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期间有位小伙伴来成都找团长玩,指名道姓要吃火锅,于是我们浩浩荡荡得加入了春熙路排队大军。
火锅端上来,团长只点了两份脑花,就把菜单丢给朋友了。河南的小伙伴瞠目结舌地问我:四川人真是什么都能烫来吃?!(黑人问号脸)拜托,什么都敢吃的是广东人好嘛!(求广东人不喷……)
其实脑花在成都已经是很常见的食物了,和榴莲一样,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不爱吃的人看一眼都想吐。
在成都,脑花的吃法多样,通常的做法是煮、烤、冒。有了厨师的巧手,看似粘乎乎的脑花,也焕发出了新生命。
煮
在火锅中,脑花的摆盘一般很简单,去膜用牙签挑出细思极恐的红血丝,白白嫩嫩得摊在一层生菜上面,有些商家会用花瓣作为装饰。有些就是一盘端上来,当然面对这种有争议的食物,很多人选择是不吃。
团长吃过那么多次火锅,很多时候遇到血淋淋直接端上来的还是有点虚。记得那次在老码头火锅,一盘端上来,几乎看不到血丝。一整盘倾泻下去,浸入厚重的牛油锅底里,瞬间脑花就包裹上一层厚厚的红油。
煮脑花,讲求的是技巧。由于脑花煮好后,不会浮起来,直接沉到锅底,所以很多人都放在漏勺里,煮好了直接从勺子里面倒在碗里,团长经验是15分钟。
虽然知道要等待,但还是会有耐不住性子的吃货,时不时会捞起来看看熟没熟,用筷子戳一下,没熟又丢进锅底煮。成都人啊,在对待美食上,都是如此耿直和随性不是吗?
煮好的脑花,捞出锅后,用筷子一夹就断了。内壁层露着白白的“馅”,夹一小坨,放在油碟一裹,送入口中,一抿就化开了。绵密的口感复合着牛油的厚重,在口腔中绽放。
吃脑花切忌大口大口吞,看似不大的食材,它却蕴含了丰富的层次。就像酒,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觉察出口感变化应运而生的细节上的美妙。
烤
除了当火锅菜,脑花还有许多的吃法。拿碳烤脑花来说,清洗好的脑花,放在碗状的锡箔纸里面再上一层佐料,葱姜蒜,花椒辣椒,香菜葱。密封之后,放在炭火上烘烤。
烤熟之后,打开锡箔纸,香气四溢啊……红的,绿的,白的都在这层锡箔纸里面发着光,如果不往其他方面想,你会觉得这就是碳烤豆腐啊,大家可以随意感受下脑花的卖相……
而在成都,很多店铺都在卖烤脑花,但团长一直对康哥哥烤牛蛙的烤脑花念念不忘。除了传统的红油脑花外,它家还有泡椒烤脑花。放在炭火上,慢慢地看着裹着锡箔纸的脑花冒出热气,脑花周围渐渐有白色泡泡出现。随即,一股泡椒的香味窜入鼻子,唾液瞬间分泌。
一口塞进去,口感温柔,香而不辣,很适合不太能吃辣的人,但它仿佛有种魔力,勾引的你欲罢不能,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一直埋头苦吃,最后连汤汁都喝得干干净净。但这样反而停下来,享受那种“太好吃却不够吃”的心欠欠的感觉~
有人曾经说,不管多好吃的菜,能下饭才是硬道理,一般吃烤脑花,团长我还要喊两碗蛋炒饭,烤脑花里面的绍子拌着蛋炒饭,一晚上下来长胖两三斤,妥妥的。在高升桥罗马假日广场,有一家叫“熘熘排骨”的大排档。
它家的烤脑花,烤茄子,烤包浆豆腐里面的绍子都是特色。肉末、蒜泥、折耳根、泡椒、大头菜混合在一起码在脑花上混着烤,辣香味渗透到脑花里面,光想想,都是菊花痛……
冒
有人曾经形容脑花是平价的鹅肝,还有人说口感像是慕斯,不管咋个说,在脑洞大开的吃货心中脑花都是可以和高级食材媲美的,别个都是红酒配鹅肝,我等平民可以啤酒配脑花。
如果你觉得烤脑花太燥热,煮火锅又无法控制时间。那冒脑花再好不过,很多时候,配菜比脑花更能勾起食欲。
