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年8月24日小日子核废水排海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热搜新闻全都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
至于这一行为有多么令人气愤和不耻,我们就不说了,改变不了外部的环境因素,那我们就要思考一下该事件对中国餐饮有什么影响,以及有哪些应对办法。
< class="pgc-img">>首先,中国已经禁止从日本进口水产品,这对之前主打日本进口的海鲜的餐厅或日料店会有较大冲击,尤其是高端日料。
比如今年在北京新成立的品牌,男前和食堂·东京渔市场,这是肉问屋的兄弟品牌,主打日本筑地市场内的场景,从日本采购了大量软装道具,较为突出的是日本海鲜档口,现在开了两家店,还有两家待开业,虽然没说食材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品牌定位和门店场景很难让人认为会不用日本的食材,如果全是中国的食材,搞了个日式的外壳卖高价,那不是纯纯的糊弄人呢吗。
< class="pgc-img">>其次,是一些不主打日本海鲜的日料,即使你大部分食材甚至所有食材都不是日本进口的,但你的品类就是日料,你的风格就是日式风格,大家对你的固有印象就会关联到日本,当消费者处于情绪化的时候,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你可能是无辜的,但是会受到关联或波及,就像之前每一次中日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日式相关的产业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 class="pgc-img">>第三,是国内的海鲜餐厅、海鲜酒楼、海鲜火锅、海鲜自助和海鲜烧烤等,以及沿海城市的海鲜大排档等。虽然短期核污水还排不到中国,但一年之后就会到达中国附近海域,那时对整个中国的海洋产业都会带来重大影响,消费者不敢吃海鲜了,不管你是在哪进口的,因为全球海洋都受到污染了,而且海鲜本来就不是高频刚需的消费,而是改善型或享受型的低频消费,少吃或者不吃也没有太大影响。
就拿徐记海鲜来说,做海鲜酒楼和宴请,成立24年,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八项规定打击之后还能发展的很好的餐饮企业,近两年发展势头强劲,是海鲜酒楼榜首品牌,主打全球采购新鲜海鲜,开出了57家门店,本来还想着能上市,结果这么搞下来让整个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 class="pgc-img">>最后,假如经过一段时间后,前面的日料和海鲜相关的品类出现下滑,会出现人才溢出和资金溢出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去做其他餐饮品类,对其他餐饮品类带来一定的竞争,比如海鲜酒楼通常不只有海鲜,也有一定的湘菜和粤菜产品,当海鲜卖的不好的时候,肯定会多卖湘菜和粤菜,本身有基础,改个定位,做一波推广难度并不大,还有像海鲜烧烤也有烧烤的部分。
< class="pgc-img">>至于这一事件能带来多大影响,我们并不好具体预估,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两个假设,一个是最小的影响,一个是最大的影响。
假设影响最小,现在已经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海水短期内还到不了中国海域(还需要240天),而且核废水具体对海洋生物有多大的影响还未知,各种元素是否超标还有待检测,这就类似个公关事件,消费者紧张一段时间,媒体不提的话,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忘了,还是该吃吃该喝喝,那可能相关品类就是近一周到一个月的生意会有些影响。
假设影响最大,媒体持续报道,消费者持续关注,经过240天后中国海域受到影响,一些元素超标,那对海鲜餐饮市场带来的是绝对的冲击,消费者肯定是不敢出去吃的,这时候不转型就只能等死。
< class="pgc-img">>我们分析了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再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样的应对方法。在这里木子老师想到了第三点建议提供给大家。
第一,做好最坏的打算。
假设海鲜餐饮品类真的不行了,你该怎么办?你要在什么时间进行调整?这是企业要盘点好自身的资源,思考如何转型,原来中央八项规定后很多酒楼转型为大众餐饮,从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企业可以盘点除了海鲜食材外,自己有哪些产品是顾客青睐的,有没有机会做成单品店或者转到其他品类,如果没有的话可以提前进行多元化布局,在其他品类打造新品牌。
那在什么时候选择转型呢?如果你有几家门店,可以在一家门店生意最早出现下滑的时候,同时也要关注政策变化,如果后面其他门店生意也逐渐下滑,且迟迟不见反弹,那就要及时关店抽身,避免挺得越久亏的越多。
< class="pgc-img">>第二,主推除海鲜外的招牌产品。
纯海鲜店是没办法,最坏的情况只能改品类,像其他带海鲜产品的品类,或者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主打海鲜的品类,需要在产品上进行调整,比如日料店在大家印象中肯定是有海鲜的,比如三文鱼刺身,鳗鱼饭和天妇罗虾等,但除此之外也有和牛寿喜烧和鸡肉等产品。
