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琪
编辑|斯问
天气降温了,搓手哈着气走在路上,像不像赶着去上班的你本人?这时候来一杯暖暖的热饮,一口喝下去,一天又有动力了。
最近,星巴克、瑞幸、喜茶、奈雪的茶热饮销量蹭蹭上涨。奈雪相关负责人告诉「电商在线」,热饮销量在饮品总销量中占比已经超过 30%。卖的最好的霸气芝士草莓(热饮)销量环比上涨了440%。
除了专门做茶饮的,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三得利等饮料品牌也扎堆出新,热饮市场开始悄然“升温”。如果你去逛过全家、罗森、7-11、天猫小店这些便利店,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暖饮柜肉眼可见地变“大”了,型号开始往一米高的开放式冷柜看齐。
(左边是冷饮柜,右边是暖饮柜,全家的暖饮柜变“大”了)
>全家上海总部相关品牌负责人透露,以杭州地区为例,全家热饮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70%左右。除了雀巢、三得利等拥有暖饮柜席位的老面孔外,汉口二厂、元气森林等新国潮品牌今年也开始入驻。在1688采购批发平台上,暖饮柜的销量显著增长。
热饮市场成为新的蓝海,GlobalData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159亿美元。以往作为淡季补充性销售场景的暖饮柜,已然成为各大饮料品牌商必须抢占的变现入口。
热饮柜也开始“0糖低脂”
以前,全家等便利店的暖饮柜里,总是会塞满了各式牛奶、咖啡。但能“入柜”的品牌相当固定,咖啡是雀巢的,果茶是三得利的,奶茶是香飘飘的。小小的一个暖饮柜被放在收银台边上,总共只能装下20-30罐热饮,能选择的余地相当小。
但是现在,便利店的暖饮柜已经成了兵家必争的“黄金入口”。《2019饮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季节天气变化对饮品温度需求起决定作用。夏季,消费者选择正常冰和少冰的占了64.6%;到了冬季,热饮卖得更好,占到54.7%。
以杭州爱橙街与高教路交叉路口的一家全家为例,店长告诉「电商在线」,基本上,卖得好的时候,暖饮柜中的饮料一天能卖到50-60罐,相较不加热时销量能增长20%。与前两年相比,现在店内的暖饮柜不但变大,能装的SKU数量达到了160-180个左右,入柜的品类也丰富了。奶茶类饮品占比最高,约占到整体数量的30%,果茶类、咖啡类饮品次之,分别有约15%。
“今年无糖特别火,像元气森林、汉口二厂都是今年新加的,销量也都还不错。”店长说。区别于夏日冰饮的“清爽”、“祛暑”,冬日热饮更为讲究健康养生。汉口二厂入柜的是9月刚推出的燕麦乳茶系列,元气森林入柜的则是大家很熟悉的乳茶,两款饮品都是主打“0糖低脂”,购买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
一位25岁左右的男顾客表示,“以前便利店里的热饮都是很甜的牛奶、奶茶,口味偏腻。女生可能接受程度高一点,但对我来说就是完全没得选。”
实际上,今年以来各大饮料品牌密集推出的热饮系列,基本都瞄准了保暖、无糖、养生等强功能性特点。可口可乐推出了可加热 “可口可乐生姜+”汽水,主打养胃保暖;北冰洋发布了“杞橙、天生桂杞、敲核、打麦”四款热饮新品,聚焦营养价值;三得利推出的升级版冬季暖饮,其中就包括经典无糖乌龙茶、黑乌龙茶等产品;走“养生范”的山海关,推出的新热饮是长辈偏爱的“喝玉米”和“核桃花生露”。
暖饮柜成变现入口
品牌推热饮只是第一步,但要想进入便利店暖饮柜,还需要有“入场券”。
上述全家店长透露,放入暖饮柜的品牌都是固定好的,就连位置都有规定。“第一排放维他奶,第二排放元气森林、汉口二厂,第三排放利趣奶茶、雀巢咖啡,第四、五排放暖柚、暖橙、茉莉花茶。就算店长也不能随意去动顺序。“问起原因,店长表示,可能是“相关合作,具体也不方便去透露。”
对此,天猫小店店主彭志权告诉「电商在线」,过往饮料品牌供应商和便利店合作的模式会有几种。“一种是,销量达到一定量级,每个月可以通过返点的形式给商家返利;还有一种合作方式是,我以一个比较低的成本价给到你,可以拉高你的毛利。其他,像抽佣之类直接的合作方式,行业内也都是会有的。“他表示,康师傅、统一、银鹭等早期的合作模式都是这样,饮料品牌想进暖饮柜,多半也是“采用了这一套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传统的热饮想进暖饮柜,自身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现今推出的热饮系列,主要是指一些可通过暖饮柜进行加热的奶茶、咖啡、果饮等产品,即可受热饮品。一方面可受热饮品本身加热后不会变质,另一方面产品包装也要有一定的受热性。这就决定了,部分饮品想要进暖饮柜,就必须做出改变。
