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大司空,一个在国企建筑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司机。关注我,让姐带你一起玩转建筑行业,领略不同的风景。
都说搞工程的能挣大钱,就连包工地食堂的也不例外,今天大司空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人家夫妻两个,如何在工地开食堂,一年稳赚50万。
1
有个领导舅舅是关键
坐标:内蒙古中部一个小县城,常驻人口不足5万。工地位于城外三十公里的山区,是一个水库项目。
主角:二柱和花花,两个不起眼的夫妻,都说别人家夫妻都有夫妻相,他俩一点都没有。
二柱憨憨的,话不多,年纪轻轻有点秃头,别人和他开玩笑,怎么也不急不恼。
花花,心眼多,嘴快,和她说话想占点便宜,那是没门;但是人贼精明,每次我们来工地检查,他都会从他的超市拿来好多零食,水果,每人屋里放一盘。
花花之前在工地当过一段时间的保洁,由于都是女生,大司空和她就住在一起,一来二去就比较熟。
由于二柱的舅舅是公司领导,这个水库项目的食堂就承包给他俩了。项目部距离县城比较远,所以他俩还附带着开了一间小超市,买点烟酒、纸巾等常用的生活用品。
前两天我们一行在这里检查工作,但是被隔离在酒店。
花花就有事没事给打大司空电话,聊起今年食堂的经营情况,在一再追问下,想不到,他俩一年挣了将近50万。
< class="pgc-img">柱子的食堂,标准化模式
>2
食堂收入算账
一开始花花还不说,在大司空的一再追问下,帮她算了个账,这收益不一般。
(1)先说说收入吧,工地从3月中旬陆续进场开工,进行土方作业,在高峰期有将近300多人,11月中旬工人陆续撤离,全年将近7个月,平均按照200人计算,每天每人20元的伙食费标准。
工人吃饭收入:200人×20元/天×7月×30天=84万元。
(2)项目部和监理人员也在他俩这里吃饭,偶尔还要进行招待,大约有3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的30元,全年将近8个月。
技术人员吃饭收入:30人×30元/天×8月*30天=21.6万元。
(3)项目部全年招待35次,其中端午和中秋全员聚大餐,每次杀羊2只。
招待费全部收入在7万左右。
食堂全部收入为:84万+21.6万+7万=112.6万。
但是看花花给我发过来的账簿,这妮子肯定少写了一部分的收入。
3
食堂成本算账
(1)固定成本支出:
水费:由于是项目部打的机井,水费不要钱。
电费:8950元,项目部单独给食堂安的电表,单独计费。
场地租赁费:食堂为项目部按照标准化所建,80多平米,租赁给二柱他俩,按照300元/㎡租赁,总共2.4万元。
桌椅板凳租赁费:60套,每套收100元,总共6000元。
(2)人员工资:二柱自己就是主厨,所以雇了两个帮厨,一个打扫卫生洗碗的,花花看管超市。
帮厨李胜:8000元/月,工作6个月,计4.8万;
帮厨刘大嘴:5500元/月,工作8个月,计4.4万元;
清洁王春华:5500元/月,工作8个月,计4.4万。
给领导送礼:4万。(大司空只想,呵呵)
(3)调料,油盐,酱醋,4万。
(4)米,面,菜,肉:
按照花花的说法,他们能挣钱的地方,就在米面蔬菜的盈利上。
经过他们拢账,米面菜全年的支出也就50万元左右。
刚一开始,我也表示极度怀疑,经过她详细的解释,大司空明白了。
她们食堂早餐一般都是小米粥,包子,油条,馒头,鸡蛋,成本在3元以内。
午餐一般是一荤两素,每个人成本控制在5元。晚餐同午餐标准,每个人成本控制在5元。
想要把成本控制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花花他俩有自己的诀窍。
那就是:食堂所用的猪肉、羊肉、鸡蛋、蔬菜全部从附近村民手里低价采购。
综上所述,全年食堂的开支成本总计:0.89+2.4+0.6+4.8+4.4+4.4+4+4+50=75.5万元。
则利润就是:112.6万元-75.5万元=37万元。
还有超市,超市主要买点白酒,啤酒,烟,零食,纸等生活常用物品,这一年也没少买。
超市的账没有太详细的,花花也是说了大概,卖出去将近60多万的货,利润也就在10万左右。
如此算来,这夫妻俩这一年,挣了47万元,羡煞旁人了。
< class="pgc-img">二柱的食堂支出计算,收入这小子少算了
>4
干啥都要会经营
花花说,他俩为什么能把蔬菜,肉的成本压下来,关键就是在于经营。
二柱在年初进场之后,就去附近村里转悠,联系了好几家村民,让他们种不同的蔬菜,并签了包收购协议,提前约定收购的单价和数量。
这样有些村民种白菜,有些村民种萝卜,西红柿,还有一家村民专门为二柱的食堂养了一百多只蛋鸡,只为食堂供应鸡蛋。
不得不说,这夫妻俩还是很有想法的。
同时由于在野外,远离县城,疫情也对工地的冲击较小,工地也没有出现停工和封控,食堂因此得以全年经营。
但开食堂也是很累的,二柱起早贪黑的忙碌,平时早上4点起床,上午8点多还要去村里采购食材,平均一周还要去县城采购一次米面,晚上收拾完已经八点多。要是项目部有招待的时候,二柱还要陪到深夜。
用花花的口头禅来说,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
听花花这么一说,一年挣将近50万,大司空心都有点痒痒了,要不咱们也包一间食堂?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拜托大家,写文不易,别忘了顺手点赞、转发、收藏鼓励,手留余香。
<>2月28日19点,解放西路上一家串串火锅店内,入座率超八成。记者 黄亚苹 摄
