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8日,为提升用户到店用餐全流程体验,美团智慧餐厅宣布启动用户体验提升计划,将从用户点餐、排队等环节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出发,制定新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体系;同时将开放接口,符合服务标准的第三方服务商可申请接入美团、大众点评平台,共同推进智慧餐厅进程。
据了解,用户体验提升计划将针对排队、点餐等服务领域制定、升级全流程服务标准。比如点餐服务标准包括,第三方服务商须接入商户集中管理平台,以便管理双方系统的门店映射关系;服务商需有持续服务的能力,并且支持设备可用性检测,以满足用户点餐体验的稳定性等。排队服务标准包括,商家需获取授权码,第三方服务商根据授权码进行门店映射,以确保门店映射的准确性;开启排队入口的商家,须支持线上取号功能,以确保用户在线取号服务的可用性等。
未来,美团智慧餐厅将面向市场引入更多优质的服务商,以更好的满足餐饮商户对于全面提升IT化水平、提升门店经营、管理效率的需求,从而让用户获得全流程便捷、高效的用餐体验。而对于达不到服务标准或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降低了标准的服务商,则需要下线改进,改进后达到标准后可再申请接入。
看新闻Knews记者 丁桃
2021-04-25 13:37
桌角、屏幕、餐厅墙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点菜下单。相比人工点餐,扫码点餐为顾客带来了便利,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因此成为了时下流行的点餐方式。
“疫情的原因也不方便接触,而扫码点单非常快速,也不用去问餐厅的服务人员了。”
“我们餐厅标配的话在大概十七八个人,但是现在用到只有十二个人,节省大概五六个人的人工。”
不过,扫码点餐在快速普及的同时,却有逐步取代人工点餐之势。记者走访发现,有些餐厅的点餐柜台形同虚设,繁忙时段服务员都在忙着配餐送餐,柜台上根本没有服务员。记者找到一位服务员询问,她说现在餐厅不提倡柜台点餐,一般都鼓励顾客使用自助机或手机。
本来是既可以扫码点餐也可以人工点餐的选择项,如今却变成了变相“强制”扫码点餐。老人因为没有微信或者不会使用,只能放弃点餐,而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则感觉自己的选择权被剥夺了。“我们的手机一般就是没有微信的,所以你叫我去扫二维码,我们不方便,没有办法扫。那我们就只能走了。”这位老人告诉记者,除了数字鸿沟无法跨越外,少了服务员的嘘寒问暖,他感觉去餐厅的享受也打了折扣。
更让人不安的是,扫码点餐背后还暗藏着强制关注和信息收割的陷阱。
记者走访多家餐厅发现,几乎每家餐厅都有扫码点餐。大多数的扫码点餐系统,主要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商家小程序,或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两种方式来进入点餐页面的。系统往往需要消费者的一系列授权,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包括微信账号,手机号和位置,甚至可能是姓名和身份证号。令人疑惑的是,只不过就是吃个饭,点餐平台怎么就需要获取这些信息呢?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扫码点餐只要能够知道是哪个桌子,在点什么菜那就可以了。至于说这个桌子上面有张三还是李四,他的手机号码,他的用户名等等信息,餐厅其实是没有必要去了解的。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既然不是必要信息,那为什么餐饮商家和点餐平台还是想方设法要获得这些信息呢?在消费者不断点击“同意获取”之后,这些信息又流向了哪里呢?
扫码点餐在三四年前出现,随着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点餐系统软件涵盖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包括点餐、收银、外卖、后厨、后台大数据等。一般小型餐饮店会选择外包服务,由软件服务商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提供相应功能。如果选择直接点餐功能,那么商家在后台只能看到订单、收入等基本信息;如果设置关注公号或注册会员,那么消费者之前授权的所有个人信息,商家后台都会留存。
某点餐系统软件服务商告诉记者,商家公众号上面可以放链接,直接跳转到点单系统。顾客只要在里面下单了,就成为了商家的留存客户,而所有客户资源都在商家公众号上面了。
通过这些留存的个人信息,商家可以将顾客转变为公众号粉丝或APP会员,成为自己的私域流量,提高营销活动的触达率。比如在自己的公众号和APP上及时推送特色服务和优惠后动等信息,激活消费,提高到店率。某连锁餐饮店店长就告诉记者,只要扫码注册会员,他们就会给客人送一个特色菜,和一张30元的代金券,而且所有消费的积分都会存在会员卡里面,可以兑换抵用券。
在专家看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最终将流向点餐平台。早在2017年11月,阿里的口碑平台首先宣布开放智慧餐厅技术,随后美团和饿了么也相继开发扫码点餐系统,并通过高额补贴争夺线下入口。
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是因为对于点餐平台来说,这些信息背后的大数据产业链远比粉丝营销更具价值。他们手握海量数据,可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甚至大数据杀熟。比如用扫码加关注这种极低的成本“获客”,然后推送各类广告,让人不胜其烦,甚至被误导消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告诉记者,第三方在全部收集了这些信息以后,会再做一些数据融合,并通过算法推送,不同的年龄段收到的信息不一样,不同爱好的人收到的信息也不一样,而这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解和选择时的一种困境。比如你如果买过白芝麻,你就会收到白芝麻比黑芝麻要好的信息,如果购买者年龄是50岁,就会给你推送50岁的人应该吃白芝麻。
