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旱柏凌寒》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1
六载筑园梦竟 匠心时光可鉴
——琅琊园参访归来记略
图、文原创作者|徐民凯
本文由邱政提供
▲盆景评论家徐民凯
长期以来,盆景界一直有不少人羞于谈工匠,认为工匠无非就是些浑身充满汗臭气、四肢发达而缺失艺术天分的一群俗人,无法与盆景艺术家相提并论等。这其实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在自说自话,浅薄、片面、骄矜、自大,让人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前些日子,我曾应邀前往山东临沂琅琊园参访,期间,曾就这个话题与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范义成先生进行过探讨,范义成先生说,“搞盆景的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工匠精神。”
这是范义成先生的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
六年前,有着军人履历且至今仍一身豪侠之气的山东奥正集团总裁殷志勇先生决心打造一个能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精品园林琅琊园,力邀素昧平生的范义成先生来主持。共同的理想、理念、理趣、理鉴,让他们心融神会,一拍即合。于是,范义成先生从新泰来到临沂,一头扎进琅琊园的建设中,心无旁骛,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不论严冬酷暑,哪管风霜雨雪,事无巨细,范义成先生皆亲力亲为,研精竭虑。工毕之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琅琊园,既有北方园林之粗犷和豪放,又有南方园林之清秀与精致,古色古香,美不胜收。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2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3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4
琅琊园占地150亩,是以松桧、沉积岩及古建筑为主要表现元素的园林,其中属沉积岩类的石头的用量最大,达200余万吨。这些石头,每一块都是经过范先生的反复审视和精心挑选,亲手设计蓝图,亲自指挥施工,通过堆、叠、砌、垒、粘接与组合,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纵横层叠,此呼彼应,让每一块石头都能找到自己尽展其美的位置。它们有的巍峨险绝,瑰怪峻峭;有的柱擎笋悬,深邃幽远;有的壁立千仞,耸拔云端;有的曲折蜿蜒,九曲回环;有的嵌于碧水,临流漱湍;以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之姿,共同组成石的魔界,石的幻境:石阶、石径、石丘、石峰、石湖、石岸、石崖、石洞、石桥、石舫、石渚、石井、石潭、石堤、石栏、石亭······而与其相辅相成的是那一棵棵经过细挑精选的形态各异的老松,或傲立于嶙峋石隙,或倒挂于绝壁裂缝,或散植于幽谷沟壑,或群栽于砂石砾中,松与石的完美结合,不仅增加自然野趣,更彰显筑园者匠心独运,让观者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这里有黄山之奇,峨眉之茏,华山之险,泰岱之雄,匡庐之秀,雁荡之荣。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5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6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7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8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 9
琅琊园中的景点都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命名,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如《琅琊云阁》、《小瀛洲渚》、《兰亭茶轩》、《待月井亭》、《不系舟舫》等。受其感染,我突然心血来潮,一时按奈不住,也附庸风雅地对几个景点提出了命名建议。如下面这块景观石,重90余吨,形状奇特,窝穴通透,肤理皴裂,沟壑纵横;既显得大气雄浑,沉稳厚重,又不失精致典雅,稚拙灵动。真乃天成之物,鬼斧神工,精灵古怪,奇幻莫测,让人叹为观止,怦然心动。我向范先生建议道:“此石可名《南宫憾石(事)》”。
< class="pgc-img">>▲琅琊园景观石
《南宫憾石(事)》中的“南宫”,即米芾(1051-1107),宋代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在绘画上也独树一帜,创“米点山水”,对后世影响很大。宋徽宗崇宁年间,米芾做过“礼部员外郎”和“书画学博士”等。唐宋时,对在礼部管文翰的官员皆称作“南宫舍人”,所以后世也称米芾为“米南宫”。“憾石(事)”,即让米芾感到遗憾的一块石头(一件事儿)。米芾一生爱石成癖,其提出的“瘦、皱、漏、透”四字诀影响极大,被后世赏石界视为铁律般的赏石标准。所以,现代赏石界尊米芾为赏石鼻祖——“石圣”。史传米芾曾见一怪石,即上前大礼参拜,呼为“丈人”(亦有传为“兄”者)。《南宫憾石(事)》意为,倘若米芾见到这块石头,大礼参拜并呼为“丈人”(兄)的一定会是眼前这块石头而不应是传说中的那块石头。所以,眼前的这块石头,是能让赏石鼻祖米芾深感遗憾的一块石头,也是能让米芾视为终生憾事的一块石头。
▲琅琊园内陈列的盆景
< class="pgc-img">>▲琅琊园内地植复壮的盆景
