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为行骗工具,勒索餐厅,一男子流窜80多个地区,疯狂作案700余起。这是湖北十堰警方在近期侦破的一起跨区域流窜敲诈勒索案。案件的线索,来自十堰市武当山机场里一家餐厅经理的报案。一名男子称用餐时吃到了蚂蚁,之后就却匆匆离开了现场。不过几天后,餐厅的经理接到了男子的投诉,而且对方还索要600元赔偿金。
以蚂蚁当道具 流窜80多个地区敲诈勒索
事情发生在2024年5月27日,餐厅里的公共场所视频显示:中午11时50分左右,一名背着黑色双肩背的男子来到这家位于机场的餐厅就餐,在前台点了一份青椒炒肉后落座。
餐厅经理 陈先生:他进门到吧台点单,跟员工交代的是他非常饿,而且贫血,让后厨尽快给他出餐。
这名男子姓荣,几分钟后,服务员为荣某端上了菜品,他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
餐厅经理 陈先生:吃的时候跟他自己在吧台点单说的情况不一样,他吃得时候很慢,不是那种特别着急、特别饿的感觉。
视频显示,一开始,荣某正常地进食,并没有什么异常。然而,在用餐快结束时,他突然把手伸进了盛着青椒炒肉的餐盘内,从中拿起了什么东西,放在手中端详了一阵,并用手机拍了张照片。在把那个东西放回餐盘之后,他端着那盘辣椒炒肉来到了前台。
餐厅经理 陈先生:跟服务人员说盘子里面有蚂蚁。盘子放到那个位置上之后,直接回来拿上包就离开了餐厅。
“吃出蚂蚁” 不谈赔付男子就匆匆离店
前台的工作人员看了看那只蚂蚁,个头不小,且躯体完整。前台服务员找经理述说情况,还没等他们商讨解决方案,荣某就已经快步走出了餐厅。之后,陈经理起身去厨房调查异物的来源。厨师则赶紧叫一名服务员追出去,想把荣某找回来商量如何解决。
餐厅经理 陈先生:工作人员本来想把钱退给他,都没找到人,他就已经离开了。
餐厅工作人员追出去也没有找到人影,这是为什么呢?由于餐厅位于机场,陈经理以为荣某可能是着急赶飞机,所以没有多想。然而就在几天后,餐厅收到了荣某的投诉。
餐厅经理 陈先生:我是5月30日晚上6时10分接到的电话投诉,投诉是机场打电话给我,说有旅客投诉27日当天中午在这用餐出现了蚂蚁,让我跟顾客沟通。
几天后男子投诉餐厅 并索要餐费十倍赔偿
原来,荣某直接向武当山机场统一管理餐厅的部门进行了投诉,管理部门将荣某的联系方式给了陈经理,让他自行联系对方。在电话里,荣某向陈经理要求赔偿,金额是餐费60元的十倍,也就是600元,并且他说自己已经离开餐厅,拒绝当面商议。虽然陈经理觉得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蹊跷,但出于不想把事情闹大的心理,还是把钱转给了对方。事后,陈经理又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复盘,越想越觉得有问题,于是选择报警求助。
采用相同手段 当天向另一家店铺索赔200元
警方针对案件展开调查,很快发现了更多端倪。视频追踪发现,这名男子一下火车,就打车直奔机场这家餐厅吃饭,而离开不久,在另一家店铺又上演了相同的戏码。
办案民警调取了餐厅附近的公共场所视频,发现在当天上午11时47分左右,荣某来到餐厅附近,但他并没有直接进入餐厅,而是先在周围晃悠了一会儿,之后,他去了趟卫生间,从里面出来后,才进入了餐厅。整个过程中,荣某都是慢条斯理的,这与他点餐时跟服务员说自己很饿的情况并不相符,也看不出丝毫赶时间的迹象。于是,警方再往更早的时间追查荣某的行动轨迹,发现他当天是乘坐高铁从外地来到十堰的。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民警 袁俊峰:荣某从火车站打车直接到机场来,进了机场航站楼以后马上进入机场餐厅吃饭,在餐厅里面简单吃了一点之后就马上离开了餐厅,又打车离开了机场。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最开始只是认为它是普通的消费纠纷,但是报警了以后我们初步进行了一些工作和研判,发现这个人他既不是机场的乘机旅客也不是接站旅客。当时就觉得还是有一点疑问的。
既然荣某并不着急赶飞机,那他为什么不在现场解决问题,而是过了几天才来索赔呢?而且,他为什么专门从火车站打车来机场吃饭呢?警方继续调查,发现他离开机场之后,来到了十堰市区的一家甜品店。就在这里,相似的剧情再次上演。
甜品店经理 柯先生:他当时购买了我们一款三明治产品,吃了一半左右,他找到我们同事说里面吃出来异物,死的小蚂蚁。
柯先生是这家甜品店的经理,在得知此事后,为了息事宁人,他主动向荣某道歉。荣某发现对方并没有起疑心,随即当场向他索要200元的赔偿,柯经理很快答应了。
