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新手创业者们,还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进行创业,大多都会选择餐饮创业。
有的人只是进餐饮店吃过饭,有的人在网络上看过一些关于餐饮创业的文章,对于餐饮行业并不了解。导致很多人刚开店,就面临关门的结局。
餐饮创业那些很容易遇见却不容易被察觉的误区?
1、觉得门槛低,就肯定很简单
餐饮创业非常不简单。全国那么多餐饮店,但为什么最后做出品牌的那么少,这就是证明。
餐饮创业要过三关:
①心理关,餐饮行业又苦又累又寂寞;
②技术关,味道要好,经营要妥;
③市场关,不仅要消费者知道你,更需要他认可你。
2、仅仅是味道好不代表一定能成功
味道是做餐饮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市场上有不少店,味道一般但生意做得好的,味道好却生意一般的。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综合考量。开店时,一定要从全面的角度看问题。不但要看味道,还要看位置、定价、顾客需求和习惯等。
3、销售额高就稳赚不赔了?
生意挺好,销量挺高,一个月下来一算,利润可能还不如路边摊。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人开店只想着能卖多少,没有考虑成本。开店最后的落脚点是利润。高销售额不等于高利润。
4、以次充好,消费者不可能知道?
利润来自开源节流,有些餐饮人就在原材料上动脑筋。想要以次充好谋取暴利,但消费者都不是傻子,想要生意好,不管在什么状态下,坚持最高品质永远都是最高法则。
5、自己的小店,记不记账无所谓?
很多餐饮开店的朋友,大家的普遍感觉是每天都在进账,也在支出,毛算是挣钱的,怎么一个月下来没剩多少!根其实本的原因在于习惯和记账方式。
做生意,要知道自己赚在哪里,亏在哪里,必须要每天记账。
尤其是在新手创业上的道路上越是要注意这个问题。同时要设计一套科学适用的表格,标注起收入和支出的具体分类,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开餐饮店最害怕什么?
1、认为产品越多越好
事实上,应该是在精不在多。餐饮店需要把某几样甚至某一样菜品做到极致,这样才能与顾客建立起深层次的认知,让他们在想到某个品类时第一时间想到你。
2、必须把产品做得很正宗
所谓的正宗,只能满足发源地的消费者需求,而不是当前市场的口味。那些成功的小吃美食,都会根据本地人的口味进行微调整。要知道,餐饮是为了满足顾客吃的需求。
3、资金充裕就能啥也不愁
钱是砸不出好口碑的,最重要的还是修炼内功。找到精确的目标客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合理的净利率、翻台率、复购率,餐厅才能发展下去。
4、顾客全是上帝,要尽善尽美
开业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讨好每个客人,否则只会顾此失彼,伤害到前来消费的客人。
在经营一段时间后,要选择性的听取顾客意见,高频消费者的客户提出的意见至少都是忠于餐厅的,而低频次的消费客户有时候并没有利用价值,甚至有可能是恶意攻击。
5、食材就要越贵越好
“对”和“贵”不是一回事。有些产品不需要去购买最贵的食材,你买了最贵的食材,除了成本变高外,还可能会打造不出餐品应有的味道。
6、定价越低越好
很多餐饮店老板在生意变差时都会认为是菜品价格太贵,于是拼命降价,却发现于事无补。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逐渐变低,他们希望能够高消费来提高生活品质。所以往往有时候餐饮店把餐品价格定得高一点,反而会更受欢迎。
>600平的餐厅,投资大几百万,现在40万转手,价格还可以往下谈!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
昨天,我把这家餐厅整体看了一遍,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还是放弃了拿下的想法。大额投资不说,就当前的形势,的确不是拿铺的好时机。用搭档的话讲,就是“大环境不好,很多老板无奈放下产业,痛苦割肉,是明智之举。我们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句话很有道理,也很有力量呀,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餐饮行业,有谁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今年又是如履薄冰的一年,会有两个深不可测的陷阱摆在很多餐饮人面前。
01 抵制内心的诱惑
第一个陷阱很明显,就是低价接铺的陷阱。
低价接铺,多少有点捡漏的意思。有好多餐饮店装修时间不久,崭新的设备,锅碗瓢勺一应俱全,接手就可以营业,再加上免交几个月的房租,不管是餐饮老司机,还是餐饮小白,很难抵制这种诱惑。
广州的一位餐饮同行,看中了商业街上被别人放弃的铺位,装修设备一应俱全,房东不收任何入场费,只要正常交租金就行,而且还给免租2个月。很显然,同行抵不住这个诱惑,也不管和自己经营的品类相不相符,就果断地接了。从去年到现在丢进去几十万,最后还是放手了!
江苏连云港的一个老板捡漏捡到一家麻辣香锅店,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没开几天业,这个月形势再没好转,也只能丢掉了。
< class="pgc-img">>餐饮人转店,看重的绝不是别人的装修、别人的锅碗瓢勺,而是位置和所在商圈的潜力。我们选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流量,是客群!千万不要因为漂亮的装修、崭新的设备、一点点的房租优惠,而脱离选铺的本质,这个陷阱深不可测,最后,很可能你会重蹈前任的覆辙。
当然了,如果遇到的铺位,刚好符合你的选址逻辑,刚好又遇到和你定位相符的装修及设备,那自然是大幸运。不过,很遗憾,我还没遇到过这么巧合的案例。
02 克制内心的欲望
第二个陷阱,就是抄底的问题。
疫情刚来时,有不少餐饮人、媒体人喊出“危机就是机会”,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正是抄底的好时候。
那么,疫情反反复复三个年头了,还有人高喊“危机就是机会”吗?大多数人再不说话了!
