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眼下,暑假接近尾声。00后们以何种方式打开这个炎热的暑假?没有“空调、WIFI、西瓜”,他们选择走近社会,在酷热的日子里挥洒汗水,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行走在青春的路上。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不躺平的暑假”。
正在工作的郑梦杰。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早上7点,郑梦杰从衢州的家里准时出门。先骑车到菁才中学公交站,乘坐上15路公交车,他在树兰(衢州)医院公交站下车后,再步行5分钟,才能到达自己打工的奶茶店。虽然规定的上班时间是8点,但是郑梦杰总会稍微提早一点到店里,“这样比较稳妥。”
换上工服,带上口罩和手套,郑梦杰要开始9个小时的工作。遇上店里忙的时候,他还要加班。这位18岁的小伙在高三毕业的暑假,切身感受了一把“打工人”的甘苦。
第一次找工作,他说:氛围很重要
“因为上大学前的暑假比较长,我就想找一份有收益的工作。”谈起打工的理由,郑梦杰坦诚地表示,自己就是想赚点生活费。这位“05后”深谙个人独立的第一步就是“经济独立”的道理。
虽然只是打暑假工,但郑梦杰找工作的过程却并不简单。因为想做餐饮方面的工作,他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奶茶店、快餐店。“快餐店工作量大,待遇又一般”,通过比较,奶茶店成了郑梦杰的首选。
“我刚开始是从58同城和boss直聘这类软件中去寻找工作机会,因为有同学也在奶茶店打工,后面就请他介绍,直接线下面试。”无意中,郑梦杰小小体验了一下“内推”。
第一次找工作,免不了“踩雷”,找不到待遇好的店,甚至有些店开出的条件跟实际并不相符。但郑梦杰在实践中摸索着“避雷”,“我会先多看看相关评价,也会通过在打工或者有经验的同学了解一些情况。”
前后在两家不同的奶茶店打工,郑梦杰的主要任务都是煮茶,甚至第一家工资待遇更好。为什么要换?他说,“店里的氛围很重要。”
原来,第一家整体氛围让郑梦杰觉得压抑,而且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要承担拉货、倒垃圾等杂活。第二家店虽然工资少一点,但多了一些员工福利,比如可以给自己做奶茶带回家喝。而且分工细致,他只要专心把茶煮好。
“我曾经提出想去前台学习相关工作,但是被拒绝了。”郑梦杰认为第一家店没有给自己“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但第二家店接受了他的诉求。在郑梦杰看来,“根据个人意愿安排工作岗位”也很关键。
收入6000多块,他说:都是“辛苦钱”
奶茶店的工作上手很快,从开始学习到正式上岗,郑梦杰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虽然一开始放的小料和小料的数量上会出现失误,但多做几杯之后,他就游刃有余了。
打工两个半月,郑梦杰已经有了6000多块的收入进账。他说,这些都是他的“辛苦钱”。
郑梦杰被泡得皱皱巴巴的手。
郑梦杰打工的奶茶店位于衢州的国金商场,客流量本来就不小,加上外卖单,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佩戴的手套进了水,他也没时间换。等得了空摘下手套一看,两只手的皮肤都被泡得皱皱巴巴。“他之前经常熬夜打游戏,但现在下了班吃完饭倒头就睡。”郑梦杰的姐姐说。
不仅是身体辛苦,更大的考验是跟人打交道。面对顾客不满意要求重做的情况,起初,郑梦杰还会有点慌张,但现在他已经懂了服务行业的“流程”,“先询问顾客不满意的原因,如果责任确实在我们,那就重做。”
奶茶店的排班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班次,因为郑梦杰家比较远,晚班做得相对少一些。不过如果被安排到了晚班,姐姐就会骑着“小电驴”去接他下班。
“很多时候,都是听他讲一天经历了什么,如何去处理人情世故和突发状况。”在姐姐看来,回家路上的这段时间,更像是弟弟“自我复盘”的过程,是弟弟辛苦一天的“宣泄口”。
“我会最后再帮他总结一下,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做会更好。”姐姐说。
期待大学生活,他说:还是上学好
“小料加的仿佛不要钱”“小薯变中薯,中薯变大薯”……最近,网路上有不少段子,都是在感谢00后“暑期打工侠”,说他们是“餐饮界正道的光”。
“我完全是看心情。在第一家店工作的时候,加奶盖别人都是给中杯的量,我是给大杯的量。”郑梦杰说,奶茶店一般是加盟店,都有监控,“下手不能太重”。但他表示,“下班了给自己做奶茶喝,可以多放点小料!”
