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鼓励创业的时代,也是最难创业的时代”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创业者的处境,再贴切不过了。想当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发出,无数人抄起家伙就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开店的开店,开公司的开公司,非常热闹。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不再甘心于一辈子打工,而是去探索更多人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靠工资永远也富不起来。可是真正放下工作去创业的人呢,到底结果怎么样呢?据统计,中国的店铺平均存活时间只有2.5年,时不时就看到街上的店又更新了一茬。
< class="pgc-img">>为什么我开的店活不长呢?
· 朋友A:我开店失败,亏的血本无归,还欠银行和京东合起来差不多14万,是不是我死了就不用还了,不会牵扯家人吧?在线等。
· 朋友B:借了家里亲戚的钱,还在银行和小贷公司贷了款,背了一屁股债去开奶茶店。看到满大街的奶茶店生意都红红火火的,我也快速找了个牌子加盟,光是加盟费就花了大半,房租、人工各项每个月又是一大笔,就是生意不见好。本来以为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结果走向了负债累累的道路。真后悔当初开店,太冲动了,没有好好预估市场规划好花销。
< class="pgc-img">>· 朋友C:前几年我一直在品牌店里当店长,在外人看来生活非常美好了,但我不想给人打工,我想自己做事情。于是我辞掉了工作,开始自己找店面,店面我找的是一个十分当道的地方,用掉了我十几万,但我一点儿都不心疼,因为我知道没有付出,又怎么会有回报呢?后来我的店也开了起来,可是店面开起来后,生意却没我想象的那么好,有时候一天才卖一百多块,连门面费都不够,我开始着急起来。人工也请不起,只能让老婆过来守着,家里老人孩子都是开销。当店长和开店原来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感觉是非常绝望。
· 朋友D:我以前是坐办公室的白领, 特别羡慕那些开咖啡馆的人,一整天冲点咖啡撸撸猫,不用看老板脸色,也不用为了饭吃累死累活,别提多爽了。今年我终于攒够了钱,又找父母补了点,盘下一个小店面开了家小咖啡馆。开业的时候搞买一送一活动,来的人还算多,过不了几天就开始冷清。没有稳定的客源,太难盈利了,就这么一天天死撑着,后悔ing
< class="pgc-img">>采访了几个朋友,从他们的亲身经历里不难看出,最开始开店,要么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要么到处欠债,掏空了家底要来博一把。在经营上也是呕心沥血,可为什么自家店就是赚不到钱,活不长久呢?除了像选址、选品这些大家常见的关键问题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往往被大家忽略!
被绝大部分人忽略致命一步:利润测算和回本测算
很多人决定开店之前,都会去做各种调研,找合适的场地、合适的人手、合适的产品,算算自己手里有多少钱,再决定要开多大的规模。还有更细致一点的,会再查清楚开店需要哪些资质凭证,如果搞餐饮的话需要做哪些检查,怎么做好消防管控等等。但唯独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点——事先做好科学的财务测算,测算出利润和回本周期。而每年因为资金流断裂导致生意做不下去的例子不计其数, 几乎可以排在倒闭原因之首。
决定开店之前,很多人还没有算清楚一个行业的毛利率,搞清楚自己的投资多久能够回本,就一个猛子扎了进去,等过了段时间兵困马乏的时候就甩手出来,留下一屁股债。不管是开奶茶店、便利店,一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差不多的,而预先投入的成本都是可估算的,包括场地、人员、设备等等。只有先把心里的这本账算好,后期的经营才能朝着可控的方向发展。对于利润高,回本快的店,哪怕前期没有太多钱,多借一点都无妨,后期也能从销售额中拿出钱来还掉;对于那种利润低,回本又慢的店,那就要三思后行,做好足够的现金流准备,要不就不要贸然进入。
< class="pgc-img">>一些做利润测算的实用办法
首先,可以根究自己所在的地域,大概估计场地需要消耗的费用, 雇佣人力需要的费用以及其他的各种费用消耗都列出来。然后看一下行业的平均毛利率,预估自己的大概的销售额,就可以算出大概的利润和保本点;然后,根据已经测出来的利润和总投资,再计算出回本周期。
