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位市民在自动售卖机前购买商品。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记者探访发现价格普遍偏高;专家建议新建地铁站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便利店、美妆店、书店等
新京报记者近日探访北京部分地铁线路,发现绝大部分地铁站内的商业设施仅限于自动售卖机,而且价格普遍偏高。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内可以买到汉堡、牛奶、面包,还有音像磁带,那时中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地铁。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如建商业设施,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早餐小吃、便利店、美妆店、书店等。
北京地铁日益增多的客流量和消费需求,与站内乏善可陈的商业设施,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8月15日,北京市公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在新建交通枢纽时,同步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这一措施完成时限在明年底前。
新京报记者近日探访北京部分地铁线路,发现绝大部分地铁站内的商业设施仅限于自动售卖机,而且价格普遍偏高。专家表示,无人售卖机功能有限,未来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如建商业设施,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早餐小吃、便利店、美妆店、书店等;另外规划需要超前,地铁交通便利,应当多配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养老设施。
探访1
地铁商业设施多为自动售卖机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但在北京,早晚通勤的乘客想在地铁站买一瓶饮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者走访一些地铁站看到,自动售卖机成为“主流”商业设施,以售卖饮料为主,也有半成菜品售卖机、面膜售卖机和大头贴自动拍照机。虽然方便,但部分乘客表示,自动售卖机价格比外面的便利店要贵,“我在便利店买一瓶怡宝纯净水只要两块钱,但是在自动售卖机里,标价4块。”乘客王女士说,另外,很多自动售卖机都设置在闸机外,“我只能在进站或者出站买饮料,如果中途口渴要买水,只能刷卡出站买了之后再刷卡进站。”王女士说,自动售卖机商品有限,多样化的商业设施更符合消费需求。
对于自动售卖机上价格偏贵,一位加盟商向记者表示,想要进地铁,招标费用不菲,商品加价是正常的。他表示,虽然北京地铁客流量很大,但在地铁中转站的机器会卖得比普通车站更好,这是由于中转站乘客停留时间会长一些;另外,自动售卖机只在夏天卖得好,乘客对饮水有需求,冬天则很少有人去买饮料。
探访2
商圈内地铁站商业设施较多
在位于一些商圈的地铁站,周边商业设施比较发达,乘客出站后,可以直接从通道到达商场。
8月20日,记者从国贸地铁站C口出站,在通往北京银泰中心的地下通道中看到十余个商家,有超市、连锁化妆品店、零食店、手机回收店、餐饮店、教育机构展位等。此时正值中午,一位女士正在购买手抓饼。“刚出地铁有点饿,这里有很多家店确实方便。”另外两家店也显示即将开业,从店外广告可知,一家是美甲店、一家是健身房。
但地铁通道的商业环境仍有提升空间。记者注意到,通道口两侧都有人摆摊经营,其中一个摊位经营贴膜、销售手机配件的同时售卖丝袜,另一个摊位在销售矿泉水和瓶装饮料。
乘客张先生认为,地铁通道内的摊位不仅影响乘客通行,商品质量也无法保障。张先生尤其反感通道内出现的外语教育机构展位,“现在很多工作人员直接拦住乘客推销,感觉有点烦。地铁商户提供了方便,但希望整体环境更好一些。”
四惠交通枢纽是新建的大型交通枢纽,但商业设施并不多,整个大厅只有二层有三家餐饮店。中午十二点,麦当劳、永和大王店坐满了客人,午餐高峰期甚至需要等位。一位顾客只好坐在了邻近卫生间的座位,这位顾客说,就餐的地方确实少了点。
■ 回顾
“庄园汉堡”曾是地铁商业代名词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内可以买到汉堡、牛奶、面包,还有音像磁带,那时中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地铁。
北京地铁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1994年到2003年,应该是北京地铁站内连锁商业遍地开花的时期,当时“庄园汉堡”在北京尤其是环线地铁站内,随处可见。乘客可以在23个站台买到不同口味的汉堡。
1992年,西单地铁站售票厅层还开了一家服装商铺,主营男女服装、鞋帽、皮包和小饰品、化妆品等,这也是北京第一个地铁商城。西单站客流量很大,服装市场的生意也非常火爆,据说,租金最高时被炒到每个摊位1万元/月。
1997年,经营录音带、录像带、CD的北京牡丹四星音像公司将“四星音像”开进地铁。然后,凯丝恩贝西点店、盈彩冲印等也陆续进入地铁。2002年,物美便利店出现在地铁站内,这些店大多只有十几平方米,主营膨化食品、饮料、蒸包等。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中央路站发生人为纵火引发火灾,造成多人死亡和受伤。
地铁安全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2004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禁止设置商业摊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站出入口应当保持畅通,禁止一切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该条例将地铁站内的商业一刀切除,随后北京地铁站内的商业服务设施陆续撤出。
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商业还陆续出现了站前广场便利餐饮项目,辉煌时站外广场的乐加地铁便利店有100多家。2013年之后,地铁站外商业逐渐萧条、没落,站内的自动售卖机成为主力军。
■ 专家
新建地铁站建公共设施