冒椒火辣的冒脑花,和脑户呼应的豆芽菜。把豆芽烫得脆脆的,铺在煮好的脑花上,再撒上葱花点缀。有时候都不忍心一口气把豆芽吃完,豆芽混入了肉香,裹了层红油,配着小撮脑花一口塞,丰富的层次感,脆脆的豆芽,软绵的脑花,咬一口,满口余香。
啖三花的冒脑花,点缀的又不一样。光看这个脑花的浇头就知道不好惹,密密地铺上一层香菜和葱,加一点点豆豉,最后一定要戳上一坨艳红的豆瓣。
一般的吃法就把所有的佐料转,混合着锅底的浑厚双椒的香味,细而不腻,吃起来像是豆腐,但比豆腐油脂味更重。
这种食材与作料的完美渗透,团长很喜欢不骄不躁的豆豉味,而冒脑花的精髓就在这里。融合了很多锅底味道,那有区分,这应该是大家钟情于吃这道菜的原因。
辣而不燥,香而不闷,蘸干碟很不错,每嚼一口嘴里都是饱满麻辣的“海绵体”。鹅肝般得享受,亲民的价格,团长承认自己是脑花脑残粉,你心中的超级火锅菜又是哪道呢?
采 写
少年花& 小师妹
图片来自网络
<>川火锅的出现,大概是在清代道光年间(1821),在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当时是四川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他们停船就生火做饭驱寒,他们拿一个瓦罐,在罐中装水,加各种蔬菜,再加辣椒、花椒祛湿。后来这种食俗传到重庆后,苦力们看到这种吃法,就跑到杀牛场捡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洗干净切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既美味又驱寒,还能省钱,所以这种吃法就流传下来了,更有人挑个炉子出来叫卖,到民国期间才有专门的四川火锅店。今天就带大家吃吃成都正宗川式火锅店。
【成都】-火锅.蜀九香
上至出租车司机、旅馆工作人员,下至路边小摊阿姨都推荐的“蜀九香”原来只有十几年历史?究竟这家店有什么魅力能让人“自觉推荐”呢?还被封成都最好吃的川式火锅。从2000年开业的“家家福店”开张到现在,发展直营店以及加盟店已经有13家,基本以每年一家的速度发展。
店面装修古风浓浓,大红仿宫灯,如意结,明清木雕,很有中国特色。主营重庆土灶火锅、全牛油火锅,进门就能闻到让人流口水的麻香味。首先别被红彤彤的一锅吓到,如果你平时可以接受微辣的,建议点中辣。如果不能吃辣的,建议点个鸳鸯锅底,外圈是麻辣锅底,里圈小小一个白汤锅底。
点评:出品真的不错,就是少贵。
餐厅:蜀九香
推荐涮物:千层肚、鹅肠、香菜丸子、九香牛肉
地址: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南府街53号(近盐道街)
巴蜀大宅门火锅
点评:性价比算高,但是麻辣味有余,香味不足,回想起来只会记得辣。
餐厅:巴蜀大宅门火锅
推荐涮物:酥肉、冰粉、挂面鸭肠、黄喉
地址:金牛区蜀兴西街16号(近文兴酒家)
老码头火锅
成立时间晚于“蜀九香”,但发展比蜀九香更快。从最初的十三张火锅桌发展到如今成都三家直营店,以及分布上海、杭州、甘肃、福建、重庆和川内数十家加盟企业,“老码头火锅”扩张速度快得惊人。
环境完全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金碧辉煌,清一色木造桌椅、镂空间隔版,大型亮堂水晶灯,无一不透出“贵气”。位置比较宽敞,坐得蛮舒服的。这家锅底比一般的火锅店的要辣些,是辣得很舒服很爽,吃到停不下来的那种辣。估计这就是致胜秘招吧。PS:这里24小时营业。
点评:常规的菜品都比较新鲜齐全,但是定价高于同档次火锅店,葱花、香菜、油碟什么的都要收费,这点差评...