听起来可能有些晕,能不能快速简单地算出利润和回本周期呢??可以!用【利润多多】微信小程序,一分钟完成利润测算和回本测算。利润多多经过全国各地多方调研,整理出了便利店、零售批发、水果生鲜、奶茶店、网店、餐饮、生产制造、IT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毛利率,给出了一线城市市郊、中小规模标准的生意项目的利润及投资回本参考数据。选择了行业后,可以修改预设的场地、人员、水电、销售额等数字,快速得出经营利润以及投资回本期。还可以根究测算报告提出相应的创业建议,提升开店的成功率。祝福所有想开店的朋友,能够轻松绕开弯路,生意红红火火,长长久久!(微信搜索“利润多多”小程序可用)
>< class="pgc-img">>我以前写过很多创业劝退内容,比如开奶茶店有多坑,开咖啡馆炸鸡店有多坑,开桌游店饭店有多坑。
有些是身边朋友的经历,我在其中投了钱。
有些是我自己真去干了然后赔惨了,化钱包的悲愤为码字的动力。
就这些所谓的热门创业项目,我基本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尝过了。
可以说我现在的胖,是被社会毒打打肿了。
当然了,我不是说反对创业哈。
创业这个事情本身没问题,也的确有人赚到了钱。
但前提是,你得找对风口。
不然真还不如老老实实打工了,甚至你就在家待着啃老都比乱开店强。
日子过得平淡一点,也比欠债强对吧。
有人可能会说了,不对啊,前几年开个奶茶店咖啡馆什么的不是很火吗?
“白领裸辞开XX店月入XX万”都成热搜固定搭配了。
这就要解释一个常见误区了,火≠是风口,这是两码事。
再考虑到绝大部分开店的人赔那么惨都是败给了房租,甚至可以这么说:
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还得给房东交租,那干什么都不是风口。
充其量,是【火山口】。
热倒是够热了,但跳进去的结果大概率不是起飞。
而是变成熟人。
2
什么是风口?
能干掉房东+能自己获取流量的才是风口。
前者非常好理解啊,就是能做电商的地方呗。
但这几年干电商的也卷得飞起,以前是一单赚几块钱,后面变成一单赚几毛钱,现在干脆不赚钱了,就是享受一下一单一单发出去的快感。
我前段时间甚至在群里看到一个段子,说某网店因为平台流量太贵+运营成本高,发一单赔一单。
最后老板只能在包裹里塞游戏激活卡赚钱,靠给游戏公司发传单扭亏为盈。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电商不是关键,关键是流量从哪里来。
假如一定要从平台上买,那本质还是没有变,只是从给房东打工变成了给平台打工而已。
但如果你是开个抖音小店,你完全可以自己做内容,靠内容获取流量。
这就意味着只要你有内容能力,你的流量成本会变得非常低。
在跟那些大店竞争的时候也不用靠砸钱硬卷了,而是有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比如一个爆款合作视频,一次对流量热点的预判,一次出圈的营销……
所以,抖音电商才创造了这么多属于中小商家的逆袭。
中小商家比砸钱肯定砸不过大玩家,但内容这个东西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需要天赋、时间甚至是运气。
哪怕你只是反应够快能追得上热点,都能靠吃这波热点的机遇做起来。
这些抖音小店里有个卖文创手机壳的店,叫【酱子手机壳】,创始人是一对95后兄弟。
去年暑期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他们俩直接觉都不睡了,通宵设计新产品+做视频,趁着站内讨论度最高的时候发出去,一夜之间就实现了爆单。
当时他们还不是什么大店,就是两兄弟自己弄的小生意。
但没关系,只要你嗅觉够敏锐,预判够准确,视频发出来够快。
那这个流量就是该你吃,这个钱就是该你赚。
3
而且这种事情,在抖音电商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在传统电商平台,是很难想象某个普通网店会因为发的视频足够有趣而爆单的。
用户既没有看内容的预期,也没有刷到你的渠道。
你就算是在店铺首页挂上十首没被世人发现的李白写的诗,只要不卷价格不买流量,那就是没人进来。
但是对抖音小店来说,内容可以跟电商不分家。
你的身份不仅是个商家,还是个创作者,你可以自己创作内容,也可以找平台达人合作。
只要一条视频爆了,就有可能给一个未来千万级别GMV的大店奠基。
关键是,就算你一开始什么都不懂都没关系,抖音电商甚至有个电商学习中心能系统化地教你怎么玩儿抖音流量……
这不是画大饼啊,这种案例在抖音小店里太多太多了,随便一数就能找出好几个真实故事。
做电子教育产品的磐写旗舰店,老板在开抖音小店之前就已经被社会疯狂毒打过好多次了,刚玩儿抖音的时候也属于发了短视频完全没人看的那种。
