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曾代言了立顿茶。
< class="pgc-img">>从联合利华的巨舰下车,我们所熟悉立顿茶包将漂向何方?
全球份额第一的“立顿茶帝国”即将走到尽头了?
前段时间,立顿母公司联合利华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在对旗下茶业务进行审查和评估后,联合利华决定“保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茶业务,以及在即饮茶合资企业中的合伙权益”。
换句话说,除了以上提及的茶业务,“未被点名保留的”的部分,将在2021年底完成剥离。
从联合利华的巨舰下车,我们所熟悉立顿茶包将漂向何方?立顿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也在剥离名单之内,这对饮茶大国的万千茶企而言,又意味着怎样的危险与机遇?一时间,业内对此议论纷纷。
联合利华旗下茶业务
立顿茶凉了吗?
有消息称,此番即将被剥离的茶业务,在过去一年里为其贡献了20亿欧元的收入,占到联合利华整个茶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二。
这种“忍痛割肉”的行为实则早有端倪。早前市场就有传言称联合利华考虑出售自己的传统茶业务,虽然品牌第一时间作出了否认,但其发言人指出,“发达市场中红茶的增长已经放缓,但我们致力于扭转这一局面,同时还将这些品牌扩展到草本茶和其他正在增长的细分市场中”。
如今茶有了不一样的定义。/ unsplash
在国内电商平台上搜索茶包产品,按照销量排行,前几位的分别是冻干柠檬片、荷叶冬瓜茶、金桔百香果茶、菊花枸杞决明子茶。大概翻过两屏后,立顿红茶才露出了身影——它依然是红茶茶包,甚至所有真正意义上“内含茶叶”茶包品类中的销冠,可人们爱喝的茶,早已不仅限于茶叶本身了。
变凉的是红茶市场,承载了世界颇大一部分红茶产量的立顿只是被拖拽着,无奈地走上了下坡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茶业务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潜力”,据报道,联合利华CEO在最近的一次业绩会议上这样说到。趋利的商人也已做出了选择。
格拉斯哥的立顿杂货店,那是财富开始的地方。
自1890年踏足茶行业起,立顿的每一举每一动都具有颠覆性。
它首次推出了更适合家庭购买的小分量茶,推广使用起来更便捷的茶包,让原来仅贵族享用的红茶,进入下沉市场,来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它打着“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的口号,在当时的斯里兰卡大量购入土地,有意营造“所有茶均来自自己的茶园”这一值得信赖的形象,还让泰米尔妇女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茶叶的包装上。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来总结,立顿就是做了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事儿。
立顿早期广告
正因如此,立顿茶成立第二年便能在美国设厂,第三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能够卖出100万包茶。其创始人托马斯·立顿亦凭借这一产业,从贫民窟小孩成长为著名企业家,被英女王授予爵位,冠以“世界红茶之王”美名。
立顿爵士的传记作者写道:“是他第一次真正将茶做成了一个统一的品牌,无论何时何地,你买到的都是同样的茶。并且立顿的价格要便宜一半,这对其他茶企不亚于一次暴击。”
后再联手联合利华和百事,立顿长期稳坐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王座。只是,当规则全变的社交媒体时代袭来,再稳的红茶王座也未免要颠上一颠。
《时代》封面上的立顿爵士。/ wiki
抹茶借助日式生活美学,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与“红遍全网”的一抹绿色;果茶、花茶,致力于让白开水变换出各式清新味道,深得人心。
据相关媒体报道,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茶市场规模在2018年价值521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816亿美元。“从类别来看,目前红茶拥有最大市场,但在未来,水果茶、草茶以及其他新茶种有望获得更快的增速。”
红茶,原来是做主要输出的,要不然也无法用一杯醇熟的发酵味道惊艳了英国皇室。再看社交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茶产品,柠檬红茶、珍珠奶茶,红茶如今干的都是打辅助的活。
喝立顿茶的人都去哪儿了?