在宣传上可以主打寿喜锅等没有海鲜食材的产品,并宣传本店没有海鲜食材,因为产品是消费者认知一个品牌或门店的最小单位,大家可以通过产品去改变消费者的固有印象,当然也可以在品类和其他产品上进行调整,比如日式料理改成日常料理、中华料理,产品上用中式的食材加上日式的呈现方式。不过真到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这个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
< class="pgc-img">>第三,在最坏的结果没发生前尽可能的多赚钱。
消费者现在有两个心理,一个是不去吃了,另一个是趁着污染还没过来,赶紧先去吃,且吃且珍惜,不然以后就吃不到了,这时餐饮企业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去做相应的活动吸引这波顾客,即使是有一天政策出来了,说等到哪天所有店里都不许卖海鲜,那品牌也可以做个倒计时的活动,距离顾客再也吃不到真正的海鲜还有XX天,把那部分喜欢吃海鲜的人都吸引过来,先把钱赚了再说。
< class="pgc-img">>商业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谁能想到干得好好的,有一天会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让自己干不下去了,最后说一句实话,即使海鲜品类未来仍能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都不会再增长了,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帮到大家,让大家多一分思考和准备。
夕年夜饭作为“团圆宴”,不仅受到家家户户的重视,更是餐饮业的风向标之一。距离2024年除夕不足两个月,12月10日,记者采访上海、广东、湖南、陕西等地的餐厅发现,年夜饭预订已经启动,热门餐厅的预订热潮更是提前到来,甚至出现“一厢难求”的情况。除此之外,今年的年夜饭还融合了配送到家服务、代厨、预制菜等餐饮业新元素。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餐饮业是回暖最快的行业之一,年夜饭预订火爆也反映出中国餐饮行业高速发展、高速增长、高速扩容的强劲发展态势。”
年夜饭预订升温
“我今天上午打电话订2024年除夕团圆宴,结果发现杏花楼上海福州路总店的包厢已经订满了,甚至连大厅的大圆桌也被订满。2024年除夕不放假,好多同事、朋友都打算在餐厅吃年夜饭。”上海市民卢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从长沙冰火楼了解到,其旗下8个门店2024年除夕夜的年夜饭早在12月1日就正式启动预订,当天就有很多市民前来咨询,预订火热。“每年除夕年夜饭,我们的包厢都是很紧俏的,很多有经验的顾客都是提前预订。”冰火楼工作人员说。
徐记海鲜2024年除夕年夜饭的预订也比往年提前。公司相关负责人郭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少数门店除夕夜包厢快订满了,预计到了元旦,长沙、西安等地各门店的包厢都会订满。除夕夜我们不仅有堂食,还提供外带业务、外卖配送到家、大厨到家,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为了迎接更多客人,还有一些餐饮企业把年夜饭划分为两轮用餐。广州酒家旗下陶陶居深圳卓越中心店工作人员李女士告诉记者,除夕夜年夜饭第一轮用餐时间是17:00-19:00,第二轮用餐时间为19:30-21:30,包厢预订非常火热,第一轮、第二轮都仅剩一个包厢。
“整体来看,顾客对菜品品质、食材新鲜度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注重性价比。我们根据一些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4人桌、6人桌年夜饭,满足小家庭用餐需求。”有粤菜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餐饮业复苏活力十足
2023年中国餐饮业快速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我国商品零售3853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餐饮收入4800亿元,增长17.1%。1月份至10月份,商品零售343535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餐饮收入41905亿元,增长18.5%。
“民以食为天”,我国餐饮业发展空间广阔。数据显示,我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2020年餐饮市场规模出现短暂下滑,2021年、2022年恢复至4.7万亿元和4.8万亿元。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供应链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总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大关,赶超2019年水平,创十年来新高。
从餐饮业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全聚德、西安饮食、同庆楼等今年前三季度均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为迎接春节期间用餐需求,各企业都在积极开展2024年年夜饭产品筹备工作。例如,全聚德不断迭代升级年夜饭产品的内容、包装、宣传、销售渠道等,各门店充分备足货源。此外,全聚德在即食、即热、即烹三大品类领域积极开发预制菜产品。