日常生活中的郑梦杰。
回顾“暑假工”的经历,郑梦杰留下不少开心的片段。但也给他留下了挺深刻的感悟,“在和不同的人相处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不能太相信别人,凡事都要自己多留心多注意,很多事情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得到。”
弟弟的变化,姐姐也看在眼里。之前面对合理安排零花钱的“说教”,弟弟都会不耐烦。但自从开始打工,弟弟对“时薪”这个词有了具象化的感知。姐姐感叹道,“对他来说,这是成年以后进入社会的第一场演练。没有家人和学校的保护,独自面对社会,一定是难忘和有收获的。”
“打了暑假工,感觉还是上学好。”郑梦杰正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暑假工的经历让他更想赶紧投入校园的怀抱。他说,自己会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学习,因为“能在自由的环境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牟取非法利益,杜某伙同夏某、刘某、王某等6人对外以著名奶茶、餐饮品牌加盟代理商名义招揽客户,通过网络途径投放广告并以黄牛身份假扮客户引流,虚构与品牌关系,夸大门店利润,共计骗取180余名被害人加盟费100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杜某等6人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 class="pgc-img">>考察加盟店铺时被人搭讪
2021年7月2日,一名李姓男子向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报案,称自己在加盟奶茶店时被骗。原来,2021年4月,小李为谋生计选择加盟奶茶店。他前往上海市某知名奶茶店考察时,在店内被人搭讪,搭讪的夏姓男子掏出名片,称其是该奶茶店的加盟代理商,提供加盟有关的服务业务、设备原料等。因就在加盟奶茶店内,小李没有怀疑,跟随其到名片上所标注的上海某公司。
来到该公司后,夏某向小李介绍了公司经营人杜某,并带小李到样板间参观。“我们公司名下拥有多家知名奶茶店、快餐店的加盟权限,均为品牌官方授权,可以提供从开店到经营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夏某介绍道。
小李本就中意自己正在考察的那家知名奶茶店,见配套完善,遂签订合作协议书,当场缴纳5万余元加盟费后开始接受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
培训期间,小李在与其他加盟商聊天时发现不对劲: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考察店铺时被该公司人员搭讪,随后到公司签了合同。这一招商模式令小李起了疑心,但很快有几名加盟商说:“虽然了解奶茶店的渠道有些奇怪,但这几家店真是生意好啊,想来这里加盟的人可多了,只要开了店,家家都排队,很快就能赚回本钱。”对此,小李疑心更重,总觉得这里有猫腻。在培训后半段,小李了解到设备和原料的价格后,发现远远高于市场价,更坚定了该公司有问题的想法,最终决定报警。
为创业开启加盟骗局
警方经查证发现,杜某等6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今年3月23日,杜某、刘某、陈某、于某被抓获归案。当日,王某自行投案自首。4月14日,夏某也在其住所被警方抓获。
案件移送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审阅大量公司记录的客户信息表、每月收支记录表、银行流水、犯罪嫌疑人相关个人银行流水和微信流水等材料,查实杜某等人于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未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招募多人担任招商运营人员,以公司名义通过在自媒体、网站投放广告的方式线上推广,同时招募部分员工在线下充当黄牛,忽悠加盟开店;随后虚构公司背景实力和开业店铺规模,谎称所加盟的品牌与知名品牌属于同一集团或关联品牌,吸引加盟商前来签约开设奶茶店、亲子餐厅、烤鱼馆等店铺。
而实际上,杜某等人仅在加盟商开店前提供培训、选址等前期基本服务,等加盟商开店后便终止服务,从而骗取加盟费、代理费等款项。
经对杜某等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检察官得知这起犯罪的开端竟是源于一场创业。设计专业毕业的杜某与弟弟在上海工作,结婚生女后,杜某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2020年1月,弟弟与朋友建立了一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关闭,杜某便接管了公司,成为实际运营人及总经理。
杜某选择以知名奶茶店为经营噱头,在未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开始招募员工、划分不同岗位。起先公司根本招不到加盟商,员工工资、房租支出压力巨大,杜某甚至想过放弃经营这家公司。某一天,杜某的员工王某在电梯里偶然遇见来考察其他奶茶店的客户,随即将其带到自己公司,这名顾客在实地考察后竟当即签下合同。这令杜某等人茅塞顿开,于是便开始了用黄牛搭讪招揽生意的想法。
杜某的团队很快干得如火如荼,加盟商源源不断。他们在开始时提供一系列开店前期培训、原材料提供等服务,但所谓的原材料也只是将从网上购买的普通商品加价数倍后卖给不知就里的加盟商,而在客户店铺正式开业后,他们往往会选择用拉黑、删除客户联系方式来逃避追责。
在证据面前主犯认罪认罚
