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统计,成都市的火锅店有一万三千家左右,能在火锅市场中立足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餐饮业中更新换代最频繁的是火锅,餐饮经营投入最大的也是火锅。要想创业,一家火锅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如果能俘获食客的心还好,反之则血本无归。
近来成都火锅业又来了一家强大的竞争对手——大龙火锅(据说在重庆火锅业前50强),身边的好吃嘴们去重庆都会特意去吃一次。大龙刚到成都的日子每天排队,火爆异常,每次路过都想着去尝尝鲜,看着乌怏怏的人群便放弃了这念头,这两天下班较晚终于有机会去尝尝了,店铺简单装修,没有任何任何过多装饰,大理石桌面较为整洁,较为常见的不锈钢圆锅,尽管是晚上九点过,一楼大厅依旧无一虚位,只得到二楼就餐。
菜单的餐品不算丰富,和成都土生的火锅比起来相差甚远,都是些早年火锅中常见的菜品,感觉回到了几年前的火锅店,其实对小编来说,这样一份菜单已经足够了,坨坨牛肉/麻辣牛肉/毛肚/冬瓜/宽粉……已经足够满足我的味蕾。锅底汤色纯正,还没煮开就迫不及待的就把能烫的都烫进去,口水已在嘴边打转。七上八下,毛肚已可以开吃了,新鲜的毛肚总是带有一丝脆度,或者麻辣的牛油香味,香味瞬间沁入口腔;麻辣牛肉麻辣够劲;坨坨牛肉卤香十足,肉款细软;锅底牛油味十足,带有牛油特别的奶香,绝对的重庆原味火锅,即使微辣的锅底也能让你舌尖发麻,嘴唇辣翻,实在是大爱啊!
说了这么多的好,说说他家的不好吧。首先,菜品价格不算贵,但是菜品分量算少;其次,作为入驻成都的重庆原味火锅,香菜和葱花需要单点有些不接地气;再次菜品较为单一,可以增加适量成都特色菜品。
大龙火锅:双林北横路115号
环境卫生指数:6星;
味道指数:9星;
如果您喜欢小编推荐的美食,欢迎订阅小编的头条号!
><>庆火锅前3强大龍火锅
< class="pgc-img">>重庆排名前3的火锅大龍火锅,好吃不上火!简直成了成都人的心头好!
< class="pgc-img">>不管走到成都哪里,都可以吃到地道的重庆老火锅。
大龙火锅——不上火锅底
< class="pgc-img">>大龍的锅底,虽然麻辣重口却从来不上火。这是历经多年的经典传承,辣而不燥,越煮越香。经几千万人次的口味体验,世代相传,经久不息。
< class="pgc-img">>牛油、底料、辣椒、花椒,绝对的无添加,但开火沸腾,滋味一样的浓郁醇香、辣而不燥,俘获了许多嗜辣之人。
大龙火锅——美味菜品
毛肚
< class="pgc-img">>大龍的极品毛肚,吃过一次就再也不能忘记了!毛肚都是选自高原上的牦牛毛肚,非常紧实弹牙。7秒捞起来准巴适!
< class="pgc-img">>牛仔骨
< class="pgc-img">>火锅店也能吃到超美味的牛仔骨!还去啥子牛排店哦,来大龍一次就搞定!
小心肝
< class="pgc-img">>超嫩滑的肝片,提前加了小米辣和香葱。下锅煮个3分钟,一口咬下去嫩得出水!
心有所属
< class="pgc-img">>火锅店里也能吃串串!心有所属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鲜椒牛肉粒
< class="pgc-img">>有所属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新鲜的骰子牛肉,粉嫩到爆炸!7成熟,就可以下口了!一个字:嫩!
< class="pgc-img">>鲜辣牛脖骨
< class="pgc-img">>又一个牛肉系列的嫩到爆炸的产品!简直爱不释手,每个都想来一份!
金玉满堂
< class="pgc-img">>荤素搭配才是吃火锅的王道!里面还有新鲜玉米粒的丸子!喜欢荤素一起吃的宝宝,点金玉满堂,准没错!
更多菜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大龙火锅——开胃小吃
红糖糍粑
< class="pgc-img">>火锅太麻太辣怎么办?点一碗超鸡解辣的红糖糍粑,不会太甜不会太腻,解辣神器!
< class="pgc-img">>蛋炒饭
< class="pgc-img">>火锅之后,来一碗蛋炒饭下肚,爽惨了!
