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期间,
嘉定的各大商场推出了不少精彩的文娱活动和满减福利,丰富市民的新春生活。鼓声铿锵有力、中阮声沉闷、笛声清脆……昨天中午12点,一场民乐表演在安亭的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露天中庭开演。三位表演者身着汉服演奏手中的古典乐器,古色古香的音乐,既喜庆又不失典雅。
“有种穿越的感觉,特地过来让宝宝感受一下,比起流行音乐,这种更有中国年味。”王女士的孩子穿着可爱的红色唐装,随着音乐摇摆了起来。
听说家门口的商圈有新春文化活动,贵先生一家四代人齐出动。“一家六口都来了,今年响应号召,不出去了,发现家门口的活动也很丰富。”贵先生说,看完表演去餐馆吃饭,感觉很舒心。
除了富有现场感的乐器表演,一场由漫画大V“混子哥”联合商场举办的混知新春主题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展览包含了10大创意展区,以有趣的立体动画展板、沉浸式的互动装置,俏皮地为大家介绍年俗小知识。“展现方式生动易懂,涨知识了。”顾客孙女士说。
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推广组经理赵炎告诉记者,商场方面加强了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客流,我们会定时定点增派人力,增加消毒频次,在主要出入口、车库等增加测温点,严格要求顾客提供随申码。”
在南翔印象城的新春市集上,顾客不仅能买到传统年货、文创手作,还可以参与体验非遗文化等。今年古猗园灯会也首次在印象城举行,灯会搭配集市,让不少市民都大呼仪式感十足。与此同时,商场还携手上海汽车博物馆带来新春文化限定主题汽车展,理想ONE&小鹏新能源车在现场展出。
除了文娱活动,一些商场也用满减、打折、送新春礼物等形式回馈、吸引顾客。在嘉定城区的东方商厦一楼记者看到,各金店内人气十足。顾客张女士表示,往年春节都会外出旅游,今年选择不离沪,“原本的旅游经费,正好可以为自己买一份新春礼物。”
来源:上海嘉定
新网2月1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全国景区上演“人从众”、热门餐厅动辄等位上百桌、庙会大集人潮涌动、电影票房节节高……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人们在“吃喝玩乐”消费上豪掷千金,随着一笔笔春节消费账单被晒出,全国消费市场再次上演“旺旺旺”。
餐饮消费旺
——“前方排队等位上千桌”
“今年回家过年,在商场花800多元给家里人买了衣服等礼物,200多元买了点年货,家里父母年纪也大了,就想着多给他们买点东西。自己常年不在家,还给父母分别发了2000元的红包,也算是个心意。”
在北京工作的小慧(化名)回忆着春节假期的一笔笔支出,“一到过年过节,就是花花花,钱包根本捂不住”。
回家探亲之余,小慧还有个固定项目,就是和许久未见的小伙伴聚聚。在小城的街头一起打卡新开的奶茶店,去网红店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小到十几元,大到几百元,谈及过年的餐饮花销,小慧笑言,“这叫北京挣钱家里花”。
民众旺盛的消费也带动了各地消费市场“开门红”。
图为民众选购过年饰品。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春节期间,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77.4亿元,同比(农历同期,下同)增长36.8%,较2019年增长64.1%;陕西省570家商务监测样本企业销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1.9%,较2019年同期增长29.7%。
另据美团15日发布数据,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较2019年增长超155%。聚焦到餐饮市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增长186%。
“这哪是在过节,这是在打仗!”今年春节,来自成都某火锅店的一位店长在朋友圈如是感慨。她所在的门店有71张桌子,平均每天翻台九到十轮以上,每天排队等位超过3000桌。店内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正是各地堂食餐饮消费火爆的缩影。
旅游消费旺
——景区再现“人从众”
来自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的数据显示,2月10日-1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累计超23亿人次。
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需求叠加,引爆新一轮旅行消费热潮。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7.4%,比2019年同期增长25.7%;广东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除夕至初六)增长68.4%,较2019年春节增长20.2%……
假期出行热度高涨,也带动各地旅游收入攀升。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内蒙古实现旅游收入221.22亿元,是2023年的7.63倍。
