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就是如此飞快,让我们淡忘,遗忘,抹掉了记忆,甚至发生过的证据。
然而在北京有这么一个地方,只许80后进入,曾经遗忘的一切,在这里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80后上学了
< class="pgc-img">>还记得2009年末,我上班了,开始涉足美食圈,因为要做内容专题,我一个门外汉,就跟着前辈大量摄取北京的特色餐饮店,分门别类,老生常谈地捋着那年开始火起来的“主题餐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建外SOHO的巨鲸肚黑暗餐厅,地安门的便便满堂便所主题餐厅,大经厂西巷的昔巷怀旧主题餐厅,东南四环的红色经典主题餐厅,如火如荼的武侠主题餐厅风波庄,如今仅剩下石景山一家,平心而论,我觉得还挺好吃的,前几年公司楼下,中关村南三街那家,我们同事经常去吃。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大力丸是糯米丸子,按人头儿上,九阳神功就是羊肉和金针菇……震耳欲聋死学死用的武侠服务员们,经常让我们笑得无可奈何,教一是一,绝没有二。
< class="pgc-img">>奇迹般存留至今的,活化石一般不可理解的,是西单西西友谊酒店8层的木马童话黑暗餐厅,或许那个年代的消费水平没到,或许是众多死在沙滩上的主题餐厅教育了这个市场,或许如今人们猎奇心理,以及寻求新奇感受的需求加大,同时配合日渐鼓鼓的钱包,黑暗餐厅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黑色“曙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另外一个更加奇迹的主题餐厅非8号苑莫属。那一年,北京惊现一家只有80后才能进入的餐厅,任何没有80年代出生的身份证的人不可以进到餐厅里吃饭。我当时就想,这店是不想混了么,还是太想混了,就挣这10年人的钱,其他的人给钱还不要,真新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9年过去了,这些年我收藏过的店,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去处,因为我的时间和怠惰,都先于我的脚步消逝在世间,甚至都没有留下痕迹,连名字我都记不得了,更不用说小众的主题餐厅。它的消亡代表着食客需求,人们吃饭无外乎几种,约会、家人朋友聚会、解馋、管饱、谈事儿、约友……而主题餐厅往往是一次性消费,猎奇过后了解了,就得了。多数就餐需求都不会去稀奇古怪的主题餐厅。
< class="pgc-img">>然而8号苑就是这么奇迹般的存在。
< class="pgc-img">>2010年5月,西单灵境胡同往东的新建胡同甲8号,8号苑第一家开业了。记得我冬天的白天去参观的时候,墙外还画着学校的彩色壁画,店面有些杂乱,光线暗淡,寒冷,我实在想象不出它能有永不消失的青春。
< class="pgc-img">>这张照片是我在2010年12月24号中午拿破手机拍的,9年来从未见过天日,算是全网首发,这就是第一家店的外墙。
< class="pgc-img">>不记得是哪一年,西单店关门了,在附近的一个小街面上重张的店改成了没有老师给上课带着疯的普通餐厅,不管男女老幼全能来,吃的和曾经一样,超级好吃的凉面,有点儿辣,超级好吃的糖饼和懒龙,吃完还想打包。
< class="pgc-img">>掉了瓷儿的把儿缸子,小绿花儿的搪瓷碗儿,试管里放的是各种味道的饮料,筷子的封套都做成了中华绘图铅笔2B的样子,店里的承重柱子也让巨大个儿的铅笔环抱,餐巾纸的包装是英汉词典,小房间的门牌写的是校花宿舍,屋里的餐桌是上下铺,点菜单叫随堂测试,点菜就是做题,有连线题和选择题,还有加试问答题,如果你答对了,就可以获得超好吃的灭火器一份,就是冰沙,很解辣。
< class="pgc-img">>如果你觉得这儿够好玩儿了,那我劝你不要这么想。
压轴的总是最重要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社会的更迭,也是伴随着语言变化的,我不能说它是进化或者发展,因为那是褒义词,肯定了变化的正方向,而我,总希望什么都一成不变,或者两者并行,不要遗忘,也好。
你是不是也会不经意地想起一个词汇,是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当自己成为大人后就很难再听见了呢?
