公证赋码监管技术目前已基本完成与线上公证申办系统的对接,当事人网上申请和公证员线上受理、审核等步骤也能通过这一技术进行监管,为“一次都不跑”的公证事项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上海“智慧公证”平台已经归集了公证办理全过程信息。记者看到,“智慧公证”平台实时记录了全市各公证机构每天的业务量、咨询量、服务人数以及各公证处公证员的忙碌与空闲情况,方便随时把控全市公证业务状况。
“质量是公证的生命,上海市公证协会严格把控质量,杜绝错证、假证,既让老百姓感受到公证法律服务的公平正义,也避免让老百姓因公证结果出现问题而产生多余的奔波之苦,从而确保‘一次都不跑’高质高效,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杨昌麟说。(记者 余东明 见习记者 黄浩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