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暨第十二届军屯锅魁美食文化活动
在隆丰街道石迎村三和大院举行
游客和当地老百姓
共赴了一场为期三天的
(9月19日——21日)
美食与文化相融的饕餮盛宴
这次活动以“食在田园 童画乡村”为主题,多维度传达新经济、新产业、新消费场景的节庆体验,既有稻田集市新场景、星空草地嗨啤夜 、川剧杂耍乐翻天 、功夫茶艺坝坝座 、乡村厨王争霸赛 、稻田摇滚夜不收等10余项娱乐活动和场景,又有农耕技能项目;既体现了农耕、农味、农趣,又极具观赏性、参与性,让大伙儿在比赛中充分感受到农业生产热火朝天的独特魅力,为庆丰庆典注入鲜活多元力量。
“军屯锅魁”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由三国蜀汉将士屯兵时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不仅是百姓喜爱的成都名小吃,其制作技艺更是在去年成功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的“军屯锅魁美食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可谓是年年有新意,届届都精彩。
这一次的军屯锅魁美食文化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彭州、认识彭州、热爱彭州,让其成为展示乡村文化旅游的窗口、对外交流的平台、产业提档升级的引擎。
彭妹妹了解到,今年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二届军屯锅魁和美食文化活动联合举办的第三个年头,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弘扬悠久厚重的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白瓷文化、川剧文化,反映农村新气象新风貌,展示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说了这么多
大家该好奇现场到底
有啥子吃的、耍的、逛的了吧
来来来
彭妹妹这就带大家去现场
文创集市
∕赶集市 逛文创∕
文创集市上,展销的是最有隆丰特色产品,有生鲜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以及文创产品等。
锅魁集市
∕品地道锅魁 尝酥香脆嫩∕
周锅魁、蔡锅魁、潘锅魁······有名的军屯锅魁店一家挨着一家,要是在这里不尝一口军屯锅魁,那可就真的亏大了。
美食街区
∕逛美食 买相因∕
美食街区里,有好多好多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有彭妹妹最爱的糖油果子,更有大小朋友都爱的彩色棉花糖······
农耕文化体验
∕小体验 大乐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想知道粮食来得多不容易,你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割稻谷、打谷子······再用鸡公车将粮食一袋袋地运回家。
丰富的活动 热闹的乡村
∕好看的 好吃的 轮番上演∕
厨王争霸赛
谁是隆丰街道的厨霸,你说了算
星空音乐派对
你敢说你不是夜空下最快乐的那颗星?
竹林茶座
听一听地道川音,喝一口竹林川茶
嗯!这就是川西坝子的味道
······
在这三天中
除了彭妹妹带大家看的这些
还有很多丰富的活动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尽兴了呢
不管怎样
彭妹妹是在这样美丽的乡村里
感受到了隆丰人民的热情
以及无限的美好与欢乐
希望微友们也能和彭妹妹一样哟
图片:图片直播 微隆丰
编辑:文紫怡
责编:郑 璐
审核:冯艳丽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魁历史悠久,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命大将军姜维率部在巴蜀地区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姜维是羌族人,擅做糊饼,他把糊饼做成干粮,让士兵行军中随身携带,以备战时之需。锅魁便由“军中干粮”演化而来。当年姜维在此屯兵,将烤制蜀军干粮的方法无意流传给了当地百姓,他万万想不到,一介武夫在此得名不在战功,而在他的“糊饼”。
锅魁
一个成都人生活中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小吃
你可以把锅魁当做是一日三餐
可以是下午茶,也可以是夜宵
可以当正餐,也可以吃起耍
只要你想吃,撒子时候都可以
而小编今天重点推荐的这家锅魁简直不摆了
蛙哥の饼
让你不出重庆也能吃到地道的成都军屯锅魁
蛙哥本来是做鸡的,不是,做蛙的!七年前,蛙哇鸡干锅蛙横空出世,一炮而红,打响了“重庆干锅行业的第一枪!”让不少吃货为之疯狂,永远追随蛙哥!现在,蛙哥要做锅魁了,正南齐北的,小编已经尝鲜了。
蛙哥的饼完全是按照传统工艺和手法制作的,“一层肉一层油”。将发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面团,擀面杖沾油将面团擀成牛舌状,并均匀的抹上馅料。看看这满当当的嘎嘎,都要pu出来了!肉娃儿表示非常满足!
抹上馅料后再卷成圆形面团,将圆形面团沾上芝麻,擀成面饼。面饼下锅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将煎好的饼放入炉膛内烤,中途翻一次面。
最后金黄色的锅魁就出炉了,金灿灿的,看着就食欲大增!咬下去的第一感觉就是酥脆,真的人都“酥麻”了,还边吃边掉渣,锅魁外面的那层芝麻被油炸过,非常的香。简直是好吃到炸裂!
对了,锅魁有两种口味,一种鲜肉和另一种牛肉,不同的馅料味道也不一样。鲜肉锅魁6元一个,肥瘦相间,鲜嫩多汁;牛肉锅魁8元一个,牛肉非常有嚼劲,味道麻麻的。
不得不提醒一下吃货们,刚出炉的锅魁非!常!烫!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锅魁快速冷下来?!方法就是走进蛙哇鸡点一份招牌干锅蛙,再来份冰镇饮料!炎炎夏日,尽情的在店里吹空调吧!
