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是个好东西,
12块钱一份贵么?
在陕西汉中一家串串店,
女子掀翻火锅,
并向老板娘叫嚣,
“我要让你从汉中消失”。
双方对此事各有各的说法,
女子说半包纸巾要2块钱,
还骂她; 老板娘说法呢?
嫌12块钱一份的鲜脑花贵, 不愿买单。
< class="pgc-img">>“吃瓜有风险,站队需谨慎”,
谁对谁错自有公论。
但是,说到火锅,
有一个现象你注意到了吗?
潮汕不养牛,就算养,养的也都是水牛,
为什么那儿的黄牛火锅那么盛行,
甚至还成为“中华名小吃”呢?
正所谓“最富是潮商”,
你看看李嘉诚、马化腾等一个个潮汕首富就知道,
潮汕人做生意, 真的藏着东方犹太人的智慧。
< class="pgc-img">>他们怎么在没有牛的地方,
做好牛肉火锅的呢?
第一,鲜牛肉成亮点。
头部潮汕火锅甚至先建立养殖场再开店,
从养殖场到吃到肉,6个小时满足你;
第二,平民化价格。
不装修,少服务,竭尽所能压成本,
为的就是让你用最少的钱吃最好的肉;
期看点:
1、全国牛肉火锅TOP 10出炉
2、牛肉火锅正在加速洗牌
3、牛肉火锅的3个趋势
第 1122 期
文 | 张冬 亚飞
全国牛肉火锅TOP10出炉
近年来,国内牛肉火锅市场不断成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626亿元,已成为仅次于川渝火锅的第二大品类。
目前,牛肉火锅已衍生出潮汕牛肉火锅、贵州黄牛肉火锅、牛杂火锅/煲、牛腩火锅、日式和牛火锅等多种细分品类,深受消费者欢迎。
火锅餐见数据研究院根据门店数、好评率、口碑、公域平台曝光量等多个维度,得出各牛肉火锅品牌的“餐见指数”,并按照指数大小评选出“中国牛肉火锅影响力排行榜TOP10”,如图。
从该榜单可以发现,牛肉火锅TOP10呈现出三大特点。
>>牛肉火锅百花齐放
在大众印象中,一提到牛肉火锅,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锅,但实际上,潮汕派中门店数量超百家的品牌极少,很多只是50家甚至更少的区域性品牌。
反而是牛腩、牛杂、牛排、牛肉涮烤一体,甚至日式和牛火锅,已经悄然跑出多个细分品类的头部,在牛肉火锅赛道中疯狂掘金。
TOP10中,潮汕牛肉火锅有两家上榜,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八合里和排名第三的左庭右院。牛腩火锅也有两家,分别是下江腩(第二)和三不牛腩(第六)。
此外,主打涮烤一体的潮牛道、日式火锅一绪和牛寿喜烧、牛排火锅爸爸炒料和叉图、牛杂火锅古乐牛香、牛骨火锅锅房破店·暴走牛骨,也都榜上有名。
>>牛肉火锅正在“去潮汕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八合里牛肉火锅曾用名是“八合里海记潮汕牛肉火锅”,改名后,“海记”和“潮汕”都不见了踪影。
左庭右院则虽然主打潮汕牛肉,但并未在品牌名中做体现,而是以“鲜牛肉”代替。
此外,一些后起之秀,如重庆的庖丁家牛肆,虽与潮汕牛肉火锅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以“鲜牛肉”、“贵州黄牛肉”、“水煮牛排”为卖点,在西南地区闯出了一番天地。
>>“牛肉火锅+”愈演愈烈
牛肉火锅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开始跨界做加法,西式的煎烤牛排、日式和牛肉、海鲜类产品、麻辣锅底等都在被借鉴。
豆捞坊推出了牛油麻辣锅底、牛人李推出了包含牛油、菌汤、麻辣牛杂的三味锅,打破了潮汕牛肉火锅传统的骨汤涮肉吃法,吸引了许多爱吃辣的消费者。
▲豆捞坊骨汤+牛油麻辣锅底
牛肉火锅现状分析
>>牛肉涨价,行业加速洗牌
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2021年,我国国内牛肉市场价呈上涨趋势,已从1月份的38.61元/斤增长至12月的38.9元/斤。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2年3月,国内牛肉市场价已经涨至39元/斤。
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牛肉均价也不断上涨,已从2021年1月的15.06元/斤增长至2021年12月的19.94元/斤。