在一份由餐饮老板内参发布的餐饮报告中,火锅占据了餐饮业总营业额的22%,同时也成为了正餐品类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品类。作为火锅的延伸,串串火锅从原始的街头档口店走进购物中心,以餐厅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然而,面对“遍地开花”的开店态势,不少串串火锅店也在门店装修、完善小食副线、丰富食材搭配等方面下起了功夫,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
■记者 黄亚苹
【变化】延伸产品线弥补淡季营业额
2月28日晚8点,尽管晚餐高峰时期已过,但在长沙解放西路上的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店内,入座率仍超过八成。“湖南人爱辣不喜麻,所以我们在锅底里加了一点醪槽降低麻感,您觉得口味如何?”该店一名忙着加汤底的服务员问。
一名曾多次到店就餐的消费者表示,店铺的主打菜是小郡肝、掌中宝、鸡皮等川派火锅店不提供的商品,“可供选择的菜品有40-50种,哪怕是一串牛肉,都有搭配了泡椒、折耳根、菠萝等食材的产品。”
除增加特色单品外,不少店铺还将四川直供的小吃、饮料作为卖点。
在签签向上世纪金源店内,记者看到,唯怡豆奶、豌杂面、现炸酥肉等被列入了推荐栏。该品牌招商经理徐先生提到,消费者可选择火锅、冷锅两种吃法,“我们增加了凉粉、主食等小碗特色菜,不仅丰富了产品结构,还能弥补火锅到了夏天淡季的营业额。”
串串火锅在长沙市场不断创新,消费者对市场的关注度也开始升温。3月2日,记者以“串串香”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指数进行搜索,发现该关键词在湖南地区的搜索指数在进入2017年后显著上升,数值一度达到173,与2013年5月的32相比,已增长440%。
【市场】投资低,中小创业者入局
与潮汕牛肉火锅、海鲜火锅不同,串串火锅以人均消费60元的“亲民价”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
“性价比高的餐厅才能成为同事聚会的首选。”火锅爱好者黄小姐告诉记者,尽管人均消费不高,不少商家还会在开业或店庆时通过“免单”、“量腿长”、“王者荣耀段位打折”等方式吸引食客。
对消费者而言,俭奢由人的消费模式给予选择空间。而对于商家而言,相较于动辄投资40万-50万的传统火锅,投资数万元的串串火锅,无疑是创业者心中回报较高的“小本买卖”。
“加盟一个120平方米的店铺启动资金大概在15万元。但一个土豆你可以串成6串卖,我们这行毛利润都超过50%,开店后回本周期也不会超过一年。”唐记煌串串香招商经理朱先生说,加盟后,锅底和蘸料由品牌方统一供给,加盟商只需将菜品洗净、串好,整个过程不需要专业厨师操作,“不存在技术门槛。”
此外,湖南省餐饮协会会长刘国初在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食物切割成极小份后用竹签串好由消费者自行挑选,串串火锅食材的多样搭配能变化出多种特色产品,“而6毛6、8毛8一串的结算方式,给予了消费者在价格和食材选择上的空间。”
【问题】口味单一、外来品牌入局
一份由美团点评联合餐饮老板内参发布的《2017年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指出,随着店铺的逐渐增多,火锅店铺也呈现出存量高、阵亡率高的特点,已在许多地区呈现负增长态势。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尽管优惠活动能吸引其进店消费,可成为某家店的忠实顾客似乎有点难。95后杨小姐就直言,串串火锅店味道大同小异,“吃了一年多也没觉得哪家很有特色,吃饭时还是会优先选择团购折扣更大的店铺。”
“小区外的串串火锅店年后就没开门了,老板贴出了停业告示。”家住北辰三角洲的汪先生表示,这家蜀锦香厕所串串还上过长沙一美食公众号的推荐栏目,没想到开业不到一年就关门了。
“串串火锅作为四川特色进入湖南,对传统火锅造成一定压力。但这也倒逼原有商家做出经营调整,相互配合才能锦上添花。”刘国初认为,连锁品牌在加快拓店速度的同时,更应该坚持该品类的市场定位,从供应链源头严把食材关。
如何才能打响知名度?朱先生则表示,加盟商在店铺选址时就该遵循“人流为王”的法则,人流量大才能带来更高的消费转化率,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
记者手记
“花样频出”还要增加核心竞争力
在不缺吃货的长沙,同样不缺引爆市场的单品。从辣阿婆、不了锅等曾经锅底只卖10元的平价火锅,到九宫格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等外来品种,再到满足“懒癌患者”需求的自热方便火锅,消费方式不断更新的同时,火锅品类的客单价也在不断上涨。
目前,串串火锅的主要卖点在价格亲民,食材自选,但如何保证这些“赤裸裸”食材的新鲜口感、如何创新食材搭配方式,成为小规模门店的发展瓶颈。
犹记得2015年的小板凳火锅潮,仅短短一年,各种跟风出现的宽板凳、小板凳、老板凳等品牌席卷全国后又快速倒闭,被戏谑为“火锅泡沫”。若想避免关店潮,就要在扩大价格优势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发掘更大的消费热点,这无疑要在完善供货渠道、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先做足功夫。
