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湖里的环境有哪些新变化吗?
现在路上没有扬尘了,出门更安心了,小区周边环境也都改善了。
我也觉得湖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连逛街都像是在逛公园一样,人人都讲文明,爱护环境。
今年是决战决胜打赢蓝天保卫战
三年行动计划收好官之年
湖里区必将进一步增强
全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美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共建和谐家园,需要你我同行!
即日起,湖里头条推出【小网格,大环保】系列报道,认真贯彻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责任,将环境监管触角向下延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确保环保监管工作全方位、全覆盖、无盲区。
打赢蓝天保卫战
方有蓝天幸福感
第一期【小网格,大环保】网格化环境监管
邀您走进湖里区湖里街道
看看他们如何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网出好环境,他们来了
以街道为三级网格
以社区为四级网格的机制
一支环境保护队伍闪亮登场
今年9月以来
湖里街道将原先兼职环保的社区安全员
转换为社区路巡员
建立起一支四级环保网格员队伍
担负起更多职责
围绕环境保护类的水、气、声、渣
路巡员每月开展
不少于4次的环保网格巡查
巡查海岸线海漂垃圾
非道路移动机械
……
每月记录不少于15条巡查
成为街道环保三级网格员的日常工作
三级、四级网格队伍的不断壮大
为湖里辖区内空气质量的提升
保驾护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网出湖里好生活,他们这样做
1、开展汽修企业专项整治检查
围绕湖里生态环境局
开展汽修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湖里街道三级、四级环保网格员齐上阵
对重点区域内的汽修企业
摸清台账信息
配合湖里生态环境局进行现场检查
目前辖区内共有汽修维修店80家
其中涉及喷漆项目27家
第一阶段专项整治处罚2家、整改5家
取得显著成效
2、开展在建工地扬尘巡查
加大空气污染整治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成为湖里街道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的
重要一环
根据《湖里区2020年第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湖里街道环保站持续做好在建工地巡查工作,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降尘防尘措施,依靠四级环保网格员力量,积极开展在建工地扬尘巡查,及时上报环境污染行为,街道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处置,进一步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监管工作。
为落实扬尘防治信用评价制度,湖里街道结合日常巡查、考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扬尘问题,及时采集工地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不良行为信息,纳入各部门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平台进行管理。
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用细致的工作
推动环保网格化管理更上一层楼
湖里街道时刻在努力
3、持续深化环保网格化监管
他们通过推进餐饮项目环保备案工作、
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制度、
开展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
加强环境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等一系列举措
全力做好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守护一方碧水蓝天
坚持绿色发展、环保优先
让我们以低碳环保引领生活新风尚
以长效机制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成为我们日常所见和共同体验
(来源:厦门日报、湖里街道、湖里区融媒体中心)
、哪些业务需要办理
1、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这类平台提供食品销售服务,帮助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线上销售。例如,电商平台、食品专卖网站等。
2、网络订餐服务第三方平台:这类平台提供餐饮外卖服务,连接消费者和餐饮商家。例如,美团、饿了么等。
3、通过自建网站进行食品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这类企业自行搭建网络平台,进行食品销售或提供餐饮服务。
4、外卖小程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餐饮企业纷纷推出外卖小程序,这类小程序同样需要进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
二、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申请材料
1、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扫描件;
3、增值电信类业务经营—EDI许可证原件扫描件(业务种类需有经营类电子商务);
4、法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身份证原件扫描件;
5、食品生产或者经营企业需提供其食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原件扫描件等。
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申请流程
1、备案咨询:企业首先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咨询备案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了解备案所需材料和流程,也可直接咨询专业代办机构。
2、准备申报材料: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企业需准备以下材料:
