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暗访多了,我落下了每到一家酒店(餐馆)就想挑点毛病、提点建议的“职业习惯”。近段时间在上海,我在几家社会餐馆用餐,席中观察服务员的服务点滴,一边在思考服务提升的问题。
社会餐馆是相对于星级酒店的餐厅而言的,因其价格相对低廉、菜品比较有特色而广受食客亲睐。但是,因为餐馆管理者认识不足、服务人员流动频繁、同时缺乏有效的培训和督导系统,导致其服务与星级酒店相比差了一大截。
举几个细节分析:
细节一:服务员转转盘
上菜一:服务员端菜进入包间后,左手持菜盘,右手转动餐桌转盘,寻找合适的空位,全然不顾尚有客人正在夹菜,餐桌转盘转动,客人的菜还没夹好,筷随碗动,夹也不是,不夹也不是,弄得很尴尬。
细节二:菜盘把酒杯茶杯撞倒
上菜二:服务员将菜盘放在餐桌转盘之后,心中只记着要将此菜转到主人和主宾的面前,而没有考虑到有些菜盘突出在餐桌转盘外面,转盘转动时,一不小心就把靠近餐桌转盘的酒杯、茶杯等用具碰倒在桌上,酒水泼了一桌。
细节三:倒茶洒到客人手机上
倒茶:服务员倒茶时,不注意观察客人茶杯附近的物件,只顾倒茶水,而一些茶水顺着茶壶壶嘴流下来,把放在茶杯旁边的手机、小本子等物件弄湿。
笔者有一次在上海闵行区一家酒楼用餐,将手机放在餐桌上茶杯旁边。
服务员殷勤倒茶时,顺便给我的手机也倒了几滴茶水,我的手机从来没得到如此“礼遇”,“喝”了一小口茶,造成电路板瞬间短路而“休克”,最后只好送手机医院“长期住院”了。
< class="pgc-img">>细节四:上完菜就不管包间客人了
包间服务:包间服务员只顾传菜,当客人点的菜传完时就不管客人了,而此时,用餐的客人常会有许多餐间服务需求,如续茶水、用餐巾纸、加酒、换骨碟等。只有当客人高声叫唤时,服务员才进包间帮助客人。
以上所举的几个片段问题,是在许多社会餐馆中常见的服务细节问题,似乎不应该发生,因为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服务。这些问题很小,对客人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至多是心里有些不快罢了。但是服务水平、服务档次就因此很明显的看了出来。
其实这些细节服务,要提高也不复杂,只要管理者稍加培训引导、多点现场督导,服务员多用点心,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
在细节一和细节二中,只要服务员在转动餐桌转盘时注意观察一下是否有客人在夹菜、转盘周围是否有靠得较近的酒杯茶杯,然后再慢慢转动,就可以了。
细节三、细节四中,也是只要稍加观察就能发现问题所在的。
但是,为什么服务员面对眼前显而易见的细节却如同视而不见,屡犯低级错误?又如何纠正这种情况呢?