大龙火锅——中国复古风
< class="pgc-img">>复古的中国风,搭配一顿上好的火锅,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大龙火锅(琴台路店)
地址:青羊区琴台路57号
大龙火锅(南门总店)
地址:武侯区洗面桥街39号百丽大厦一楼
大龙火锅(玉林店)
地址:武侯区玉林北路3号东福大厦
大龙火锅(春熙路店)
地址:锦江区红星路四段25号附23号2楼
><>龙燚,小龙坎,目前成都火锅江湖中翻滚着的两条龙。
每家都有大把食客,连锁开了一家又一家,吃货些不惜排到凌晨3点也要吃上一口。
那么究竟谁才是成都地皮上真正的火锅巨龙?大榜连着两个中午去两家店里炸了菊花,不作其他的比较,我们只说好不好吃。
土豆藕片我们不测,都是菜市场买来切好的,差别不大。
我们挑了几种需要深加工的菜品,牛肉、肥肠,以及蛋炒饭、酥肉、糍粑这些火锅必点配角,选材、刀工、码料……都是水平的综合体现,最靠手艺,最见真功夫。
下次你去,不管是请客还是自吃,千万别点拐了。
(大龙燚有麻辣牛肉、坨坨牛肉和牛排。小龙坎有麻辣牛肉、霸王牛肉和龙哥牛肉。我们去的时候龙哥牛肉缺货。)
@小饭:大龙燚的牛排简直惊艳,是用黑胡椒码进了味的,没想到黑胡椒这种在西餐味型和火锅竟然这么贴。小龙坎呢,麻辣牛肉和霸王牛肉的主要区别是,麻辣牛肉是湿码,霸王牛肉是干海椒码。霸王看起确实嘿霸道,但满口干海椒味道。吃一片即可。
@康康:两家的麻辣牛肉都不太喜欢:大龙燚家辣椒厚到最后泛苦味,牛肉肉质略粉,小龙坎的辣椒虽然不苦但肉也不够鲜嫩。
@皮特:大龙燚的牛排量太足了,又很嫩很入味。小龙坎的霸王牛肉,吃起来粉感重,盖过牛肉本身的鲜嫩。两家的麻辣牛肉对比起来小龙坎的腌得更入味一点。
@太和:大龙燚的牛排惊艳!但是就是太薄了。坨坨牛肉是卤过的,够耙,但是卤凶了,没有牛肉的嚼劲了,还没咬就化成渣了。麻辣牛肉够嫩,很辣很辣,一口下去三秒钟嘴巴像着火了一样,但是够刺激。小龙坎的霸王牛肉吃不出肉味儿,全是被辣椒包裹,肉质很柴,不是嫩是柴!麻辣牛肉端上来就觉得水太多了,湿软,出锅之后依旧逃不过一个字,柴!
@蘑菇:大龙燚的坨坨牛肉卡牙齿,但是很耙,入味。牛排很嫩很香,强推!麻辣牛肉吃起没啥牛肉味。小龙坎的麻辣牛肉海椒面味道很重,煮久了外面的海椒好苦。
@讲啦:大龙燚的牛排肉质非常好;坨坨牛肉就是重庆火锅爱烫的耙牛肉,牛肉切大块,提前卤制过,火锅里再过一圈,鲜香软糯,汁肉浓郁,肥肉都肥而不腻,满分!吃不来麻辣牛肉,一堆辣椒掩盖牛肉本味的·麻辣面粉肉。小龙坎的麻辣牛肉更是像面粉坨坨,没有味道,只有满嘴辣椒渣渣,还不辣。霸王牛肉,只想说浪费了这么惊艳的造型。
@一颗卤蛋:小龙坎的肉质有点紧,不嫩,够辣,但会觉得烧心。霸王牛肉辣椒裹太多,总会让我有种吃一张长痘坑的脸的感觉。大龙燚的牛排很嫩,牛筋有嚼劲,入味快,够爽口。
