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想到,传承千年的中医,今年靠奶茶强势出圈了。
全国各地的中药奶茶店如雨后春笋,有不少品牌做到百店连锁,随之崛起的还有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
受到中医熏陶的创业者们,似乎看到了一条绝对差异化的“致富路”,中药奶茶是致富路还是韭菜坑?我们一起掰扯掰扯。
治愈“脆皮”年轻人
养生茶饮再迎高速增长
一向被行业人认为“太小众,难做大”的养生茶饮,今年势头不减反增。
近日,一则“中药冰淇淋走红上海”的微博话题,让我忍不住再次观察这个赛道,我发现养生赛道的天花板又一次被掀开了。
在手工冰淇淋中加入西瓜霜、姜汁、川贝、枇杷、八仙果等原料后,做成一杯中西结合的“中药gelato”。
更戏剧化的是,冰淇淋出品后还能选加“冬虫夏草、人参”等顶料,一杯冰淇淋能同时get润喉、润肺、暖身、大补等多重功效。
很多中药饮品店还跨界卖起了中药面包,这种被称为“药食无界”的烘焙品类,每一款产品看起来都很“补”,比如麦冬吐司、枸杞原浆牛角包、茯苓榛子贝果等。
而流行了几年的养生茶饮,也开始向着更加小众的“中药奶茶”发展,今年热度持续攀升。
短视频中:吧台上一排玻璃壶,菊花、枸杞、人参、斑斓、山药等原料在玻璃壶内翻滚,配上原木的装修,或辅以中药房的场景,“内服养生”的饮品,视觉冲击力极强。
既能吸引消费者打卡,又能吸引大量投资者开店,微博热搜一波接一波,热度空前。
“XX开个方子,XX煎付汤剂、X灵记、时珍X、花田X、茶X城等品牌不胜枚举,有品牌已做到百店规模。
产品也从日常的去火、润肺,进阶为“当代腰王”、“捍胃者”等具有护肝、养胃、补肾的功能暗示性。
被喻为:“脆皮青年救赎之路”的中药奶茶,能跑出大品牌吗?我一口气逛了十几家店,却发现这个赛道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
< class="pgc-img">>线上强势出圈,店里门可罗雀
“中药奶茶”冰火两重天
我看了开在中药房附近的中药奶茶店,下午2个小时内,除了零星的几个外卖单之外,几乎没有客人。
还看了开在高人气商场的中药奶茶店,晚八点高峰期大部分门店排队时,中药奶茶店顾客寥寥,即便店员卖力邀请试饮,也少有人愿意在快乐的周末喝一杯“药味饮品”。
也有一些中药房孵化的、看起来根正苗红的品牌,规模却一直停留在几家、十几家的阶段。
而在某社交平台上,一搜就能看到大量“中药奶茶月入8万”、“半年回本”的笔记,几乎清一色都是品牌方招加盟的广告贴。
在短视频平台上,我看到了更多真实反馈,有大学生创业,3个月就亏完父母积蓄;有创业者投入30万,最后设备都卖不掉。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1-7月,养生茶、养生奶茶/咖啡等企业注册数量仅88家,可见真正大刀阔斧入局的企业并不多。
养生茶饮赛道“闭店率特别高”也成为很多财经博主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博主认为:“养生茶饮就是闹着玩儿,注多少水?加多少药?煮多久?放多久?都没有标准。”
更离谱的是,不少中药奶茶店因为营业资质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有人指出“没有配方资质却声称有治疗效果”是最大的问题。
线上的热度并没有变成线下的流量,线下线下冰火两重天。
一杯杯声称“包治百病”的中药奶茶,似乎正在把养生茶饮带偏,把本就小众的养生茶饮,带到一个更细分、更窄的路上。
< class="pgc-img">>而这个看似正火的品类,实则还有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
< class="pgc-img">>做饮品
“千万不要打中药的概念”
椿风,是国内较早做养生茶饮的品牌,门店模型和产品框架已经经过多轮迭代,目前已逐渐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其创始人胡开基认为,养生茶饮本就是茶饮中一个小众赛道,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到中药茶饮,那门店的存活更受考验。
而目前大部分中药饮品店,产品框架和门店运营或多或少都有椿风1.0门店的痕迹,胡开基告诉我,目前至少存在3大市场乱象。
1、产品存在食安风险,标准化也难以保障
以最常见的吧台煮药模式,玻璃壶内翻滚的药材和食材,拍照片很好看,拍短视频更好,但在出品上问题很大。
首先是一些药材煮30分钟、60分钟,呈现的口感差别很大,而有一些流转慢的门店,一煮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营业时间内不间断炖煮,最终“口感成迷”。
其次,当炖煮完成关电后,玻璃壶内液体的温度会逐渐下降,40~50度是一个危险温度带,极易发生变质。
商场人流量高的门店还好一些,如果是街铺,这种食安风险更大。
2、过于倚重“中药材”话题性,复购成迷
做养生饮品“千万不要打中药的概念”,这是胡开基的第二个经验。
“中药奶茶”话题感十足,阿胶、人参、虫草等曾经名贵的中药材纷纷入杯。
事实上,这些“药味”很足的话题产品,早已被椿风验证过,“复购率不高”。
