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7月26日19时,徐州丰县疾控中心接到山东省疾控中心的协查信息,丰县居民刘某某一行6人(包括:妻巩某某、子刘某某、女刘某某、姐齐某某、母齐某某)为南京江宁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陈某的密切接触者。
经流行病学调查,上述6人在丰县的行程轨迹如下:
密接1:刘某某的活动轨迹
7月24日早8时自驾从莱阳返回,15时左右到达丰县,将母亲齐某某送到王沟镇程集村七组家中。17时30分左右自驾到丰县中阳里街道紫金花园小区接其儿子(密接5)后,回江山花园小区家中,当日未再外出。
7月25日早6时50分左右自驾到丰县中农批菜市场买菜,先后至市场东门右侧活禽区域、北侧蔬菜区、熟食区采购食品,后驾车至侯园小区无水羊肉店铺附近采购食品,然后再到招商场农贸市场东侧采购水产品。8时50分自驾车至新城区行政中心做核酸检测,后驾车去名仕花园,接人至融汇领域小区西老促会,至16时左右驾车到江山花园小区南门东侧威盛汽车装潢店洗车,后至古井专卖店购买物品,于17时返回江山花园小区家中,后到小区13号楼下车库看邻居打牌,17时30分返回家中后当日未再外出。
7月26日早8时40分驾车上班,其间一直未外出。11时20分左右在丰县饭店自助餐厅就餐,餐后到县行政审批中心接人送至县行政中心后,未再外出。17时50分左右和孙某某一起自驾前往丰县饭店自助餐厅就餐,18时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后,被接驳至集中隔离点隔离。
密接2:巩某某(密接1妻子)的活动轨迹
7月24日与密接1轨迹相同,返回家中后至7月25日18时,未再外出。
7月25日,18时左右骑电动车至中阳里街道学士园小区东门北菜鸟驿站拿快递,19时20分至19时30分骑电动车到县人民医院(老城区)东恩华大药房买药。后骑电动车到江山花园小区南门好来超市拿快递。回家后,当日未再外出。
7月26日10时左右骑电动车至工农南路蒙特梭利早教世家取被子。11时10分到江山花园西北角鑫客来超市买菜,回家后未再外出,直至当晚被接驳至集中隔离点。
密接3:刘某某(密接1和密接2的女儿)的活动轨迹
幼童,活动轨迹与密接2相同。
密接4:齐某某(密接1姐姐)的活动轨迹
7月24日9时40分自山东乘坐高铁G3226次,7车12D座位,13时27分到达徐州东站,出站后步行至徐州长途客运站,在候车大厅候车,14时05分乘坐车站大巴(苏C37201),15时44分到丰县汽车站,15时50分在出站口西侧聚点米线馆就餐,然后乘坐出租车(苏CL35K0)回到紫金花园家中,晚上20时30分左右骑电动车和同学黄某在解放东路惠民医院东侧150米左右米线小吃店就餐,21时30分左右回家后,当日未再外出。
7月25日,早上6时左右自驾至王沟镇供销社农药门市部上班,11时30分左右骑电动车至王沟镇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12时10分左右离开医院后,在王沟镇汽车站西60米昊天网吧旁快餐店就餐,13时30分离开快餐店至门市部,一直上班未外出,17时30分左右下班自驾回家,晚上19时30分左右和同学张某、黄某某在解放路与工农路交叉口北毛根儿串串店就餐,21时左右回家后当日未再外出。
7月26日早6时50分左右自驾去王沟镇供销社农药门市部上班,中午在王沟镇程集村七组父母家中用餐,下午在农药门市部上班,18时30分左右驾车回紫金花园小区家中未再外出,直至当晚被接驳至集中隔离点。
密接5:刘某某(密接1和密接2的儿子)的活动轨迹
7月24日与密接4同行(9时40分自山东乘坐高铁G3226次,7车12F座位),回丰县后至紫金花园小区,18时左右由其父(密接1)驾车接回江山花园小区家中,当日未再外出。
7月25日16时前在家未外出,16时左右和同学张某某骑电动车到金地首府东加油站东侧废品收费站卖书后返回家中,17时40分左右骑电动车到阳光嘉苑对面路飞堂奶茶店购买奶茶(逗留10分钟左右)。19时30分左右,骑电动车到名仕花园篮球场打篮球。21时30分左右骑电动车去凤鸣金街蜜雪冰城购买奶茶,后返回家中未再外出,直至7月26日晚被接驳至集中隔离点。
密接6:齐某某(密接1母亲)的活动轨迹
7月24日15时自山东返回王沟镇程集村七组家中后未再外出,直至7月26日晚被接驳至集中隔离点。
现急寻在上述时间和地点可能与刘某某、巩某某等6人有接触的人员,在丰县区域内的人员请立即与丰县疾控中心联系,并向所在村、社区和单位报告;已到县外的人员请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及所在镇村(社区)报告,并主动配合落实相关健康管理措施。联系电话:0516-89222271
徐州市云龙区发布2名密切接触者行程轨迹
徐州市云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7日通告。
2021年7月26日21时,徐州市云龙区疾控中心接到上海市疾控中心协查信息,云龙区两名居民(王姓父女)为四川泸州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在上海时的密切接触者。
经流行病学调查,两名密切接触者返徐后的社会行程轨迹如下:
7月21日:
①乘坐高铁G104(2号车厢)从上海虹桥到徐州东(无同车厢下车人员)。
②乘坐地铁1号线由高铁东站至黄山陇站,时间段10:05-10:20。
③乘坐地铁1号线由黄山陇站至彭城广场站,时间段:18:37-18:53。
