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别称鹅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下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古时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惠州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广东汉剧、粤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火狗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数量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惠州是客家人、潮汕人和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class="pgc-img">>惠州地处于广东的南边,是一个宜居城市,在这里你抬头就是蓝天,低头就是绿水,四周更是环山依山傍海,可以说它是集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另外惠州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受着潮汕饮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广府饮食文化的影响,对广东饮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惠州的特色菜也是做的一绝。下面一起来看看惠州的特色美食!
东江盐焗鸡
盐焗鸡是当地一道久负盛名的传统美食,是客家地区的招牌菜品之一,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盐焗选用的是近两百多天的鸡,通过盐焗的方式进行烹饪,使做出来的鸡皮爽肉滑,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比大家平常所吃的白切鸡多了盐的咸香味,又比烤鸡多了份清甜味。
< class="pgc-img">>八宝窝全鸭
八宝窝全鸭是惠州传统名菜,和盐焗鸡堪称是东江菜中的“双绝”,它主要是用香菇、糯米、莲子、鱿鱼、肉粒、咸蛋、虾皮等食材为馅料,把它填充到鸭腔内,再经过氽、煲、蒸巧妙制作而成,做好的鸭肉有着浓郁的香味,肉质软滑可口,看起来就诱人。
< class="pgc-img">>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惠州最有名的传统特色菜之一,这道菜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火遍大江南北,还被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的称号。
梅菜是惠州的传统特产,味道清甜爽口,五花肉单吃想必好多人都接受不了,与梅菜一起蒸煮,肉与菜之间在蒸的过程中互相融合,顿时香气飘满屋。
< class="pgc-img">>三黄胡须鸡
胡须鸡是惠阳最传统的美食,每到过年过节,桌上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胡须鸡,惠州有句俗话就是“无鸡不成宴”。
三黄胡须鸡,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特产,是当地最优质的鸡种,只有白切是最能体现出它的优点,外皮金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口感紧实不易松烂,特别的清香美味,鲜嫩无比,到惠州一定要品尝一下。
< class="pgc-img">>横沥汤粉
横沥汤粉是惠州粉类最有名的美食,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少人驱车到横沥镇,只为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粉。
主料为虾粉和鱼肉丸,最关键的是汤底,特别的好喝,主要是用猪骨、虾壳、猪脚、牛腩搭配上胡椒粉等配料熬煮出来的,汤味香浓,猪皮爽脆Q弹,粉嫩、滑、韧,醇香入味,还可以加入猪脚、卤蛋、牛腩等,冬天来上一碗,从头暖到脚,汤浓味香又爽滑,成为当地人最挚爱的地道汤粉之一。
< class="pgc-img">>淡水酥丸
淡水酥丸是广东省惠州惠阳一道非常特色的美食,属于客家菜。这种酥丸其实就是大肉丸,制作主料是猪肉,反复捶打再加入肥肉互相揉和,再下锅炸,外边金黄油亮,肉质紧实爽口还带汁,酥香松软,鲜美浓郁。其中黄金酥丸是代表,一口咬下去,爆汁又鲜嫩,让人百吃不厌。
< class="pgc-img">>麻陂肉丸
麻陂肉丸是广东省惠州市的一道传统美食,惠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要是过路人或是游客,一定要品尝下这道美食,已然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麻陂肉丸在广东地区久负盛名,被誉为“动感美食”。据说掷到硬物上会反弹回来,跌落桌上会跳三跳,弹性十足,煮好后不会膨胀。所以麻陂肉丸被形容为“会跳的肉丸”,极富动感。麻陂肉丸从选料到烹饪都十分讲究。麻陂肉丸选用米糠和番薯苗喂养的猪肉为原料,直接用手抓捏肉泥制作而成,很考究手工技艺,制作出来的肉丸肉美汤鲜、口感独特、韧劲十足。
< class="pgc-img">>龙门米饼
龙门米饼,旧时又称年饼,为人们过年时的吉祥食品,是广东惠州市的传统小吃。龙门米饼以优质冬米、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盐、糖为辅料,“皮薄馅多,爽脆可口,咸淡适中”的特点。
以前龙门人有除夕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炉火旁打年饼的习俗。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以年饼、大桔和糖果给长者亲朋好友拜年。最早的米饼款式不多,以圆形为主,取月圆之意,间或有少许鱼仔形,寓意年年有余。现在发展形态各异的米饼,比如如来佛、金狮、麒麟等造型独特。
< class="pgc-img">>沙糕粄
沙糕粄是广东省惠州市的一种特色糕点,相当于糍粑,沙糕粄更接近江南的定胜糕做法,同样也是用在红白喜事节庆时日,和定胜糕要染红不同,沙糕粄就是将米磨成粗粉加入白糖保持原色,压模蒸熟而成。
< class="pgc-img">>阿嬷
阿嬷叫是广东惠州最有名的一道风味油炸小吃,它主要是用肉粒、虾米、萝卜丝和调味好的面浆,放在特制容器中油炸而成的一道小吃,看着就像是一个个小碗,咬上一口,有萝卜的清香味,外酥内嫩,喷香可口。
< class="pgc-img">>以上介绍的美食小吃,都非常的经典好吃,去到惠州一定要逛逛,酒香不怕巷子深,美食亦是如此,很多精华都在小巷子里。大家还有其他好吃的惠州美食,欢迎大家一起留言分享!