①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③ICP 证(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④网站备案号;
⑤平台运营方案;
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⑦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
3、申报材料审核:企业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至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核。
4、审核辅导:若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企业提交的材料有疑问,企业需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完善。
5、备案公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完成备案审核后,将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备案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备案号等。
6、取得备案号:企业在公示结束后,可获得备案号,备案号是企业开展网络食品交易活动的凭证。
欢迎私信了解更多~
大早,玖燕面馆就忙活开来了,周边居民爱吃的爆鳝面、腰花面、红烧牛腩面,得早早备料,汤底都是用骨头现熬的,清早就炖上了。在美团点评上,这家位于宝山区庙行镇的门店标注着“新店入驻”字样,开店才2个多月,大部分食客已是熟客。
目前,上海共有“持证上岗”的餐饮服务单位10万余户,此外,还有大量像玖燕面馆这样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它们给城市生活带来便利和烟火气。
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既要看龙头企业的经营便捷度,也要看小微企业甚至更小单元的获得感。得益于上海的小餐饮备案制度,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双证”的小餐饮单位,如今也被纳入规范化管理,得以“准生”,为市场增添活力。
不再“一刀切”,让每一颗小“种子”都有发光可能
玖燕面馆大约有80平方米,开在一二八纪念路的主干道沿街,生意的一半来自周边居民,一半来自过往路人。店主邵春燕是“新手上路”,去年10月开店之前,她是附近一幢写字楼的物业主任,常听同事抱怨“吃不到好的面条”,于是萌生创业念头。
但半路创业的邵春燕还是有点忐忑:在2020年疫情的特殊时期,餐饮业遭受较大影响,这个时候冲进来,是个好时机吗?开设餐饮店需要“双证”齐全,对于想要闯一闯的新手而言,会不会太麻烦?这时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给了她一颗“定心丸”,提议可以先申请“小餐饮备案”。于是,邵春燕备齐材料,只跑了一次,备案申请几天就下来了,“比想象中顺利”。
邵春燕口中说的“小餐饮备案”,即“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最早于2016年在浦东新区试点,后来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推广。简单来说,“小餐饮备案”制度相当于一个“缓冲带”,有别于以前的“一刀切”模式——要么持证经营,要么无证取缔,对于小餐饮服务的起步者来说,非常贴心。
与玖燕面馆一样,位于宝山区高境镇的粮膳好汉·煲仔饭瓦罐饭也是去年开业的新店,但情况又有些特殊——门店的出租方是集体产权,没有产权证,在以往是难以办理营业执照的。但这种情况,如今也被新的制度考虑在内。店主纪军表示,出租房提供了房屋四联单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派人上门检查场地,符合要求后就可备案,“办理速度非常快”,而且,外卖平台也都认可“小餐饮备案”。
宽进严管,释放经济活力也为食品安全“上锁”
热气腾腾的一碗面,是“最抚凡人心”的美味。开业以来,玖燕面馆的营业额正慢慢往上走,生意好的时候,一整天客人不断档。为了打理门店,邵春燕生平第一次雇人,一口气请了4位员工,“感觉肩上有了社会责任”。
制度改革释放巨大经济活力。美团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餐饮商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86.5%餐饮商户为个体店,48%的门店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59.1%座位数量在20位以下。虽然小型餐饮服务犹如一道道微光,但它们催生了庞大的就业岗位,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从政府角度而言,“小餐饮备案”给中小创业者带来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是营商环境向优、公平性普惠性向好的体现,但宽进的同时,如何把好食品安全这道关?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小型餐饮退出机制是市场监管部门给出的答案。纪军坦言,虽然拿到的是备案卡,但从未感觉食品安全监管有丝毫放松,“在准生之前,市场监管部门就曾上门查看场所消毒、处理废水、存放垃圾等情况,不仅如此,平时监管部门也会时常来抽查”。
上海去年印发《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经营品种目录》等6项小型餐饮提供者临时备案的相关材料,并将已备案小型餐饮监管与社会共治、网格化管理等综合治理相结合,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问题。在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设立标准,指导小餐饮店强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从而降低违法违规风险。通过验收的达标小餐饮店不仅能获得一笔奖励,验收证明还能在网络平台公示,为自己赢得商誉。
虽然申请了“小餐饮备案”,但玖燕面馆还是按照“明厨亮灶”的标准运营管理。邵春燕说,“小餐饮备案”的有效期为一年,最多可延续两次,这给了面馆足够的缓冲期,“等我们的运营上了轨道,一定会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从创业的小餐饮走向未来的餐饮企业”。
作者:徐晶卉
编辑: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