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了,找不到工作,一个偶然机会盘活自助火锅餐厅,2个月赚90万,生活好转了。
2021年公司宣布倒闭,主要的原因一是外贸订单少,二是原材料涨价没利润,失业了。
找了好久的工作,不是嫌弃年龄太大,就是行业不对口。联系了一些猎头,结果就是找不到合适工作。
中年失业后有一个最深的感悟:以前的朋友与人脉关系都靠不住。
中年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稳当。失业了就好好分析一下,如何再用5年的时间再造一条前程。
怎么办呢?
首先是必须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在企业主要是做内部运营为主,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营销这两方面是最大的欠缺。花了半年的时间深度学习。
手上积蓄不多,10万元还是有的。在2021年5月4日有一个机会,经常和朋友去的一家自助火锅餐厅转让。
第一感觉,这是个机会。
在这里要声明一下,虽然是个机会,建议朋友们不要盲目操作。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还是要根据条件决定的。
为什么觉得是个机会?
一是,这个自助火锅餐厅在前几年生意非常好,有很多回头客。
二是,地段不错,餐厅的装修环境好,虽然有些旧,但转过来不用装修。
三是,转过来就可以直接营业,只需要在营销方面加强即可。
四是,可以无成本地就把这个店盘过来。
于是马上找老板沟通了一下,转让费用70万,马上和老板谈妥。
内容如下:
1,转让费用由原来的70万增加5万,总额变成75万,老板非常高兴。
2,定金5万,一个半月以后全额付款,另外的70万。
3,如果一个半月后不能全额付款,定金5万没收。
这三条内容,自助餐厅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本人也必须在一个月内,通过这个自助餐厅赚到70万,否则自己的5万定金也将赔掉。
签好协议后第3天,接手自助餐厅,必须在一个月内赚回70万。
看每一天的收入,是不可能在一个月赚了70万的。因此必须做会员制,这家自助餐厅通过网上下单的联系方式有3500个左右。
只要有1400个会员,每人充500块钱,就会有70万的进账。
因此必须做活动,在一个月内产生2000个会员,每人充500~1000元。
做什么活动呢?什么活动才能吸引大家会员充值?
分析后,做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充700得700,送700返700。
什么意思?
1,就是你充了700块钱,就可以无门槛消费700。
2,送700元,是送价值700元的罐装饮料和啤酒。可以由顾客自己选择。
3,返700元,是指顾客每一次消费之后,反当次消费的15%给顾客,直到返满700元截止。
第二个活动。会员每一个月的消费前5名,奖励700元的现金。
什么玩法?
1,每个月有1000多会员消费,如何才能让会员在一个月内多次来?前5名消费次数多。
2,会员来的次数越多,餐厅赚的就越多。
3,每个月的前5名消费冠军,要有仪式感,要广而告之。
说说最后的结果吧,这两个活动之后产生了多少会员?每个月的消费人数多少?一个月后有没有赚到70万?
1,最后有1350个会员,每人700元的会员费,收到了945,000元,付给老板70万,剩余245,000元,为后续的运营资金。
2,每个月固定有957个会员来消费,平均消费次数5次,自助餐厅每人是97元,一个月的毛收入是46万。自助餐厅毛利成本50%。
不想写太多了,其他的成本大家可以算一算,到底是赚钱还是亏本?再聊两句吧。
一,这有没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但最重要的是你能够盘活,在盘活之前就有很好的策略方法。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布局策划的能力。
二,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同质化的,如何将你的客户调动起来,抓住人心,他们信任你,买你的单,就能成就你。
成事的秘诀是:你提供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成就就越大。
营销的秘诀是:吃亏利他。
最终就会利自己。
你觉得呢?
全文完。认可就点个赞。
<>小而美”单品店流行,不走单品店就没活路么?
人均79顾客不买账?换个广告语就让顾客觉得超值;
自助餐毛利太低?增加饱腹感产品线比重,利润增加10%;
一家连锁自助餐品牌,客单价79元一位,第一家店起步的时候,门店月租金仅仅1万7,开业四个月来,每个月基本都能做到50万左右的营业额,然而月底一算却不赚钱。
你卖79元一位,能做到这50万的业绩,完全是靠用海鲜等食材品质去堆出来的,也就是让每一个来吃过的顾客都感觉占到便宜了。靠的是性价比,做的都是占便宜的回头客。品质一降,便宜没的占了,业绩就立马下滑。
也就是品牌当家的产品其实是海鲜,但却对消费者传达的是,我们卖的不是海鲜,是自助火锅+烧烤。而自助火锅+烧烤这个品类命名,是撑不起79元的客单价,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账户。消费者花79元来吃你的自助火锅,就不如去吃小龙坎,巴奴了。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问题:毛利低,品牌定位不清晰
整体梳理一遍,提取了门店几个月来所有的供销数据,也确实没有什么漏洞。整个门店,厨房出品,管理的也确实不错。
问题出在哪呢?