琅琊园的构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摒弃浮躁、执着专一,对自己的作品(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卓越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技能,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范义成先生崇尚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始终贯穿于自己从事的各项艺术实践之中——早年从事的地方戏曲工作、刚刚竣工的琅琊园以及终生不渝的盆景创作。
< class="pgc-img">>▲范义成先生在盆景展览会上
< class="pgc-img">>▲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东岳魂》
< class="pgc-img">>▲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风神洒荡》
< class="pgc-img">>▲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窥谷》
▲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采菊东篱》
▲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浩浩鲁风》
寻根溯源,琅琊园的横空出世,与临沂这片神奇土地的人文历史息息相关:《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银雀山下;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杲卿等,这一个个光耀千秋的历史文化名人都与临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无不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毋容置疑,是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养育了琅琊园。
作为一座集建筑园林景观、盆景艺术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琅琊园将成为全国盆景、书画、绮石等展示、展览、拍卖及研讨的文化交流中心,更是展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靓丽名片。琅琊园将会载入中国园林史册,殷志勇、范义成的名字也将因琅琊园而被历史铭记。
琅琊园的建造过程还告诉人们:工匠精神对于所有盆景从业者来说兹事体大,至关重要,不要羞于提及,更不要忽略甚至排斥。任何忽略工匠精神的人,都将是一事无成的人。范义成先生崇尚工匠精神,他不仅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更是一位大工匠。
参访归来多日,琅琊园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不时萦绕脑际,挥之弗去。如果有人问,参访琅琊园能给人什么收获?我会说,收获肯定不少,但也因人而异。也许你能跳出柴米油盐的忙碌和羁绊,让生活多一份洒脱和美感;也许能使你的灵魂得到片刻自由的同时,心态开始变得轻盈;也许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胸中多了点文墨诗性的情怀,那是一种清气和庄雅潜移默化的享受;也许会让你收获信步闲庭的优雅,处事泰然的镇定;也许······
诚非戏言。诸君往观,信不虚行。
键盘声里,试抛引玉之砖;简文略图,聊博方家一哂。
< class="pgc-img">>▲范义成先生的盆景作品《圣地古韵》
<>,就这样着一身素衣缓缓而来
天地间失去了姹紫嫣红的喧嚣
却多了一份纯洁通透
宁静安然的诱惑
冬雪,不只在唐诗的意境中美丽
在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中
亦是楚楚动人
清平乐·年年雪里 /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丑奴儿慢 / 吴文英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南乡子·冬夜 /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暗香 /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卜算子·咏梅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闷·冬 / 周邦彦
云作轻阴,风逗细寒,小溪冰冻初结。
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
暮雀喧喧聚竹,听竹上清响风敲雪。
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煤红爇。
凄切。念旧欢聚,旧约至此,方惜轻别。
又还是、离亭楚梅堪折。
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
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
鹧鸪天 / 朱敦儒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
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
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鹧鸪天·乙丑岁寿内子 / 郭应祥
怪得欢声满十龙。诞辰和气敌严冬。
安书莲幕欣频到,庆事花城喜屡逢。
琼液泛,宝熏浓。华堂交口祝椿松。
阿姑同健夫偕老,会有重重锦诰封。
水调歌头·赠汪秀才/ 张元千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
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