小羽(化名)就是假期出行的一份子。平时在北京工作的她,春节回到青岛老家后,就和妈妈趁着假期去威海游玩了一番。天鹅湖、布鲁维斯沉船、大相框……小羽和妈妈在威海呆了两天,逛景点,吃美食,玩得不亦乐乎。
“威海这几年成‘网红’了,景点人还挺多的。”小羽表示。由于行程较短再加上距离较近,她的这次旅行花销并不算大。“交通费用320元,住宿150元,吃饭350元,跟车出游160元……用1千多元丰富了整个假期,蛮值!”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除了热门景点和“网红城市”再现“人从众”的热度,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亦明显。携程数据显示,国内门票玩乐订单均价400元以上,较去年春节翻倍。客单价更高的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
为一碗特色美食、一场民俗秀,奔赴一座城。当年轻人爱上“年味”,今年年俗游也成为最受关注的出游主题。广东潮汕地区英歌队巡游锣鼓喧天、西安大唐不夜城重现春晚对诗名场面……在社交媒体频频刷屏。
文娱消费旺
——春节档总票房突破80亿
报道显示,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等一众春节档电影上映,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全家一起看电影”成为不少家庭的假期休闲选择。
这个假期,小羽就领着妈妈、舅妈以及表姐,去看了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看完心情很好,还能激励自己减肥,就是票价有点贵,一张票60多元,直接200多元没了,也算是给春节票房做贡献了。”她笑说。
图为观影者在购票、购买零食。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除了电影扎堆上演,各种文化演出也让人眼花缭乱,成为假期休闲的另一好去处。
据北京市文旅局消息,春节期间,全市97个剧场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248台1513场,吸引观众约31万人次,票房收入4927.5万元。按可比口径,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24.8%、25.3%、28.2%;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45.7%、41.5%、31.7%。
除了这些传统消费,KTV里吃火锅、足疗店里看电影、游戏厅里抓娃娃......多种新兴玩乐业态也在丰富着人们的假日体验。假期期间,美团休闲玩乐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190%,洗浴中心、养生按摩订单量同比增长210%,“抓娃娃”等订单量同比增长350%。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认为,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今年春节假期,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生活服务业消费向好,为全年消费市场开了好头,也彰显了内需潜力。同时,各地打造的新型消费集聚区、节庆活动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效果愈加显著,“餐饮+”“文旅+”等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2024全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升温。(完)
(中国新闻网)
大年初五海底捞一门店员工手执玫瑰迎接顾客)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春节档的餐饮人,一定是累并快乐着。2月17日晚上7点多用餐高峰期,《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万达广场时观察到,餐饮楼层依旧热闹非凡,挤满了消费的人群,火锅烤肉餐饮店内基本座无虚席。
下沉市场中,烟火气更盛。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大年三十(2月9日),还是大年初二(2月11日),位于商丘示范区的一个街道上,各类街边摆摊的小吃老板都没有选择休息,街上亦不乏消费的人群。同时商丘的餐桌订餐,无论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都相当紧俏。
2023年整个餐饮行业迎来强势回暖,全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4%,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认为,2024年餐饮行业增幅肯定会再度超过20%。而此次春节档的火爆也为全年餐饮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齐创新高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少不了的是吃喝玩乐,餐饮业在春节期间再度收获了不菲成绩。记者在走访过程中观察到,大年初五(2月14日)晚上用餐高峰期,位于商丘睢阳区的一家中原人餐厅,人声鼎沸烟火气升腾,两层的餐厅基本已无空位,据了解,春节期间如果想要其二楼包间,基本都需要提前一周预定。