你是否还记得请假的同义词是歇工,开支就是发工资,汗衫或者布外套叫汗褟儿,那个年代不知道有交通管制,只有解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然而就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以及北京比细胞新陈代谢还快的餐饮市场中,有一个地方8年来不曾改变,那就是2010年9月开业的8号苑德胜门店,一朵常年盛开的奇葩。
2018年8月31号晚,也就是上一篇写过的鼓楼西剧场,那天我们的重头戏其实是去8号苑圆梦,咖啡馆只是找个地方候场而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们从鼓楼西大街骑车过来,还没到上课时间,门口的学生都排上了队跃跃欲试,从没见过上学时候这么积极过。
8点到了,上一节课的学生陆续离场,教室内的值日生迅速打扫课堂。我就趁着两节课间的时间进去拍了几张难得的空镜,而且没有人阻拦我,特别够意思。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个地方仅每天晚上开课,可以算是夜校了吧,一天两节课,一般一节课俩小时,第一节正经点儿,时间短,想玩儿嗨的选第二节联欢会,8点开始,估计能到11点。
想要上课,您直接来是不可能的,这儿可没您的位子,您得至少提前一礼拜打电话约课。然后上课前班长会在门口给大家签到,告诉你坐在哪一桌,桌上都有语文、数学、生物等的名字,对号入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教室里处处细节,完全还原小时候的样子,黑板上头有国旗,旁边有流动红旗,元素周期表,眼保健操的海报,教室后头还有个黑板,上头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椅子还是那会儿黄色条纹儿的绿钢管椅。
< class="pgc-img">>墙上贴着93年的下午大概四点半,北京电视台雯雯主持的《熊猫俱乐部》播过的动画片《刺猬索尼克历险记》,以及我最喜欢的《怪博士与机器娃娃》,许多年后,很多人都会问我你的昵称“则卷小雨”是什么意思,能问出这句话的人要不就是七几年,播这个的时候他们已经没兴趣,要不就是九几年的,播的时候他们还不记事儿,再之后电视台就不让播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讲桌里坐着一个扎小辫儿的男的,一脸北京小爷挂相儿,小时候估计挺乖的,是蔫儿坏那种,戴帽子的帅哥是班长,袁老师说上课,他说起立。仨活宝一看就是特爷们儿的家伙,平时可以满嘴跑火车,从饭碗聊到外星人的京片子,真有事儿绝对仗义,可以为朋友拔创,打架不要命。嗯,我就喜欢这样的。
< class="pgc-img">>那个年代的墙一定不能是一个色儿的,一定要刷墙围子。到2002年我家从平房搬楼房,买房子的时候,我特别诧异特别惊愕,三姑父居然问我爸,墙围子刷什么色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菜单依旧是随堂测试的卷子,铅笔橡皮放在特破的铁皮铅笔盒里。俩爱演的姐们儿开始装蒜,还原做不出来题,传小条儿的瞬间。
< class="pgc-img">>实际上,黑衣裳的姑娘如今已是英语全无敌,单位扛把子的,白衣裳的姑娘已是法语快无敌,工作多年还要勤奋上课出国深造,拿着相机的姑娘,已经把学过的所有英语都还给了老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什么呢,冰柜里的饮品自取,真正的摩奇、北冰洋、我最爱喝的喜乐、瓷瓶酸奶、健力宝……串串儿从过道儿自己上楼取。
< class="pgc-img">>味道还不错,只是奉劝你,要吃饭赶紧的,一会儿你可就吃不了了,当然也别吃多,多了一会儿容易笑呛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袁老师本名袁宝,真真正正的活宝,2011年还上过《快乐大本营》。只要他一上场,甭管什么话从他嘴里一过滤,就能乐喷你。而且内容特别与时俱进,什么当下最热的话题,最新鲜的词儿,都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 class="pgc-img">>我觉得要是风波庄能有这样的灵魂人物,不死学死用,也能火到现在。
< class="pgc-img">>班长开始放PPT了,开始放音乐了,袁老师组织大家有奖问答,抢答,以及学生可以上前头唱K,哪句话说不对付了,袁老师就拿着特真的假大砍刀要上去抡人,所幸被班长拦住了。
< class="pgc-img">>袁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呐,那小舞步跳得倍儿有范儿。
全班同学坐着袁老师驾驶的时光机,仿佛真的回到了小时候,原来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乃至声音,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迹和元素。
< class="pgc-img">>班里的北京孩子特别多,哪怕完全陌生,互相怼,互相岔也毫无障碍,有着共同生活背景的一群孩子,现在都已为人父母,可回到这个环境,又都学生气附体。
< class="pgc-img">>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家兜儿里都不像小时候家里那么缺钱,我们缺少的却都用钱买不回来。拆了的家,拆了的学校,我们只能在自己营造的假象里放肆地纯情,卑微地怀旧。
< class="pgc-img">>夜,沉寂了。
笑声回荡过后,落下的竟是无穷的寂寥,与对逝去年华的扼腕叹息。
< class="pgc-img">>图文:独立摄影师、自由撰稿人、资深媒体人@那敢情好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岁月荏苒、年龄渐长,怀旧慢慢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一种情结。不只是小时候的零食,一个搪瓷杯、一张老照片,以及记忆中的那碗疙瘩汤...都能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引领我们重温逝去的时光。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几家怀旧主题餐厅,带大家一起寻找旧时光里的味道!