地址:杨家坪步行街大洋百货2F蛙哇鸡
><>行走全国各地,都能听到锅盔的名声,但是细细品味和区分,此锅盔又非彼锅魁。
在四川有种小吃,形如煎饼,当地人叫锅魁,与锅盔同音,最有名的是军屯锅魁。军屯是彭州一个有山有水的清秀小镇,“五·一二”地震时毁于一旦,却让成都无数好吃嘴记住了这个小地方,因为他们吃肥肠粉时必备军屯锅魁。
行走在巴蜀大地上,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可以寻觅到锅魁的踪影。“嘭——嘭嘭——啪”,当我听到这样有规律的响声,只要循声而去,一定可以找到一个锅魁摊。摊前总围着几个买主,他们的目光随着老板做饼子的姿势挪移,孩子们看得口水直流,期待能够吃上一个刚出炉的新鲜锅魁。四川人吃锅魁,还有一种奇异的吃法,就是拿锅魁与回锅肉做成一道菜,叫锅魁回锅肉,吃到了锅魁的精髓。
做锅魁起先要打饼子,做饼子事先要把面发好,面团使劲揉成长条,撕扯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整齐地排列在案桌上,用擀面杖不断地敲击,发出“嘭——嘭嘭——啪”的声音,这种声音伴随着锅魁的香味飘逸出来,是摊主最好的活广告。老板麻利地将小面团擀成薄薄的长面片。再按锅盔的种类,做成白面的、椒盐的、混糖的、起酥的、牛肉的、红糖的、白面的、酥肉的等,不一而足。这些锅魁,各有各的味,白面锅魁不加任何调味品,椒盐锅魁有花椒和盐巴的味道,混糖锅魁加上黄糖或白糖,甜腻酥软。
老板根据顾客的口味和喜欢,把不同的调料和面片糅合在一起,再放在平底锅里煎炸,待两面煎得酥黄香脆,再搁在烤炉内烘烤五分钟左右,一个热气腾腾的锅魁就送到顾客手上。咬上一口,外酥内软,肉香飘溢。
白面锅魁寡淡无味,只有面香,却很能撑饱肚子。四川人在吃白面锅魁的时候,赋予锅魁许多吃法,他们喜欢撕开锅魁,夹上海椒和糖醋凉拌的榨菜丝、红萝卜丝、莴笋丝,就是著名的饼子夹三丝。他们夹上家常卤肉,浇些卤香扑鼻的鲜热卤水,肉香与面香融合,又是另一种滋味。
军屯锅魁是锅魁中的佼佼者,在传统酥锅盔制作技艺上进行大胆改进,原料上增加鲜猪肉、猪油、鸡蛋、五香粉等,采用小包酥的技巧和抹酥的手法,使酥层更加均匀。这样制作出来的锅魁,油润松泡,风味突出,外形美观,让人一见就有食欲。
据传,军屯锅魁为三国诸葛孔明所创,蜀汉丞相诸葛亮屯兵成都,准备北伐,为了不贻误战机,孔明命人将面粉制成烧饼一样的干粮以备边行军边吃饭,后来做锅魁屯兵的地方就被叫做军屯镇,那烧饼一样的干粮就成了锅魁!
其实,锅魁流传的地方比较广,据了解,诸葛亮行军打仗的地方,现在都流行吃锅魁,据我所知,在河南、湖北等地有锅魁流传,只是做法稍加改进而已,按用料和做法分为三十多个品种。
岔口锅魁是锅魁的一个分支,当地叫酥油千层饼,制作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闻名,最先起源于河南的博望,河南人叫博望锅魁,是南阳的古老食品,用酵面团与冷面团揉合、揪剂、盖花纹烙制而成,吃起来酥香甘甜,美味可口。据文献记载:“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和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以饷将士”。博望锅魁有南瓜味、苦瓜味、胡萝卜味、芹菜味、香菇味、菠菜味、杂粮味、洋葱味等口味,后来流传到北方,也传到了川西平原,做法有了一些改变。
油酥锅盔是锅魁在河南的另一个分支,起先为洛阳上清宫道士食用。唐代,上清宫香火极盛,名流显贵来进香祈福,道士常用清油、白面做的饼招待客人,知府吃过后深为赞赏,专门派厨师上山学艺,道士到民间传授制作技艺,渐渐流传开来,经后人不断改进,成为今日的油酥锅盔。制作讲究,将烫面与冷面揉合,擀皮,包酥面、椒盐、大料制成饼坯,烙烤而成。吃时切成小块,外酥里嫩,咸香可口。
湖北潜江也产锅魁,做得比较花哨,有芝麻锅魁、葱锅魁、腰子锅魁、五香锅魁、豆沙锅魁、猪油锅魁、盖无火锅魁、子面锅魁、油炸登子锅魁,走线盐锅魁、天炉锅魁等,最具本土特色的是空心锅魁,空心锅魁的心空得非常大,师傅做好后在锅魁上用刀划开一个口子,就是连着的两块饼,汤倒进去也不会漏出来,当地人习惯放卤肉和油条在空隙里面,一起嚼吃,别有风味。
锅魁制作一般为两人,一人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人红案,根据顾客需要,甜的加糖咸的加盐,还可以加辣椒,将醒好的面团抻宽拉长,做成海棠叶状、鞋底样,种上芝麻,将其贴进炉膛里,烤制得外焦里嫩,松软适宜,拿着有点烫手,吃着挺香。
锅魁是小麦精粉制成,粉白而韧,含蛋白质高,香味诱人,贮藏半个月不成问题,是出门外宿携带的好食品。
我吃过四川、河南等地的锅魁之后,比较喜欢这种食物,以后每次到当地出差,都会去品味锅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