此外,扫码点餐系统有一些开源代码,开发难度并不高,而目前市场上的系统服务商良莠不齐,也让消费者信息多了一道被泄露的风险。有消费者就表示担忧,商户获得了信息之后,可以授权到其他地方,或者二次售卖,个人数据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信息“被收割”、广告“被强推”等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虽有相关规定,但是对于过度搜集信息的界定比较模糊,执法力度也不大,使得商家和平台敢打擦边球。陈思琪律师就指出,“一方面在法条的规定当中有不明确的地方,比如说什么叫做必要性的信息收集,它的决定权和裁量权是在商家本身,另一方面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很多都停留在一些警告、责令整改的层面,才导致了商家在实践当中有恃无恐。
不过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目前,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完善,拟设专节来严格限制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和强制收集。对于商家和平台而言,只有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守好信息获取边界,才能真正留住回头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丁桃 摄像:徐玮、吕心泉)
春节疫情爆发直至近日北京疫情的“死灰复燃”,非常时期,安全防控更倍受关注,而“无接触”逐渐成为了刚需。疫情防控期间,在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如何保证用餐食品安全,餐饮行业从业者瞄准市场痛点,“无接触式餐厅”应运而生。哎呦喂AUV自201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研发及生产智能取餐柜,基于对取餐柜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方式深入了解,可提供无接触式末端配送以及提供智慧餐饮的解决方案。哎呦喂AUV与美团智慧厨房部门通力合作制定智慧餐厅方案,进行客户分流,精准实现堂食客户取餐与外卖取餐分流,避免错取现象,减轻了店内工作人员压力,提高效率。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哎呦喂AUV,经授权使用
哎呦喂AUV联合创始人吉康向创业邦介绍到,现在写字楼、高校外卖存放处会有丢失外卖的情况出现,在末端交付环节存在痛点。曾在杭州出现的外卖投毒事件也是由于未能进行正常末端交付导致出现的安全隐患。此外,外卖配送常常会出现“人等外卖”或“外卖等人”的情况出现,以此恶性循环,影响外卖员工作效率。伴随着创业热潮,哎呦喂AUV团队直击市场痛点,研发出哎呦喂智能取餐柜。
哎呦喂AUV于2015年开始投入研发,团队从最初的重研发,待产品成熟稳定后慢慢转型至如今的重运营,历经5年时间,智能取餐柜在实际场景的应用下进行功能升级,产品更新迭代数次,直至现在成熟的智能取餐柜可进行量产。
吉康表示,初代智能取餐柜采用整体风热式加热,根据热能原理,整体风热式加热仅仅使柜子底层与顶层温度升高,中间几乎没有温度。为改变初代产品的加热方案,在第二代产品中实现单格加热控制以及远程开关门功能。随着产品的正规化、社会需求的增加,又增添了紫外线消毒功能,并于2020年采用“CAN”控制面板投入市场,CAN技术来源于汽车控制方案,硬件稳定性实现了质的提升,主控芯片运行功能增加,处理速度增强,PCB电路设计优化,并将主控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实现柜体的独立开关锁,灯光、消毒、加热一体化。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哎呦喂AUV,经授权使用
智能取餐柜可为客户带来哪些量化的效益?据吉康介绍,客户购买智能取餐柜的一次性投资,可取代多次的长效人工成本,并解决多家公司同时配送难题,例如,团餐公司可错高峰时间,打破配送的固定时间僵局,可提前配送分发至订餐公司的智能取餐柜中,开启保温功能,完成自动化交付,继而方便配送人员及时配送其他订餐公司,为团餐公司节省运输工具及配送员工成本。
据了解,哎呦喂AUV近日还为肯德基与麦当劳旗下多家门店完成店内智能取餐升级改造。此次使用的是哎呦喂的餐厅柜系列,该系列多被用于无人餐厅、智慧餐厅中,用户及外卖小哥到店取餐。肯德基与麦当劳现实行“提前订餐、到号取餐”模式,人工成本大大提升,升级改造后顾客通过线上点餐,后厨制作后直接将餐食从厨房的一端放入智能取餐柜中,发送取餐信息至顾客端,实现无接触取餐,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人员之间交流以及疫情传播风险,提高卫生质量。在外卖方面,外卖员在接单后可直接在智能柜中拿走,省去等待时间,避免与店内消费人员产生不必要的接触,并提高了整个外卖业务的效率。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哎呦喂AUV,经授权使用
谈及盈利模式,哎呦喂AUV共分为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在成熟场景(写字楼集中区域、高校等)下投放智能取餐柜进行运维,向B端企业租户收取租金;另一种为典型的售卖模式。除可以直接采购标品外,也可采用“OEM”(定制化)合作方式,哎呦喂AUV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智能取餐柜。据了解,哎呦喂AUV已与数百家合作商进行深入合作,通过采取城市合伙人方式进行市场拓展,产品已投放至数十所城市,自2020年以来已实现3000万元营收。
成立至今,团队规模已达70余人,其中研发技术团队占据60%,运营团队占据30%。
融资层面,哎呦喂AUV于2020年3月完成由北京中宏鼎业领投、杭州天使湾跟投的500万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资金用于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并继续开拓全国市场渠道。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图虫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