>< class="pgc-img">>几年以来,全国火锅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新开的火锅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也让不少火锅企业逐步走上了转型的道路,这是餐饮市场激烈的竞争现状所导致的一种必然趋势。
不少企业家认为,火锅行业已进入群雄割据的混战时代,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要在个性和细分上谋划新出路。
十五年前,重庆小伙王贻达放弃众人羡慕的公务员,离开了家乡,出发去北京。开始了长时间的北漂生活,在此期间他非常怀念家乡的味道。在这里他吃过很多家火锅,尽管味道不被自己看好,但每家生意还是异常火爆。这让王贻达心里逐渐有了一些想法:火锅店真的那么容易挣钱?王贻达从小就爱研究火锅,来北京一直没吃到正宗的重庆火锅,对于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来说,确实有些不能接受。因为在北京吃不到口味正宗的重庆火锅,王贻达决定自己开一家正宗重庆风味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跟姐姐商量后,王贻达从选址方案中确定了一个店面,门店很窄,约三米,需要穿过一个二十八米的过道才能进去,虽然过程很麻烦,但在王贻达姐弟看来,这是重庆的洞子火锅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租下这个地方后,王贻达立刻按照装修重庆当地火锅店的感觉,采用独特的重庆火锅元素:石桌子、木板凳、宽板凳、大铁锅、九宫格、全牛油……,第一家店230多平,投资60多万,于2006年4月29日正式开业。取名为“宽板凳老灶火锅”,起初他的想法也比较简单,仅仅是想让在北京的重庆人能吃上地道的家乡味道。
< class="pgc-img">>但是第一家店的经营并没有很顺利,第一个月就亏损了6万元,这让王贻达突然很是疑惑,之前去别的火锅店吃火锅一个个都生意火爆,为什么自己却不行呢?此后他逐步开始了解北京的餐饮市场,并向朋友学习了一些经营方面的知识,却依然没有挽回亏损的局势。在2008年的某个晚上,营业额甚至只有寥寥几百元。
但是王贻达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2011年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一年,随着微博的兴起,不少觉得宽板凳火锅口味好的网友都在微博上称赞,火锅店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明星都来品尝,更是引来了巨大的流量。这一年的年末,王贻达已经开了三家门店。到了2014年,宽板凳火锅的门店已达20余家。
< class="pgc-img">>但是这时候王贻达和宽板凳火锅却迎来了发展瓶颈。原来有人比他们更早地抢注了宽板凳的商标,这也意味着一旦王贻达继续使用原名将会构成侵权。
王贻达一度为此很烦恼,但他很快就明白眼下最要紧的是转型升级,不然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15年,“宽板凳”正式更名为“井格”,更名井格后,王贻达合理利用了手中的资源,通过明星朋友的宣传影响力迅速让老顾客知道了“井格”的更名,最大程度减少了同名企业的恶性竞争对“井格”的影响,挽回了可能会“流失” 的顾客。同时,他也开始在微信上构建社群,让井格定位的消费人群能够真正认识井格。“井格要带着大家一起相聚,一起玩,而不仅仅是营销推广,这也是微信等新兴社交平台出现后的一种企业营销的进化,要与消费者做朋友,不仅喜欢我们的产品,更要认同我们的理念,这样未来我们如果做新的餐饮品牌,理念是一致的,消费群体也直接有了。”王贻达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 class="pgc-img">>其实在这个时候,井格火锅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品牌意识,还有如下问题:
1.企业定位不够精准,对于消费者画像、环境定位、服务务定位、产品定位等认知模糊,无法集中全部公司优势资源形成品牌竞争力;
2.连锁人才复制输出系统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需要, 导致门店服务品质、 出品速度下降,人员稳定性与招聘面临极大挑战。
3.薪酬绩效激励机制不健全,岗位职责与流程不清晰,导致人员效率不高,员工激励没有发挥出价值,团队人员士气不高。
带着这些问题,王贻达带领团队走进了逸马,并制定了全套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调研分析,明确消费者画像、消费需求、产品偏好、服务及环境等偏好,为门店服务产品、环境升级提供了准确参考依据;明确门店营销认识求点,借助自身媒体及明星资源加强品牌传播,扩大品牌在顾客心中的辨识度和认可度。
通过内部讲师培养和标准化课件制作,将以往经验型培养方式升级知识与技能型训练方式,通过门店PK的方式来推行督导训练系统,短时间内顾客的满意度大夫妇提升,同时项目成果也落地的很到位。
导入逸马“双轨”模式,通过“四欣会”、“反省会”等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并运用在日常工作之中,大大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人员士气和工作战斗力。