餐厅:老码头火锅
推荐涮物:牛肉、毛肚、黄喉、鹅肠
地址:武侯区玉林中路29号(一环二环间)
龙森园火锅
成都本土火锅品牌代表,是成都老字号的火锅店了。仿古的装修,古香古色的,与成都古城很配,一楼的环境要比二楼好;火锅种类很多,有老汤火锅(药膳)、海鲜火锅、河鲜火锅、清油火锅等,味道都不错,服务也很好。菜品是论重量卖的,就是价格普遍偏贵,但生意非常火爆,排队等位的人非常多,单位聚餐或者请客吃饭都有一定档次。
点评:传统川式火锅不是强项,但主题火锅倒是不错。
餐厅:龙森园火锅
推荐涮物:嫩牛肉、毛肚、黄喉、黄辣丁
地址:青羊区琴台路60号
大妙火锅
大妙火锅每家分店都会有一个主题,例如河滨店的民俗风,赤壁店的中国风,位于锦里二期的这家概念店主打轻盈时尚。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大理石桌面,宽大松软的沙发,整间店都显得时尚大气。大厅中央还有个小舞台,每晚7:40会有变脸表演看。火锅很有自己特色,如火锅中间的莲花状番茄。菜品方面也比较丰富和新鲜。来这里的外地游客比较多,而且一到饭点一定会排队,也是,开在锦里,不愁没有客源。
点评:蜀九香的基础上追求环境,当然价格也更贵。
餐厅:大妙火锅
推荐涮物:水晶牛肉、鹅肠、千层肚、大妙鱼丸
地址: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锦里二期2、3号院
柴家大院火锅
交通十分方便,坐地铁到牛市口之后走不了多远就到了。不用进门就能感觉到农家feel,进门会看到大理石做的桌子,木条凳,而且大多席位是在露天院子里,倒是很配这个店名。不过大冬天在露天打火锅还真有点冷,大热天又有点热。火锅还行,菜量略少。出彩的是黑豆腐,别家没怎么能尝到。
点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餐厅:柴家大院火锅
推荐涮物:毛肚、黑豆腐、肥牛、酥肉
地址:锦江区宏济新路285号(近天香仁和酒楼)
江北老灶火锅
比邻武侯祠,地理位置那叫一个优越啊。人气很旺,基本座无虚席,不过也没有嘈杂烦乱的感觉。装修是模仿旧时的土灶、条凳,给人感觉就是能卷起袖子,大汗淋漓地大吃一顿。火锅是一口巨大的铜锅,端上来放在做成灶头一样的桌子上。红辣椒花椒等各种重料在火红的红汤里咕咚咕咚地翻滚着,吃到越后面越辣,很过瘾!
点评:外地人本地人都愿意来,性价比来看是可以的,稍贵。
餐厅:江北老灶火锅
推荐涮物:毛肚、千层肚、嫩牛肉、黄喉
地址:武侯区武侯祠大街113号
三只耳火锅
老店在玉林路,开在宽窄巷子这种小资的地方,店也变得清新洋气多了。进门是一个天井,小桥流水,睡眠上烟雾缭绕,有点穿越感。正对门口的是舞台,会有古筝表演。两侧是餐厅,桌椅间有隔断增加了私密性。主打冷锅鱼头,但食客纷纷表示68一斤的鱼头贵而且分量少,出色的地方倒没有。不止鱼头,其他菜品也普遍比较贵。新鲜度有,惊喜度没有。
点评:如果没有游客支撑,店还能走多远?
餐厅:三只耳火锅
推荐涮物:虾滑、三脆、牛肉
地址:青羊区宽巷子19号
川西坝子
从门口位置的排位席架势就知道是超人气的火锅店,而且这个店的位置其实不是特别便利的位置,足见店的厉害之处。有专门停车场,消费可以换停车票。排队有免费小菜品尝,服务倒是不错。这里吃的是自助,有点日本回转寿司的味道。菜品算是十分丰富,最贵才26,调料也可以自由搭配,不过有点混乱。顺带一提,菜品收费是按照盘子的颜色算,不要混淆了才好。返饭后送豆花,这点赞!