“首先包装需要符合要求,其次,还需要向我们提供相关检测部门符合加热要求的检测报告。”全家上海总部相关品牌负责人解释,受暖饮柜高度限制,大多数饮料品牌会推出厚实耐热的迷你版包装饮料,容量以300-350ml左右的小包装居多。
瓶子的材质也非常重要,放入暖饮柜的热饮都会重新贴上一张新的保质期标签,上面写有开始加热时间以及最佳饮用期限等字样。这是因为,热饮的包装一般都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耐热可至70℃,但不宜长期加热。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曾给过建议,“一般来说,放进保温箱后,饮料饮用不要超过14天。”
1688平台上的一位商家表示,1200*550*1970规格的双门暖饮柜价格为1300元,10台以上每台可以便宜50,这个价格也是他们的出厂价了。该批发商告诉「电商在线」,他们主要供货给小便利店、夫妻老婆店。全家、罗森、7-11、天猫小店、苏宁小店这些品牌连锁店多是总部统一供应。
目前罗森和全家全国都有近3000家店,7-11有8000家店,分布在社区、车站、办公楼等人流密集地,这几万个便利店布点广,拥有门店优势,覆盖人群更密,和饮料品牌互相绑定后,成为不亚于大型商超的变现入口。
相较之下,夫妻老婆店追求的销量利润反而是其次。“今年我也网购了一台暖饮柜,价格在2000多块钱,增加暖饮柜主要还是为了引流。顾客在结账的时候顺手就能带一瓶热饮,所以我们对饮料入柜没啥要求,主要看顾客喜欢喝什么。”
现做热饮瓜分市场
热饮柜越来越拥挤,现制的热饮也在不断增加SKU,瓜分热饮红利。全家有湃客咖啡,罗森有L- café,7-11有7-coffee,便利店正纷纷强化自己的咖啡品牌,并不断丰富咖啡之外的现制饮品。上述全家店长表示,“如果把店里包装热饮和现做热饮视作一个热饮市场,那么柜里的热饮销售额大概占到20-30%,大头还是在现做热饮。”
这主要体现在现制热饮的客单价更高,目前全家的现制热饮有日光现磨豆浆和湃客咖啡。湃客咖啡常态产品就有27种,以最受欢迎的拿铁为例,中杯和大杯的售价分别是12元、14元,销量占湃客咖啡总量的70%。而进到暖饮柜的包装热饮客单价要偏低些,大约在8-10元左右。
“而且现磨咖啡的优惠力度也会更大。”店长这样形容。全家2014年推出湃客咖啡,2016年开始做付费尊享会员体系,用户只需缴纳一定金额的年费,即可享受消费双倍积分优惠及权益。其中,有一项增值服务就是,尊享会员可享每周一湃客咖啡第二杯1元、购买2杯草莓芝士味冰沙杯加送600积分。
饮料品牌推出包装热饮和便利店现制热饮,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前者考量的是提升销量、构建品牌体系、扩大市场份额,后者则还有孵化会员、培育消费习惯的考虑。
自热饮料杀入战局
除了传统的包装热饮、现制热饮以外,热饮市场还迎来了一个新玩家——自热饮料。2020年入冬以来,有不少品牌陆续推出了可自热饮品,覆盖范围包括牛奶、奶茶、咖啡、红酒。与热饮柜里的包装热饮不同,自热饮料通常不需要借助暖饮柜来加热,就像自热火锅一样自己就可以“提温”。
11月底,农夫山泉旗下炭仌咖啡率先推出自热套装,配置了自热杯+自热袋;酒饮品牌醉鹅娘推出“宇宙首支”自热罐红酒。香飘飘在12月28日推出的奶茶自热锅,其自热的方式和大家熟悉的自热火锅基本相同。这款自热锅包含珍珠、红茶、红豆、薏仁、奶茶粉、芒果布丁、奶茶果、炼乳等8种成分,4碗礼盒售价79.9元,在香飘飘天猫旗舰店上,显示每月销售已突破1W。目前,该款产品已全部售罄,据客服表示,“这款是限量款,但后续还会再追加补货,只是补货上架的时间暂时还不确定。”
这也是自热饮品的问题所在——放在柜里相对简单的包装热饮,所需要的材料、渠道、配置已经很“高门槛”,每一项都需要充足的费用投入,更别说需要更高技术门槛的“自热饮品”。自热饮品的高成本,决定了它所针对的更多是细分领域的用户,很难成为品牌的主要营收来源。在香飘飘天猫旗舰店上,销量前10的依然是传统的冲泡奶茶。
饮料巨头盯上便利店暖饮柜,纷纷推出包装热饮,他们面对的是线下渠道的铺设,如何拿到网点密集分布的大型便利店暖饮柜“入场券“,是推动其突破可能性的关键点。便利店研发新的现制热饮,从咖啡、豆浆到奶茶,SKU增加的背后,如何打造好自己的饮料品牌,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自热饮料看似神奇,但隐藏其中的“高技术”门槛也让它很难被低成本量化。