归纳起来,涉及到四个方面——培训、观察、督导、用心。
- 培训:
管理者对服务员培训没到位,包括没有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不对、培训效果不佳,导致服务员基本功不过关。解决服务质量问题,培训员工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措施。培训的内容包括服务基本技能、服务操作流程、服务心态。
至于培训方式,宜采用现场培训、四步培训法(讲解→示范→实习→巩固)。
- 观察:
服务员的现场观察能力太低,没有掌握餐饮服务中的关键点,因此发现不了客人的服务需求。服务是否关注到细节,关键在于服务人员的现场观察。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是识别客人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是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此,服务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观察什么?观察客人的消费过程,观察员工的服务过程,观察管理者的管理过程。
< class="pgc-img">>- 督导:
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没有对服务员的服务工作进步督导,特别是现场督导,致使服务员的服务漏洞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督”是督促、检查,“导”是引导、示范。没有督导,培训就落不到实处。
这是管理者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程序和规则,用来规范基层管理者的现场督导工作,务必使一些服务细节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 用心:
指服务员和餐馆管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心不在服务状态,再多的技能培训都不管用。用什么“心”?一切以服务好客人为目标的心,从方便客人的角度思考和提供服务的心。
用心,是一种日常培训、督导熏陶和长期实践历练的结果,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对客人的真诚关注和体贴服务。
提升细节服务水平,从团队建设的角度来讲,是“培训”;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来讲,是“观察”;从管理制度的角度来讲,是“督导”;从对客服务的本质来讲,是“用心”。
归根结底是“用心”。服务得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服务员(包括管理人员)是否“用心”在做事,只要用心了,技能都不是问题。
><>为餐厅的管理者,品尝接触最多的就是员工了,而与员工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及时的掌握门店,更能让团队保持紧密的关系。
但刚开始接触餐饮管理的老板,可能对管理并未了解透彻,从而出现一些管理的误区,这里总结了5小点,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 class="pgc-img">>1、以惩罚为管理手段
很多人都认为罚款之后,他们会因为害怕罚款而承担一定的责任,其实这只是管理者的想当然。罚款,却是能够避免员工下次再犯错,但同时也让员工心生怨恨。
从而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状态,甚至有些员工抱着无所谓的状态,反正罚都罚了,事情也都已经发生了,你还能把我怎么着,大不了就是换个工作,根本不把教训放在心上。
这种心态影响的不仅仅是工作状态,还会传染给身边的其它的员工,致使餐厅陷入一种懒散愤怒的状态,这样的餐厅还有谁敢进店消费。
< class="pgc-img">>2、一起干活,只动口
店长若啥事儿都亲力亲为,那还要员工干什么,再说了还会让员工失去锻炼的机会。因此很多管理者在和员工一起干活儿时,只动口不动手。
这样的店长看上去很有威信,但在员工的眼里却是个耍嘴皮子的家伙,店长则很难得到员工的信任,遇事就更不敢担当了。
虽说店长动手干活儿,有些员工会不自觉的站在旁边观看,但若是不动手则得不到员工的信任,整天朝暮相处的,一起干活要有,但不限于动口。
< class="pgc-img">>3、和员工走得近
一位好的管理者,应当有公私分明的态度。可以和员工走得近,但仅仅是生活中,与工作还是应当要区分开。
不能让员工错认为,我与店长关系好,有啥小错误可以得到原谅,不等于其他的员工;这样让其他的员工都会认为,这都是巴结店长的效果。
公私分明,不论是对店长还是员工,都是应当要做注意的,工作就是工作,要一丝不苟,而生活中如何交流都不会影响到工作,这是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 class="pgc-img">>4、员工害怕管理者
管理者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让每个员工都尊重你、依赖你、团结你,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保证工作效率。
但却不是大呼小叫的,强迫员工工作,让员工的心中留下害怕你的阴影,这样不是在树立威信,而是强迫。
< class="pgc-img">>5、自己做不到要别人做
管理者在制定分数与标准上,要以自身的能力标准为基础,若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去要求别人做到呢?
这样只会让员工更加的反感你,若想让员工接受你的制度标准,首先就得以身作则,这样才不会让员工反感、不屑你。
><>< class="pgc-img">>019年03月15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295】篇
有标准,才能做的更好
——张大宽
又到一年315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了,每年的315,都有一个主题。
就像每次你做营销活动,都要有个主题一样。
今年的主题是啥,你知道不?