@小仙女:大龙燚的麻辣牛肉口感超级嫩,一点都不像是肉嘎嘎的那种嫩,刚吃的时候不觉得辣,但是吃下去之后的30秒才开始有辣的反应,以前去吃都不点这道菜的,这次被安利了。小龙坎的霸王牛肉从锅里捞起来我还以为是猪肝,吃进去之后满嘴都是海椒面,必须要漱个口才能吃下一口。不要看到它长得这么“凶残”,我觉得一点儿不辣。
@彭主任:不管什么类型的牛肉,小龙坎的始终口感要差很多,柴。只是卖相好而已。大龙燚的牛肉都很嫩,肉香味也更资格。只是坨坨牛肉完全像炖垮了一样,老年人喜欢吧,没嚼劲。
此轮:大龙燚胜。
@小饭:大龙燚的肥肠娇小,五香入味,是很复古的味型。比起来,小龙坎的肥肠要肥硕一倍。洗得很干净,也软糯。对于不爱吃肥肉的人来说可能太腻了,但是对我来说很好。
@康康:都是卤煮过的,品质差不多。但大龙燚的更耙更入味,小龙坎的有点嚼不动味道也略淡。
@皮特:大龙燚的肥肠可能是事先卤过的?味道很香没有腥臭味,但不知道是不是煮时间太短,不软糯。小龙坎的肥肠好像也是事先卤过,但是味不够重,所以出来味道没有大龙燚那么理想。
@太和:大龙燚的肥肠很干净,卤过,没有肠油。小龙的肥肠也卤过,但是肠油太多了,一个就打闷了。
@蘑菇:大龙燚的肥肠不臭。这是不爱肥肠星人的最高褒奖。小龙坎的肥肠,嫩,肥,肥肠味道很重。
@讲啦:其实两家都不错,肥肠提前卤制得耙糯,肠子里的肥肉吃起来都不油腻,只是大龙燚卤得更入味些。
@一颗卤蛋:大龙燚的切得比较薄,更容易咀嚼,口感糍糯,没有肥肠的腥味。小龙坎的入口丝滑,卤味明显。
@小仙女:大龙的肥肠虽然在红锅煮了那么久,吃起的时候居然卤香味更重,几乎没什么火锅的牛油味。小龙坎的味道好淡哦,之前好像没有卤过也没有任何加工,而且很油很油!
@彭主任:肥肠明显是大龙燚更棒,虽然看起来比小龙坎的小坨了很多。但是卤味很重,更有嚼劲。而小龙坎的肥肠里面好多肠油,影响口感。
此轮:大龙燚胜。
(根据菜单上的推荐点的各家特色菜,大龙燚为鼻筋,小龙坎为兔腰。)
@小饭:小龙坎的兔腰,嫩,不腥。大龙燚的鼻筋好评。秘诀是一直煮,煮到入味。感觉现在的火锅竞争,菜品研发进入了白热化。
@康康:大龙燚家的鼻筋好吃,和烧烤后干干的鼻筋比起来保留了鼻筋的嫩气和口感;至于小龙坎的兔腰个人不是很爱,兔腰还是太容易腥了。
@皮特:大龙燚的鼻筋很脆,但是煮起来不够入味,如果是占干碟的话可能味道会好一点。小龙坎兔腰煮出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嫩,占了干碟,还是觉得隐约有点腥。
@太和:大龙燚的特色鼻筋,口感跟时间长短有关,总体很有弹性。
@蘑菇:大龙燚的鼻筋像鸡腿菇的腿,海鲜菇的杆,明明是个荤菜,吃起却像素菜,神奇。小龙坎的兔腰吃不来,一股猪肝味儿。
@一颗卤蛋:大龙燚的鼻筋煮的时间不一样,脆软度也不一样。久煮后,鼻筋很软,嚼起来又香又入味,有吃菇类食物的感觉,又有点像吃耙噜噜的鸡爪。小龙坎的兔腰不腥,注意烫煮的时间,蘸干碟吃,还是比较爽口。
@糊:大龙燚的鼻筋是我听名字就拒绝的一道菜。小龙坎的兔腰,天惹!怎么可以吃这种东西!拒绝x3!