1
毛利太低,只有不到40%
老板说自己知道毛利不高,但是一降品质,业绩立马下滑。自己厨师出身,也知道靠降低品质不是办法,于是赶紧提升品质。可一升品质就没有一点利润。
这个局怎么破,本质问题出在哪?
2
定位不清晰,没有突出优势,缺乏价值感
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和品类角度,以及自身定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就很容易洞察到问题的本质。
品牌名:我们欢聚吧
品类名:自助火锅+烧烤
广告语:我们卖的不是海鲜,是火锅+烧烤。
老司机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定位。
品牌名又长又low,消费者记不住,也不会传播。
自助火锅+烧烤,这个品类在消费者认知里,天然没有价值感,瞟一眼就是五六十块钱的东西。
解决:五招方案,毛利润增加10%
1、
夹菜盘子换小,从细节抠利润
人的天性是自私和贪婪的。而自助餐这个品类放大了人性的欲望和贪婪。
消费者在夹菜的时候思维有惯性的,通常是先夹价值感高的产品,比如海鲜,再夹自己喜欢吃的。
假如一桌八个人,夹菜的时候是八个人同时出动,每个人两个盘子,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八个人每人都夹了一盘满满的虾,蟹等价值感高的海鲜。
因为每个人夹菜的时候,心智里想的是我们有八个人,所以要多夹一点。然后就夹了一桌的海鲜。
最后,反正是自助餐,夹都已经夹了,一大桌的海鲜吃起来的时候,很多海鲜他们只是随便咬一口就吐,不会像在自己家里,吃自己花钱买的一样认认真真的吃干净每一只螃蟹。
因为吃的干净和吃的不干净,对于顾客来说是没有惩罚成本的。最后造就很多不必要的隐性浪费。并且海鲜等价值感的产品是吃不饱的,一个人都能吃几斤。
自助餐的特性是勤拿少夹,而盘子太大表面上看是方便了顾客,实际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隐形浪费成本。
其次,很多消费者是比较懒惰的,消费者夹菜的时候行为是有惯性的,就是尽量把盘子夹满一点,省的要再跑一趟。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最后会造成很多人本来打算是吃八分饱,夹都夹了,为了不被扣浪费的钱,就吃十二分饱。
换盘子可以降低隐形浪费,这种看起来无意识的细节,直接决定了利润,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存亡。
2、
换品类名,换广告语
要把自身优势转换成消费者的认知优势,从品牌长远的角度来看,需要换品牌名。
哪怕就叫海鲜自助,或者牛扒自助。你卖79元,听起来至少都觉得值了。因为消费者的认知中,大陆以外的产品价值感都高,比如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国外的披萨就应该比国内的煎饼更贵,国外的沙拉就比应该国内的凉拌菜更贵。
3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饱腹感和价值感
自助餐这个品类,本质上都是用二等的食材做出一等的品相,通过视觉上的丰盛感和美感,先饱消费者的眼福,再饱消费者口福,通过价格定位,来倒逼企业产品结构。通过客群基数人流量大来分摊运营成本,和采购成本。
本质上来说,自助餐这个品类还是一场商家和消费者人性欲望的心理博弈。
既要让消费者通过眼睛上到心理上,感觉超值和觉得占到便宜,实际上又要让他很容易就吃饱并且不能浪费。
也就是说产品结构里面道道很深。
自助餐的产品结构,通常来说可以分为:
以前的产品结构,可以归纳为30%的饱腹产品线,50%的常规产品线,20%的价值感产品线。也就是说是一个橄榄型的产品结构。都是实打实的货真价实,成本又高,而且整体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海鲜。
而这家店的毛利低的还一个本质问题就是,门店的饱腹产品线太少,比如高热量产品,肉类产品线等偏少,每天接待几百个人,你总要让人家吃饱。
怎么样让这几百个人,又觉得值,又能吃饱,还要有合理的毛利?就靠怎么制定产品结构。
大概调整为40%的饱腹产品线,20%的常规产品线,40%的价值感产品线,也就是变成一个哑铃型的产品结构。比如增加一些小鲍鱼,鱼翅,海参等看起来价值感高,仪式感强,但其实成本不贵的产品线。价值感产品线品种要多,但需要限量更替。
4
调整人员分配,饱腹产品线都不能空
同时,还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加菜流程。
在我们市调的时候就发现,这家店用餐高峰的时候,饱腹产品线档口出不赢餐,比如寿司、糕点、油炸等档口经常都是空的,也就是准备工作没做齐。
或者说人力资源配比不协调,以至于高峰期,很多饱腹产品做不赢。这些细节问题属于管理上的惯性思维。
你一两百个品种,这些成本低、容易饱的产品少吃一百克,其他的产品就要多吃二百克,这些吃了容易饱的产品线供不上,顾客自然就要夹其他的菜了,这也是一个毛利低的本质原因。
解决方案是,调整加菜流程,就是客人再多,饱腹产品线都不能空,定岗定责,责任到人。
5
增加单品店舍弃的“宝贝”,打造差异化
当自助餐“品种多、几十块钱一位管饱”,这个核心优势已经不能成为年轻消费者选择自助餐的购买理由,自助餐还能提供一些其他小而美餐厅无法提供的价值吗?