早在2019年,椿风就曾凭借“人参大补水”“蜂王浆熬夜水”等产品赚足眼球,但现在已经成为菜单上的“话题性产品”,“主流产品还是围绕消食、养胃、清润等日常需求。”胡开基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奶茶宣传上功能暗示性强,实则适口性较低,有伪需求的嫌疑。
“养生茶饮本来就是一个小众赛道,如果再细化到中药茶饮,那就更窄了,消费人群更少。”
3、没有打磨出盈利的门店模型,就开始快速复制
“各家都在尝试,找可连锁化的商业模式,但其实都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也刚刚摸到一点门路”,胡开基说。
而很多养生饮品品牌,门店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打磨成熟,就在热度裹挟下快速复制,最终一地鸡毛。
目前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火热的养生茶饮项目,宣称帮加盟商选址、培训、引流,且开店只需20万,看起来非常诱人。
但真正的茶饮,做的是面向消费者的复购生意,而复购率普遍成迷的中药奶茶,更多面向的是加盟者的生意。
< class="pgc-img">>消费认知已经建立
养生茶饮等待更多“破局者”
从00后练习八段锦,到95后三伏天晒背,以及大量年轻人到新疆火焰山祛湿,新一代消费者的健康认知极高,传统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生茶饮市场规模为411.6亿元,同比增长27.3%,预计2028年将突破千亿元。
京东发布的《夏日水饮消费观察》显示:“中式养生水”人气飙升,其中薏米水、山药水增幅更是超100%。
市场增量明确,养生茶饮赛道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
市场也跑出养生茶饮椿风、荷田水铺、炖物24章等品牌,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增长之道,而中药奶茶的起势,可以说是创业者抓养生需求的又一次大面积探索。
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乱象,但同时也验证了需求和关注度。
养生茶饮这泼天的流量,还需要研发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框架,打磨出能可持续盈利、可复制的门店模型。
我们期待这个赛道有更多“破局者”出现。
024年央视315,不仅将不法企业和产品曝光,也首次揭秘奶茶背后的真相,一些著名的奶茶品牌,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些品牌有你的最爱吗?未来,你还会爱这些奶茶吗?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街头巷尾,奶茶店的灯光总是那么温暖诱人。一杯香甜的奶茶,似乎成了许多人休闲时光的最佳伴侣。然而,2024年央视315晚会上的一系列曝光,让这份美好瞬间破灭。
< class="pgc-img">>古茗,一个曾经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如今却因食材过期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人们不禁要问,那些曾经入口的甜美,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不堪的真相?而茶百道,同样因食材过期未按规定处理而被曝光,让人对其品质管理产生了严重质疑。
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亦烧仙草也牵涉其中。其芋泥新旧制作混在一起,让人对其卫生状况感到担忧。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西瓜块是否过期,竟然需要店员亲自品尝来判断,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漠视。
面对这一系列令人痛心的曝光,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奶茶品牌,究竟还值不值得我们的信任?我们曾经深爱的奶茶,难道只是一个个美丽的谎言?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品牌的失范行为,就全盘否定整个奶茶行业。但这次央视315晚会的曝光,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相,有权利选择安全、卫生的饮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奶茶品牌能够真正做到诚信经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饮品。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奶茶消费,共同维护自身权益。
在现今的社会,奶茶已然成为了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最爱。无论是早晨匆忙上课的路上,还是午后悠闲的时光,亦或是夜晚熬夜学习的陪伴,总能看到他们手中捧着一杯奶茶。那么,为什么大中小学生都如此喜欢喝奶茶呢?