别查了,我告诉你,这样最快。
今年的主题叫做“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一次主题。
信用、诚信的主题,在这些年间,总共出现了5次
2002年节日主题为:共筑诚信,我们在行动。
2012年主题为:共筑诚信,有你有我。
2015年主题为:消费在阳光下。
2017年主题是: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
2019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这是很直接的诚信,信用主题,当然,315中出现的问题,本质都是因为诚信或信用导致的。换句话来说,这个“节日”就是因不诚信而生的。
如果做生意的都能做到童叟无欺,不吭不骗,也就不需要这个节日了。
也不知道今晚会公布那些不诚信的商家,会有哪些人被顾客们抛弃。
诚信,一直是个问题
诚信,其实一直是个社会问题。
按说,经济越发达,整体的诚信度就应该越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发达,但总觉得诚信这个问题,好像并没好多少。
你看前天爆出来的成都七中食堂“猪食”事件,连祖国的花朵们都不放过。
昨天的文章,说做到正常的店,就赚钱。恪守承诺,诚信经营,这本身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不知有多少店,连这个正常都做不到。
为了眼前的那点经济利益,不惜坑蒙顾客,以次充好,尤其在餐饮这个入口的行当上,竟然敢做出那样的事情来,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而那一小撮无良商家的不诚信、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也让那些坚守信用的商家极其无奈。
更让顾客们不知道如何决策,无法放心消费。
就像老人跌倒了,到底扶还是不扶。
< class="pgc-img">>被原谅容易,难的是再次信任
平常出现的客诉行为,或者说顾客认为商家的不诚信行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观的,是故意的,不惜铤而走险坑害顾客以获取眼前利益的。
而另一种,则是费主观、非故意的,大多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某些随机因素导致的。
但不管是哪一种,实质上都是因为商家的问题,导致了顾客权益受损。
对于那些主观坑人的店,说真的,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存活下去了,只有对这种行为严惩,才能以儆效尤。
而对于非主观出现的错误,只要态度诚恳,还是值得原谅的。
毕竟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都是人服务人,人无完人,哪有人不犯错的,我猜也没人苛求谁一辈子不犯一次错误的。
但我想说的是,在大多数时候,被原谅并不难,难的是再次被信任。
比如说,中午顾客在您家点了一份外卖,假设是米粉吧。因为中午饭口太忙了,打包的时候只打包了汤,把米粉漏掉了。
顾客收到之后,只有一碗汤,没有了米粉,随后打电话过来,你也诚恳道歉了,并免费为顾客补上了米线。
顾客那边也表示忙中出错能理解,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影响,可能就是这个顾客以后不会再到你这里来了。
这看似听合理的“对不起,没关系”的背后,意味着你无法给出顾客确定性,是他不敢再次信任你了。
再琢磨琢磨平时,你遇到的一些事情,比如说给你送菜的供应商,因为车辆故障,或者疏忽大意,来迟了,少送东西了,影响了你当天的生意。
你可能也不会歇斯底里的让他赔偿,但大概率,这个“不靠谱”的印象就埋在你心里了。
他诚恳的道歉了,你也原谅他了,但还是选择换了供应商,因为你无法接受这不确定带来的损失。
所以说,原谅容易,但在此被信任则很难。
稀缺的是信任,更稀缺的重建信任的能力
顾客现在不缺选择,满大街都是开饭店的,他们有着大把的选择,而选择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信任。
信你了,价格高一点也没关系,不信你,就算免费也怕有坑。
信任是越来越稀缺了,所以一定要珍惜你和顾客之间来之不易的信任。
狼来了的故事从小听着长大的,最后孩子被狼吃了,不就是因为大家虽然原谅了他,但不再信任了吗?
但谁也难免犯错,(故意的犯错不在讨论范围内,比如七中的猪食),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不失误,不做错事。
既然犯错难免,如何在犯错之后,道歉之后重建信任,这个能力,是比建立初次信任更为稀缺的,也是你更需要具备的能力。
< class="pgc-img">>如何练就危机应对的技能
应对危机,重建信任,可能在有些人觉得,这是需要很久才能历练出的能力。
就像有人说,一个有能力的老板,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行。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通过快速的学习而掌握的。
可能你会觉得我吹牛,如果这么简单,为啥那么多公司的危机应对,客诉应对做的那么烂?
我觉得,这些要分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他们的初衷,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另一个方面,就是是否掌握了这套“标准”的方法。
试想一下,如果把危机应对拆解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一个个的步骤。
只需要你按步骤去处理,告诉你怎么做,不需要你有那么高的悟性,岂不是大多数人都能掌握了?
所以,我将餐饮遇到客诉的处理方法,拆解成了5个步骤,只需要你按步骤去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诉对你的影响。
将这五步记住,背过,遇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12345,按步骤做就成。
如果你能将整个流程都做好,甚至还会让这个“意见很大”的顾客,成为你的铁杆粉丝,成为你的口碑宣传员。
今天是315,借这个机会,我把这套方法推荐给你,同时还附赠给你39个餐饮客诉服务处理的案例,有思路,有方法,有案例。
如果你恰好需要,点击下方连接,进入专栏即可订购。
餐饮客诉应对指南
最后,315,不是这一天,维护好你和顾客的关系,是你从开店那天起,始终要坚持的,把你的顾客照顾好,才有赚钱的条件。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