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央视财经报道,随着气温走低,热乎乎香喷喷的火锅成为很多人外出就餐的第一选择。目前正是火锅门店的经营旺季。而疫情之下,火锅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是传统火锅企业,还是一些综合零售品牌,都在不断加码火锅外卖,这正成为火锅行业最热门的细分市场之一。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5300多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火锅食材、火锅超市、火锅外卖”的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其中98%的相关企业为个体工商户,94%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
从行业分布上看,86%的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14%的相关企业分布在住宿和餐饮业。
从地域分布上看,河南的火锅食材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到近900家。其次为吉林和辽宁,分别有700多家和500多家相关企业。此外,陕西和黑龙江也均有300多家火锅食材相关企业。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近6成的火锅食材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全部企业状态)。2020年,我国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年增量迅猛上涨,全年新增近3400家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同比2019年上涨216%。
< class="pgc-img">>新媒体编辑:何颖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数据显示,在 202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店注销数量约37.3万家:其中奶茶店注销数量8万家,快餐小吃店12万家,火锅店1.2万家。
餐饮前端门店“一片哀嚎”,而背后的供应链企业又如何?财报季,我们给大家盘了盘……
总第 3217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杨柠睿 | 文
众生皆“赔”
预制菜、咖啡、烘焙赛道“无一幸免”
这半年来,食品供应链“上市潮”一直声势浩荡。
预制菜、新茶饮、咖啡、烘焙……为肯德基、麦当劳提供调味料的宝立食品;为瑞幸、喜茶提供包材的恒鑫生活;为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提供原料果汁、速冻果块的田野股份。
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在等待着市场的检验,那“已经接受过检验”的供应商们现在过得究竟怎样?
就在前几天,各家餐饮供应链半年度业绩报告陆续出来了,内参君梳理出来餐饮背后“大树们”的半年度财报,发现几家欢喜几家愁……
首先是预制菜巨头,恵发食品。
恵发食品成立于2005年,与2017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在预制菜的研发、生产以及提供食材供应链服务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
然而,家大业大的恵发食品在2022上半年亏损4500-5500万,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差半年报。
事实上,惠发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状态了,相较于2020年交出的漂亮业绩,作为A股上市企业和北方预制菜龙头,惠发近两年的经营状态着实称不上亮眼。
其次是圣农。
作为百胜中国最大的供应商,圣农在半年度业绩报告中,预计亏损9000万-1.2个亿。相较于上年同期盈利2.7个亿,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了-143.68%。
圣农食品作为中国白羽鸡行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从培育繁殖到屠宰加工,已经形成了封闭的产业链条,作为肯德基、必胜客等最大的鸡肉类食品的供应商,圣农的半年度财报的巨幅下跌,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图片来源:圣农食品半年度业绩报告
>最后是同样惨烈的佳禾食品、嘉美包装和一鸣食品。
这三家可谓是茶饮、咖啡以及烘焙赛道背后的“大树”,不曾想这三家前几天交出的成绩单,也不太好看。
佳禾食品是主要业务为新式茶饮供应商,从事植脂末、咖啡以及其他固体饮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等业务,服务于蜜雪冰城、古茗、都可coco等茶饮赛道大佬,公司于2021年4月上市。
此前,佳禾食品在上市公开书中表示,其对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预测为9200万,与同期相比增长17.9%。然而,在上半年披露的财报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112.9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9%。
在刚刚披露的2022半年度业绩报告中,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140.2万元-3838.02万元,相较同期下滑46.7%-56.39%。可以看出,佳禾食品的业绩预测,在不断地“变脸”。
“变脸”更迅速的还有同为在茶饮赛道打拼的嘉美包装。
作为全产业链服务于饮料品牌的平台企业,嘉美包装曾经的定位是,通过全产业链优势,为饮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赋能。
嘉美包装在半年度业绩报告披露,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1.07万元-477.97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盈利高达7,315.62 万元的好业绩,下降幅度达到105.35%,可谓惨烈。公司称,仍会对于“全产业链的中国饮料服务平台”战略仍稳步推进。
而一鸣食品,作为半只脚在茶饮赛道,半只脚在烘焙赛道的老大哥,在半年度业绩报告中,表示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50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208.3%。
一鸣食品登上了茶饮赛道“最惨老大哥”榜首……
复合调味料
在去年的谷底中勉强“回暖”
然而,在半年报的一片惨烈中,复合调味料勉勉强强“站”了起来。
内参君在参加2022良之隆食材节的时候,就观察到参与展会的3600家预制菜企业当中,做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展台前,热度最高、人潮最汹涌。
这次半年报的披露,也证实了调味料这个平日在供应链中“低调”存在的品类,在角落中恢复的挺好。
首先是天味,主营复合调味料,在半年报中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612.50万元,将增加 9048.74万元,同比增加 119.63%左右。
对比其他供应商,天味的增长数据很喜人,但喜人的背后,是2021年的谷底基数。
2021年天味的净利润为18459万,相较于2020年36427万,下降了49.32%,也正是因为2021年过低的基数,使得天味在半年报中,有了119.63%的巨额增幅。
如果抛开增幅看数据,天味基本恢复到了2020年的状态,对比其他供应商,算是“站”了起来。
其次是千禾味业,预计公司 2022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25.00 万元到 12,240.0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 将增加 4343.72 万元到 5658.72 万元,增长 66%至 86%。
不同于天味,千禾味业近三年的财报数据都稳中有升,年度涨幅稳定在7%-8%,成为了餐饮供应链企业中的“异类”。
同样野心勃勃的还有宝立。
据相关媒体消息,上海宝立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正式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宝立食品自2007 年开始筹备进入百胜直接供应商体系,2008年起开始为百胜研发复合调味料产品,早期产品包括烧烤用复合腌料、新奥尔良腌料、藤椒风味酱等。基于同肯德基合作打下的口碑,宝立食品快速进入其他餐饮连锁企业合格供应商体系并开展全面合作,譬如德克士、汉堡王、达美乐和真功夫等。
宝立食品上市首日高开20%,一度上涨43.98%并触发停牌;截至10:00,宝立食品报于每股14.47元,市值约为57.88亿元。
是什么让供应链在上半年“战败”?