他一边自己琢磨,一边跟着抖音电商学习中心做运营,很快就有了第一条爆红的合作视频。
而且视频爆红只是开始,由此带来的生意增长才是重头戏:
当天就新增了两万单,接下来的一周每天订单都稳定在四五万单。
借着这股东风,磐写旗舰店一路起飞,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年GMV突破5000万的头部大店。
但这一切,都是从当年那个坚持做内容的抖音小店开始的。
抖音电商的游戏规则,就是给所有玩家机会。
这个时候,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是大玩家,就是要享受用钱砸人的快乐,那你去哪里都行。
但如果你是中小商家,你想有属于自己的出头之日。
那你就不能错过抖音小店。
4
关键是,你去【做抖音】都不一定有机会,毕竟短视频现在也卷成了麻花。
但现在【做抖音小店】,恰好有新机会。
注意,这是【新】机会,是刚出现的转机。
所以不存在2024年才入驻抖音电商是不是黄花菜都凉了的问题,而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第一个新机会,是抖音这几年做下来,已经逐渐培养起了用户直接在抖音小店买东西的消费习惯。
以前大家吐槽抖音的核心就是,流量虽然大但是不值钱,但你如果现在去做抖音小店就会发现用户的转化率其实是很可以的。
而且兴趣电商一旦真的做成了,用户粘性会比传统电商还高,因为用户对你是有感情诉求的。
如果只是单纯买东西,那说真的随便到哪里买都可以。
但喜欢你发的视频、对你这个账号和这个店有感情,这份纽带就不是随随便便能打破的了。
第二个新机会,则是抖音电商发布的两条电商新政策,也就是【保证金下调】和【一证开多店】。
这两个一政策出来,中小商家直接彻底疯狂:
抖音电商这是先把他们的门槛砸了,再把天花板也给拆了。
5
所谓保证金,其实就是商家在平台开店的时候要先给平台缴一笔钱,保证自己会遵守平台规则+担保商品和服务质量。
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押金,但对中小商家来说这就不仅仅是押金了。
更是压力。
他们本来就没多少起步资金,很多还是第一次创业。
就算他们愿意好好经营,也要有个先把店开出来的机会对不对?
抖音电商下调保证金,本质上就是在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商家资金负担,增强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的抗风险能力。
这次下调保证金的范围不但类目覆盖了抖音电商近70%的商家,而且其中90%以上的企业店类目保证金降幅大于等于50%,甚至有大部分类目商家可以参与【0元入驻】试运营。
最后的目的,就是实现在抖音电商【无痛开店】。
玩过MOBA游戏的都知道,游戏经济是有一个【滚雪球】效应的。
你前期每多一点点钱,都可能会在后期造成巨大的影响。
做电商,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你是个刚起步的商家,家里也不是什么特别有钱能给你很大支援的,那手上的钱本来就不多。
再被保证金占用掉一大部分,能用于实际经营的资金其实就很少了。
而抖音电商这次保证金下调腾出来的钱,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一记胜负手。
6
一证开多店的本质,则是抖音电商在为中小商家们的成长和前进抹平阻碍。
过去抖音电商是只能一个营业执照开一家店铺的,但随着一证开多店的政策开放,未来同一主体可以非常顺滑地开出多家店铺。
虽然依然有对应数量的限制,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企业店各不超过5个,个体店不超过3个,但也已经算是比过去方便太多了。
酱子手机壳从当初全部资产只有一台电脑的兄弟店成长为了销售额数千万的大店,磐写旗舰店从一开始发了短视频也无人问津到今天在电子教育行业嘎嘎乱杀。
中小商家,不会一直是中小商家。
你一开始可以靠一个爆品打天下,但做出来以后一定是要做产品多元化甚至是做店群矩阵的。
这个时候你如果可以一证开多店,那就意味着从开第一个店开始,你的前路就已经畅通无阻。
7
电商行业一直在讲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近乎无限的商品选择。
无穷无尽的中小商家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满足天量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而这些,正是抖音电商亟待构建的能力。
抖音电商为什么要一连推出这两条极大利好中小商家的新政策?