国产及进口牛肉的涨价,加剧了牛肉火锅赛道的洗牌,竞争越发激烈,这从榜单TOP10中五花八门的细分品类也可见一斑。
>>消费需求多元化
随着火锅市场各种品类的层出不穷,顾客对牛肉火锅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一些牛肉火锅店开始上新牛杂锅、牛骨锅、老坛酸菜锅等。
一些餐厅为了满足高端客群,则主打和牛锅、牛肉海鲜锅等,像一绪和牛寿喜烧,客单价达到195元;德天肥牛海鲜火锅,则达到156元。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顾客认知的原因,一些牛肉火锅店则直接在招牌上拿下“牛肉”二字,以其他品类替代,在下沉市场也过得风生水起,像下江腩牛腩火锅、叉图牛排火锅,下沉市场门店数均占到70%以上。
>>地域优势凸显
市场的乱斗和洗牌,使得诸神归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火锅人逐渐建立文化自信,开始深挖地域优势。
像牛一份耙牛肉、牛好牛卤味牛肉火锅、内当家豆花牛肉、牛点点牛四川特色豆花牛肉,主打卤味牛肉、豆花牛肉,借的就是川渝地域之力;
像贵州黄牛肉火锅、牛缘村贵州黄牛肉火锅,打的是贵州牛优势;
再如藏牦牛火锅、三牦记·很牛的牦牛肉,则是主打青藏高原的地域优势。
这种地域特色明显的品类,认知范围广,省去不少市场教育成本。
▲牦牛火锅
牛肉火锅的3个趋势
1、品类更细分
前文已述,现在牛肉火锅的分化令人眼花缭乱,不仅有牛杂、牛腩、牛排、牛骨、筋头巴道这种以“牛食材”为主打的品类,还区分了地域(贵州黄牛肉、牦牛肉)和形式(牛物·生切牛肉打边炉、一绪和牛寿喜烧),而且还诞生了各种“牛肉火锅+”(旱蒸牛肉主题餐厅、肴庄全牛酒馆火锅)。
未来,牛肉火锅仍会继续分化,将会从地域、食材、形式上再细分。
▲旱蒸牛肉
2、客单价呈两极分化
由于成本和价格问题,之前的牛肉火锅店多开在一二线、新一线等城市。
但随着竞争加剧,一些小品牌或无供应链优势的餐厅就会被挤压,层层递减,直到下沉市场。
受限成本,商家不得不做出改头换面的准备,更换聚焦品类,以适应下沉市场的客单价,当然,也有一开始就扎根下沉市场的品牌,做得也很不错。
像牛一锅、牛一厨筋头巴脑锅、半城外牛杂火锅,客单价多在60元左右,也都主攻下沉市场,生意都挺好。
▲牛一厨筋头巴脑锅
有下沉自然有上升,前文已述,一部分牛肉火锅品牌则直奔高端而去,继而行业客单价也会完成重组和分化。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分化,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仍会继续两极分化。
3、供应链品类更丰富
牛肉供应链的不成熟、不完善,是限制品牌扩张、甚至闭店的“元凶”——一头500斤的牛,可涮火锅的部分最多三成,也就是150斤左右,能做成牛肉丸的部分也就六七成,而且用量大,供给小。
不过,目前根据牛肉火锅的分化来看,牛腩、牛排、筋头巴脑,甚至牛骨、牛尾都可入锅,一条牛也被开发到极致,相较之前,供应链的压力会小很多。
未来的供应链也会更细分、丰富,比如专做牛骨供应链、专做牛腩供应链等。
写在最后
根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牛肉是火锅店点单率第一的菜品,牛肉火锅乃至牛肉制品,都因其健康、养生、低脂深受大众喜欢,这也是当年潮汕牛肉火锅风行的主因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洗牌和重组,牛肉火锅终于从潮汕,走到了百花齐放的新境地。
[END]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谁说下水是头牌,火锅就该多吃肉。”
还记得这句很挑衅的口号吗?2020年8月,九毛九切入火锅行业第一大细分品类川渝火锅,推出“怂重庆火锅厂”,主打牛肉。为了区别川渝火锅,还喊出了上面这个口号。
如今,四个月过去了,“怂火锅”单店业绩已经突破200万。
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说“怂火锅只有125个座位,突破200万营业额,已经超过了太二。”
除此之外内参君还发现,加码牛肉火锅的品牌正在猛增,2021年,牛肉火锅会成为新风口吗?