想想海底捞,快速拓店,又快速关店;想想茶颜悦色,密集开店,最后又忍痛关掉部分门店!还有多少响当当的餐饮品牌在收缩,在节衣缩食。只有个别的品牌还在稳步拓店,比如半天妖、老街秤盘等,它们的快速发展是在“稳”,而绝非是快速抄底的思路。
< class="pgc-img">>商人贪婪,餐饮人更贪婪!做餐饮的,没有一个不想着快速发展的,没有一个不想着抢占先机的。当下这种情况,会给足餐饮人抄底的机会,甚至能放大你的欲望。以前拿不到铺位,现在可以轻松拿到了;以前别人死活不肯放的位置,现在放出来了;以前谈不下来的房租,现在也谈下来了。但是,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这个还不好说。
我的建议是:当下的餐饮人,应该学会克制内心的欲望,回归餐饮的本质,稳步前行,比跨步飞奔,更适合目前形势的发展。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餐创内参侯守宪,专注餐饮品牌全案策划和门店生意盘活,4月20日,今年第一堂线上课,餐厅精准营销的八步法,期待你的到来。
<>忌1:勿使用生僻字和多音字
生僻字容易让顾客叫不上或者叫错,这样的名字不仅顾客记不住,即使顾客记住了,也不会给你做宣传。比如有家火锅店取名叫“土垚火锅店”,很多顾客都不知道“垚”字怎么念,每当说起这家店总是说“那什么三个土的店”,这样的名字不但拗口,还难记。
我国汉字中多音字占很大一部分,这是因为汉语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果将多音字用在餐厅的店名上,则会给人带来种种不便,让顾客无所适从,也给餐厅的宣传带来麻烦。餐厅在广告宣传中,要让顾客看得清、记得牢,留下难忘的印象,其条件之一就是要保证店名易懂、易记。为使顾客们易懂易记,一些经营者常用谐音的方法给餐厅起名,而没有顾忌在餐厅店名中运用谐音字可能会引起歧义,引起顾客的不佳联想,削弱宣传效能,影响店铺形象。
禁忌2:不符合餐厅实际
可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餐厅起名不能太离谱,否则,给顾客太高的期望而来,进了店就会产生很强的失望,回头客就没有了保障。比如有的店起了个名字叫“天下第一饭店”。这个名字给顾客留下了极大的好奇感和希望,但顾客进去消费一次,却发现不过如此而已。这个名字给顾客的印象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有一些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的小店,却动不动冠以某某大餐厅、某某城的名称。有的还标以“亚细亚”、“五洲”、“环宇”等等。名字虽大,其实难符,很容易给人留下相反的印象。
禁忌3:忌随意取名
餐厅取名不能随意改动,命名要稳定。一经注册使用后,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你经营了一两年,这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形象。但这时候突然你发现当年的取名太随意了,不适合大发展,想改一下。这一两年的品牌塑造就全作废了。
禁忌4:违法侵权
餐厅取名要避免触犯法律。国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与国家名称、国际组织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作商标,禁止使用带有民族歧视性的,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词句作为餐厅命名。还不能取与广泛影响力名人相同的名称。当然,一般这样的名称核名很难通过,但有时候有的店主想打擦边球,或者没有通过核名就使用侵权的名称,这些都是短视的行为。
禁忌5:不要使用晦气、不吉利、听起来难听的字
比如有个店起名叫“厕所串串”,也许能让人有一种好奇感。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名称就给人一个“麻辣烫在厕所里浸泡”的印象,很多人避而远之,不利于长远的发展。比如有个店名字叫“妈的饭店”,听起来像在骂人。
禁忌6:忌雷同和高仿
在餐厅起名上有些人就喜欢模仿,误导顾客,借现有有名气的名称来扩大自己的店影响力。一些经营者将别人获得成功或高知名度的名称用于自己的店。这些都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因此,在给店起名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与同类店名雷同和高仿,也要尽量避免虽文字不同,但发音相近或含义相同的名称。这种名称一看就不够大气,格局太小,给人以山寨和假冒的印象。
禁忌7:忌店名不响亮、不易记
有的店名不容易上口,也不容易记诵;笔画太多,从远处难以分辨;字数太多,难以记忆,甚至达到七八个字;有的店名直接取的是英文名或者韩文名,很难让一般人记住。
禁忌8:忌店名没有寓意或缺乏形象感
餐厅的店名应当要有一定的寓意,应能给消费者留下愉快的联想。如“回味鸭血粉丝汤”,七个字香味弥漫,让人回味无穷。比如“可口可乐”是音译名,而译成这个名,让人立刻口内生津。1920年,为了取个好名称,公司在英国报纸上广泛进行了征名活动。其中一个旅英教授起了“可口可乐”的名称,还获得了350英磅的奖励。比如宜家家具,瞬间就给人一种这家的家具宜家宜人的正面形象。
>