@彭主任:大龙燚的鼻筋还真的很少在其他地方吃到,第一次尝试,很像吃烫过的平菇一样,吸了很多汤汁。小龙坎的兔儿腰蘸辣椒面吃起来也还不错,有点Q弹又实在,嫩气,腥味也被辣椒盖住了。
此轮:大龙燚胜。
@小饭:如果要比较红锅,大龙燚的牛油眼见的就要多很多,吃起来也是味重一些。白锅我无法客观评价,因为我的世界观里不存在鸳鸯锅一说。
@康康:大龙燚的番茄锅很天然,目测是实打实地用番茄炖的,但是,没味儿,烫什么菜都白咂咂的,空留番茄清香;小龙坎一看番茄酱就加得多,虽然不够天然,但好歹是正经对待了这个鸳鸯锅,考虑了真正想在里面烫菜吃的人的味蕾,至少有盐有味。
@皮特:小龙坎的白锅明显比大龙燚要有味道得多,连加汤的时候都加的是番茄汤,而大龙燚直接加的白汤,本来味道就淡,煮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什么味道。
@讲啦:大龙燚的番茄煮在白锅里,有种迷之方便面味。小龙坎的番茄锅确实加够了番茄,可是,为什么要加番茄酱!!毁了一锅汤啊,再新鲜的菜也掩盖不住番茄酱的工业塑料味,多煮会就满锅的苦甜味。
@一颗卤蛋:大龙燚像街边随便找一家川菜馆的一道番茄汤的味道,整体偏淡,没有太多味道。而小龙坎加入了番茄酱,喝起来甜腻感重。但是烫菜来说,咸淡合适,作为吃辣后的调剂不错。
@彭主任:虽然红锅都是牛油,但是大龙的牛油放得更多,加第二次水的时候,小龙坎的味道都不咋吃得出来了。番茄白锅的话,大龙燚并没有什么出彩点,味道普通,而小龙坎的明显是番茄味更浓,加了番茄酱的缘故吧,机智。
此轮:小龙坎的白锅胜。大龙燚的红锅胜。
@小饭:这个区别十分明显,小龙坎的瘦肉多,大龙燚的肥肉多。我肥的瘦的都能接受,不吃肥肉的人要注意。
@康康:嗯,这个。论味道区别也不算大。但块头来说小龙坎的“手指状”酥肉形状就要标准得多,大龙燚的形状参差不齐,像是边角料,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原因。
@皮特:大龙燚的很脆,但肥瘦不均,有可能一筷子挑到全是肥肉。小龙坎的比它要瘦很多,分量更足,加了花椒,不会腻。
@太和:大龙燚的鲜炸不够烫嘴,不够酥脆。没有海椒面蘸不能激发酥肉的灵气,中规中矩。小龙坎的够酥脆,裹肉的粉子里有大颗花椒,吃的时候蘸辣椒面,够香辣。
@蘑菇:大龙燚的酥肉是现炸的,撒了一层调味粉,有点油,不太香,外面的面粉脆,但是不酥。小龙坎的酥肉瘦的比较多,酥脆,里面有花椒,还有海椒面沾起。
@讲啦:我还是选大龙燚,裹的炸料鸡蛋放得多,泡酥酥的,停不下来。
@一颗卤蛋:大龙燚的油香味比较强烈,肥肉偏多。小龙坎瘦肉多,有点干瘪,没有大龙的香。
@小仙女:大龙燚是细条细条一根的,其实挺像过年家里面自己炸的那种酥肉,中规中矩吧。小龙坎的口感居然有点像炸鸡,不过我不中意他家的,因为里面好多花椒,被麻了好多次,完全不能一口塞进去好好享受。
@彭主任:大龙燚的明显肥肉多,连吃两块都是,油脂味道更重些。
此轮:小龙坎险胜。
@小饭:大龙燚是传统的长条方形糍粑,外酥内糯。小龙坎的就是一个字:糯。粉子打得非常碎,吃进嘴巴里一点渣渣都没有,又圆又大,像糖油果子。唯一遗憾是没有黄豆粉。没有黄豆粉的糍粑要扣分。
@康康:完全是两种风格,要用味道判断是要看个人偏好的。大龙燚是标准的糍粑,外皮略硬但内里很糯,有红糖和黄豆粉,但是!只有6块,按一桌8个人算,都不够吃啊!小龙坎的胖嘟嘟的很可爱,外皮薄脆,一咬到心,让大家不约而同联想到了麻圆,但,分量多啊,至少一人一块没得问题。
@皮特:大龙燚的糍粑确实好吃,外脆里糯,红糖裹得还是多,上面加的黄豆粉吃起来又使整体口感不会太甜腻。小龙坎糍粑很大只,但是没有豆粉,吃起来有点太甜了。
@太和:我喜欢能看到米的糍粑,这样炸出来外硬内软,而且红糖够浓,蘸上豆面,有种扎实的香!而小龙坎的是糯米打碎,脆皮更薄,像糖油果子的放大版。
@蘑菇:大龙燚的糍粑外面炸脆了,里面还是耙糯的,红糖和黄豆粉裹在一起感觉甜而不腻。小龙坎的红糖糍粑好吃!像加厚版本的糖油果子。
@讲啦:小龙坎的又一次加分在量大,糍粑个头一个抵半碗饭。红糖浆很浓很甜,要少蘸点,且没有黄豆粉。大龙燚就是常规的红糖糍粑,加了黄豆粉。令人满意的是,每一块糍粑受粉均匀,红糖浆甜度刚刚好,不腻。
@一颗卤蛋:大龙燚的脆度适中,红糖甜而不腻。小龙坎的圆滚滚泡酥酥的形状很讨喜,看起来超有食欲,脆皮里的糍糯饱满,但整体不容易附着红糖,入味不够。
@小仙女:大龙燚的红糖很好吃。很像吃的红糖锅盔的那种红糖,就是红糖酱太少了,吃到最后一根都没蘸的了。小龙坎口感和糖油果子一毛一样。最多吃一个, 第二个就要腻。
@彭主任:既然都叫糍粑了,为什么小龙坎的糍粑却像三个汤圆揉成的?全是粉,没有米粒的感觉,不喜。还是大龙燚好些。
此轮:平手。
@小饭:显然,火锅店根本不待见干碟这样凸显灵魂的东西。大龙燚的干碟就是直接甩一包包装好的给你,像肯德基的辣椒包。没有豆粉和花生米的干碟都是耍流氓。那点辣椒面面根本不香也不辣。小龙坎的稍微好一丢丢。但是火锅真的不比串串良心啊,串串界的精彩原创干碟比比皆是!