两起案件,发生在同一天,两家餐厅都被同一人索赔,且原因都是从餐品中吃出了蚂蚁。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民警发现,荣某在来到十堰之前,还去过宜昌、荆州和襄阳这三个城市的机场。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又跟这三家机场进行联系,发现荣某在这三家机场用同样的手段在食品当中投放蚂蚁,以此为由进行索赔,这样的话我们基本就能够锁定这是故意投放异物进行敲诈索赔的案件。
于是,十堰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对荣某涉及的这几起案件进行串并分析,他们先是调取了荣某的行动轨迹进行分析。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局长 鲍隆林:第一次我们查的是前3个月,这3个月他基本上是天天在全国各个省到处跑,主要是在各个机场,各个大中城市。但是他每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有的甚至都是当天走。
荣某在短时间内去了这么多城市,却从不游览观光,只是在机场逗留一下就匆匆离开,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呢?之后,警方在荣某的交易流水里发现了端倪。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从他的交易清单发现他近一年有大量的进账,并且备注还有很多退款,包括索赔的摘要里面都说明有退赔的字样。
专案组对荣某的行动轨迹进行追踪,发现他从十堰离开后去往了深圳的一家宾馆。民警立即赶赴深圳,抓捕行动随即展开。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局长 鲍隆林:在宾馆把他抓住之后,在他身上搜出了一包随身带的蚂蚁,跟他当时作案放在餐盘里的一模一样。
警方还在现场发现了荣某其他作案证据。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包括手机里,他自己还拍摄大量敲诈商铺的照片,还有一些索赔的和解协议,基本上他的犯罪行为我们心里非常有数了。
嫌疑人到案 诸多作案细节被揭开
随着嫌疑人的到案,案件的诸多细节也被揭开。比如,敲诈勒索之前,嫌疑人会做哪些铺垫,又会营造何种假象呢?
“指缝夹蚁”就餐时故意不紧不慢装作自然
据犯罪嫌疑人荣某供述,在作案之前,他会先对环境进行观察,挑选合适的作案目标。选中后,他会先去一趟厕所,将事先从网上购买的蚂蚁藏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进入餐厅用餐。在点餐时,他故意要求服务员快点出餐,是为了营造自己赶时间的假象,好为自己不在现场索赔做铺垫。而用餐时不紧不慢,是为了让自己投放蚂蚁的动作尽量自然。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在消费的过程当中不经意的食指中指一松,蚂蚁就掉落在餐品里面,随后他就以此为要挟对商铺进行敲诈。
警方发现,荣某涉嫌的案件并不仅在十堰发生的两起。那么,为什么除了武当山机场的那家餐厅以外,并没有接到其他报警呢?专案组对相关证据梳理分析认为,这与荣某所挑选的作案目标,大都是开在机场、火车站的餐厅有关。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政委 田罡:我们也分析了他的作案心理,因为机场包括大的商超它有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他通过打餐厅管理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通过管理机构对商家施加压力,进行敲诈。
犯罪嫌疑人荣某发现,很多餐厅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往往会选择赔钱了事。不少餐厅经营者没有意识到被敲诈勒索了。
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机场分局民警 袁俊峰:很多商家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客源,加上赔偿的金额不是很大,通常就几百块钱,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认赔了事。
据十堰警方调查,2023年以来,犯罪嫌疑人荣某流窜20多个省、80多个地级市作案,涉案数量达700余起,涉案金额10余万元。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示广大商户遇到此类情况,第一,要及时报警;第二,要固定好证据。比如,餐厅视频,和对方的转账交易记录,包括聊天截屏,以便警方更好地收集固定证据,更好维护商户的自身合法权益。
综合:央视新闻、封面新闻??