点评:出品还可以,但是自助的很难保持食物新鲜度。
餐厅:川西坝子
推荐涮物:嫩牛肉、肥牛、千层肚、鸭肠
地址:金牛区蜀兴西街16号(近文兴酒家)
月满大江火锅
新派火锅店,环境看着不像火锅店,倒像咖啡厅。单层挑高,空间显得很宽敞很大,而且因为去年12月开的新店,所以没有一般火锅店那种油腻腻的感觉,干净卫生。菜品质量杠杠的,荤菜素菜量都挺足的,也不贵,但也不出彩。唯一亮点是香油装在了一个易拉罐里,很小巧。
点评:符合“新派”一词,就是没有川式火锅味道。
餐厅:月满大江火锅
推荐涮物:鸭肠、红酒牛肉、现炸酥肉
地址:武侯区科华中路新3号(桂溪公交站斜对面)
以上火锅动心了吗?还不赶快干净收藏,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欢迎关注 卤人皆知 头条号
>前,小微给大家介绍了
今年内即将开通的成都地铁6号线
近日,随着地铁多项进展的公布
有一条线路的呼声颇高
它就是成都地铁8号线
8号线一期工程南起莲花站
北至十里店站,线路全长29km
设车站25座,其中换乘站14座
设元华车辆段1座,通过双流区、高新区
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5个行政区
作为南北向的补充线连接着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
能疏导中心城区密集客流、带动沿线地区发展
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可是,这条地铁线路的开通
绝不只是方便出行那么简单
它不仅个性十足,还超超超超暖
1
8号线外号“小青”,采用最轻的A型车辆
和成都地铁其他线路一样
8号线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主色调——绿
而且,是十分清新的苹果绿
列车端部外观色彩采用炫酷黑
与欣欣向荣绿相结合设计
传递着年轻、包容、时尚、前卫的城市精神
车身内部,也是与列车统一的苹果绿
从腰身到拉环
都让8号线列车看起来格外清爽
小青不仅颜值高
工作能力也很棒,它采用A型6辆编组车辆
全长140米,宽3米
最高运行速度达80km/h
定员载客量1804人,最大载客量2564人
与1号线列车相比,车载客量提高20%
但是这么“能装“的小青
却拥有让人羡慕的轻体重
还十分节能
8号线列车车体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
是目前成都地铁最轻的A型车辆
你可以叫它“小青”,也可以叫“小轻”
这也让它更为节能
一期43列全部上线运行的话
一年可节省190万度电
据了解,8号线一期车辆
计划配车总数将达43列
目前已全部到段
车体为成都本地生产
将进一步推进
成都轨道交通装备本地化生产
2
智能空调+轮椅固定位,小8暖到炸
如果说小8的外形让你眼前一亮
它内里的人性化的设计
更是超暖心
座椅呈窝状并往里部微侧
给你带来最舒适的乘坐体验
避免了运行途中乘坐的乘客往外滑
车上还有轮椅固定位
为残疾人士出行提供便利
LED显示屏宽大、显眼
一侧设置了明显的红灯、黄灯
当红灯亮时这一侧门不会开启
还有智能空调提升乘车舒适度
列车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客室温度
可根据载客量调节目标温度
据了解,列车空调可设两个温度
一般情况下为26度
当列车载重达到重车时
车辆将自动感知并将温度下调至24度
让乘客感觉更加舒适
为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及舒适度
8号线车辆设计
在借鉴其他线路车辆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多项新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8号线的智能还体现在车身维护上
整车维护以太网系统
为整列车各子系统提供维护接口
给车辆检修维护工作带来便利
“无法动车典型故障”分析提示功能
切实提高司机及维保人员的应急处置效率
这些创新举措都让8号线更加智能
同时也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3
沿途打卡点爆棚,有美景也有美食
8号线的站点串联起的
既有景点,又有老牌子小区
既有美景,又有美食
先带你熟悉熟悉,等着年底就去打卡
东郊记忆
图据@矢予穗
如今的东郊记忆早就变成了知名文创打卡地
现在更有了一个洋盘的名字: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这儿有开在60年工厂塔楼上空的LIMIT
是一个被厂房、水塔
烟囱、管道包裹起的咖啡厅
气氛好到不摆了
艺术空间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时不时还有各种演出和展览
在这里拍照,分分钟感受旧与新
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穿梭
图据@睡到自然醒
东湖公园
在成都城区想漫步河畔赏湖景?