本质上,就是它意识到了中小商家对电商平台的重要性,准备发力抢夺更多中小商家的支持了。
只有得中小商家者,才能在电商行业赢得战争。
抖音电商的愿景,离不开中小商家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讲,抖音电商平台和中小商家的利益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你不需要相信抖音电商是真心为你好,只需要相信抖音电商哪怕是为了自己,也会努力解决中小商家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保证金下调和一证开多店这两个新政策,就是证据。
前者是不给奔跑者拖后腿,后者是不给胜利者套枷锁。
你只需要考虑怎么把店做大做强,不需要顾虑其他任何问题。
只要是在抖音电商,那就是不用担心,专注经营就好了。
年来,市区中山路、打锡街等服装一条街的变化,我市幸福街网店商城的崛起,以及众多服装企业转变营销手段,都折射出广大市民购衣方式的转变。图为消费旺季时大量的快件正准备从幸福网店商城发出。(潘登 摄)
7000万单!这是泉州市幸福街去年“双11”一天的服装交易量。有腿疾的陈贵川是2008年第一批进驻鞋街的电商,这一天里,独立开网店不到一个月的他赚了近12万元。在此之前,他只是鞋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相比之下,中山路、打锡街、南俊路、津淮街等曾经服装店一家接一家的街巷,如今却常能看到“吉店招租”的字眼。
网店和实体店的一“热”一“冷”,折射出消费者购衣方式的转变。然而,经历从实体店到网购再到手机购物后,不少消费者又将目光重新落到实体店。是什么让消费者买件衣服如此“摇摆不定”?记者对此进行关注。
现象篇
近年来,津淮街不少服装店受网店冲击“更新换代”不断。
10家店有1家在招租
“10年前刚搬到津淮街附近时,津淮街和涂门街的服装店是一家接一家。”郑先生说,“现在的服装店比以前少了很多,津淮街还有几家,涂门街则基本变成‘吃喝玩乐’一条街了。”
日前,记者来到津淮街,往涂门街方向一路细数,发现街道两侧共有35家在营服装店,有5家原服装店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吉店招租”公告,其中有一家为知名男装店。
随后,记者又到中心市区服装店较为集中的几条街巷走访。经统计,南俊路共有89家在营服装店,有6家在对外招租;打锡街有58家在营服装店,有9家正在招租。如果只针对津淮街、打锡街和南俊路的数据计算招租率,得出结果为近10%。
店铺“更新换代”频繁
惠安的陈琼琼对市区中山路也有和郑先生相似的印象。“10年前我读高二,和好友来中山路逛街买衣服。记得当时从钟楼往南走,逛着逛着有些口渴,走了好远都找不到一家奶茶店。”她说,前两天来中山路逛街,发现一些服装店变成了奶茶店或小吃店。
李菲住在庄府巷附近,近几年,她常常能看到庄府巷店铺的“更新换代”。“今年又有4家店换了招牌,有家儿童服装店原来是时尚女装店,有两家男装店换了招牌,新开的瓦罐汤店从前也是男装店。”
相较街巷上的店铺,市区几大商圈和百货商场则较为稳定。
实体店月租10万变5万
“这个租金算便宜了,你知道原来多少吗?1个月10万元!现在只要5万元!”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打锡街的店铺多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几年前的租金较高,一间上百平米的店铺每月租金可达10万元。“现在一些大品牌店关闭,市场态势不如往年,租金也就随之下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俊路和中山路,记者了解到,这些街巷店铺租金近几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分析篇
除了提升服务品质,实体店还需挖掘独特的魅力留住顾客。
实体店
优点
试衣退换都方便
“80后”的吴蕾与很多同龄人不同,别人热衷网购时,她却坚持到实体店买衣服。“我对衣服的质量和是否合身比较挑剔,到实体店可现场了解衣服的颜色、质量、大小等。”她说,买衣服最重要的还是适合,有的衣服虽然看起来美,穿着不一定好看。
