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文的标题,你会想:“餐”和“歺”是一个汉字吗?很难想象,它们曾经被看作是一个汉字,以至于现在民间老百姓还把它们混为一谈。如:把“餐厅”写成“歺厅”;把“一日三餐”写成“一日三歺”。在一个特定时期,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读音cān,一个是正统的写法(餐),一个是二简字(歺),不伦不类的写法。本文就聊聊它们的故事。
< class="pgc-img">奇葩的二简字
>把“餐”简化为“歺”,有些离谱
“歺”,大家肯定不陌生,现在仍然是民间老百姓的手头汉字,这样的字,官方不认可,可在民间却流行的汉字。因为这种写法简单方便,简单的几笔就可代替笔画多的汉字“餐”。虽说二简字已经被废除很多年,弊端大于好处,可总有几个好的一直流传在民间。这个简单的“歺”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上个世纪我国搞了2次简化改革,一开始“餐”字笔画多,简化过一次,然后觉得还不彻底,于是又进行了一个二次简化。于是“餐”就成了“歺”。
< class="pgc-img">“歺”,还在民间广泛流行
>“歺”,本是独立的汉字
抛开二简字,我们先不说,“餐”和“歺”,其实是两个独立的,毫不相干的两个汉字。“歺”读作“è”,大家看下图“歺”的甲骨文,像是一个人的胳膊,被人拿刀子把肉给削去了,也像是骨头缝里残余的剩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说:“歺è,列骨之残也”。“歹”也等同于“歹”,就是坏,恶的意思。汉字中凡是带“歹”部首的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比如汉字“残,殡,殁、殉,歼”等等,大都是贬义色彩。
< class="pgc-img">“歺”的汉字演变
>“餐”:汉字解读
“餐”下面是一个食物的“食”。《说文解字》:“餐,吞也”;《广雅》:“餐,食也”。可见,不管怎么说,“餐”就是吃饭。古人有句话“昼饭为餐,晚饭为飧”,就是说白天吃饭是“餐”,晚饭是“飧”sūn。“餐”都跟吃有关。
< class="pgc-img">午餐
>把“餐”简化为“歺”,有些离谱
可以看出“餐”和“歺”毫不相连,强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并且简化的有点离谱了。如果说别的简化字,在外形上有情可原,尚可接受。可把这个“餐”简化成“歺”字,没有了下面的食,也没有右上角的手(又)了,只等着饭来张口吧。也许当时光追求简单了,失去了汉字的美感和传承。
< class="pgc-img">那些年,奇葩的二简字
>为什么“歺”还在民间流行,三个原因:
1.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年龄大的一些中老年人身上,年轻的群体很少去写,这是早期的教学方式还不规范,因为学习的不到位把“餐”写成“歺”,再加上长时间写,早已经习惯了。
2. 对一些年龄大,文化不高的一些老人来说,其实写字是存在很大障碍的,尤其是一些笔画多的汉字。而“歺”简单,方便,快速,会省下很多时间。
3. 约定俗成了,当时大家都这么写,都形成肌肉记忆了,想改掉一个人的习惯,真的很难。
< class="pgc-img">一些老人还一直写这个字
>结束语:还是那句话,汉字从诞生那天开始一直处于变化中,但是对于汉字改革我们一定要持谨慎的态度,保证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我是@聊城王岗爱讲字关注我,学习更多汉字知识。
<>位童鞋注意啦!国庆节假期放完了,大家也要抓紧学习起来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餐饮行业的会计分录,不要太谢谢我!