尽管还有很多难题,但热饮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可口可乐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冷饮市场份额分别为21%和11%,热饮市场份额仅为1%和0.3%。在国内热饮市场,尚未出现一个“能打”的饮料品牌,谁能成为热饮中的下一个可口可乐?目前来看,有潜质的头部选手,都已经早早地动了起来。
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
寒冷的冬季,一杯热饮暖手又暖胃。12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武汉不少便利店内都摆上了饮品加热柜,里面摆放着奶茶、牛奶、咖啡、果茶、果汁等饮品,方便消费者选购热饮。
选购热饮时应注意什么?有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暖柜热饮时,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对暖柜中产品的时间控制进行了标注提醒,同时观察饮品颜色是否正常、外包装是否膨胀等,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向商家反映。
便利店纷纷上架暖柜热饮
12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多家便利店发现,不少门店收银台旁都多了一两台饮品加热柜,里面摆放着各式热饮。
便利店暖柜热饮
在楚河汉街一家Today便利店内,暖饮柜分为4层,上面两层是维他奶和椰汁,下面两层则以咖啡和茶饮为主。一旁的中百罗森便利店,除咖啡、茶饮之外,还增加了牛乳茶、暖柚汁等饮品。还有便利店的暖柜中,上架了热可可、热红酒、矿泉水等。总体来看,各家便利店的热饮售价和同款常温饮品相同。
极目新闻记者进一步对比多家便利店的暖柜饮品发现,大部分饮料都是PET塑料瓶包装,这样的包装加热后是否安全?业内人士介绍,PET材料耐热可至70℃,温度过高会导致塑料变形鼓包,不宜高温长时间放在暖柜中加热。
多家便利店店员也介绍,并不是所有饮品都可以放入暖柜加热售卖。汉街一家便利店店员介绍,牛乳茶、茶饮、咖啡这类饮品比较适合在暖柜加热售卖,并且牛乳茶、茶拿铁等在加热后口感也更好,暖柜的温度一般设置在50℃左右,会根据饮品类型和气温变化进行微调。
徐东汪家墩一家便利店店员则称,放进暖柜的饮品都是经过筛选的,例如有的产品包装说明中标注了“冷热均可饮用”“可加热饮用”等,还有的暖梨汁、暖柚汁、暖橙汁等本身就是适用于暖柜加热的饮品,“我们也会进行实验,每天定时检查,如果包装出现鼓胀,会立马拿出来。”
选购时注意查看时控标签
家住武昌水果湖的吴女士,每年冬天都会在便利店购买热饮。不过,她坦言,冬日暖柜热饮虽然方便,但也会担忧加热时间过长影响饮品口感和质量。
那么,暖柜中的热饮一般加热多久?会影响品质吗?在Today、中百罗森、有家等多家连锁便利店内,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暖柜热饮瓶身上均贴有一张“加热饮品时控标签”,一般最长加热时间在14-15天。例如,Today便利店的“热罐机饮品时控标贴”上标注着“使用安全期限至12月30日15时止”;中百罗森便利店的“保温时控标贴”上则标注着开始加热日期和饮用截止日期;有家便利店的“保温箱饮料时控贴纸”上标注着入柜开始日期和最佳饮用日期,并提醒开瓶后要尽快饮用。
瓶身上的时控标签
汉街一家中百罗森便利店店员介绍,这些热饮的加热时间均不会超过14天,同一款饮料放入暖柜后的保质期要比常温或冷柜状态下的保质期短不少,比如保质期12个月的乌龙茶、保质期9个月的牛乳茶,放入暖柜后都只有14天的保质期。这是为了保障饮品在暖柜中的产品品质。
“我们每天都会定时检查暖柜中饮品的时控标签,保证所有饮品都在保质期范围内。”上述店员称,暖柜中摆放超过14天的饮品不会继续销售,一般会报损下架,“但其实冬天暖柜饮品很畅销,一般放进去最多三天就卖出去了。”
不过,也有部分便利店和超市内的热饮未标注相关日期。
有营养专家提醒,饮品进行加热一般会加速其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而缩短保质期,因此建议商家严格按照产品储存要求来进行存放,能够进入暖柜销售的饮品应标注清楚放入时间和建议饮用时间等。消费者最好在正规便利店和超市选购暖柜热饮,选择贴有时控标签的热饮,选购时要注重查看饮品标签上的储存条件(是否适宜加热饮用)、饮品是否在时控保质期范围内,以及观察饮品包装是否膨胀鼓包、饮品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等,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向商家反映情况。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天都市报记者 姚岗