“你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全世界就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而立顿每年销售的茶叶净重量相当于约1.4万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
2005年,立顿红茶的销售额突破了28亿美元,新华社记者跟立顿红茶消费者科学部主任曼迪·奥斯本探讨了品牌成功的秘籍。
茶叶是农产品,即便是进入了工业时代,自土地生长而出的植物也受气候、日晒、雨水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地区生产的茶叶,可能每年的味道呈现都不一样。立顿保证品质的“黄牌法宝”就在于它的拼配技术。
茶厂是立顿版图的根据地。/ 图虫创意
先于全球化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基地和茶厂,让立顿能够选用来自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多地的茶叶,在位于英国的拼配中心打造出固定的口感和味道,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年四季中的哪个月份,立顿消费者都能喝到永远一致的立顿红茶。
奥斯本还介绍,“立顿每年要拿出占销售额0.7%的资金来研究顾客的需求”。这涉及到饮茶习惯、流行趋势、对茶叶颜色、味道、包装形式的不同喜好等。基于这些信息,立顿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相当于“定制”的产品——在美国上市即饮的冰茶,在中国推出了绿茶、茉莉花茶。
除了用产品讨好用户,立顿还深谙锁定目标人群的营销之道。
大当家立顿爵士算得上营销行业的祖师爷,他还没开始卖茶的时候,就曾在格拉斯哥的小镇搞出过不少大新闻,什么“上街遛猪”,强调自家培根够新鲜;在巨型芝士里藏金币做噱头的。
上街遛猪的营销大师立顿
立顿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话题度,也多少是他亲自“跨界”到美洲杯帆船比赛中,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最棒的失败者”而赚来的。
立顿戴着游艇帽的照片又被印在了茶包装上,食品历史学家Judith Krall-Russo说,“女人都想和他合影,正如她们对猫王的迷恋一般。”
立顿爵士亲自代言的立顿茶。
到今天已经130岁的立顿茶,用前几十年将茶变成一件人人可及的商品,而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它都将目光对准了年轻用户。
说起立顿,人们都会想起它最为经典的黄色包装,它似乎在告诉消费者,打开这盒茶,你将开启明亮而快乐的生活。
以中国为例。《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曾刊登过一篇关于立顿的报道。当年的“潮人”70后说,“不上班的周末,还能干些什么呢?就是音乐和立顿茶”。在70后才女徐静蕾导演的作品《杜拉拉升职记》中,立顿茶也是办公室中的C位。
这部电影的广告植入曾备受诟病。/《杜拉拉升职记》
找彭于晏、金城武、吴磊代言,突破次元壁牵手李泽言和Line Friends,再到最近和年轻的原创服装品牌联名,赞助网综,立顿不断在刷新着自己百年企业的形象。
可即便是在如此大力地铺排下,知乎上仍有网友发问:听说立顿销量厉害,为什么身边都没人喝立顿?
或许正如歌中所唱的,“一代人终将老去”,没有人永远年轻。立顿是年轻人进入饮品世界的一块敲门砖,黄牌红茶包或许正是他们最初接触茶味的基础款,成本还很低。
一入茶门深似海,师父领进门后,年龄渐长的人逐渐放开了立顿的手,他们有可能转身投入了小罐茶的怀抱。
将目标客户定位在年轻圈层的立顿,注定不可能拥有持续的用户粘度。永远一致的茶滋味,可爱的价格,以及有强针对性的营销方式,这些原本都是它优势的特点,正在让立顿丢掉一大批用户。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老去的人不喝立顿了,还站在茶饮门外的年轻人,他们如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王嘉尔在节目里喝了立顿茶又怎样呢?迷妹们的冰箱里有快乐水,楼下全是奶茶店,手机上app一搜,再远的网红咖啡店都可以全城送了。
入华三十年而已,
立顿未来还是中国茶企的噩梦吗?
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火了,立顿也连发了几条和三十有关的微博,“在线等:第一次三十岁,怎么样看起来才像很有经验的样子?”
