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居然让我发现这家韩餐店,店名是叫首尔奶奶家韩国餐厅,店面虽小,但比起小店更像是一个小家。
< class="pgc-img">>【店内环境】
桌子都是比较小适合一两个人吃,人多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拼起来坐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菜品推荐】
< class="pgc-img">>海王炸猪扒:猪扒很大一个,外皮很脆,肉是软嫩的,用刀子切都能听到酥酥的声音。
< class="pgc-img">>海带汤:汤鲜味美,低脂高钙,营养又减脂,简直太美味噜啦噜啦嘞!!!
< class="pgc-img">>韩式性感拉面:拉面很有嚼劲,很Q弹,但有点微辣很开胃。
访福利中心餐厅。
入住福利中心的长者对餐厅饭菜赞不绝口。
深圳新闻网4月2日讯(记者 邓涛 黄思凌 实习生 陈宇祺)“我在福利中心住了十多年了,这里环境美,服务好,饭菜香,就像自己家一样。”今年86岁的阎奶奶因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精神矍铄的她在福田福利中心居住了14年之久,已经将福利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
养老服务写进福田区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了解到,福田作为深圳市中心城区,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18年6月,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9.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18%,全市户籍老人三分之一居住在福田区。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成为了福田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推动力。
在今年1月召开的福田区两会上,“养老服务创优行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福田区提出,积极引入养老品牌机构落户福田,开展养老床位扩增行动。
2016年12月,深圳首家公办养老机构PPP试点项目落地福田。2018年8月,福田区携手著名企业万科将福田区福利中心升级改造完成,中心建成提供床位420张,适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焕然一新。
记者了解到,福田福利中心以长者的用餐需求为重点,为长者持续提供安全、优质、健康、营养“大配餐”服务。该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养老服务贡献了“福田智慧”,更是荣获了深圳市首家A级养老餐厅。
营养师+五星大厨=科学营养
日前,记者走进福田福利中心实地探访,时值午餐时分,餐厅精心制作提供了无骨鱼,蒜苗炒肉,茄子,虫草花炖老鸭汤,地瓜,豆芽等营养可口的菜式与点心是该食堂的标配。
“目前中心有160位老人入住,平均年龄83岁”。福田区福利中心行政院长徐疆南告诉记者,入住老人中多为高龄、慢病、护理型、失智类长者,考虑到长者的口味和健康,因此食堂提供的膳食往往与医护相结合,菜单结合资深营养师和五星大厨意见搭配,也会根据长者反馈的意见调整口味、菜式。蔬菜要分拣、洗涮干净,鱼类要剔去大刺、拣去小刺,小炒得鲜嫩不油腻……采访中,食堂厨师向记者介绍烹饪的流程。
记者注意到,餐厅日常不仅提供大众餐、软餐、碎餐、糊餐,糖尿病餐、痛风餐以满足基础大众营养需求,同时还提供粤式小炒、药膳、私宴等以满足对长者个性高品质需求。
人性化的菜品很受长者欢迎。“饭菜美味可口,汤清淡营养,在这里吃饭既安全又美味。”福利中心的王阿姨提起餐厅时赞不绝口。
“我们餐厅每周食物种类在20-25种,尽可能让每位长者吃的营养健康。”徐疆南介绍,现在餐厅每天需接待近千人次的用餐,除提供给工作人员及入住长者等约三百余人的一日三餐外,餐厅同时还为周边长者食堂配餐。
据了解,福利中心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将420平米的餐厅一分为二,把厨房面积占比提升至近50%。徐疆南表示,该厨房占地面积的占比相较普通餐厅要高,是因为在设计之初考虑到未来将引入中央厨房的概念,为周边长者食堂配餐。
除了硬件的保障,在软件管理方面,福利中心实施特殊的多部门联合陪餐制。长者的每一餐都会有包括院长、护理主任,营养师,厨师长等代表在内的工作人员陪同。“我们跟老人每顿吃的种类跟都是相同的,只是切配和烹调的局部区别,比如老人更加细小精致、软烂适中。”
为了让居住在此的老人看得清楚吃得放心,消除对食品安全的顾虑,福利中心通过升级改造积极落实药监局的“明厨亮灶”工程,让初加工—精加工—烹制—留样—供餐—收餐—餐具洗消等环节阳光透明。
在食品安全方面,福利中心从源头上慎选有资质的供应商合作,“我们花了将近一个月走遍深圳,对深圳的主要农副业配送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公开投标选定一家比较资深的配送企业。”徐疆南表示。
福田福利中心。
餐厅每天需接待近千人次的用餐。
餐厅工作人员对后厨进行打扫。
厨师烹制无骨鱼。
餐厅每周供应的食物种类多达25种。
餐厅每周供应的食物种类多达25种。
入住的长者向餐厅厨师反馈菜品的口味和菜式。
福田福利中心已有160位老人入住。来源:深圳新闻网
<>仁滚出月饼界
葱油饼滚出糕点界
香菜就该在全世界灭绝
不是东西不好吃
而是有些味道早就变了
沧海桑田
都是时间的答案
有些味道,
只能是属于那二年辰,
上期大榜征集了你们记忆中的成都老馆子
不止是味道
还有故事和怀念
@MeoW
●●●
小时候每次去奶奶家吃饭,奶奶都爱切光明巷(靠近太升南路)买林牛肉,我记得是个推起车车的卖卤菜的,牛肉是五香的,按斤斤子称,然后切成片片,会送一包海椒面,那味道之巴适后来不晓得为啥子就没得了!