近期气温降温,热饮市场火了起来。今年冬季,可口可乐、北冰洋、三得利等多家饮品巨头纷纷推出热饮产品。在武汉多家超市、便利店内,热饮也成为店内饮品品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项。
多家巨头推出热饮产品
以往,因季节性因素影响,饮料行业在天气转凉时,销量会受到影响,所以冬季往往是饮料产品的销售淡季。
为弥补季节变化带来的市场损失,各大企业开始进入“热饮市场”这一细分领域。
去年11月,国际饮品巨头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可口可乐生姜+”汽水,以及COSTA咖世家英式红茶拿铁奶茶饮料、美汁源桂香暖梨果味饮料、美汁源蜜沁柚子果味饮料等热饮产品。
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可口可乐生姜+”中添加真实姜汁,且对姜的种类和姜汁浓度进行了反复调整,不仅有传统的姜味,还保留了汽水的口感。当汽水倒出后加热至约50℃,接近人们在家煮“姜丝可乐”的口感。
不仅国际巨头看好热饮产品市场,国内饮品企业也在进行布局。去年11月底,北冰洋宣布推出四款冬季热饮,分别为杞橙、天生桂杞、敲核、打麦。北冰洋方面表示,与以往产品不同的是,四款饮料均主打养生健康,并适应年轻人口味。
此外,三得利、农夫山泉、统一等品牌也推出各自的热饮产品。
热饮产品保质期较常温短不少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热饮产品摆在了便利店、超市的热饮柜内。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武昌一家便利店看到,热饮柜里面摆放着各式热饮产品。除了奶茶、咖啡、牛奶外,还有各类果茶、姜茶、橙汁等饮品。记者注意到,这些热饮的价格大都集中在五六元左右,贵一些的售价差不多十元。从包装上看,有不少热饮产品外包装突出了“热”“暖”等字样,辨识度很高。
不同于常温款的饮品,记者注意到,不少热饮产品外包装专门贴有“保温时控标贴”的标签。在一瓶乳茶的外包装上,记者看到,该产品于2020年12月21日放入热饮柜,标签提示最佳饮用日期在2021年1月5日前,而这款产品常温下保质期为9个月。店内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加热了,饮品的保质期会比常温情况下短些。”
武昌徐东大街一家便利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天气蛮冷,热饮柜内的加热款产品比常温款产品的销量好很多,特别是年轻女孩更喜欢买热饮。”
正在超市选购热饮橙子饮品的殷小姐表示,“我喜欢尝试新东西,所以买来尝尝鲜。”
在汉口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公司楼下就有便利店,我经常去便利店买热饮,冬天喝上一口热的,感觉很温暖。”
记者随机采访的59位市民中,有42人愿意购买热饮产品,认为冬季喝上热饮更温暖。
专家看好热饮产品市场
目前,中国的热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据GlobalData报告显示,到2022年,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加到21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非常看好热饮产品市场,热饮市场前景值得期待。饮品企业对于热饮产品市场的布局,显然有利于弥补冬季饮品市场的传统销售淡季。”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进入冬季以来,热饮产品有助于增加与消费者的黏性,帮助饮品在冬季提高销量。热饮是消费者的一个刚需,从整个产业端、渠道端以及消费端来看的话,热饮未来会是冬季饮品增加营销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在朱丹蓬看来,热饮产品需要考虑到产品保质期长短、热饮柜的配置等问题,布局热饮的会是巨头参与,非巨头没有相应的费用、硬件来参与竞争,导致没有相应的一些产品。所以,行业进入大分化后,竞争的红利倾向于头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