@康康:两家都一样,和街面上每一家卖卤菜的配的辣椒包味道差不多。
@讲啦:大龙燚,看起来没啥诚意,就是一包貌若K记辣椒包的调料包。小龙坎,同样也是看起来很没诚意的干碟,吃起来发现确实没啥诚意,连后劲也不咋辣。
@一颗卤蛋:大龙燚的五香粉味道突出。小龙坎的干碟基本和大龙燚一样,有一丝丝甜味。
@小仙女:大龙燚的干碟用一个袋子装起的,我还以为是发的湿纸巾……感觉没啥味道,不香也不辣,很鸡肋。小龙坎也是不好吃,火锅店就不能用心研究一下干碟吗?以为有油碟了就可以不思进取了?
此轮:平手。都一样难吃。
@小饭:大龙燚的蛋炒饭看上去很讨喜:红肠粒、芽菜、蛋花、聪,红黄绿齐备。但吃起来,一般。小龙坎用的是更高级的泰米,卖相也是不错。但有什么卵用。只有一股油味,蛋炒饭应有的香味在哪里?好在清新爽口的泡菜解救了它。
@太和:大龙燚看起来卖相还是有的,入口之后,就像拍了一下背影杀手的肩膀,转过来却是一个如花。米软、湿、没嚼劲、没有油气,没有再吃第二口的想法。小龙坎同样是看着卖相不错,米是细长的泰米,但没味儿,干、不够香。小龙的泡菜脆爽,清洌、回口酸辣,很解腻。
@蘑菇:大龙燚的蛋炒饭有点糊,湿湿的。小龙的干油干油的,饭是香米,和大龙不相上下的普通。
@讲啦:两边的蛋炒饭都中规中矩,大龙燚胜在内容丰富,还有芽菜火腿肠。小龙坎胜在使用的香米,炒得干燥一些,吃起来比较爽口。另外泡菜的话,小龙坎完胜!大龙的泡菜坛子确定不是放了10斤盐?
@小仙女:大龙燚的葱花超级多,要逼死不吃葱的人吗!?小龙坎也很一般,而且感觉米饭一点都不软和,端上来没2分钟就冷了,于是更加油了。
@彭主任:首先两家的米就有本质区别,大龙燚的是珍珠米,口感很湿润,水份过重。小龙坎的是长米,很干,需要喝汤才咽得下。
此轮:大龙燚蛋炒饭胜出。小龙坎泡菜胜出。
@小饭:听说百香果已经取代第一代火锅标配王老吉和第二代火锅标配豆奶,成为新一代的火锅标配饮料。第一次喝百香果,酸甜可口,真的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两家都好喝。
@康康:没有区别,都是不那么天然的饮品了,但是好喝!十分怀念大龙燚刚刚开业时酸酸甜甜,能看到小半杯百香果籽的较天然版本。
@皮特:大龙燚的百香果果汁里面的小米米不多,喝起来没有以前那种香酸香酸的感觉多。味道两家都差不多。
@蘑菇:百香果饮料闷甜闷甜的,感觉两个都是加的香精有点多。
@讲啦:都像是粉兑的,味道也一样,死甜死甜,该不会两边都用了同一家塑料果汁儿粉。
@一颗卤蛋:大龙燚是正常的调兑果汁的味道。小龙坎的和大龙味道没什么差别,但是杯子洗得不够干净,喝起来有股味道。
@小仙女:我怀疑是不是用的相同配方调制的。香精味好重哦,肯定不是鲜榨的吧。
@彭主任:没啥区别。不喜欢那个籽。
此轮:平手。
忍不住再说两件事:
1、大龙燚的围裙洗得很干净,虽然旧,但是软软绵绵,没有异味。很安心。小龙坎的明显洗得不那么勤快。
2、大龙燚的人均要贵些,小龙坎更实惠。大龙燚的餐巾纸是盒装的,质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