想来1992年入华,立顿在中国市场也接近30年了。
三十年前,中国人多还是直接用热水冲泡茶叶饮用。电视里的老干部,人手一个搪瓷杯,茶叶就随意地漂浮在缸里,喝一口,落满嘴的茶叶,习惯不太良好的人,还总喜欢“呸呸呸”几声把茶叶吐回进杯里。
横空出现的立顿茶包指向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立顿在影片中的植入。
茶包方便又便宜,立顿背靠联合利华的身份也让它的产品看起来更干净和安全。这正是新一代茶客所追求的,初初进入中国市场的立顿,一下和本地茶品牌传统、上年纪的形象划开了界限。
甚至,有人指出1986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的联合利华,在1992年才推出立顿,是看重了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零售市场革命性发展。立顿的渗透,与沃尔玛、家乐福、711等品牌几乎是同步的。
把握住时机与品牌方向后,立顿在本地建立起自己复杂的业务系统,采购、研发、生产、品控一步到位。5年后,立顿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2005年,联合利华投资5000万,在合肥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厂”。成本再一次大幅度降低的立顿,更成为了一个“本地”品牌。
传统的饮茶方式,和年轻人是有距离感的。/ 图虫创意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茶业界都流传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七万茶企不如一个立顿。”
据统计,我国从事茶叶种植的茶农8000万人,加工、销售茶的企业足有7万多家。截至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增长至261.6万吨,产值高达2157.3亿元。
可这些茶企的品牌营销,一直沿用着按品类、地域的逻辑来进行。比如说我们知道大红袍很出名,却从来没听过哪个牌子的大红袍特别好。甚至中国前100的茶企加起来,总量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
市场上充斥着的大量茶企,他们不仅销量差不多,品牌风格差不多,讲的文化套路一致,连茶叶的包装或线下店的装修风格十分相像。
近几年爆发的奶茶经济,虽然跟传统茶企业的风格完全不同,但这批吸引年轻人的奶茶店,也开始出现了过分同质化的现象,整个市场趋于疲态。
奶茶店的创意也都十分一致。/ 图虫创意
雪球网作者曾分析,2014年起,虽然中国即饮茶的零售量有所下降,这或许正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变得成熟,相较于低价,他们开始注重配方、茶的品种和产地。中国人的饮茶消费在由重量向重质进行转型”。
前段时间正和岛新年论坛在广州举行,江南春亦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市场进入了深度存量竞争时代,整个头部企业依旧迅猛向前,真正优秀的公司才会展示出更好的才华。”
未来,20岁-45岁若干亿主流中产,会更愿意为有品位、有氛围、有场景的东西消费,江南春总结他们是“爱美、爱玩、爱健康”。
无论是立顿,还是本土茶企,接下来就看谁能将这些概念落地了。
< class="pgc-img">>立顿下一步往哪儿走?联合利华中国有说法了,小食代
江南春:中产阶级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自己
小茶叶变成大品牌 探访英国立顿红茶研发基地,新华网
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打造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华夏经纬网
一袋红茶年销超10亿欧元 立顿凭什么纵横中国,第一财经
The tea tycoon who was 'the world's best loser',BBC
立顿或被抛弃,小罐茶都要仰止的品牌何以至此?,快消
The Secrets to Lipton Tea’s China Market Success,Casey W. Xiao-Morris
< class="pgc-img">>?作者 | 门纪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
这句魔性广告语曾让香飘飘迅速出圈,成为家喻户晓的杯装奶茶品牌。然而,在新式茶饮兴起、消费者消费习惯更迭等因素影响之下,香飘飘的盈利能力陷入困境之中。
2017年11月,香飘飘冲刺IPO成功,成为“中国奶茶第一股”,市值一度逼近140亿元。如今,香飘飘市值仅57亿元,较巅峰期蒸发近60%。
近日,香飘飘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自2024年2月7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总金额在2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本次增持不设置价格区间。
3月5日,香飘飘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公司后续的经营思路、如何提升冲泡业务和即饮板块的销售的增长、终端网点开拓计划以及2024年费用投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
家族企业“放权”
2004年的一天,40岁的浙江湖州商人蒋建琪在街头看到一家门前排着队的奶茶店,认为这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一系列筹备工作后,香飘飘诞生了。
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香飘飘一举成为国民奶茶的代表品牌。那句“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的广告语也深入人心。
2017年,香飘飘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奶茶行业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作为国内主要的冲泡奶茶经营企业,香飘飘2012年至2022年连续11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香飘飘家族化气息浓厚。自上市以来总经理一直由蒋建琪担任。截至2023年9月30日,蒋建琪、蒋建斌、陆家华与蒋晓莹等个人合计持有香飘飘75.59%股份,蒋建琪与陆家华另外还通过杭州志周合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6.08%的股份。
其中,蒋建琪与陆家华为夫妻关系,蒋建琪与蒋建斌为兄弟关系,蒋晓莹系蒋建琪与陆家华之女。
2023年底,香飘飘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蒋建琪将以每股13.43元的价格,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公司总经理杨冬云转让其持有的2053.73万股股份,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据公告,权益变动的目的是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激励公司核心管理人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创始人蒋建琪辞去总经理职务,引入职业经理人,是香飘飘加速去家族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香飘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利好。”
杨冬云生于1971年,曾历任广州宝洁公司项目经理、大区域经理、品类总监;黛安芬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总经理;易达集团亚太区副总裁并兼中国区总经理、日本区总裁;速8酒店高级副总裁;白象食品集团执行总裁/副总裁、董事,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冬云上任第二天,香飘飘股价一度上涨10%。