1 直接消耗餐料购入
(1)分录:
摘要:付(应付)XX餐料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附件:采购发票(附清单)、银行付款单据
(3)附件审核流程:
采购发票由采购人员、后厨大厨、部门经理、单位负责人签字。
2 需要入库餐料购入
(1)分录:
摘要:付(应付)XX餐料款
借:原材料-餐料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附件:采购发票(附清单)、餐料入库单、银行付款单据
(3)附件审核流程:
采购发票由采购人员、仓库保管人员、部门经理、单位负责人签字。
餐料入库单由采购人员、仓库保管人员、部门经理签字。
3 后厨领用餐料(月末汇总做)
(1)分录:
摘要:餐料库调厨房餐料转账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餐料
(2)附件:调拨单,餐料盘点表
(3)附件审核流程:
调拨单由仓库保管员和后厨大厨签字。
餐料盘点表由保管员和部门经理签字。餐料盘点表中减少数与调拨单汇总数一致。
4 月末将已经入库未付款餐料入账
(1)分录:
摘要:已入库未付款餐料列帐
借:原材料-餐料
贷:应付账款
(2)附件:餐料入库单
(3)附件审核流程:
入库单由采购员、保管员和部门经理签字。
5 将月末厨房未使用的餐料冲减成本
(1)分录:
摘要:月末盘存餐料冲成本
借:原材料-厨房
贷:主营业务成本
(2)附件:厨房盘存表
(3)附件审核流程:
厨房盘存表由后厨大厨和部门经理签字。次月同金额从原材料-厨房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水库调拨至餐厅的酒水一致,本月减少的酒水与销售酒水报表一致,并作为转成本的依据。
6 餐厅收银员缴款
(1)分录:
摘要:收(预收)餐厅缴XX餐费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餐饮收入/预收账款
(2)附件:缴款单,发票开具申请单,发票
单独存放单据:餐厅报表,点菜单
(3)附件审核流程:缴款金额与餐饮收现点菜单汇总金额一致。发票总金额等于或小于缴款金额。
7 结转成本
(营业成本本月实际发生数 - 月末盘点数)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成本
8 下月初,将上月盘点表剩余材料记入下月帐中
(上月盘点红字金额数)。
借:营业成本
贷:原材料
9 取得营业收入时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购买材料支付工资以及其他费用时
借:营业费用-二级科目
贷:现金
11 月末结转成本费用时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费用
12 月末结转营业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13 结转本年利润
盈利时: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亏损时:
借:利润分配
贷:本年利润
在这里总结的是比较普遍的账务处理。实操就是比较灵活多变,每家店又可能会有自己的做账方法,童鞋们记得灵活运用~
还想看到更多的实操技巧的话,就快关注会计学堂的公众号吧(acc5com)
><>,中国古汉字中的一个汉字,曾短时间内作为餐的简化字使用,且已废止。然许多人写着顺手,至今依然我行我素。尤其在餐饮业,该表现尤为明显。
餐、歺不分,习以为常
好多人把“餐”写作“歺”,餐、歺不分,并习以为常。有的酒店招牌这样写,发票这样写,如某某歺馆,多少钱歺费等等。菜单上这样写,个人发微信时还这样写。尽管许多人看了也知其意,但从规范的角度讲,餐厅不能写成“歺厅”,早餐不能写成“早歺“,188标准餐不能写成“188标准歺”。一日三餐,风餐露宿,你不能写成“一日三歺”,“风歺露宿”。
汉字释义——
餐: ①吃:会餐。②饭食:午餐、中餐。③量词: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歺: 则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一个字,读音为è,释义:“歹”的古字,同歹。
由此可见,歺和餐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不能混用。考试时是万万不能这样写在试卷上的。
餐曾经简化为歺的由来:
1977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称为“二简字”。
1986年6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1950年代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后,于1977年12月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二简字”中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变成了常用字。如厶(私)、厷(雄)、疒(病)、歺 (餐)、?(修)等。推出后人们很不适应,《人民日报》应用时间不长也很快调整回来。
当时学者普遍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没有道理,社会上使用很多的“二简字”过于混乱。
学者认为:相比第一批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接受。特别当时受极左思想影响,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权威人士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1986年10月,国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共收2235个简化字,此表一直使用至今。
2009年8月,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调整其写法。
亚洲食学论坛主席赵荣光先生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