气变冷
是时候来点美食暖身子啦~
惠城老街这些传统小吃
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却始终如一地贩卖着这份难得的美味
独特的口感,实惠的价格
到哪都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和淳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惠城的美食小吃之中,大名鼎鼎的无疑有它——阿嬷叫。好吃的阿嬷叫外酥内软,有萝卜的清香而不油腻。
朱记食店是一家桥东人都知道的老店,1995年开业至今,用真材实料的惠州美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老顾客。
< class="pgc-img">>地址:惠城区桥东下塘街12号,朱记食店
传统的萝卜馅加了虾米再带着葱花的香气,还没炸出锅就已经被四个人买了,一出锅就要装袋打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萝卜粄对于惠州人来说
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用新鲜艾叶手工制作的面皮,香味馥郁
将萝卜丝,香菇,木耳,虾米,瘦肉调制成馅料
将馅料裹进面皮里
放入锅中蒸熟
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粄就出炉啦!
< class="pgc-img">>沿着桥东下塘街走100米,进入上塘街,有一家小吃店,是惠州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从阿姨的推车吃到店面,承载了二十年的记忆。老字号就是有着那种永远不变的老味道,或许这就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姨跟街坊邻居聊天,阿姨说“只要大家喜欢吃,就会一直做下去”。这就是老地方的人情味,价格也是超级实惠。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享受完美食,步行600米就到东坡纪念馆啦。东坡纪念馆坐落在东江边,安静、广阔,是一个适合漫步、放空的好地方。建筑为岭南仿古风格,是国内展示苏东坡文化较为丰富、展陈方式较多样、面积最大的场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纪念馆内设两个专题展,分别为《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陈列》和《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寓惠事迹陈列》。漫步在此,感受苏东坡的一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糯米糍是一道好看又好吃的甜点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
看见又白又胖的糯米糍都没有招架能力
< class="pgc-img">>颜姐的逆糍仔都是现点现做的,捏皮、加料、放馅一通操作猛如虎,用时仅几十秒,一个糯叽叽的逆糍仔就做好啦。
< class="pgc-img">>地址:惠城区下角中路26号御西湖小区南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咬开软绵绵的粉皮
内馅甜而不腻且颇具层次感
糖中混合着花生的脆、芝麻的香和椰丝的甜
你的味蕾有被刺激到了吗?