东湖公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湖公园总面积
是继浣花溪公园后的成都第二大公园
吹着锦江河风,欣赏东湖美景简直舒服
来环湖骑行、亲子运动
打卡拍照更是令人极度舒适
万年路
这里是城东的美食聚集地之一
而且以万象城为主的商圈
双林路美食圈,更是不愁找不到吃的
双林中横路的双林肺片
牛肉肺片和兔丁味道不错
张记蘸水肥肠粉值得一试
还有万兴街的草根串串
只想说,住在东门的人也太幸福了吧
而且新华公园也早已更换新颜
好看得很!
双桥路
双桥路站紧挨着水碾河
这边有很多老小区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老成都心里
都有一个水碾河的馆子
这里的唐水饺,有人吃了10多年都依然眷恋
肥兔火锅让成都人更爱了兔兔一点
水碾河北二街里
更是吃货圈的宝藏地
一到晚上,这里从头到尾都是人
特色油卤串串、罗记甜不辣
还有巷子里火锅味道不输那些知名火锅
这里也不乏好耍的地方
夹在小区中间的u37创意仓库
也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各种文创风格的工作室、餐厅、咖啡馆
酒吧、集市,是很好的取景地
芳草街
8号线将穿过玉林这片成都老牌美食聚集地
可以坐着地铁来这里体验慢生活
老码头、霸王虾、王妈手撕烤兔、玉林串串香……
从最牛苍蝇馆到地道美味火锅
从玉林农贸市场到玉林生活广场
都让人流连
玉林是个不会让人失望的地方
此外,现在的玉林已经打造成网红文艺街区
白天这里有着各种网红打卡地和咖啡厅
也有街头涂鸦墙随手拍出大片
而到了晚上
夜生活则更为丰富
明堂唱片开的咖啡店坐落在这里
白天卖唱片和咖啡,晚上卖酒和音乐
玉林西路上不仅有最被人熟知的小酒馆
还有各种创意酒吧和小型Livehouse
这里的夜生活不会无聊
东光
成都第一代“蓉漂”栖息地的东光
如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市井气
年轻人觉得这里几十年如一日
与一街之隔的锦华万达的热闹迥然不同
不过这里也是好吃嘴们的终极惦念
东光随便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
都是开了十多二十多年的老店
这里是吃货的天堂,源源小吃
魏抄手、黄伞肺片白家肥肠粉
付瓜子、胖哥面馆……
怎么吃都不腻
珠江路
到了双流,当然不能放过老妈兔头!
航空港人的美食胜地
一个是以喜玛特为中心的韩国城片区
韩国烤肉、自助海鲜、宴鱼馆
火锅、串串、油焖虾......吃到嗨!
4
串联高校,从川大到理工从此不再远
“暖男”8号线的开通
还将拉近高校之间的距离
让许多人告别“异地恋
川大望江校区-江安校区
你没看错
8号线将串联川大新老校区
江安和望江连通,连校车都直接省了
之前觉得3号线磨子桥远的
这下直接修到你校门口
不仅如此,在川大望江附近,科华北路
郭家桥、红瓦寺街、共和村
集结了大波美食
重庆森林钵钵鸡、跳水美蛙、情妹耙泥鳅……
这里的每一步都通向幸福的卡路里
理工大学
8号线串联的高线不止川大
还有二仙桥东的成都理工
等开通后,成都理工就成了双地铁的学校
7/8号线都可乘坐,出口还直接修到了校门口
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川大与理工也不再是“异地恋”
理工的妹儿可以分分钟和川大的学长吃遍南门
还有理工大后街的美食圈千万不能错过
此外,在理工换乘7号线
坐两站到八里庄下
新晋网红二仙桥公园是个打卡拍照的好去处
复古的绿皮火车总能勾起无限兴趣
随便一拍就很有感觉
80年代的红砖厂房把人的回忆一下拉回从前
还有随处可见的绿意令人心情舒畅
看完有没有觉得8号线
真的既方便又贴心
太太太太太暖了
它会路过你家吗?
综合:成都地铁、四川交通广播、文明成都、玩味成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微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