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新闻记者 王启帆
12月2日晚间,火锅品牌湊湊餐饮的CEO张振纬在发了一条朋友圈,“四年磨一剑。从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到终于得到市场认可,湊湊忍辱负重走了四年。”
在国内铺设下沉市场同时,湊湊还在近年提出了出海之路。根据计划,湊湊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在新加坡与泰国开设首店,于第三季度进军马来西亚。
就在同一日,湊湊的母公司呷哺呷哺集团(00520.HK)也创下了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盘中最高至17.70港元/股,12月2日收盘报17.20港元/股,较上一交易日涨10.12%。张振纬朋友圈内也附上了呷哺呷哺的股价走势图。
近年来被称为网红火锅店的湊湊火锅创立于2016年,是台湾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旗下孵化的中高端火锅品牌,以精制火锅和奶茶的组合,主打聚会概念。对比呷哺呷哺人均约55元的消费标准,湊湊的总体客单价约105元,成熟店客单价可达到140至160元价格带。在线下门店的布局上,湊湊的门店都会选在商场内,主打中高端人群,并会在火锅店旁另设一家茶饮店,推出“火锅+奶茶”的组合。
成立四年,湊湊就成长迅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湊湊门店128家,覆盖35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并且营业收入在2019年达到12亿元,占上市公司呷哺呷哺收入的19.9%。而最新财报显示,在疫情导致餐饮行业集体“受挫”的情况下,湊湊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也达5.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3%。
可以说,在呷哺呷哺集团主营业务呷哺呷哺品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湊湊成为了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
但对于“副品牌”带动母公司成长的说法,张振纬在12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它定义成副品牌,它就注定死掉。我们一直是把湊湊当作和呷哺呷哺的兄弟品牌去运作,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整个的文化DNA和集团还是不太一样的。”
从财报来看,目前湊湊的业绩增长主要还来自门店的高速扩张,每年门店数量翻倍增长。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导致开店速度放缓,但据张振纬透露,新开门店计划只是因疫情延期,预计今年年底还会有“很多家”门店新开业。
就在11月28日,湊湊双店齐开,入驻上海迪士尼小镇,同日成都首店也入驻万象城。
“湊湊是中国餐饮行业发展以来,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而且是只有之一,没有之二。类似海底捞货其他大型餐饮公司,都是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但湊湊只有三四年的成长经历。”张振纬说。
在国内铺设下沉市场同时,湊湊还在近年提出了出海之路。2019年8月,湊湊走出中国内地,在中国香港迎来首店,取得成功后又相继开设第二、第三家,最新的第四家门店9月在香港K11开业。根据计划,湊湊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在新加坡与泰国开设首店,于第三季度进军马来西亚。
对于此前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依然做华人生意的困境,张振纬也做出了回应,“湊湊的包容性很强,现在我们已经有花胶鸡锅底、猪肚鸡锅底、台式麻辣锅底等,融合创新是我们的主轴,随着我们进入各个城市或区域,我们会截取当地的特色,比如说新加坡的肉骨茶。”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刘威
情后最想吃什么?很多人会选择火锅和奶茶。
春节一向是餐饮行业的黄金季节,但今年却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收入和客流量的断崖式下跌。从3月份起,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餐饮等生活服务消费回升。近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湊湊餐饮CEO张振纬表示,除武汉的门店外,湊湊火锅的业绩已恢复至疫情前的八九成水平,远高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
张振纬还说,“今年我们所有的开店计划应该还是会继续进行,而且甚至会更快。”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在4月初进行的调研,接受问卷调查的5400余个门店中,有超过9成的门店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的50%;且超过9成的门店客流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
近年来被称为网红火锅店的湊湊火锅创立于2016年,是台湾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旗下孵化的中高端火锅品牌,以精制火锅和奶茶的组合,主打聚会概念。而在线下门店的布局上,也往往会看到在湊湊火锅的门店旁,会有一家湊湊茶憩店。
成立三年半,湊湊就成长迅速,目前已扩张门店102家,并且营业收入在2019年达到12亿元,占上市公司呷哺呷哺(00520.HK)收入的19.9%。在呷哺呷哺集团主营业务呷哺呷哺品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湊湊成为了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
数据显示,2017年,湊湊亏损超2400万元;2018年,湊湊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480万元;2019年,湊湊实现全年收入12.0亿元,较2018年翻了近一倍。
虽然还是一个较新的品牌,但连其CEO张振纬都评论湊湊是一个成长非常迅速的品牌。相较同类品牌“捞王”,后者成立10年全国门店才达到百余家。这背后一是有集团呷哺呷哺的助力,二是有湊湊从成立之初就撞上了“火锅”和“奶茶”这两个风口。
而这样一个新式的品牌,还在品牌竖立期间就遇上了疫情,湊湊该如何应对,是否对之后的经营和计划造成影响?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采访到了湊湊餐饮CEO张振纬,向他了解了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和未来的规划。
湊湊餐饮首席执行官张振纬
记者:疫情对湊湊的影响如何?现在门店业绩恢复的情况怎么样?
张振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停了60%的门店,但我们还是有30%的门店依然开着,主要是为了服务大众。2月份对我们来说压力还是挺大,没有生意。员工的开支和房租等各方面的压力都特别大,虽然说各个商业地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租,但人工成本已经非常高了,还有已经进好的原材料需要消耗掉,非常费劲。
现在我们门店业绩恢复的不错,如果不算上武汉的门店,业绩恢复了八九成,在业内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餐饮企业为了自救,上线了外卖服务,湊湊有这么做吗?