< class="pgc-img">>沿着下角中路往下走,就可以看到以素雅幽深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的岭南园林景观及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苏东坡遗迹而享有盛名的惠州西湖。
< class="pgc-img">>花一天时间走一走,拍一拍,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去感受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让心情被狠狠治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艾粄对于惠州人而言象征着一个节气的开始,也意味着一年快要到头。
而对于得缘艾粄的老板来说,一年四季都想要带给街坊记忆中的熟悉的味道。
< class="pgc-img">>地址:惠城区麦地南路1-4号
猪红汤艾粄、煎艾粄 、蒸艾粄、甜印粄...各式各样的吃法,在这里就可以大饱口福。
< class="pgc-img">>三环路麦地南交接处有一处南山公园,总体规划面积达41万㎡,建设以山林保育为主,兼具「开放型、生态型、综合性」特征。
< class="pgc-img">>伊始于攀附阶梯的嫩绿枝叶,在微凉的秋日午后,远离喧嚣都市,来一次「登山冒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畏惧前路艰难,南山公园会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勇气,去「会当凌绝顶」,拥「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 class="pgc-img">>领略惠城的美丽景色
品尝地道的美食
每一款都是传统手艺的结晶
每一口都是一种独特的味道
如果你也怀念起那份美味
那么这个周末
不妨走进惠城老街
寻找那份不可多得的美食
来源:惠城文旅体
州是一座历史古城,遗留不少古城门、古建筑类。在众多惠州古城门中,以朝京门最为出名,它的名字够霸气,城门朝向古京师方向,第二它面向大江,有气吞山河之意思。
朝京门,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叫“ 惠州 天堑”。历史上曾因拥有7座坚固城门楼而被兵家誉为东江要塞的 惠州古城,古城墙为六百多年历史的见证,又经受多次战火洗礼,所有城门楼悉数被毁,只有朝京门保留下来,据史料记载,古代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攻克过此门。
< class="pgc-img">>合江楼
惠州古合江楼位于惠城区东江和西枝江交汇处,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与广州镇海楼、 肇庆阅江楼等齐名。
合江楼原是朝廷官员的高级驿馆。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按理,苏东坡作为一名贬官,是不能住进合江楼的。但惠州太守詹范对苏东坡敬仰非常敬仰特意安排其入住。苏东坡抵在合江楼,前后住了一年又一个多月,写下了《寓居 合江 楼》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十月二日,苏东坡一家乘船来到了惠州。虽然已进入初冬,但岭南依然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苏轼走出船舱,发现码头上挤满了人,原来当地的百姓听说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苏东坡来了,争着来一睹他的风采。看到大家热切的目光,听到断断续续地问好声,苏轼颇为感动,一首《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脱口而出: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惠州太守詹范久闻东坡大名,他非常佩服苏轼的才华和人格。苏轼到来后,他马上把他们安排到合江楼居住。
合江楼修建在江边的一个小山岗上,滔滔的江水从楼下流过,景色特别雄壮优美。苏轼赞叹不已,马上写了一首《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这首诗赞美了合江楼美丽的环境,把它比作海上仙山。可是,诗人屡遭贬谪,颠沛流离,可以说是“身世两相违”,看着“西流白日东流水”,他的满腹心事只能是“一杯付与罗浮春”(罗浮春是惠州的名酒)了。
合江楼主体墙面的青灰色花岗岩,体现清雅肃穆的格调。楼体俊朗挺拔,建筑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灰瓦白墙,铁红色柱子,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
顶部采用重檐攒尖顶,造型俊秀,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
左边白色悬索吊桥是合生大桥,是惠州城第一座大桥。
< class="pgc-img">>用无人机航拍“半城山色半城湖”的 惠州 城,因连日下雨,东江的水略显浑浊。
食在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在惠州
要了解一座城市,先从美食开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惠州人爱吃炒螺,相传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吃螺有关。一天,东坡好友佛印和尚寻得几斤螺,生发雅兴,欲与东坡共享。不巧,坡公不在寓中。
丫环问及佛印何事,那和尚伸手拍丫环臀部,又亲她小嘴,然后笑着走了。东坡归来,听完丫环投诉,哈哈大笑,说:“好!好!今晚有螺吃了。”这掌故生动、形象地比喻出吃螺特点:先敲掉螺壳尾部,再用作料炒熟。吃时,用嘴吮螺尾吸螺口,方可得螺肉而食之。南昆山的螺并非人工养殖,全部野生。山坑螺粒小,螺肉饱满,用辣椒蒜蓉爆炒,盛盘之前加入几片紫苏,味道有趣至极。
放下木筷,直接用手拿一颗,用嘴把肉吸出来,然后再把螺壳外边的汤汁吮吸干净。
龙门山清水秀,山坑螺栖息于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溪澜石缝中。因为山坑螺只有在水质清澈明净、不沾混浊的环境里才会生存,所以这里的山坑螺非常肥美。加上紫苏、姜葱配料进行烹饪,真正是无污染的绿色山珍、原生态的美味佳肴。
梅菜扣肉是客家菜中最有名的一道菜。据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梅菜调和扣肉中的腻,香脆的猪皮,紧致的瘦肉。沾一点梅菜,一口咬下去,猪肉的油星子都溅出来了,口齿留香。连不爱吃肉的人都会眷恋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而梅菜也是惠州的传统特产,香气扑鼻,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久负盛名。
来惠州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惠州的人文旅游景观很多的,在这里有着独有的东坡文化,东江特色美食,来惠州旅游寻味美食同时,真正感受苏东坡在这个城市留下的人文,绝对让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