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记者表示:“餐饮行业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我国餐饮企业不断创新和调整经营策略,积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未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将是餐饮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记者 丁蓉)
来源: 证券日报
假来临,随着全国各地旅游热度持续高涨,一些旅游城市餐饮市场也迎来一波小高峰。
据北京商报报道,近日,北京多家餐厅客流和销售额纷纷增加,用餐高峰排号超600。尹三豆汁的豆汁日单店销量甚至达5000多碗,餐饮消费火热非凡。
距离北京1200公里的哈尔滨,餐饮市场同样如火如荼。
美团团购数据显示,6月以来,哈尔滨地区的餐饮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5%。据哈尔滨新闻网报道,近日,哈尔滨很多餐厅一到饭点顾客就要等位,更有饭店一天能发出近500张排号单,烧烤店服务员上客高峰期忙得“一口水没时间喝”……
南岗哈西周记味当家饭店负责人彭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各个学校放假,来就餐的学生也多了起来,饭店客流量还在继续上涨。
不过,随着餐饮市场的火热升温,也催生了一种新兴的职业——黄牛。
< class="pgc-img">>△图文无关丨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北京商报报道称,在多个北京热门餐饮品牌门店中均发现黄牛的身影,通过提供售卖代排服务收取费用,网红餐厅的一桌排号费用甚至超过招牌烤鸭售价。
在某网购平台,红餐网以“四季民福 排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页面弹出多个店铺,大多月销在100—400单,更甚者月销能到1000单。随机进入到一家店铺,店内售卖四季民福、万春金福、南门涮肉、聚宝源、火烧云、胡大饭店等北京知名餐饮餐厅代排服务,价格在150元—350元不等,累计销量8000单。
红餐网以消费者身份,对“周末晚上 四季民福(故宫店)景观位”代排队服务咨询,被告知景观位只能在早上9点前到店和代排队人员换位,然后等到10点开餐。店家还表示,如果需要指定时间的景观位,也可以找人视当天用餐情况进行安排,费用在5000—100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民福(故宫店)人均价格不过165元,以最低5000元“黄牛号”计算,一个景观的就餐位费用就够30个人用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四季民福官方微博
黄牛倒卖产品、扰乱排队秩序等现象在餐饮行业早已屡见不鲜。此前,红餐网曾报道过,北京多家餐饮店推出了多项举措,抵制黄牛倒号。
譬如,四季民福规定“门店只接受纸质号、本人微信公众号取号,截图和分享页面无效”“每个手机号每天限取1次号”。这两条措施增加了黄牛拿号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借助软件一人占据多个号的现象。
胡大饭馆去年也在高峰时段线下取消纸质取号,微信公众号开通30公里取号,节约顾客等待时长,并且与平台合作定制开发取号系统,对于涉嫌黄牛倒号手机号码一律予以拉黑。
然而,黄牛“泛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供就有求,有求又会有供。所以想要彻底根绝黄牛现象绝非易事。要想让黄牛真正意义上消亡,不仅需要消费者的抵制,也需要餐饮行业自身的坚持。
不过,对于上述餐企而言,打击黄牛算得上是“幸福的烦恼”,起码意味着生意不用愁。有些餐饮店则是苦于生意一般,而要求员工自行购买店里奶茶进行“刷单”,殊不知是违法行为。
据中国宁波网报道,宁波一奶茶店老板为保证在外卖平台上排名,要求员工为店铺“刷单”。员工购买奶茶后,需在平台上传三张图片,给予五星好评,然后每月可以找公司报销最多500元额度的奶茶费。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截图自象山市场监管官网公众号
经查,当事人要求店内员工通过自行购买店内奶茶的方式增加销量,并通过给予好评方能报销的行为违反了《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经营者对其经营的商品的销售状况和用户评价作虚假宣传的行为,依据相关法规,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当事人改正,并处罚款10000元。
店主表示,“之前就单纯地想提高一下排名,没想到这是违法行为,现在我们已经全面停止了‘刷单炒信’的行为,保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绝不再犯类似错误。”
红餐网温馨提示,“刷出来的好评,并不能代表餐厅的真实水平,刷单炒信”是违法行为。唯有诚实守信,靠真材实料、服务和口碑取胜,才是做餐饮的长期经营之道,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整编: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