如今,很多现代化大都市在新开地铁时,都会把站内商业服务纳入建设规划之内。比如上海在2013年时,地铁内已经随处可见全家、7-11、罗森等众多便利店品牌,还有克莉丝汀、新语面包、宜芝多等烘焙、零食、奶茶等品牌,各种商业门店超过百家。全家便利店在广州、苏州、深圳、成都等不同城市的地铁里面也都有门店。
东京地铁站内都设有站台销售亭,除了报纸、杂志之外,还有饮料、口香糖、糕点、香烟,以及手绢、领带、手机充电器等。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地铁商业在全球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方面大量通勤人口没有时间购物,在地铁中购买餐饮、书报可以解决他们的需求;晚上地铁通道中行人较少,在通道沿线设置商业也增加了环境的安全性。他举例说,日本新宿地铁站一个站点有20多个通道,和周边商业设施连在一起。
赖阳称,国外很多地铁采用民营投资、政府提供资源的方式发展,节省大量财政资金,这就需要给投资人回报,回报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地铁沿线周边的商业开发,否则投资人很难靠地铁车票实现盈利。他认为,目前北京地铁中的无人售卖机功能有限,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如建商业设施,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早餐小吃、便利店、美妆店、书店等。
交通专家徐康明则表示,北京近年来高度重视商业服务业发展,商业业态占据的比例太大了,因此在新建地铁线路规划中,不能仅仅搞商业开发,应该多增加一些服务设施,比如配建老年公寓、养老院;增加医院、社保办理大厅、房产过户、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老年化社会来临,为老人服务的业态要提前筹划。”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璐
为当代人的“续命水”,开心不开心都要痛饮奶茶,在吨~吨~吨~声中,身心仿佛得到了治愈
醒一醒吧,无论在哪个季节,奶茶都不能多喝!
奶茶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经常食用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和肥胖,还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造成神经过敏,过于亢奋还会致使彻夜失眠……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要发问了,不能经常喝奶茶,多喝水总没错吧?
毕竟多喝水可以帮助消化、润滑关节、平衡血液……好处多多!
图片来源:《还珠格格》
可问题来了:如果在大量的喝水后还是觉得口干,是不是正常呢?
有些人整日水杯不离手,干了一杯还想再来一杯,依然会觉得口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左敏芳医师提醒大家:可能是你的身体在释放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要警惕!
01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口渴?
除了上述情况,如果你出现持续、过度的口渴的情况,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问题,这或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糖尿病
左敏芳解释,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如果出现了过度口渴和排尿增多,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疲劳或烦躁不安,就需要做血糖测试以检查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如果儿童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时,家长也要提高警惕。
尿崩症
尿崩症患者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较其他疾病更加显著,有的还伴有间歇性发热、兴奋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肾内科查一下尿比重。
干燥综合征
严重口干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种口干主要是因为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由于患者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是喜欢少量多次饮水。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假如患上原发性甲旁亢,我们的甲状旁腺会出现“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引发与体内血钙升高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肾绞痛、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及无法解释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口渴、多尿等。
脑损伤
脑损伤也是会导致口渴的原因,如果在生活中头部遭受过撞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口渴的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很有可能便是脑损伤的征兆。要知道脑损伤这种疾病十分危险,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
贫血症
持续或突然间的失血(如月经量较多和出血性溃疡)是贫血的常见原因。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流失速度要快于生成的速度,因此会引发口渴感以弥补体液的损失。
月经量较多的一个常见但易漏诊的原因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这种内分泌功能紊乱会引起月经量较多的女性极度口渴。
低血压
低血压会引起头晕、抑郁、焦虑和极度口渴感。口渴是人体向血液增加更多水分的方式,以试图升高血压。针对这个情况,唯一安全且长期的解决办法是学会解压。
02
怎样解决口渴问题?