张振纬:我们的奶茶是一直有外卖的,但火锅的外卖是在疫情的时候推出来的。本来外卖不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因为湊湊它是一个非常注重消费体验的品牌,我们卖的是一个体验。但外卖很难去完全体现出我们的这个消费场景,所以我们一直还在思考外卖到底要怎么走。
记者:现在因为疫情催化了外卖的业务,算是延伸了新的业务,会继续发力吗?
张振纬:外卖大家都在做,我们需要找出特别的优势,外卖这部分我们还在摸索的阶段。外卖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概念,它只是附属出来的延伸。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其实我们疫情的时候做外卖到不是一定要在这里头赚多少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借由外卖服务我们的忠实客户需求,当然某种程度上也能协助消耗已进货的原材料。
记者:湊湊的背后有呷哺呷哺集团,它在疫情期间给了湊湊多大的帮助?是不是让湊湊比其他餐饮企业更好地度过难关?
张振纬:整个集团得力于我们董事长(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日常公司经营上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另一方面他又有保守和务实。所以我们本来在现金的储备量上就相当充足。
很多企业家只能有一面性,要不就是很冲,口袋里有很多钱都把它花光;要不就是很保守,业务都不往前推进的,没有发展。但我们董事长既兼备发展又兼具务实,在这样的时代里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集团都比较勇健。在疫情期间,并没有让大家觉得很害怕或者很惶恐,整个集团还是正常有序地在运作。
记者:火锅和奶茶算是在疫情稳定后恢复得比较快的两个品类,甚至在近几年都非常火。就您的观察,为何火锅和奶茶会那么受欢迎?
张振纬:就火锅来说,它具有社交属性,并且供应链相对单纯,可以一下子快速铺开。而且在这几年经济慢慢下行的时候,社交属性的东西比较具有优势。奶茶也是一样的,同样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大家心情的时候,尤其对女孩子,具有抚慰的功能。
记者:这次疫情给餐饮行业一记重挫。您认为他对行业,对湊湊来说会产生什么长远影响?您个人有没有什么思考?
张振纬:以开车举例,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坎,不是一个分岔路。当你开车遇到一个坎的时候,你过了它以后是继续往前开的,不会让我做选择题。所以我们在整个战略方向上不会做一个大的调整,因为我们在整个未来发展上,还是有很多没有发展到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会继续专注在原来的赛道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记者:接下来凑凑会有一些什么动作?会不会因为疫情将原有的计划推迟,或者疫情带来了新的机会?
张振纬:今年我们所有的开店计划应该还是会继续进行,而且甚至会更快。其实别人觉得这个疫情是十年一遇的灾情,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年一遇的一个机遇,因为有很多好的位子(门店位置),更多议价空间的租金。我们要在这个期间快速布局,建立竞争壁垒。
我认为湊湊在2020年会非常精彩的。
湃新闻记者 汪琦雯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3月28日晚间,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呷哺呷哺)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61.47亿元,超过疫情前2019年营收水平。其中,凑凑餐厅营收同比(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9.3%至23.54元;呷哺呷哺餐厅营收35.03亿元,同比增加1.2%。
截至3月29日,呷哺呷哺(0520.HK)收涨2.94%,报收3.85港元。
受关店减值及疫情影响,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呷哺集团”)去年亏损2.93亿元。
呷哺集团首席财务官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期内关店产生一次性减值损失约1.4亿元。此外,对于部分业绩较差的门店依照会计准则提取减值损失约1.2亿元。
受此影响,呷哺集团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9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83.7万元,上市以来首次由盈转亏。
呷哺呷哺餐厅收入占总营收比重57.3%,但由于在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餐厅业绩下滑、甚至亏损,2021年呷哺集团关闭的229家呷哺呷哺餐厅,在前期选址有严重错误。
呷哺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贺光启在业绩会中承认,前两年对呷哺呷哺品牌的定位不那么清晰,去年下半年品牌回归“高性价比”,未来希望呷哺呷哺餐厅聚焦60元精致套餐的定位。2021年的闭店措施也是对这一回归动作的反应。
在控制成本方面,贺光启介绍,呷哺集团在加强供应链部分,如2019年在内蒙古成立羊肉加工基地。此外,呷哺呷哺餐厅将以较低廉的时令蔬菜取代较贵的固定品类蔬菜。组织架构方面,呷哺集团新聘任2名事业部CEO,并将管理层级由5层降为3层,提升管理效率。
在关闭超两成门店的同时,呷哺集团也新开了53家呷哺呷哺餐厅、43家凑凑餐厅。截至期末,呷哺集团共有841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83家凑凑餐厅。
贺光启在业绩会上表示,集团计划到2024年底新开800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门店500家、湊湊门店300家。从今年来看,呷哺呷哺餐厅开店速度放缓,预计新开68家,并关闭6家店(已纳入减值准备);凑凑开店加速,将新增83家。
“希望今年新开店在门店端利润(增长率)能够到20%。”贺光启介绍,目前集团通过选址软件进行选址分析,并由法务及开发副总裁把握新开店的租金成本,凑凑餐厅控制在8%,呷哺呷哺餐厅约10%。
此外,呷哺集团首席财务官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受疫情影响出现同比下降,因此对于今年呷哺集团整体的利润率指引,公司努力做到10%以上的利润增长率。
官网显示,呷哺集团于1998年成立,呷哺呷哺品牌以“一人一锅”的吧台小火锅模式起家,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2016年创立中高端聚会型火锅品牌凑凑。年报显示,此前呷哺呷哺餐厅集中在北方地区,将于2022年集中开发华东、华南市场。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