④乘坐地铁1号线由彭城广场站至黄山陇站,时间段:21:14-21:32。
⑤金鹰购物广场(中山路店)购物,时间段:19:00-21:00。
7月22日:
①在苏宁广场三楼西西弗书店看书,时间段:16:40-17:20。
②在苏宁凯悦酒店42楼自助餐厅就餐,时间段:18:00-20:00。
③乘坐地铁2号线由师大云龙校区站到彭城广场站,时间段:17:59-18:11。
④乘坐地铁2号线有彭城广场站到师大云龙校区站,时间段:20:14-20:22。
⑤乘坐地铁1号线由彭城广场站至黄山垄站,时间段:20:30-20:45。
7月25日:
①乘坐地铁2号线由师大云龙校区站到中心医院站,时间段:12:16-12:25。
②乘坐地铁2号线由中心医院站到师大云龙校区站,时间段:13:50-14:01。
现紧急寻找在同时间段有接触的关联人员,如果有公共场所无个人防护的关联接触者请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及所在镇村(社区)报告(云龙区疾控联系电话0516-83826573),并主动配合落实相关健康管理措施。如有该时段疑似接触的关联人员可至云龙区或本市公布检测点完成核酸检测排查。(总台央视记者 吴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来自河南商丘的小镇青年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带着他们主打小镇青年的奶茶品牌“蜜雪冰城”,要冲击IPO了。
9月22日,证监会网站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并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此次拟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拟募集资金64.96亿元。不过,比起上市本身,蜜雪冰城招股书披露的一系列数据更具“颠覆性”。
靠着3元一根的冰淇淋、4元一杯的柠檬水、6-8元一杯的奶茶,蜜雪冰城2021年终端销售额竟然超过200亿元,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3亿元,而净利润也接近20亿元。持续的高速成长下,公司的关键财务数据十分靓丽,资产负债率保持在20%出头,经营现金流持续增加,最新账上现金加理财产品高达35亿元,完全“不差钱”。
蜜雪冰城的风险主要来自食品安全等方面,2019年公司旗下一家分公司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营业,被郑州当地市监部门处罚,公司的加盟店因使用过期原料、“吃出虫子”等被处罚和投诉的案例则不胜枚举。
如果成功上市,蜜雪冰城有望成为继奈雪之后的第二家新式茶饮上市公司。
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业绩高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主要从事现制饮品、现制冰淇淋及其核心食材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品牌运营管理,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品牌影响力最强的现制饮品连锁企业之一。
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已有2万余家门店,门店网络覆盖了境内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门店数量在现制茶饮行业居全国第一。同时,公司积极走出国门,公司在境外的印尼、越南已分别开设了317家、249家“蜜雪冰城”门店。
近三年一期(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公司96%以上的门店是加盟店。其中蜜雪冰城加盟店从2019年末的7171家增长到2022年一季度末的21582家,增长200%;而蜜雪冰城直营店2019年是35家,2022年一季度末是37家,几乎没有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报告,2021年度公司“蜜雪冰城”品牌门店终端销售额约为200亿元,约占现制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的7.15%。不过,终端的销售额并不是公司的营收,加盟模式下公司的收入其实是来自对加盟商的销售,主要是卖食材、包装材料(奶茶杯等)和设备设施等给加盟商,其中卖食材和包装材料的收入在近两期财报中占比都接近九成。
靠着做加盟商的供货方和管理方,公司近三年一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5.66亿元、46.8亿元、103.51亿元和24.3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4.42亿元、6.31亿元、19.12亿元和3.91亿元,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2019至2021的复合增速都超过了100%。公司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5.28亿元、11.39亿元、16.92亿元和2.0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较为充沛。