同时,对于门店的扩张这一方面,井格火锅采用了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
一、直营
直营,就是指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这种以一个品牌为主导,在各地投资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直营模式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吞并、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直营可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但直营对企业资产依赖较重,需要充足的资金供应量,所以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一般井格会在北京、上海这些对品牌提升有帮助的区域去建直营店。
二、托管加盟
托管加盟的好处是用一些盈利去解决直营门店快速扩张的资金问题,但托管加盟对区域营运体系的要求较高,如果一个区域整个营运体系没搭建好,就很难实现快速拓展。井格现在只在京津冀,上海、华东,重庆这几个区域通过托管加盟进行扩张。
三、特许加盟
特许加盟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特许权,并给予人员训练、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加盟的好处是快速扩张,弊端是管理力度不够,会出现一些诸如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影响品牌方的声誉。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井格在进行特许加盟时,会着重把控几个点;
1.共同的价值观
要求加盟商认可公司文化,服从公司的管理规范。
2.帮助加盟商经营好门店
在盈利上:给加盟商留出更多的盈利空间,将整个供应链的价格调整得和直营门店一致。
在营运上:要求加盟商将井格的所有标准化进行落地实施,使之在运营管理上正规化。
在督导把控上:运用强大的督导系统,定时定点对加盟商门店进行督导。
在扩张的过程中,井格摒弃了多数餐饮品牌大规模扩展的形式,井格采用的是重点加盟商裂变的形式,这样方便管理,运营管理相对更轻松。
< class="pgc-img">>在火锅店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火锅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快脚步。井格老灶火锅现阶段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放开加盟后,计划在未来将“井格”拓展至100家门店。
但王贻达同时也表示,扩张的速度一定是根据自身的运营能力来定的,加盟这一种商业模式本身是很先进的,它的好和不好取决于品牌方的决心和信念以及对速度的把握上。
“我并不觉得一年放出几百家加盟店最外面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是需要配合内部的运营能力去做。我评估了一下我们整体的运营能力,目前一年只能支撑20家,再多就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了,这个事不能盲目去做,一个品牌做大做强的前提一定是做久。”
在王贻达看来,做加盟的目的是为了把品牌做得更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在加盟的管理方式上,井格选择了托管的模式。
也就是说加盟商可以只是单纯地参与投资,运营管理上还是由井格方面来做,这样更能保证品牌的形象不受影响。
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王贻达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企业把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但我觉得产品只是一个根本。”在他眼中,思维和系统是成就企业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企业的思维,说白了就是老板的思维。时代变幻的速度很快,新的东西,新的知识迭代更新的也很快,老板的思维能否跟上时代,跟上前沿的发展、转变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系统方面,整个企业组织架构、整个团队的搭建、整个大系统的打造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量级以后,与同行竞争拼得最多的就是系统。 建系统没有捷径,只能靠企业一步一步地去搭建。在王贻达看来,未来有好的系统,好的团队的企业,它会发展得比其他企业更好更快更稳。
更多连锁相关请继续关注或私聊逸马连锁学堂,有需要的欢迎咨询私聊我们。连锁学堂永远是您的企业最值得信赖的连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