春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各种消费需求集中释放,餐饮行业表现尤为突出。2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从企业层面了解到,春节期间,餐饮企业都迎来了业绩高峰期。其中海底捞2024年春节大年初一至初六累计接待顾客超950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同期增长超30%,其客流最高峰出现在2024年农历大年初五,当天海底捞全天接待顾客超180万人次。
另外两个火锅品牌巴奴毛肚火锅和呷哺呷哺同样不遑多让。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巴奴毛肚火锅全国最高翻台高达9.55次,多家门店翻台超过9.0。而在大年初五当日,巴奴多家门店突破2023年峰值。初一至初八,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等品牌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80万人次,其中,呷哺呷哺共有31家餐厅打破历年业绩记录,湊湊畅吃会员卡优惠活动创收业绩近6000万元;与美团平台联手推出的春节专属活动创下整体核销券量12.7万张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近期较火的餐饮品牌费大厨春节期间再次吸引了众多顾客排队打卡。记者从费大厨方面了解到,大年初五中午时分,费大厨北上广深门店同时段现场等位桌数超过300桌,单店全天取号数千人,平均等位时长在90分钟以上。
作为餐饮行业中重要品类,新茶饮也在龙年迎来了开门红。2月18日,记者从奈雪的茶和甜啦啦方面了解到,新春假期,奈雪的茶部分门店销售大涨600%,实现订单量环比、同比双提升;春节期间,甜啦啦全国门店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达400%,环比提升135%。
内外兼备
在餐饮业普遍取得优异成绩的过程中,旅游占据了大部分功劳。2月17日,飞猪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甲辰龙年春节成为史上最火爆的春节旅游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已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出境游也创下近4年峰值。
2023年冬天,哈尔滨火爆出圈,2024年春节仍是游客宠儿,美团数据显示,哈尔滨异地消费者的堂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30%。记者从海底捞方面了解到,哈尔滨海底捞各门店客流春节期间均大幅增长,其中位于热门景区中央大街的海底捞新一百店,初一至初六的累计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此外天津、洛阳、泉州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海底捞门店也均迎来40%以上的客流增长。
与海底捞殊途同归,呷哺呷哺在哈尔滨的销售同样火爆异常。呷哺呷哺方面表示,“其位于中央大街的3家餐厅成为南方小金豆必打卡网红店,其中一家餐厅打破历史销售记录。与此同时,上海迪士尼附近的湊湊餐厅同样受到家庭客群的欢迎,从1月20日寒假放假开始持续高峰爆满。”奈雪的茶和甜啦啦同样向记者表示,春节的旅游火爆强劲带动了新茶饮销售业绩,其中奈雪的茶春节期间销售TOP3均在热门旅游城市,甜啦啦东三省门店销量同比去年提升均超过800%。
除了外部环境向好,品牌自身也做了不少功课。像海底捞推出了不少增添年味的新品,比如在全国上架“蒸奇斗艳”花馍,在北京、三亚、哈尔滨等近20个城市上线东北经典年菜“酸菜白肉锅底”等;呷哺呷哺跨界联名了春节档爆款电影《热辣滚烫》,双方在全国800余家呷哺呷哺直营餐厅,联合推出春节限定联名套餐“热辣滚烫团圆餐”;巴奴毛肚火锅在小年前夕,推出了新升级菜品—冰鲜毛肚;甜啦啦推出了年度新品“龙麟香鲜奶茶”寓意“龙年喝龙茶”。
除此之外,下沉市场也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奈雪的茶方面表示,2023年全年其共有近50家门店总营业额超千万,遍布全国超15座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其中不乏太原、赣州等二、三线城市;春节期间奈雪的茶已开业加盟店超200家,其中呼伦贝尔、龙岩、商丘等多个下沉城市多地加盟门店单月营业额70万。
2023年餐饮行业强势回暖,全年餐饮收入达到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品类中增速最快。2024年春节档的火爆无疑为餐饮行业开了个好头。对于2024年餐饮行业的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认为,“2024年餐饮行业延续了去年开门红的佳绩,在这之中,旅游的强势回归从侧面也拉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业绩,同时叠加年夜饭对整个餐饮的拉升加持,2024年整个餐饮行业应该会实现新的突破,整体增幅肯定会超过20%。”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