“买回来的衣服一旦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可以凭发票直接找店家更换,很方便。”在吴蕾看来,便捷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态度,是她多年来选择到实体店购衣的另一原因。
“特别是男人买衬衫、西装这类衣服时,合身特别重要。”因为工作需要,上班时间刘明必须穿西装。虽然网购很流行,他却从来没兴趣,“如果穿不合身的西装去上班,形象不好,可能还影响生意。”
边逛边聊释压力
在闲暇时间里,吴蕾喜欢约上几个姐妹一起逛街喝咖啡。“一边闲逛,一边购衣,一边聊天。”逛着聊着,也能让她不安的心情、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一般都去大洋、万达这些商圈购买,一次可以逛很多家,衣服品牌有保证,质量也好。”虽然吴蕾不是千金大小姐,但她也盼着通过穿着提高自己的气质。
缺点
费时又费力
不过,吴蕾的妹妹吴馨却热衷于网购,相比姐姐每次买衣服都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时间,她更喜欢坐在电脑前刷刷网页点点鼠标。“逛街多累啊,夏天热冬天冷,雨天又湿漉漉的。”宅女吴馨一点也不喜欢这种浪费体力的购物方式。
价高折扣少
吴馨说,在实体店购买衣服价格比网上贵很多。“特别是当季衣服,即便有折扣最多可能也就七折,打完折价格还是比网上高。”她说,姐姐每次看中一件喜欢的衣服都得等打折时再买,或者货比三家。这样来回折腾,吴馨觉得自己无法接受。
网店
足不出户随时逛
“姐姐总在有空时才能去逛街,我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买衣服了。”一边听歌一边购物是吴馨最喜欢的购物方式,从选择物品到下单再到付款,有时也就几分钟时间。“不管什么天气都不会阻碍我在网上买衣服,更不会像姐姐那样每次逛街回来都喊脚酸。”
价格便宜选择多
“在网上看中一件衣服,一般不止一家店在卖,我可以货比三家,点点鼠标便能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靠谱的店家进行购买。”也因此,吴馨衣服的风格总是多种多样,很多泉州市面上少有的衣服,她在网上也能轻易买到。
此外,不需带银行卡或者大量现金出门,这也是吴馨选择网购的理由。
货不对图评论掺假
“网购只能看到衣服的图片和简单介绍,至于衣服是否真的如店家所描述,只能通过买家评论来判断,可这些评论多是不可靠的。”吴蕾说,这是她不愿像妹妹一样网购的原因。
吴蕾也曾经和妹妹一样网购过,不过买来的衣服却让她大跌眼镜。“选择了一家信誉度较高的店家,衣服好评率也很高,到货后却发现衣服的质量不好,色差很大。我买的是浅绿色,到手是深绿,一点都不适合我。”
“最重要的是假货很多,根本分不清楚。有些店家写的是品牌的旗舰店,销售量也高,可当你买回来一看才发现是山寨货。”张颖曾在一家宣称衣服全是外贸原单的网店购买一件羽绒服。“400多元一件,如果到店里买可能要1000多元。衣服远看和正品一样,近看则做工不细致,面料也不像正品那么柔软。”
退货不便自担运费
有时,对衣服很不满意的吴蕾想要退货,但店家却要她承担运费。“几十块钱衣服就懒得退了。我一个朋友提出换货,寄给店家再等对方寄回来,花费了近10天时间。”
而且有的店家不能接受顾客给差评,不断“劝”买主更改评价。小李就曾因此被店家骚扰,客服人员不停地拨打她的电话,“把他们的电话设为黑名单,他们就换电话继续打,直到我们更改评价才消停。”
PK篇
价格PK
实体店月租上万 网店几乎零成本
记者以租店铺为由向中介公司了解中心市区几条街巷的店租行情。津淮街一间110平方米的店铺月租2.8万元,而640平方米的则需每月11万元。在打锡街,一间两层共160平方米的店铺月租2万元,稍微大一点的则要5万元。中山路中段店铺月租均价3万元,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铺也要1万多元。南俊路30平方米的店铺月租1.2万元,一间210平方米的通铺月租10万元。
“开实体店需要支付转让费和店租,后期还要装修,成本很高。这对于部分商家是很重的负担。”华侨大学营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朝晖说,而网店几乎零成本,这也是网店衣服比实体店便宜的原因。
诚信PK
实体店价格不透明 网店质量无保障