来源: 西湖之声
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香港居民开始北上消费,以体验内地城市的新鲜事物和文化差异。这种北上消费的趋势不仅体现在购物和旅游上,还包括对内地特色美食的探索。然而,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时会导致意外的摩擦和误解。最近,就有香港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内地餐厅服务方式的不适应。他们抱怨称,在内地的一些餐厅中,上菜速度过快,以至于他们感到进餐过程匆忙、不得不加快吃饭速度,从而影响了就餐体验。这种情况反映了两地餐饮文化的差异,也揭示了快节奏生活对个人习惯和偏好的冲击。
< class="pgc-img">>一位香港网友在社交平台的深圳大湾区国内吃喝玩乐开心分享区发表了自己的就餐经历。他们在一家内地餐厅订购了一份大闸蟹套餐,期望能够享受一个悠闲的晚餐时光,细细品味每一道菜的风味。然而,事实却与期待大相径庭。服务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整个套餐,包括主菜和甜品,一次性全部送至餐桌。这种快速的服务方式让他们措手不及,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吃完主菜大闸蟹,以防其变凉失去最佳风味。其他菜品随后也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变凉,最终不得不选择打包带走。这位网友表示,这样的就餐体验让他们感到非常不愉快,认为这种快速上菜的做法破坏了他们的就餐节奏,无法充分享受食物的美味和就餐的愉悦。这一经历不仅体现了两地餐饮服务方式的差异,也突显了消费者对餐饮体验期望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这位香港网友的就餐经历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涉及内地与香港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一部分网民认为,在内地,快速上菜是餐饮文化的一环,尤其在特定场合如婚宴中更是如此。在这些场合,餐厅通常会一次性将所有菜品摆放在桌上,这既是为了效率考虑,也是为了展示盛宴的豪华和丰富。这种做法源于内地的传统习俗,其中迅速上菜被视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的表现。
< class="pgc-img">>然而,也有不少网民提出,这种一刀切的服务方式并不适应所有客人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习惯于悠闲就餐的香港人来说。他们认为,通过与服务员提前沟通,明确就餐的节奏和对菜品的期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菜速度过快的问题。比如,可以请求服务员分批上菜,或者在菜品准备好后稍作等待,再逐一上桌。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提升就餐体验,还能促进两地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关于这位香港网友的抱怨,网络上也有一部分人的反应倾向于批评。这些网民认为,抱怨快速上菜的做法显示出一种过于挑剔和不适应的态度。他们指出,在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中,饮食习惯和服务方式有所不同,这是每个地区独特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网友认为,如果香港顾客对内地的就餐方式不满意,完全可以选择回到香港就餐,或者寻找那些更符合他们期望的餐厅。这种观点强调了对地方文化习惯的尊重,同时也暗示着对文化多样性的接受程度。
< class="pgc-img">>这些评论反映了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当人们面对不同文化的习惯时,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抵触甚至冲突。这种情况在餐饮文化中尤为明显,因为饮食习惯深植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中。因此,对于不熟悉或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来说,适应新的饮食文化可能是一个挑战。
< class="pgc-img">>总之,这个话题不仅引发了关于内地和香港饮食文化差异的讨论,还体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对于餐饮业来说,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菜品选择,是提升顾客满意度和拓宽市场的重要方向。同时,作为消费者,了解和尊重目的地的文化习惯也是跨文化交流和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这种相互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更好地融合和交流,共同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和文化体验。
厨秘籍:为何饭店菜比你的更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叹饭店里的菜肴为何会如此美味?为什么同样的食材,我们在家里做出来的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一探究竟,揭开大厨们烹饪的秘密。
让我们从烹饪技巧谈起。大厨们的手法独特,他们懂得火候的控制,知道何时该用旺火快煮,何时又需文火慢炖。他们擅长利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煎、炒、烹、炸、烤等,让食材的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而我们在家中,往往因为对火候把握不准或者过于依赖于某一种烹饪方式,导致菜肴的味道无法与饭店媲美。
是食材的选择。大厨们对于食材的要求极其严格,他们会选择新鲜、质地紧实且口感好的食材,甚至有些大厨还会有自己独特的食材供应链,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口味。而我们在选购食材时,往往忽略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这也是导致家中菜肴不如饭店的一大原因。
再来谈谈调料的运用。大厨们对于调料的了解和使用可谓炉火纯青,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菜肴特点选择适合的调料,并巧妙的调配比例,使得菜肴的味道层次丰富,回味无穷。而我们在家中,往往因为对调料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菜肴的味道单一。
然后,是刀工技法。大厨们的刀工精细,他们会根据食材的特性进行切割,既能保证食材的口感,也能使食材更好的吸收调味料的味道。而我们在家中,往往忽视了刀工的重要性,导致烹饪出来的菜肴口感和味道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大厨们在厨房里还有很多小技巧和秘诀。例如,他们会根据菜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会适时加入一些特殊的佐料来提鲜增香;甚至在装盘时也会精心布局,让菜肴看起来更加诱人。这些都是他们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
饭店的菜肴之所以比我们自己做的好吃,是因为大厨们掌握了丰富的烹饪知识,熟练的技巧,严格的食材选择和独特的调料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家中就无法做出美食。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也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让家中的餐桌也能充满美食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