总第 2614 期
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 文
< class="pgc-img">>
疫情之后,牛肉受到热捧
对于5年前井喷式爆发的潮汕牛肉火锅风口,多数餐饮人还记忆犹新。2021年,这股热潮很可能卷土重来,只是这一次的风口,只跟牛肉本身有关。
疫情之后,牛羊肉的相关品类都获得了持续性增长。其中,以牛肉为爆品的品牌越来越多。
2021年1月15日,上海长宁来福士广场,王品集团全新品牌“西川霸牛”开业。
这是王品在大陆开出的“首个”四川火锅的品牌,主打四川清油麻辣锅+美国安格斯牛这样的绝配组合。
川味火锅一般以“牛油火锅”为主,厚重油腻;而“西川霸牛”采用了另一种经典的川味锅底——清油麻辣锅,独家配方做到了既不伤胃,也不牺牲辣味和麻味。
清油麻辣锅,让火锅告别了吃调味料——“浓郁奶香味,丰富的油花,口感嫩滑,与清油麻辣锅是绝配,‘不蘸料,就好吃’”。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西川霸牛”,王品还推出了多个以牛肉为爆品的品牌。比如其中一个品牌“和牛涮”,定位为和牛锅物专门店。仅2月1日-2月5日之间,上海就会同时开业三家店。
王品一口气推出多个以牛肉为爆品的品牌,除了自身拥有全球牛肉直采的强大优势,以及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外,还有就是这个牛肉火锅的高成长性。
以九毛九为参考座标。
2020年8月,怂火锅推出之后,一鼓作气,在开业的短短两周后一跃而起,占据了大众点评全城火锅热门榜排名第一。在四个月后,怂火锅单店业绩突破了200万营业额。
元旦假期前,这五位九毛九集团的高管既诚亦勇,为了“怂”的一小步里程碑,履行赌约,到理发店剃出了“200w!”数字造型的寸头。
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说“怂火锅只有125个座位,突破200万营业额,已经超过了太二。”
牛肉火锅在“微创新”中兴起
牛肉火锅具有成为新风口的实力。
首先基础条件过硬。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牛羊肉是中国传统消费认知当中的优质肉类,历来被视作“补品”。
比如,王品的“西川霸牛”采用美国肉协认证的优质纯种黑安格斯牛,纯天然谷物饲养180天,有一股奶香味,嫩滑好入口。
其次是“牛肉火锅”是微创新,综合了川味火锅+潮汕牛肉火锅之所长。
管毅宏说,“怂火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重庆火锅+潮汕牛肉。
原本重庆火锅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下水”为主要涮品,而怂火锅工厂却颠覆了这种认知,他们打出“肉比下水好吃”的概念,将杠把子现切黄牛肉作为品牌的核心产品。
“怂火锅”还围绕核心产品,引入了美国雪花肥牛、美国谷饲牛舌等进口食材,突出了牛肉在整个产品结构中的地位。
在写这个稿子时,内参君又特意和管毅宏复盘了“怂火锅”。他说,“这道路是一个倒推出来的结果。重庆火锅以涮‘下水’为主,别人都做完了。鸡、鸭和猪又不适合涮火锅,羊肉也存在季节性,一倒推,只能做牛肉。”