2022已经过半,餐饮行业成为了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之前统计的5月份数据当中,全国有超过80个地区处于常态封控状态,无法进行堂食。这就意味着,这些城市的餐饮收入可能为0,而固定成本的支出依旧。
而疫情也成为了在半年度业绩报告中,各个供应商们分析利润下滑时,最普遍的因素。
惠发在报告中表示:
受新冠疫情、物流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公司经销商渠道、供应链业务、餐饮等终端销售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公司营收、效益均受到较大影响。
嘉美包装也在报告中说明:
公司服务的主要下游食品饮料客户销售受阻、终端消费需求不足致使公司传统优势产品订单明显下滑。
公司服务的一部分客户订单数量虽未受疫情影响而减少,但增量总体占比仍较小。
进入2022年6月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客户订单都有了恢复性增长,当月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较2021年同期和正常年份当月平均水平增长明显,但在报告期内时间占比较短,尚不能弥补前5个月缺口。
一头是疫情导致下游销售受阻,另一头则面临着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从米面粮油到猪肉牛油,再到葱姜蒜,原料的价格可谓是一涨再涨。
圣农就在报告中说明,受到原料涨价的影响,导致公司饲料成本同比去年增加超过3亿元。尽管许多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养殖基地,但仍受到豆粕等大宗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抛开餐企不谈,做茶饮的佳禾食品,也在“怪罪”原材料涨价。
佳禾曾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葡萄糖浆、玉米淀粉、植物食用油、乳粉、咖啡豆等。其中葡萄糖浆、大豆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主要向国外大型粮油生产商采购。所以上游行业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波动对于本行业的经营会有一定影响。因为市场化程度高,所以价格波动处于可接受范围。
受到“疫情管控”+“原料涨价”的双重影响,不仅餐饮供应端的行业巨头利润下跌,餐饮人上半年的的日子同样艰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上半年餐饮收入20040亿元,同比下降7.7%;5月份,餐饮收入3012亿元,同比下降21.1%;6月份,餐饮收入3766亿元,下降4.0%。
不只是供应链企业,在陆续披露出的餐饮品牌的财报中,绝味鸭脖,净利润下滑78%-82%;同庆楼,净利润下滑64%-84%;全聚德亏损1.45-1.65亿……
也许,疫情带来了一波餐饮行业的大洗牌,也许原材料上涨又会让一波供应商财报变得“难看”。
但餐饮有一天总会恢复到新气象,希望不论是餐饮企业,还是餐企背后的“大树们”,都能够再坚持一点,再坚持久一点,只要活下去,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情危机之下,各行各业都难逃影响,餐饮行业首当其冲,复工复业遥遥无期。
企查查数据显示,纵观餐饮行业,全国大小企业超过1095万家。从区域数量上来看,广东省数量最多,达118.6万家。浙江省和山东省居第三位,分别为84.9万家和74.4万家,与注册量第一名的广东省相差较远。
从2000年发展至2019年,我国的餐饮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至2002年平稳增长,2007年后增速持续加快。2019年新增量最大,超228.4万家。与此同时,餐饮企业的注销量整体上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开始注销企业数量也明显增多,其中2019年企业注销量最高,达68.5万家。
疫情之下,面对客源的骤降以及众多的限制性要求,许多餐企停业止损。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餐饮业企业数量新增9.9万家注销1.3万家。其中,一月与二月分别新增企业7.9万家与2.0万家,分别注销1.1万家与0.2万家。
从注册资本来看,我国的餐饮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企业数量最多,达1042.6万家,是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企业数量的45倍有余,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最少,约7.2万家左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任磊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