对比一下2021年6月在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就知道蜜雪冰城的数据有多靓丽。
2019年到2021年,奈雪营收从25亿增长到43亿,但净利润却持续亏损且不断扩大,2019年亏3855万元,2020年亏2.02亿元,2021年亏45亿元。2022年上半年,奈雪继续继续亏损2.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的员工队伍极其年轻,截至2022年末公司员工数为3829人,其中25岁以下占比约35%,25岁到35岁占比58%,也就是说超过九成员工是35岁以下。
现金加理财超过35亿高瓴和美团现身十大股东
此次蜜雪冰城拟IPO募资64.96亿元,规划了三大类11个具体项目,包括生产线、仓储物流配套和其他综合配套,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募资“狮子大开口”,但账上似乎并不缺钱。此次规划的募集资金接近三成实际上也是准备用来补充流动资金,达到19亿元,实际投项目的也就约46亿元。而实际上得益于公司超高的业绩增速和持续增加的现金流,公司账上资金就非常充裕,并且基本没有什么负债,加杠杆的空间还很大。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有货币资金30.66亿元,同时有4.61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构成是银行理财产品,这两项加起来达到35.27亿元,而公司总资产也才75亿元,也就是说几乎接近一半的资产是现金和类现金资产。负债端来看,公司没有一分钱长期借款,只有不到1亿(9011万元)的短期借款,公司的财务费用持续为负,也就是利息收入远远大于利息支出,最新的资产负债率仅有21.76%。
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蜜雪冰城的十大股东中出现了两家知名公司高瓴和美团的身影。招股书显示,2020年12月15日,龙珠美城和高瓴蕴祺分别以9.33亿元认购453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各获得4%的股份,成为第三和第四大股东,仅次于合计持股85.56%的创始人张氏兄弟。
上述股份承诺锁定期为12个月,也就是说如果蜜雪冰城顺利上市,挂牌12个月后美团和高瓴的的股份即可解禁。
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门店被处罚和投诉频发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食品安全永远都是命门,蜜雪冰城也不例外。公司在招股书中提醒,因生产经营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可能会由于管理疏忽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发生。
其表示,如果公司在采购、生产、包装、存储、运输及门店制作等环节的产品质量控制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或原材料采购与检验、配料、杀菌、产成品检测等环节操作不规范以及流通运输不当等,将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事实上,黑猫投诉平台就显示,针对蜜雪冰城的投诉高达4000多条,其中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投诉占相当大比例。
而据招股书,2019年9月,河南蜜雪冰城饮品有限公司德化街分公司因在未办理完成食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营业,被郑州市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今年7月6日,蜜雪冰城北京丰台区一家门店因使用过期的冷冻荔枝汁制作茶饮,被北京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今年5月初,蜜雪冰城桂林恭城县一家门店,因为使用过期咖啡粉制作饮品被处罚;今年5月底,蜜雪冰城延安市一家门店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被相关部门罚款9000元。
此外,在今年6月23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湖南省龙山县蜜雪饮品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龙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2万元。
编辑:舰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金错刀频道
< class="pgc-img">>如今,“网红店”几乎成了“黑店”的代名词。