后来还打听过说是搬走了,但是搬哪去了不晓得。
@曹伟
●●●
2003年在一环路西三段西郊歌舞厅旁吃过的苗寨竹筒鸡是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竹筒鸡,点杀土鸡搭配贵州竹笋,味道太鲜美了。后来那个地方改成了味道江湖火锅。10多年来再也没有品尝到当年同样的味道。
图片实在找不到了,那时还在上大学,苗寨竹筒鸡人均消费能达到50元,当时是很贵的。但吃了一次,味道终生难忘。问过好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店。据说就是后面改成味道江湖火锅了
@C'est fini.
●●●
我记忆成型最初的美食店,就是小学的时候奶奶住的小区门口的系着围腰的嬢嬢推的串串了。只要屋头人给了钱就要去,莴笋最辣,每次吃都辣的来跳,还有牛肉啊土豆。
现在那个嬢嬢都还住在那个小区,也不卖串串了,基本招呼也不打了,还是很想念儿时的快乐。
还有19天回家了,每天吃日本饭都吃不来了。我的血液都是牛油做的,大榜要亲亲!
@君君
●●●
小时候成都的耀华餐厅非常高级,我妈的朋友是里面的职工,边角都是卖给职工的,她就给我们多买一包,再挖一坨黄油在里面,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坨黄油,觉得赚大发了。
有一次去的时候隔壁有个超姐,估计是青年路卖服装的买了好多电烤羊肉串,吃的来嘴巴燃烧,实在吃不完了就主动给我两串,也是人生第一次羊肉串。
@麻烦
●●●
小时候均隆街还是叫椒子街的时候,围房巷口子上有一个金丝面,手工面条和手工皮子的抄手,味道分清汤和红味,实在是一绝,汤好面劲道。
早上去吃一碗上学一天都满足,那个面汤上面的臊子嘿香,汤也是鸡和杂骨熬的,店又小,满店里都是煮面的蒸汽。
生病的时候拿搪瓷盅盅打一碗,吃了就好一大半了。
现在都回忆得起汤面的香气,满是蒸汽的小铺子吃了出来,毛孔一吸外面的冷空气,肚儿热热和和的,十全大满足。
这家店很早就消失不见,那个天府掌柜的金丝面不及当年十分之一的水平。
@Lawrence Liang
●●●
我只记得东门大桥桥头的面馆素椒炸酱和清汤炸酱,馆子的地板是木头,通过缝隙可以看到桥下的河,我发烧打了针我爸带我吃一碗,也是病好一大半。
还有宏济路菜市场肥肠粉,现在的晶蓝半岛楼盘,肥肠粉里面加芹菜叶子和炸酥的花生米……儿时的味道。
还有秦川号羊肉 围绕东门大桥搬了好几次 每年冬天追到吃,眼镜老板很吊,不过我们关系伙的好,可以在炉灶旁边守到他冒羊肉羊杂还要多给一瓢汤,现在还在 不过没有当年的感觉了。
@郑钰-Yolo
●●●
我记得小时候住在状元街,指挥街口有一家火锅叫做芙蓉国,有一个排骨锅底超级好吃。每次去吃都必点,但是因为价格还是比较贵,所以一般都是家里请客的时候或者团年的时候去。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就不做火锅了、改成了芙蓉国酒楼,还没上高中之前就关掉了,改成了街道办吧。现在连状元街都没有了,修建成了仁恒置地。
@大毛
●●●
东大街盐市口国营馆子成都餐厅橱窗里的这样酥那样酥,蛋糕点心……还有东大街香风味的铜锅毛肚。
@浦艾
●●●
让我小时侯最魂牵梦绕的绝对是总府路的肯德基。
初中的时候,一同学把肯德基吹上天,以致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把肯德基当作了成为一个超哥的重要标准。
后来,在姨妈家吃了妹妹配眼镜剩下的薯条和鸡腿,惊为天人,瞬间领悟了什么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回到华阳乡下后,天天念,夜夜想,终于把个人折腾成近视,表示看不清楚黑板了,必须到精益眼镜配眼镜,不然就要瞎。
再后来,顺利带了眼镜,我妈也给我买了个人家强烈推荐的香辣鸡腿堡,我慎重而虔诚地慢慢打开,咬了一口后,立刻恶心不能自已,把早饭都吐了(乡下孩子吃不来沙拉)。
最后,看着汉堡,走了一路哭了一路……后来才晓得,最开始吃到是吮指原味鸡,它一共有五种部位,最巴适的是鸡大腿,就是广告里面那种三角形的。
现在,无助的时候就会去,只要五块原味鸡,必须全部鸡大腿,人生的意义就浮现出来了……
@钓鱼岛居民
●●●
80年代初期提督街附近的罐罐鸡,还有九十年代刚兴啃兔脑壳时新都的龙记。一肚子的怀念!
@少女心
●●●
李孃兔头从小巷子里搬到外面的店面了却是感觉生意没那么火爆了,以前就西安中路小巷子里几桌一到晚上都是很难找到座位的,最近发现巷子里和店里同时开了,我还是喜欢在巷子里吃,这才有那种感觉。
@Jess
●●●
二十几年没吃了,烟袋巷牛肉火锅粉,好像新华公园有个分店。不知道还在不在。
@嘻嘻小姐
●●●
以前文化宫每年的春节小吃庙会,我都要买口子上摆的电烤羊肉串收官。
@( ̄Д ̄)?
●●●
洞子口这家老字号美食,用三轮车推着菜上的,吃啥子自己挑,味道正宗。
你记忆中老馆子的
味道、故事又是怎样,
别吝啬,
欢迎继续在评论区中Share出来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