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证券日报
餐饮业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基石,同样是衡量经济复苏活跃度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居民出行热情高涨,人潮涌动间烟火气升腾,各地餐饮消费市场“跑出”加速度。
民以食为天,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味蕾游”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成都、杭州、北京、重庆、上海位列全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前五城市。
据记者观察,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线上渠道寻找美食,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平台促消费活动,推出高性价比套餐。从美团餐厅订座数据来看,除火锅、粤菜、西餐等传统热门菜系受追捧外,江浙菜、京菜、川菜等特色地方菜预订量涨幅明显。
5月3日22时左右,《证券日报》记者在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看到,肥肥虾庄门口坐满了排队等位的顾客,不少是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这个假期,我们店每天都很忙,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5%。”肥肥虾庄相关负责人张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把握“五一”假期消费热潮,餐厅提前开启专场直播,5月1日销售的团购套餐单量创历史新高。
江苏苏州一怪食府掌柜“一怪”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五一”期间餐厅的日营业额再创新高,或得益于近两年餐厅始终位居大众点评甪直古镇排行榜酒店业第一,积攒了不少人气。
来到陌生的城市,年轻人不愿再走马观花,而是从“心”出发感受当地的生活。“从‘一座城’到‘一个景区’再到‘一家小吃店’,年轻人的旅游目标越来越‘小’。”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轻人开始追求小众景点以及能品尝地道美食的小店,“体验感”正在成为年轻人旅游出行的第一诉求。
为了迎接“五一”假期,多家连锁餐饮企业集中上线新菜,给消费者带来味蕾新体验。旅游热门城市的餐饮企业假期前就开始加大食材备货、调整营业时间,做好迎接假期客流高峰的准备。
海底捞数据显示,5月1日当天,海底捞全国超1300家门店共计接待顾客约200万人次,为2024年至今客流量最高的一天,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
“假期第一天,整个露营地超100人同时就餐,家庭、亲子为主力消费人群。我们还设置了丢飞盘、下棋等多种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元化的‘露营+火锅+美食’体验。”海底捞上海松江露营基地负责人薛永芳表示。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餐饮消费多业态联动效应更趋明显,“餐饮+”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同时,县域餐饮消费空间也将持续扩大,线上线下融合程度加深,有望成为餐饮消费新的增长极。
在业内人士看来,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餐饮消费市场烟火气升腾,新潮玩法层出不穷,展现出“五一”假期蓬勃旺盛的消费活力。随着餐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也表示,餐饮企业在促消费、创新消费场景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安全生产、食品质量、明码标价、反浪费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餐饮市场持续向好,为实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本报记者 谢 岚 见习记者 梁傲男
饮业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基石,同样是衡量经济复苏活跃度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居民出行热情高涨,人潮涌动间烟火气升腾,各地餐饮消费市场“跑出”加速度。
民以食为天,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味蕾游”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成都、杭州、北京、重庆、上海位列全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前五城市。
据记者观察,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线上渠道寻找美食,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平台促消费活动,推出高性价比套餐。从美团餐厅订座数据来看,除火锅、粤菜、西餐等传统热门菜系受追捧外,江浙菜、京菜、川菜等特色地方菜预订量涨幅明显。(证券日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五一假期,
迎来餐饮人苦等的“肥节”!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从众”景象再现,根据交通部门初步统计显示,5月1日—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约13.6亿人次,日均超2.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4.1%。
而今年“五一”,13.6亿人次的“游客”,俨然成了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在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在下沉市场的美食街、在热门旅游城市的商圈……“走不动”是常态,排长队是“基操”。
从各热门城市、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实际情况来看:
湖南长沙市海信广场文和友总店,假期首日到店人数约6万人次,迎来今年以来到店人数最多的一天;
北京同和居什刹海店,庆丰包子铺北海店、三座桥店等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在“五一”期间实现营收翻倍。“4月比3月营收翻番,‘五一’期间又比4月实现了翻倍。”
武汉“地标”江汉路步行街的肥肥虾庄门店,等位从上午11点排到凌晨,日均客流量同比去年提升15%,店前坐满了排队等位的顾客,不少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费大厨辣椒炒肉长沙黄兴中心广场店单日取号最高接近3000桌,北京西单大悦城店,从上午10点半到晚上9点半全天不间断营业,每天开餐取号超过700桌。“五一”假期前3天,费大厨全国门店售出招牌菜辣椒炒肉接近10万份,位于热门商圈的多家门店全天开餐取号超过1000桌,平均等位时长在90分钟以上,单日餐厅翻台率达到10轮以上。
海底捞官方数据也显示,5月1日到5月4日,海底捞大陆门店累计接待人次约750万,同比去年“五一”前四天增长约15%,下沉市场门店增长更加明显。其中,在假期首日,海底捞全国超1300家门店共计接待顾客约2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1%。美团数据也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
实探大热旅游城市——长沙
“走不动!真的走不动!”