“我不认为这是犯法,我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始终在检察官面前否认自己的罪行。6名嫌疑人均是“85后”,检察官希望年轻人能迷途知返,便一遍遍释法说理:“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就是要求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需要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你们公司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吗?”有的犯罪嫌疑人经思索老实回答说“没有”。
然而,主犯杜某却辩称:“我并不懂财务,流水的打理都是由其他员工负责的。”检察官指出:“你是公司的实际经营人,所有流水账目、合同均需要得到你的首肯,你要为此承担责任。”杜某见状又声称:“我从未在公司开展的三个品牌加盟中获利,不仅如此,我还投了很多钱用于公司日常开销,大部分的获利都是被陈某、夏某和他们手下的黄牛赚去了。”承办检察官摆事实讲证据,将所查获的公司流水、骗取的180余名被害人1015万元加盟费收支情况逐一列明。其中,夏某、陈某、王某涉及犯罪金额642万余元。杜某、夏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伙同其余数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触犯刑法。
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证据,杜某停止抵赖,最终认罪认罚。在对6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后,检察官持续追踪推进追赃挽损工作。同时,办案检察官摸排梳理受害者遭受诈骗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等情形,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王擅文 漫画:姚雯)
工的终点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龚新宇,广州优享家房产管家创始人。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住的房子越来越好的朋友。
昨天聊了达叔辞职的事情,任何自媒体,最后坚持下来了的,都是要辞职的,因为自媒体,越到后期,需要花的时间就越多。
达叔辞职了,自媒体的终点是辞职
我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了,朋友圈有人评论,打工的终点是什么?是体制内吗?
打工的终点,我是没想通的,因为我打了几年工,就辞职了。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打工是不可能发财的,打工是你的现金流。
你有了现金流,你就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做其他的事情,即使做其他的事情,没任何的收入,你也不用担心饿死。
这就是打工的优势,就是收入是稳定且固定的,也有一些公司会有升职加薪,但幅度和额度都不会太大。
比如房圈的人,就是打工有现金流,然后可以去买房,通过工作的资源获得资金,比如体制内的可以获得信用卡贷和私人拆借等。
获得的稳定现金流,去赚不稳定的收益,这是打工最好的出路。
打工的终点,一般有4种,第一种,就是一直打工到退休,体制内基本都是这样的结果,一些收入不高的职业,很多时候也能做到退休的,因为换来换去,都要这么多成本,还不如不换了。
第二种有中年危机,年龄大了之后,因为收入太高,企业降低成本,只能裁掉一部分,很多大企业就有这个问题,被裁后就只能去做收入更低的工作了,不是我写的内容难听,是真的很多公司都会有这个问题。
第三种就是工作做到一定的位置,成为了老板的自己人,开始有股份了,比如通过结婚,比如带资金或者技术入股等,这个比较难,但还是有些人做到了。
第四种,更少了,就是边打工,边做其他的事情,等副业做起来了,就会辞掉原来的工作,如果副业没做起来,也可以换个副业做,有梦想的人,总是会折腾的,一直折腾,直到做成功。
以前做副业,九死一生,很多人都做到亏钱了甚至负债了。
现在做副业,很多人都成功了,因为现在的副业,基本都是自媒体,只是做哪种自媒体而已。
自媒体是没有任何投入的,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这在以前是不敢相信的,而且可以无限出售,就是一个产品可以卖给N个人。
现在除了自媒体,普通人能做起来的副业,我暂时没遇到,以前有人说包租,现在包租也死掉了,还有人说做民宿,做短租等,基本都亏钱了。
那些开奶茶店,开餐饮店,开小吃店,开零食店,小饰品店的副业,也没见几个人赚到钱,甚至还亏了不少钱。
我见过收入上涨的副业,或者做成功的副业,都是自媒体,做自媒体没成功的,也对生活没任何影响,还是继续上班,也没亏什么钱。
回到我们开头的那句,打工的终点,其实是做副业成功,然后做老板。
有人说创业九死一生,确实是对的,比如那些开店的,开公司的。
但你赚到钱了,再去复制继续赚钱,这个怎么会九死一生呢?
是赚到钱了,再去创业,而不是创业去赚钱。
而且很多副业,压根就不需要创业,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当个体户了,最开始的业务切忌做大。
最开始一定是以赚钱为导向,赚到钱了,再考虑其他的,公司的成本不宜投入超过利润的30%以上,如果超过了30%以上,就不是一个好的业务模式,或者公司的成本太高了,要优化。
真正赚到钱的,没有一个是靠打工赚到的。
就像达叔说的,一定要让自己有选择,而不是只有打工一条赚钱路径,买房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有了一线的房子,就等于有了一台打工机器。
一线城市的房价涨了,你的房子也会跟着涨,你就赚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