香飘飘表示,新任总裁将会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董事长会倾注更多精力在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
对于未来的经营思路,公司仍然会继续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新总裁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推进各项策略更加有效地落实,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双轮驱动“加速”
香飘飘主营业务为奶茶饮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分为冲泡与即饮两大产品板块,主要产品为“香飘飘”品牌奶茶(固体+液体)、“MECO蜜谷”品牌果汁茶和“兰芳园”品牌即饮产品。
公司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固体+液体)、四川省成都市(固体+液体)、天津市(固体+液体)以及广东省江门市(液体)。
2023年4月,即饮销售团队初步实现独立运作,鉴于冲泡和即饮的客户群体差异,此举有利于即饮产品爆款的打造。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营收及净利润规模均有边际好转,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加29.31%;净利润348.39万元,同比增长104.64%。其中,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5.74%;即饮类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37.68%。
然而,产品销量增长之下,香飘飘的成本也急剧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达20.60亿元,同比增长22.56%,高于公司营业收入。
巨大的销售费用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公司的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5.75亿元,同比增长46.59%。其中,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2.09亿元,同比增长101.89%。
再叠加本来就不算突出的销售毛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香飘飘的销售净利率仅为0.16%。赚钱效应不容乐观。
对于如何提升冲泡业务的增长?香飘飘表示,产品的与时俱进,持续推进年轻化、健康化升级。持续推进渠道下沉。随着冲泡产品不断地升级迭代及渠道深耕,也有望给一、二线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在已有泛冲泡类产品取得的积极反馈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更多积极的探测。
对于如何提升即饮板块的销售增长?香飘飘表示,产品品类方面,积极创新,持续探索产品品类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拓宽即饮产品赛道,丰富产品储备,夯实基础。加强即饮渠道建设,持续提升即饮渠道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适时、适量进行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扩大品牌影响力。
费用投放规划方面,香飘飘表示,2024年,预计冲泡业务仍然以“修复”为主基调,费用投放保持稳健;即饮业务的费用投放将维持一定的力度,与此同时,努力提升费用投放的精准有效性。总体上,公司会保证收入、费用、利润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新茶饮混战
香飘飘的故事,既是一段辉煌历程的回顾,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风云变幻中不断探寻生存之道的缩影。
作为杯装奶茶领域的龙头,香飘飘自上市开盘,股价从16元/股一路狂飙到36元/股,8个交易日累计最高涨幅就超过125%。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香飘飘大放光彩之时,一系列冲泡奶茶品牌随之冒出,例如周董代言的优乐美、香约奶茶、立顿奶茶等等。
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升级的来临,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军。奶茶消费已经由过去“从超市买奶茶喝”的单一购买行为,转变为“将奶茶店作为休闲娱乐、网点打卡,赋予社交属性”的体验式消费。
在香飘飘大本营浙江,也成为茶饮新品牌抢滩战的主阵地。2008年,王霄锟夫妇在成都温江二中附近经营着一家夫妻店,注册了“茶百道”商标。同时期,浙江中部逐渐跑出一家“古茗”的品牌,一西一东,两者开始崭露头角。如今,茶百道、古茗均已逼近万店目标。
2024年伊始,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纷纷竞跑上市,以备足“粮草”,新茶饮行业中场战事悄然打响争。
生意如战场,成功需要智慧和勇气。香飘飘的确在产品创新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香飘飘还是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在新秀辈出的新茶饮混战中,昔日的“国民奶茶”能否成功翻身,尚待观察。
本文源自览富财经网
顿被出售,消息已坐实。
据了解,近期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正式宣布将其全球茶业务Ekaterra以45亿欧元(约327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PE巨头CVC资本,其中包括立顿等34个品牌。
曾经在茶饮市场,一直流传着“7万家茶企比不上一家立顿”的说法。而今立顿被贱卖,茶叶市场变天,难免令人唏嘘:
昔日的“世界红茶之王”,为什么没人爱喝了?
在被出售之前,立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袋泡茶界的老大。
1809年,立顿在英国问世,品牌名取自创始人汤姆斯·立顿。89年之后,英国女王授予创始人爵位,立顿红茶也获得“世界红茶之王”称号。
到了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只用5年就成为我国茶叶市场的头部品牌,占有国内袋泡茶市场6成以上份额。
图片来源:pexels
“你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全球就有1252杯立顿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这个夸张的说法,便是从那时流传开来。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立顿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工厂,经营超过200个产品,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到了2016年,立顿的全球销售额比中国近7万茶企的出口总额加一起,还要再高出一倍。
虽然从数据上看,立顿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立顿的隐疾已开始显现。
从2014年至2019年,立顿在全球的销量减少约8%,这意味着立顿已失去增长动力、优势不再。问题出在哪?