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玉楼春 / 石孝友
一阳不受群阴壅。残历行间冬破仲。
云低吹白腊寒浓,梅小绽红春意重。
湖山千里勤飞控。淑气冲融披水冻。
笑携雨露洒民心,暗聚精神交帝梦。
谒金门·寿何令 / 黄机
冬十月。记取生申时节。
梅傍小春融绛雪。浅寒犹未却。
且醉笙歌蕉叶。富贵不须频说。
国太夫人头半白。看君金印烨。
永遇乐·玩雪 / 黄裳
朝霭藏晖,客袍惊暖,天巧无竟。
杳杳谁知,包含造化,忽作人间瑞。
儿童欢笑,忙来花下,便饮九春和气。
急拿舟,高人乘兴,江天助我幽思。
缤纷似翦,峥嵘如画,莫道冬容憔悴。
恍象含空,尘无一点,疑在天宫里。
酒楼酣宴,茶轩清玩,旦待桂花来至。
有馀光,明年待看,明红暗翠。
踏莎行·雪似梅花 /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临江仙 / 苏轼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明灭照悲啼。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情声两尽莫相违。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清平乐·雪 / 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鹧鸪天 / 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卜算子 / 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 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满路花·冬 / 张淑芳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到湖州安吉沈君寄来的他自家茶场生产的白茶,我迫不急待地泡上了一杯。慢慢地喝着茶,不由得陷入了对安吉的回忆。
安吉建县于汉中平二年(185年),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名,是古越国重要的活动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治所所在地,现为浙江省湖州市下辖县。
2017年12月,我曾有过一次安吉之行。在安吉,沈氏是一个大族,原分十个庄居住。如今安吉的递铺还保留着“六庄”、“十庄”等地名。“六庄”系沈氏居住的第六个庄,原有沈氏宗祠,为一大庄。沈君夫妇就在那里的电机厂上班,他们家里还有位于山丘上的一大片白茶园和炒茶、制茶的工厂。
白茶是安吉的著名珍稀茗品,属绿茶类中的“白种茶”,是茶树中的特异性品种。早春茶芽生长时,代谢机能受低温影响,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叶片呈绿脉白叶,略带淡黄色,特有观赏性。安吉白茶经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达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但茶多酚却少于其他的绿茶,因此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倍受茶友们的青睐。
安吉白茶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徽宗年间赵佶著的《大观茶论》中就有安吉白茶的记载。安吉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天目山余脉自安吉西南入境,分东西两支环抱县境两侧,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的辐聚状盆地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适宜种茶树。
每每深秋时,沈君家的茶山早晚有雾气弥漫升腾,煞是好看,如坠仙境之中。山坡、山顶都是一拢拢齐整整的低矮茶树,像藏族姑娘的小辫那般梳得整齐有序,在这样的绿色中,无论是谁都怀疑自己活在梦里,梦茶轩的由来或许可以这样解释。这茶园也让我有了一种想要在山中居住的冲动。
安吉除了有白茶,还有竹!安吉就是盛产毛竹的地方!安吉有中国大竹海,那里有电影《卧虎藏龙》里周润发跟章子怡竹林打斗戏的拍摄地。置身中国大竹海,我有一种浸没于翠绿色的海洋中的感觉。行走在茂密的竹林中,真是竹深不知处。那一根根碗口粗的毛竹,高耸入云,在我的头顶合拢。竹子这样浓密,竹海中氧气含量之高,令人深吸一口都能被这浓浓的氧醉倒。若不是有前人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引导,我恐怕要迷失在这里面。
中国大竹海中曾有一株生于1980年的毛竹王,在它20岁的时候就高达18米;其周长为21寸,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二尺一的腰围。经确认,它是国内最粗的竹子。人们把它砍掉后,送到北京农业博物馆展览。竹子最多可活20年,到了岁数它就会开花死去。一根竹子开花会“传染”一片竹林,所以人们会在老竹子开花前把它们砍掉。到了冬天,竹子会被提前砍掉顶部,那是为了防止下雪的时候,积雪将它们压断。竹子那么多,怎能砍得完?当地人说现在都不怎么砍竹子了,最多下雪的时候去摇下上面的落雪,压断就压断,不影响出笋。这一点儿也不心疼的口气,难道真是见多不怪了?
在安吉的那几天,几乎顿顿饭都有用竹笋做的菜。无论是毛笋炖排骨还是咸肉配冬笋,我是来者不拒。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铁、胡萝卜素,自古就被当作“菜中珍品”。安吉冬笋是有名的山珍,宋元明清时作为贡品供奉给宫廷享用。竹笋的生长也分大小年,如果这一年笋子长得多,翌年则少。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膈爽胃等功效。
回来后,曾一度馋笋,所幸的是妻让她在湖州一所寺庙里当住持的老表,寄上一些笋干来。笋干与邳州当地的黑猪肉在一起红烧,堪称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