因此,怂重庆火锅厂将“牛肉”作为头牌,突出“鲜货”特色,推出了多款“鲜切黄牛肉”产品。而招牌“扛把子鲜切黄牛肉"选料一头牛只有几斤的“吊龙伴”,每天屠场现杀,限量供应。
第三点,体验感已经系统化。
潮汕牛肉火锅通过“干盘挂肉、倒盘不掉”的方式来展示,让顾客在用餐过程中获得仪式感与参与感,这已经是常规动作。
牛肉火锅也将这个仪式感“拿来”了。除此之外,牛肉火锅从产品到品牌,再到门店设计,都实现了“体验感”的系统化
比如王品的“西川霸牛”,仪式感超强的0.5米美国安格斯小霸牛,并且推出了第1份58元“尝鲜价”。
同时,一些创新也非常有意思。
西川霸牛的创意产品“三色牛肉”,有三种不同风味。采用天然榴莲水果酵素腌制的嫩牛肉,搭配麻辣牛肉、青线椒牛肉。不仅肉香,而且滋味丰富。先吃掉“绿灯”青线椒牛肉,再吃掉“红灯”麻辣肉片,让嘴巴过一把辣瘾,最后吃掉“黄灯”榴莲肉片,享受入口淡淡的榴莲果香。
就像九毛九管毅宏把“太二”成功的方法总结为6个字:好吃、好看、好玩。牛肉火锅在这6个字上,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牛肉火锅示范了如何“重做”火锅
事实上,大数据也显示了“微创新”的惊人力量。
2020 年,火锅品类的总体增速,和数年前狂飙突进的状态相比,稍有放缓。值得注意的是,餐饮行业却出现了“泛火锅化”的状态。许多传统品类和火锅元素叠加起来,进行“微创新”,便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细分品类。
“牛肉火锅”就是这样,综合了川味火锅+潮汕牛肉火锅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比如,“全球采购”更好的食材,是其中一大特色。
在王品“西川霸牛”的菜单上,主打产品就是美国安格斯牛雪花牛肉。在怂火锅的菜单中,除了美国雪花牛肉,美国谷饲牛舌,还有越南青虾手工虾滑。
比如,一些更有本土文化感的产品,开始进入菜单。
怂火锅的菜单上有清远190天去骨阉鸡、重庆溶洞水黄豆芽、霞浦超鲜海带苗、楚雄响贡菜等国内食材,在王品“西川霸牛”的菜单上,有峨眉山龙须笋,也有开江豆笋。其中,开江豆笋还是“非遗”产品,流传了300年,由一层层细嫩的豆皮包裹成笋,均匀的气孔里吸饱了汤水,咬一口就爆汁。
内参君一直认为,中国餐饮要走上国际化,并不是以质朴的形象和产品,直接开店到国外,而是需要从形象到品质的全面提升。
而当前,火锅这个品类,对仪式感的追求过强,甚至过度的娱乐化,冲淡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的真正追求。
这跟行业的发展潮流是相违背的。当前,供应链加持,食材已经实现了全球采购,以及挖掘本地有文化感产品,这个深层的驱动力不应当再被火锅头部品牌“忽视”。
但是,依然有相当多有实力的火锅品牌,沉迷于娱乐化。这就好比别人已经用火药在制造枪炮了,我们还在迷恋如何才能玩出最美的烟花。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肉火锅”示范了如何“重做”火锅,也将拥有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