1、街坊1906民国主题餐厅
这是一家以民国风为主题的餐厅,店家都是以民国的菜品为特色的。推开大门满满的民国style扑面而来,那赶脚绝壁是穿越了。老街巷,电影院,美发店,商店,说书场,再加上服务员全是民国时期打扮别走一番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菜品都是店家根据根据方时民国时期挖掘出来的。整个菜品都是南菜北做,适合我们山东的小伙伴们的口味,菜品分量适中,价钱中等,适合朋之间聚会,也适合家人生日聚餐。
上菜是有花轿和服务员一起配合念诗,十分喜庆热闹(⊙o⊙)哦……
< class="pgc-img">>菜品夜生活色香味俱全,别有一番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小广寒电影艺术餐厅
电影元素是这家店的一大卖点,是原先的小广寒电影院改的餐厅,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它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主体是电影博物馆,公益对外开放,第二个主体是主题文化餐厅,作为支撑博物馆发展的经济基础。
< class="pgc-img">>打开木色泛红的大门,遵循着地面上1904的光阴迈入其中,像是换了一个天地。随处可见的电影放映机、纯手工的厚重砖墙、吱呀作响的木制楼梯、痕迹斑驳的唱片盒子……岁月的味道扑面而来。
< class="pgc-img">>每个包间各有千秋,因聚会主题不同,可以预定不同风格,定军山主题的包间可以边就餐边观看胶片电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红酒鹅肝配奇异果粒,鹅肝一点都不腻,搭配水果,非常好吃,分子胶囊,说是养颜圣品,女孩子吃起来会很优雅。芒果跟山楂,入口即化,肋排肥瘦相间,肉质细腻,颜值高,味道也很赞,只是价格有点小贵,
< class="pgc-img">>不过吃起来就不管这些了,中西结合的风格,牛排口味很赞,店员推荐的分子胶囊据钱袋子充裕些的话,还是很推荐过去的。
3、葫芦康辣椒炒肉民国主题餐厅
餐厅内也是民国的设计风格,菜品以鲁菜风格为主,多是山东地区的家常菜,砂锅豆腐:口感很嫩,入口即化,味蕾大大的满足,辣椒炒肉:黑猪肉,肉质紧实,肥瘦相间,油而不腻,配有软软的薄饼,卷着辣椒炒肉再加点炒合菜,一口下去大大的满足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拾光记忆怀旧餐厅
拾光记忆也是一家以怀旧为主题的餐厅,装修比较复古,毗邻浓厚书卷味的大学城,在周边的餐厅中独树一帜。店里的特色菜品有:钢管跳舞鸡,花千骨,面包诱惑,芝士焗虾,鲈鱼来了,烈焰煤球,黑椒牛肉披萨,麻辣小龙虾等,每一款都很有特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5、建大火车餐厅
在建筑大学新校区东门进入,步行不远就可以看到火车餐厅,东风5610号绿皮火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型蒸汽机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远远望去便可看见连接昨天、明天的建大站牌,巨大的火车头静静地停在铁轨上,没有人能说得出它曾经跑过全国多少省市,搬运过什么货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它把各地的美食带来了,肉夹馍、鸭血粉丝、伍子蛋花饼、芙蓉饼、过桥米线、黄焖鸡、重庆小面......让学生们获得了不一样的就餐体验。
6、青年印象主题餐厅
店内到处充满了怀旧的气息,从毛主席语录,到搪瓷缸,再到自行车把,甚至还有地上的跳格子,很怀旧,每个房间也有一套主题,非常用心,主打胶东菜,海鲜拼盘份量超大,螃蟹味道鲜美!还有记忆中的炒面!团购性价比很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小编为您盘点的这些餐厅,有没有喜欢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