能。
比如,以前中餐里有一些,十几斤一只的金牌烤乳猪,几十斤一只的烤全羊,七八斤一只的剁椒鱼头、海鱼。
但这些菜品在现在流行的单品店基本是吃不到的,因为小而美的餐厅单桌上客率在3.2个人左右,商业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具备卖这些特色大菜的条件,必须放弃。
这些被减下的产品,都是因为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而被迫舍弃的宝贝。
汽车可以共享,单车可以共享。那为什么菜不能共享?
我们只需要把这些宝贝捡起来重新打磨一下就可以。
一头金牌烤乳猪,一只烤全羊,在小而美的餐厅是法销售出去,但自助餐厅一天接待两三百人,我们挑出一些有特色有价值感的大菜用共享的模式。
明档现煎、现烤、现切,用分餐的形式呈现,这就是我们的爆品,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这就给到一个消费者不选小而美,而选我们的差异化购买理由啊。
别人小,你就大,小有小的美,大也有大的美,你要是能烤只骆驼出来。绝对轰动全城。
并且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1.差异点
所有的商场店街边店,看不到也吃不到这种几十斤的菜品,人无我有。
2.价值点
这种几十斤一盘的特色大菜,天然自带价值感。
3.记忆点
消费者很少看到这种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记忆点。
4.传播点
强烈的视觉冲突,将吸引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将产生大面积的拍照转发朋友圈行为。
做餐饮,光懂管理是不够,要懂经营,把以上五点执行下去,毛利润绝对增加10个百分点,并且一点都不影响客源。
总结:
小有小的美,大有大的美,有些传统美食需要人去提炼,去打磨,去传承,去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呈现。但所谓创新并不是要去凭空造一个东西出来,最好的创新是微创新,我们叫,旧元素,新组合。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她应该百花齐放,如果所有的餐饮都做成像一个妈生出来的,都追求标准化,小而美,单品打天下,那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也是餐饮行业的悲哀。
>年以来,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等一众火锅品牌纷纷调价。怂火锅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等口号;巴奴推出团购套餐,以送菜的形式调价;呷哺呷哺更是宣布套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
现在大部分餐饮店的客流量都在下降,那些能够火的都是主打一个极致性价比。
原因挺多的,火锅店其实并不好做。现在竞争对手多、消费需求少、消费单价低都限制了火锅店的盈利能力。
火锅店要做起来,关键还是要靠味道、食材、价格,不是靠啥花样创新。
早些年在四川的火锅店,就是各种花样轮了个遍,最终大部分都消散了。最后不管是啥花样,最终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味道好的、食材新鲜的、价格适中的。
< class="pgc-img">>引用图片
其实火锅的门槛很低,导致了进入火锅这个行业的很多很多,竞争也就相当激烈,大家只有各种卷才能有市场。这也是蔡澜选择让火锅消失的原因(说的不大对,其实好吃的火锅还是有的):
< class="pgc-img">>“因为火锅是一种最没有文化的料理方式,你什么都,东西切好了就扔进去,那有什么好吃呢?”
拿四川来说,四川的火锅产业非常发达,这里形成了发达的产业链,也出现了特别多的火锅店,但也倒了无数的火锅店。
这些火锅店有好多连锁的,其实很多连锁店并不受消费者喜欢,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味道也没有特色,都是工业化制造。
实际上好多火锅店客单价并不便宜,想低价大快朵颐基本没啥可能性。除了一些以前已经倒闭的火锅自助店,比如成都的川王府、台北石头火锅城、大白鲨、绿满家、家家粗粮王等等。
< class="pgc-img">>引用图片
近几年的火锅店规模,实际上是下降了的。
这反映出了,疫情过后,市场预期的人们敞开了消费、敞开了吃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市场反而出现了萎缩。
消费降级成了一个趋势,居民都崇尚理性消费。
反过来说,那些赚取超额利润、菜价虚高的火锅店,都被市场淘汰了。
像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这种一时间靠营销起来的火锅店,本来在巅峰时期就没多少人觉得好吃,大伙只是吃个热闹,打个卡而已。
现在可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打卡凑热闹而去光顾,没有性价比注定没有生意。
< class="pgc-img">>引用图片
火锅这种行业,未来往低价优质卷是必然的。
商家们还必须得从食材产业链、味道、价格上面下功夫,如果一盘青菜几十元,注定是没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