“如今的消费者趋于理性化,他们会充分比对线上和线下的价格、服务、质量等,取长补短,再做决定。”苏朝晖说,消费者对实体市场信任淡薄,担心店家“乱喊价”,认为价格随意变动,不透明,便不愿意当场买单,而选择抄下货号上网查看后决定。
在信任问题上,中国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心理专家张秀云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前两天上网买了10双袜子,到货后发现质量不好还有色差。上网给差评后,卖家打电话‘贿赂’我说返现金,让我改评价。”她对此十分愤慨,“网购虽便利、便宜,却普遍存在诚信问题,消费者才会放弃网购,回归实体店。”
心理PK
边逛街边聊天休闲 网店购衣独自释压
“工作或生活上遇到挫折,我喜欢回家开电脑,把购物车里累积的衣服一口气全买了。或者逛网店,有时一逛一晚上,心情就变好了。”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小秦说。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需求也发生变化。”张秀云说,比如有人心情不好喜欢宅在房里逛网店,看到喜欢就买。而有人选择和朋友出门逛街聊天,通过试穿、讨论、购买新衣服排解不良情绪。购衣成为疏导心灵的一种途径。
苏朝晖也认为,“买衣服”并不单纯只是买卖行为,也是一种交际渠道,这也是综合商圈人气旺的原因。“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独特的购物体验,你可以和朋友买完衣服去吃饭再去KTV唱歌,既能购物也能休闲,还能满足社交需求。”
趋势篇
趋势一
网店与实体店相结合
“公司在国内有400多家门店,原本的经营战略是每年新增一定数量的门店,从去年开始,战略发生变化。”泉州一时尚男装公司品牌发展管理中心总监刘文静介绍,该公司去年起推行“全网营销”,即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面打开,原因是“消费人群逐步年轻化,购买方式发生转变。”
“实体店和网店各有优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服装商家融合二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开设体验店,同步在网上更新各种款式,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苏朝晖说。
趋势二
实体店挖掘独特魅力
苏朝晖说,今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实体店必须转变观念,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掌握最新款式、使价格透明化、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挖掘出自身的独特优势等,才能吸引消费者停留购买。那些尚未树立品牌,每日“守株待兔”,坐等偶然进店的顾客而不是想办法积累老顾客的店铺,最终会被淘汰。
趋势三
从实体到网络再到移动端
刘文静介绍,其公司除了进军网络市场,从去年起还着手开发移动商城APP,并入驻微信微购物商城。“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登录APP商城下单再到附近门店取货,或者可以先到门店试穿,再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单,坐等送货上门。”
记者了解到,除了刘所在的公司,泉州不少服装企业亦开始试水新型营销模式。
趋势四
私人订制渐获人心
泉州人李秋燕和好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订制小店。与传统服装店不同,她的小店里并未展示许多衣服。“客人可以通过淘宝网或微信把需求、尺寸传给我们,我们再量身定做专属于客人的服装。”李秋燕说,这种模式既能与顾客实时沟通,还能邀请顾客到店里试穿体验,价格比同等材质的知名品牌实惠许多,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