今年8月,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被骂上热搜。
< class="pgc-img">>紧接着,用比目鱼充当鳕鱼,廉价牛肉冒充澳洲和牛,回收餐桌“口水肉”继续使用的“一绪寿喜烧”,被网友围攻。
< class="pgc-img">>网红店翻车,一起接着一起。
“华莱士”鸡块掉地上捡起来重新炸,“奈雪的茶”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杨国福麻辣烫”仓库内遍地老鼠屎。
表面上光鲜亮丽、人气爆棚的网红店,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要是说谁“网红店”,那就是杀人诛心:伤害性不大,羞辱性极强。
甚至有些博主都站出来说明:“网红餐厅早已成为贬义词,99%都转让了。”
< class="pgc-img">>但作为一家“超级网红店”,蜜雪冰城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画风。
只要8块钱,在蜜雪冰城就能买到一杯“奶精现冲”的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买便宜的蜜雪冰城,甚至成了“社牛”们的日常。
< class="pgc-img">>今年,蜜雪冰城已经在全国开了1.8万家店,年营收高达65亿。
最近,蜜雪冰城传出上市消息,粉丝们欢呼雀跃。
< class="pgc-img">>说蜜雪冰城是网红店,
是对它的侮辱
就在10月6号,已经在全国开了5000家门店的茶百道,十天之内上了3次热搜。
原因是5天内先后被浙江省和北京海淀点名批评整改,浙江的问题门店高达36家。
< class="pgc-img">>翻车比翻脸还快,“网红店”如今是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因此蜜雪冰城IPO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就有粉丝站出来为他正名:蜜雪冰城是24年的老字号,不是网红。
1997年,河南的张红超拿着奶奶压箱底的3000块钱,在郑州一个城中村的出租门市,开了一家刨冰店,名叫寒流刨冰,两年后改名“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彼时的蜜雪冰城就极具性价比:三块钱的汉堡、一块五的薯条、两块五的扬州炒饭。
那时的张红超,就善用独特的方法制定价格策略:先计算成本,再把微量的毛利润加进去,推导出最低的价格。
< class="pgc-img">>张红超
微利经营持续了7年,这7年也为兄弟俩攒下了未来成功的第一笔财富,就差一个机会了。
转折发生在2006年。
一天,张红超突然发现,一种卖到18元天价的冰淇淋火了。
看准形势,他立刻研发了一个同类竞品冰淇淋,只卖1块钱。
< class="pgc-img">>为了研制这款冰淇淋,张红超一天吃掉3升“试验品”。
但冰淇淋一上市,蜜雪冰城就开始排队抢购,20平米的门店门口,每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天光冰淇淋至少能卖4000只。
< class="pgc-img">>一夜之间,门店狭小,装修简陋的蜜雪冰城,用低价把18元的对手打灭了,还成为全国的冰淇淋之王。
如今,蜜雪冰城在价格上秒杀一切网红店。
仅拿网红奶茶店来说,外国原料、第二空间、创意包装,全都是虚标价格的手段。
比如喜茶,普通饮品都在30元上下,爆款芝芝莓莓32元,葡萄系列40元一杯。
< class="pgc-img">>价格稍低的“奈雪的茶”,霸气芝士草莓32元,霸气橙子26元。
看似不贵,不及一碗外卖。
但蜜雪冰城多少钱?
双拼奶茶,大杯8块,三拼还是8块。
买一杯喜茶的钱,能买5杯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喜茶、奈雪这些网红品牌,几倍的价格之下,产品并没有多么惊艳,有些产品甚至被顾客评价“黑洞”。
如比喜茶的“多肉车厘”系列,被网友调侃像“止咳糖浆”。
相比之下,有人用蜜雪冰城的奶茶充饥,有人买他的柠檬水牛饮解渴。
“经济适用”的蜜雪冰城,实在配不上“网红”的大名。
反而是25年如一日的便宜,不比任何一个老字号缺少情怀。
尤其在大学生心中,蜜雪冰城地位很高。
有些大学生甚至觉得,是自己用零花钱,把蜜雪冰城“三块两块拉扯大”。
< class="pgc-img">>知乎上一则“如何看待蜜雪冰城?”的问答下,有人回答:“听说蜜雪冰城的宗旨是做大学生喝得起的奶茶,感动哭了。”
甚至有人在小红书上发盲测视频,蜜雪冰城的柠檬水,被当成了喜茶。
< class="pgc-img">>不赚钱的奶茶生意,
蜜雪冰城靠啥年赚8亿?
如今,网红奶茶店,开店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赚钱越来越难。
据统计,2019年共有2.3万家奶茶店开业,却有2.6万家奶茶店倒闭。
在正常营业的奶茶店中,有90%几乎赚不到钱,开店后能活过一年的不足两成。
就连今年6月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超百亿港元。
< class="pgc-img">>从营收上看,2019年蜜雪冰城实现营收65亿元,净利润为8亿元。但奈雪的茶只有30.57亿元,不到蜜雪冰城的一半。
蜜雪冰城比上市公司都能赚,到底因为什么?