第一,奶茶的口感丰富多变,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鲜、独特的风味。
从传统的珍珠奶茶,到各种新颖的口味,如水果茶、奶盖茶、宇治抹茶等,奶茶的种类繁多,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种多样性使得奶茶成为了年轻人表达个性和品味的一种方式。
第二,奶茶的消费场景多元化,适合各种场合和时间段。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一杯奶茶可以成为短暂休息时的慰藉,也可以是朋友间交流时的媒介。在寒冷的冬天,热奶茶可以带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天,冰奶茶则能带来清凉。这种适应性使得奶茶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三,奶茶的文化属性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随着韩流、日流等亚洲文化的流行,奶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被赋予了时尚、潮流的标签。许多年轻人将喝奶茶视为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社交的一种方式。在奶茶店里,他们可以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享受片刻的轻松和愉悦。
大中小学生喜欢喝奶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口感、消费场景到文化属性,奶茶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过度饮用奶茶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如糖分过高、影响消化等。因此,在享受奶茶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饮用。
< class="pgc-img">>面对央视315与上海消保委的点名,我们如何看待奶茶消费?
近日,央视315晚会和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继对一些知名奶茶品牌如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古茗、茶颜悦色等进行了点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消费者热议。这些品牌的部分门店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或服务质量不达标而被曝光,让许多热爱奶茶的消费者产生了疑虑:我们还要不要喝奶茶呢?
< class="pgc-img">>面对这一问题,网友和消费者普遍认为应该理性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确实,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规模多大、品牌多响,都难以保证所有门店都完美无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是否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加强了内部监管。
< class="pgc-img">>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权益不容侵犯。
当发现所购买的奶茶或茶饮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消费选择,支持那些真正重视食品安全、注重服务质量的品牌。
< class="pgc-img">>当然,我们不必因为个别门店的问题而全盘否定整个奶茶行业。
许多奶茶品牌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企业的失范行为,就否定整个行业的努力和贡献。
面对央视315和上海消保委的点名,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既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看到奶茶行业的积极面,支持那些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奶茶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美味的奶茶。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主要用于文章的配图,与文章的内容无关。如果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京报讯(记者王子扬)“秋天第一杯奶茶”给喜茶、奈雪的茶、甜啦啦、益禾堂等品牌带来销量增长。立秋当日有门店单日营业额增长超300%,还有品牌当日营业额近4800万元。
今年立秋,甜啦啦部分门店单日营业额增长超300%。据甜啦啦线上运营中心负责人陈玉柱介绍,为确保当天顾客体验,甜啦啦通过调整配送时长、非必要外卖门店不置休、首推热销爆品、团单提前约定配送时间等方式做好爆单应对机制。
奈雪的茶方面表示,立秋当天仅半日,奈雪的茶饮品销量涨幅超200%,全国门店外卖订单同比增长超300%,多地门店爆单,一些门店刚开业待做订单就超过400单。
与前一日相比,立秋当天喜茶部分门店销量增长超600%,部分门店提前增加了人员和原料储备。喜茶深圳湾生态园店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店出单机基本没停过,下午高峰的时候有400杯饮品等待制作。”
益禾堂数据显示,立秋当天其全国门店营业额近48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6%。超36.4%的门店实现营业额过万,部分单店营业额突破5.6万元,出杯量超4100杯,同比增长418%;外卖渠道获得近100万笔订单,营业额超2400万元。
编辑 郭铁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