水是人体的必需品,它不仅能够调节体内循环,还可以帮助排除废物。喝水好处多,但也有大讲究。关于如何健康地喝水,兜儿姐有几点小建议:
主动喝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这是因为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已经至少流失1%的水分,这时渴觉中枢已经发出求救信号了。
如果怕太忙忘记喝水,可以出门时随身带个杯子方便喝水,在家或在办公室时多备几个杯子,看到时就喝一点。
少量多次喝水
喝水应做到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避免因为一次性喝水过量而影响消化或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喝水时间有讲究
喝水应该分配到一天中的任何时候,能做到定时喝水则更好。
早上起床后可以空腹喝一杯水,虽然不一定觉得口渴,但因为睡觉时隐形出汗和尿液分泌,会损失很多水分,起床后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同样的,睡觉前喝一杯水也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粘稠度增加。
最好选择白开水
喝水最好选择白开水,尽量不选择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因为它们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也不要迷信各种“概念水”。
当然,在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便同时补充流失的钠、钾等矿物质。
每天喝足量水
对于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人,除正常饮食摄入水分外,普通成年女性每天至少单独喝水1500毫升(约7-8杯),普通成年男性每天至少单独喝水1700毫升(约8-9杯)。如果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喝水的量。
多食用蔬果
食用食物时尽量的食用蔬菜、水果。这些食物能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促进口腔保健、调节是非常好的,让你口腔津液充足。
Tips
晨起不必喝淡盐水
经常听说“喝淡盐水更健康”的说法,其实,如果起床后喝盐水,会加重人体脱水状态,令人倍感口干。由于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这对老年人更是危险。
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才需要补充淡盐水,盐水里的氮、钾、钠,帮助血管内外盐分平衡、电解质平衡。
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多喝水
更要健康喝水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南日报
源:广州日报
在外辛苦工作一天, 又饿又渴, 此时来一瓶冰镇可乐, 实在是相当愉悦的感受。
也因此, 可乐之类的含糖饮料被人戏称为“肥宅快乐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但最近,
18岁的杭州小伙小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猛喝可乐,
他付出的代价有点大……
小伙子突然没尿了
一检查,肾出了大问题
“医生,您赶紧看看啊,我儿子怎么突然没尿了呢?”
近日,老柯连拖带拽将胖墩墩的儿子小柯拉进了杭州市一三甲医院急诊室。此刻的小柯像被霜打过的茄子,很快捂着肚子蹲在地上。
一番问诊,急诊科医生得知,小伙子起初只是肚子痛、拉肚子,本以为和平时闹肚子一样,没想到小便也很快少了,这才赶到家附近医院看病。
经过当地医院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小柯的腹泻开始慢慢好转,但此时医生发现,他的血肌酐水平却在进行性上升。
“这么年轻,肾脏要是坏了可咋办?”父母琢磨着,赶紧带儿子赶到杭州上述三甲医院就诊。
收治入院后,柯某的主诊医生、肾内科主任医师赵宁对他进行了相关检查。结果出来不容乐观,此时,小柯的血肌酐水平已经上升至706μmol/L,是正常值上限的7倍多,肾小球滤过率仅为9ml/min,仅为正常水平的1/10。
同时,每天尿量仅仅300毫升左右,还伴有血尿酸升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
“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应该在2000至3000毫升。”考虑到小柯病情严重,赵宁当机立断为他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帮助肾脏清除体内毒素。进一步肾穿刺活检后,医生惊奇发现,小柯多处肾小管内存在钙化样物,超声显示双肾存在多发结石。
每天喝下2-3升“快乐水”
人舒服了,肾却“罢工”了
小伙子年纪轻轻,
平时身体壮得像头牛,
却长出这么多肾结石,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再次询问,真相大白。原来,小柯是一位体力劳动者,一天要在工地上干活8小时,每天大汗淋漓。每次感觉又热又渴,他就会跑到附近超市买回一袋2.5升装的可乐、雪碧、冰红茶等“快乐水”,一口气喝完一大半。
身体的疲惫感确实消失了大半,然而每天喝下2到3升饮料,没多久,他的肾脏就开始拉响警报,最后干脆彻底“罢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把饮料当水喝。但饮料中往往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糖分,尤其是有害糖分果糖。”赵宁提到。
国外曾对2382例患者进行过大型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摄入含糖饮料和含糖碳酸饮料每周4份的人群,与每周摄入小于0.5份的人群相比,前者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分别增加1.77倍和2.14倍。
对此,赵宁提醒,大量喝饮料会诱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同时升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加重肾脏负担,最终导致肾脏急慢性损伤。
同时,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还会导致人体尿液中的钙大幅度增加,导致结石形成、骨质疏松等。
还有人每天饮料当水喝最后中毒
医生:最好的饮品是白开水
如今,市面上各种碳酸、果汁、奶茶等网红饮品层出不穷,不少年轻人感觉口渴就买来当水喝,殊不知饮用不当或过量饮用会适得其反。
前两天,杭州就有一位32岁的快递小哥,一个月来每日碳酸饮料当水喝,体重减轻十几斤,随之昏迷入院。入院后一测,他的血糖“爆表”,已是“酮症酸中毒”。
日常饮水,如何避免踏入健康误区?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时人体早已处于缺水状态。也不要把饮料当水喝,饮料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它是代谢综合征和肾脏病的隐形杀手,还可引起肾脏结石。”
赵宁提醒,日常最好的饮品就是白开水,但喝水也有讲究,不要喝65℃以上的烫水或冰水,以免损害食管粘膜,增加食道癌风险,或是刺激消化道,影响消化道功能。
平时,肾脏排水功能的最大极限是1200ml/h,饮水过快和过量会引发水中毒。赵宁提醒,正常成年人每日饮水7到8杯,约1500毫升至1700毫升,患有严重心血管病、水肿等疾病患者要适当减少。另外,睡前可以适量喝水,稀释血液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