根本原因是立顿品牌的老化,与市场新需求脱轨。
首先,立顿产品种类单一,其主打黄牌精选红茶,长时间以茶末作为主要产品形态,且新产品研发速度慢。
从营销上来看,虽然立顿占据了很大的中国市场份额,也赢得了本土消费者的信赖,但在重视营销的新市场环境下,一意孤行的立顿的存在感一直较低。包装也缺乏新意,一直保留传统的黄色包装,没有新元素的加入。
此外,产品质量不过关这个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立顿的好感。
2012年4月,立顿曾被曝出使用中欧双重标准,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农残重金属严重超标。这个丑闻,对任何一家茶饮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立顿的品牌形象顿时大打折扣。
近年来,随着全球茶叶市场消费增长放缓,袋泡茶新消费趋势出现,新式茶饮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行业内新品不断涌现。
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的立顿,成功培育了中国袋泡茶市场,也收割了几波代际消费群体,但却没能及时革新,导致其传统市场份额一路下跌,逐渐被本土袋泡茶品牌替代。
立顿的失宠背后,袋泡茶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毋庸置疑,袋泡茶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饮茶文化盛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袋泡茶由于具有携带便捷、方便冲泡等优点,受到不同消费群体的喜爱。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在电商经济的带动下,2020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高达128.7亿,增长155.9%。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CBN Data《2020天猫茶行业消费趋势报告》中也表明,一二线高消费人群已经成为茶产品的消费主力军,近半数的女性倾向于线上购买茶叶产品,95后也开始爱上了喝茶。
随着消费者对袋泡茶原料、口味需求的提升,新式茶饮应运而生,为袋泡茶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新式茶饮主打年轻茶饮品牌,以新消费者为主要消费群体,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新口味”“新食材”“新视角”。
与以往饮茶不同的是,除了解决冲饮痛点,新式茶饮更注重饮茶的口感和体验,这意味着中国袋泡茶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更强调口味的多元化。如水果茶、花草茶、功能茶等多种类型茶包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选择。
据艾媒咨询数据,在众多袋泡茶产品中,年轻消费群体对水果茶的喜爱度最高,销量多次位列天猫袋泡茶第一。
在研发制作方面,新式茶饮更注重原材料的品质。立顿袋泡茶里装的是经压碎、撕碎、揉卷之后的茶粉末,而在新式茶饮文化影响下,我国袋泡茶往往装的是原叶茶。
图片来源:BASAO淘宝旗舰店
撕开一个三角泡袋,里面有茶叶原叶,或加果干,或加花草,或由几种不同茶叶拼配而成,茶包的茶叶和其他“辅料”都肉眼可见,消费者对原材料的品质有目共睹。
在场景体验方面,新式茶饮更在意喝茶的仪式感。以往提到袋泡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便捷性,而如今新式茶饮的“新视角”下袋泡茶也有了仪式感。
当前,我国很多袋泡茶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产品进行宣传,通过邀请知名代言人、品牌联动等形式,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让喝袋泡茶变成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情。
也就是说,年轻人依然爱袋泡茶,但也越来越有所讲究了。
茶饮市场十分广阔,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各有所长,割据赛道。
为了创造新的消费点,袋泡茶商家在产品的定位和功能、产品包装、消费场景等方向不断探索,袋泡茶市场已有多匹潜在“黑马”亮相。
比如,2013年成立的CHALI茶里,一直紧追立顿扩张的步伐。CHALI茶里入行之初,就在茶叶选取、产品定位与研发、渠道构建等多个维度上严格作出品牌计划,并开辟了线上线下、B端C端等多个“战场”。
而主打“注重体验、环境友好”的中国福建袋泡茶品牌BASAO,在设计上别出心裁。茶包采用了00%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玉米纤维材质,标签上的字由可食用的大豆油墨印成,健康无害。
图片来源:BASAO淘宝旗舰店
值得一提的是,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以及蜜雪冰城等奶茶品牌,也增加了袋泡茶业务。
因其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加持,在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一问世便受到了欢迎,当前已成为不少袋泡茶消费者的“心头好”。
近几年来,创新茶饮“冷泡茶”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热水泡茶的认知,为消费者带来了多种选择。从热茶到凉茶,老品牌也有新产品。
张一元、同仁堂、胡庆余等本土老字号也推出多种口味的冷泡茶产品。这些老字号的袋泡茶更具功能性,如桑葚枸杞茶、红豆薏仁茶等养生功能茶,与其他品牌的袋泡茶具有一定区分度。
图片来源:张一元淘宝旗舰店
据统计,全球袋泡茶在茶品类消费总额的平均占比为23.5%,而我国仅有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说明我国的袋泡茶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具备想象力,而其中能够孵化出的品牌、购买力,也值得期待。
未来,谁会成为袋泡茶行业的真正黑马,仍有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