在抖音,一位博主的探店视频里,她为了证明蜜雪冰城真的便宜,把当地一家蜜雪冰城的所有单品点了一遍,45杯饮品一共花了290元,平均每杯不足6.5元。
别人家的性价比,是合理或者恰到好处;但蜜雪冰城的性价比,是“不买就觉得对不起自己”。
为了提升性价比,蜜雪冰城疯狂压成本。
相比于喜茶的“多肉葡萄”,单纯水果就要每斤22元左右,一杯饮品的原料成本不低于20元。
< class="pgc-img">>但蜜雪冰城的一杯8元双拼奶茶,成本只有1.2元左右。
牛奶都是粉冲,口味就靠香精。
水果不是没有,但只有柠檬,批发价每斤4块8。
< class="pgc-img">>葡萄一类不易保存又要手工剥皮的原料,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他的店里。
任何一家蜜雪冰城,都能在顾客面前“调粉子”,有的店甚至就把奶精箱子堆在店里,让顾客“看着买”。
< class="pgc-img">>喝腻了死贵的喜茶、奈雪后,顾客一头扎进了蜜雪冰城的“诚实陷阱”。
但其实蜜雪冰城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奶茶店。
卖奶茶,也不是蜜雪冰城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2011年,蜜雪冰城发生内部分裂,弟弟张红甫向哥哥张红超逼宫,导致张红超出走,着手建设原料工厂“河南大咖食品公司”。
< class="pgc-img">>但其实兄弟之间的这次龃龉,只是蜜雪冰城的一个小插曲。
在分头行动后,弟弟张红甫负责扩大加盟,全国门店突破1万家,哥哥张红超负责全国的原料供应,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
因为本来就薄利多销,扩大加盟规模后,全国蜜雪冰城的奶茶粉、果酱等供不应求,张红超的原料工厂,成为蜜雪冰城真正的“印钞机”。
< class="pgc-img">>如今的公开信息中,全国蜜雪冰城的加盟店超过1.8万家,接近星巴克的5倍。
“河南大咖食品公司”每年向这些加盟商赚取不少于10亿的基础原料费。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门店,仅一个月就要用掉6万元的原料。
顶着网红帽子的蜜雪冰城,其实却是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老克拉”。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
只是个“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你不嫌他low,他不嫌你穷。”
用蜜雪冰城CEO张红甫自己的话说:“蜜雪冰城,场所low,利润低,简直是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很多人认为,作为小镇青年的日常消费,蜜雪冰城早就习惯了赚低端市场的钱,真要到一二线城市打天下,他根本就没那个本事。
但蜜雪冰城不仅符合小镇审美,也早就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
在百度地图搜索“蜜雪冰城门店数”,北京有87家,上海有53家。
< class="pgc-img">>而今年蜜雪冰城在B站发布的“雪王”主题MV,其实也是蜜雪冰城营销实力的体现。
< class="pgc-img">>“土味”画风,直白的歌词,轻快的旋律,几天之内就让抖音#蜜雪冰城社死现场#话题,累计10.2亿次播放量,成为蜜雪冰城品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其实比MV更加重要的是,蜜雪冰城在2018年找到“中国最贵营销大佬”的“华与华”,为品牌设计了一个“超级符号”。
此后,蜜雪冰城从品牌形象到门店设计,从物料到周边,从办公系统到店员,全部围绕雪王符号来制定。
< class="pgc-img">>雪王对蜜雪冰城的作用看似轻微,其实神奇。
对比于曾经风靡一时的乐乐茶,门店之间风格差异较大,甚至很多人会认为他与喜茶有点“撞款”,规模效应一直都太明显。
< class="pgc-img">>可以说,魔性的洗脑神曲背后,蜜雪冰城其实是用了网红的玩法,赢得了老字号的口碑。
相比之下,一些品牌将宝压在一次性的“快闪”活动上,想要先烧钱火一把,再考虑后面的经营。
如前几年大白兔给自己庆祝60岁生日,商场里临时搭建一个场地卖奶茶,吸引顾客排队排到了商场外,专业黄牛蹲点,一杯480元。
< class="pgc-img">>与大白兔们比起来,蜜雪冰城从不联名,更不找人排队、刷单和打广告,但销量却一骑绝尘。
据统计,3元钱冰淇淋3元钱,一年卖出1.2亿支;6元钱一杯的柠檬水,一年卖出13亿杯。
创始人张红超说:“老老实实卖自己最拿手的价格就可以了,不能装,不能端着,这样消费者方便决策。”
还认为喝蜜雪冰城的只有“小镇青年”,就是对他最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