这个五一,内参君也去到了“旅游热门城市”、“美食天堂”的长沙,实地感受到了“长沙五一广场”的客流量。
4月30日,尽管天气不佳,来长沙游玩的特种兵已率先到达,#第一批游客已冒雨抵达长沙#冲上微博热搜,热门的五一广场开始挤满了品尝臭豆腐的年轻人。
5月1日傍晚,内参君亲自感受了这一“盛况”,从芙蓉广场步行到黄兴路步行街,起初人还不多,但越往前走人越多,等到国金广场时,已经不用自己动脚,会被人群推着走,感觉特种兵们都在此处大集结,堪比春运一样的“大迁徙”。
费了好大劲,内参君终于挤进了国金街,打算坐五一广场返程,从B1下到B2,又被这结结实实的人群吓到了——霸王茶姬、茶颜悦色、果呀呀等热门茶饮品牌门口挤满了人,最少等位20分钟起步。
主打长沙小吃的黑白电视,虽然上菜速度快,但架不住人流一波又一波,也要等位20分钟以上。排队一词已经成为长沙五一假期的主旋律,炊烟千人到店排队,小店光脑壳湘菜馆要排队2小时,上菜还要等半小时,“我服了,去吃笨萝卜连着跑了两个店都排了好多人,最后没吃成,跟我妈吵了一架就回去了”。
为了逃离这“炸裂的现场”,内参君快速往五一广场的地铁口走去,但真正的“噩梦”开始了,地铁口由于人流量过大,“堵”上了,只能缓慢地挪动,挪动了30分钟,看过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后,才顺利进站。
大数据建模分析显示:2024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长沙市共计接待游客617.48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72.46亿元。餐饮品牌们不光要承接这巨大的流量,还想尽办法把这流量转化为更大的品牌势能。
走在长沙街头,你能随处可见大“零食”,大辣条、大薯片、大饼干,像茶颜悦色就推出了巨型面包丁滚滚、大大脆脆条。巨大的零食像流动的广告牌,在大街小巷“刷屏”,攻占消费者的心智。
商家们不仅要赚“到店”的钱,更要赚“到家”的钱,不仅要赚现在的钱,更要赚未来的钱。不少品牌推出了“长沙特产包邮到家”的服务,墨茉点心局就有三大品牌联名的礼盒,一盒买齐,全国包邮,包含酱板鸭、茶颜的茶,还有墨茉的点心。·
茶颜悦色也推出了充400送200的限时活动,为了推广者活动,茶颜小哥们已经冲进了地铁站,一遍指挥交通,一遍推广充值活动,甚至都冲到了霸王茶姬的门口。
“先上后下,注意脚下,充值400送200,限时两天……”
长沙的人潮人海,长沙的餐饮品牌不仅接得住,还接得巧,线下抓人流,线上占心智。
两级分化:
下沉、旅游城市餐饮生意火爆
“潮流网红店”反而冷冷清清
不止长沙,今年的“五一假期”,烟火气布满了很多热门城市,以及“小众县城”。
>>在北京,
簋街、牛街、南锣鼓巷、王府井等美食聚集地,餐饮店前人头攒动,各知名老字号、景点附近餐饮门店“一座难求”。北京“美食打卡地标”胡大总店,下午5点多门店排位已经接近800桌,有消费者直言:“感觉自己到了5A级景区。”
>>在重庆,
观音桥好吃街挤得“挪不开步子”,下午6点过后,美食街的每个摊位都挤满了消费者,街道上更是可见有游客直接拖着行李箱。“五一”假期首日,观音桥好吃街客流量就超过2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了224万元,较去年“五一”同期,客流量增长2.05%,销售额增长10.05%。
>>在武汉,
武汉的地标打卡江汉路步行街,几乎每家小吃店门口都排着长队,尤其是武汉本土小吃店。五一假期期间,江汉路步行街累计客流达到50余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而在一些新晋的热门“小众县城”,也迎来了餐饮消费高峰。
比如淄博靠烧烤小串,从去年的“进博赶烤”,到今年的“进博复烤”热度依旧高涨;年初爆火出圈的甘肃天水麻辣烫,凭一己之力带动“品类创新”,天水假期首日游客突破40万人次……
不过,两级反转虽迟但到。
在热门城市及地标小吃、景区餐饮的对照下,一些“潮流网红店”在今年则显得冷冷清清。
北京的潮流打卡地三里屯,不少“网红餐饮店”从此前的动辄1000号长队到寥寥几人;某“网红”川菜的广州热门商圈店,开业时也曾引发大量消费者排队3小时打卡,但这个五一却变成了“您直接来,不用排队”……
务实消费时代,“穷游”“穷逛”的消费者们开始从“虚荣泡沫”中清醒,选择扎进烟火气中,一眼相中了有性价比、有好味道、有口碑的小店、品质店。而只有流量和网红光环的餐饮难以再一次捆住消费者。
有流量加持,也要靠“专业”来承接,否则就算泼天的富贵到了头上,接不接得住也得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